头条新闻

娃哈哈计划上市了?知情人称已经清退所有员工股份
娃哈哈计划上市了?知情人称已经清退所有员工股份

有关娃哈哈上市的消息,去年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不论是借壳上市还是主体上市,业界都颇为关注。除了娃哈哈近几年不断下滑的业绩,更重要的是,早年,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公开表达过“不上市”的决心,也多次阐述了全员持股的重要性。[详情]

新浪证券综合|2018年03月04日  14:43

业绩下滑 发展面困局

宗庆后食言谋划娃哈哈上市背后:止不住的业绩下滑
宗庆后食言谋划娃哈哈上市背后:止不住的业绩下滑

“不差钱”的娃哈哈,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业绩持续下滑。浙商杂志的统计数据显示,其营收从2013年的最高峰782.8亿元,已经下滑至2016年的529亿元。或是为了企业变革,宗庆后女儿宗馥莉在今年一度启动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糖果,被视为娃哈哈靠近资本市场的举动。但是此项收购无果而终。[详情]

中国经营报|2017年11月25日  08:07
从“不差钱不上市”到考虑上市的娃哈哈怎么了
从“不差钱不上市”到考虑上市的娃哈哈怎么了

由于受中国经济不景气因素的影响,食品饮料行业增速放缓,而业绩下滑几乎成了当下食品饮料行业的一个关键词。与此同时,娃哈哈自身也同样面临品牌老化的难题。除原有的营养快线、爽歪歪以及AD钙奶等产品外,娃哈哈近年来也并未能成功推出新的明星单品,造成产品青黄不接。[详情]

国际金融报|2017年12月18日  05:33
2017年1-10月全国食品饮料行业困境空前 哇哈哈被迫上市
2017年1-10月全国食品饮料行业困境空前 哇哈哈被迫上市

带来食品行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农产品价格下滑后,国家支持政策没有及时跟紧,农民收入大幅下滑,农村地区的社会总需求的大幅下降,从而带来城市城市低收入阶层收入下降,导致高档食品饮料价格的下滑,从而影响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的困难,同时大量的进口更是压制的国内食品饮料企业市场销售。[详情]

农产品期货网|2017年12月15日  09:24

上市传言 由来已久

富二代宗馥莉要改娃哈哈传统模式 或筹划借壳上市
富二代宗馥莉要改娃哈哈传统模式 或筹划借壳上市

一旦宗馥莉成功收购中国糖果,很可能将宏盛集团的业务注入上市公司,由于宏盛集团的业务与娃哈哈集团密切相关,因此引起了资本市场的众多猜测。[详情]

新闻晨报|2017年05月12日  09:15
“年迈”娃哈哈改寻上市路 15000名股东或成障碍
“年迈”娃哈哈改寻上市路 15000名股东或成障碍

业内分析认为,宗庆后从“不差钱”到“要上市”的转变背后,是娃哈哈面临的发展瓶颈与不得不进行变革的迫在眉睫。但娃哈哈若想成功上市,其庞大的股东队伍将是最大障碍,亟待整合。[详情]

新京报|2017年12月05日  08:16
娃哈哈欲赴港买壳上市 饮料界龙头能否重回巅峰?
娃哈哈欲赴港买壳上市 饮料界龙头能否重回巅峰?

这正是已到而立之年的娃哈哈集团面临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他们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一方面消费者认为他们没有新产品上架,连曾经的热销产品--娃哈哈矿泉水、营养快线、八宝粥等都似乎日渐式微。[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12月07日  10:47
宗庆后之女拟收购中国糖果 娃哈哈被指欲借壳上市
宗庆后之女拟收购中国糖果 娃哈哈被指欲借壳上市

不过,对于外界热传的“娃哈哈借壳上市”,娃哈哈方面对此予以否认,表示这只是宗馥莉个人行为,与集团总部没有关系。但二级市场的表现并没有降温,截至4月7日收市前,中国糖果股价已经涨至0.445港元,总成交额2.30亿港元,其股价较之停牌前已经大涨137%。[详情]

新京报|2017年04月11日  08:52
娃哈哈宗庆后一改不上市老调:适当时候或考虑上市
娃哈哈宗庆后一改不上市老调:适当时候或考虑上市

但在不少人看来,在竞争日渐加剧的饮料行业,娃哈哈已面临着品牌老化的问题。娃哈哈品牌如何寻求新突破一直为外界关注。就在前段时间,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糖果公告表示,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拟收购公司部分股权。此举被外界猜测娃哈哈或谋求借壳上市,不过收购最终并未成功。[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11月20日  08:42
娃哈哈也要借壳上市? 回应:收购为宗馥莉个人行为
娃哈哈也要借壳上市? 回应:收购为宗馥莉个人行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宗馥莉也不是第一次和收购沾边。去年10月,英国金融时报曾经报道,她所领导的宏胜饮料集团曾经拜会包括高盛在内的多家国际银行,以准备对美国最大乳企迪恩食品进行潜在收购。不过,该报道所涉及的内容至今未有下文。[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04月07日  09:37

最新新闻

娃哈哈计划上市了?知情人称已经清退所有员工股份
界面 | 2018年03月04日 17:23
娃哈哈计划上市了?知情人称已经清退所有员工股份
新浪证券综合 | 2018年03月04日 14:43
从“不差钱不上市”到考虑上市的娃哈哈怎么了
国际金融报 | 2017年12月18日 05:33
娃哈哈欲赴港买壳上市 饮料界龙头能否重回巅峰?
娃哈哈欲赴港买壳上市 饮料界龙头能否重回巅峰?

  来源:慧悦财经 来,干了这瓶AD钙奶!敬我们逝去的童年以及一去不回的盛世! 还记得小时候街头小卖部的明星产品--娃哈哈AD钙奶吗?酸酸甜甜的味道,就像我们已经逝去的童年那般单纯美好。曾几何时,超市里再难见到这款饮料,娃哈哈似乎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95后、00后的小孩几乎都没有听说过AD钙奶,他们更中意“小样”、“QQ星”、“酷我”等这类软萌卡通的饮品。 这正是已到而立之年的娃哈哈集团面临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他们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一方面消费者认为他们没有新产品上架,连曾经的热销产品--娃哈哈矿泉水、营养快线、八宝粥等都似乎日渐式微。 事实上,娃哈哈这几年一直不甘心放弃抢占饮料市场,2012年推出了运动功能饮料“启力”、2015年推出了定位儿童的高端饮品“爱迪生奶酪酸奶”。你可能没听过上面这些产品,但你一定对它们有点眼熟,看它们的包装、口号、定位,是不是和市面上曾经火热的产品有些相似?有媒体整理出了娃哈哈“山寨”过的产品集: 娃哈哈的热销产品仍然是2005年上线的“营养快线”,种种现象已经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娃哈哈集团面临的问题:明星产品老化,新产品青黄不接,以前那种靠“山寨”上位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饮品市场。 娃哈哈的前世 1987年,娃哈哈集团的前身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筹建,开启了饮料帝国娃哈哈的创业之路。 1988年,娃哈哈成功开发出自己的第一支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1900年,娃哈哈销售收入即突破亿元大关,利润超2000万元,完成了娃哈哈的初步原始积累。 2010年,娃哈哈的销售业绩就迈入了500亿大关。 其创始人宗庆后也凭借着娃哈哈集团的成就成功挤入《胡润百富榜》,宗庆后家族一度占据了百富榜首富的位置。在最风光的时候,宗庆后曾豪言要让娃哈哈在三年内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并且一直扬言“不会上市”,因为“不差钱”。 随后市场表现却频频打脸,娃哈哈的销售业绩从2012年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13年783亿元的顶峰后持续下滑。 2016年度《胡润百富榜》中,宗庆后家族以1120亿元的资产沦为第五名,这已经是他在榜上名次步步下滑的第四年。 回首娃哈哈帝国的成长史及衰落史,可以发现这其实都是他们自己“作”的。 娃哈哈尽管靠着自己研发的产品一战成名,但随后娃哈哈便在“山寨”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这种模式在曾经野蛮生长的市场中或许还能玩的溜,但是在产品日益多元化、消费者选择增多的情况下,只有摸清消费者的潜在消费心理,比“消费者多走一步”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娃哈哈这种“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经营方式,被时代的脚步抛弃也是顺理成章的。 宗庆后或许也意识到了“亲儿子”娃哈哈的这种被动局面,但他选择的不是致力于创新产品、拓展营销渠道种“正道”上,反倒是在不断尝试进军其他产品,试图靠“多元化”重新上位,编者整理了一份娃哈哈曾经试水的历程表: 同时,72岁的老爷子宗庆后在公司集权化的管理模式也是导致娃哈哈不断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或者说是根本原因。 在娃哈哈30年的发展中,老爷子盲目相信自己企业的现金流,拒绝上市分割股权;并且非常抗拒互联网浪潮的到来,这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可不是好事;还有一直没有创新自己的核心产品,营销模式和分销渠道仍然遵循着老一派的做法。 这些都在加速娃哈哈的衰落。 娃哈哈的今生 娃哈哈最新的消息不是它的产品,而是它在证券市场上的一波操作。 今年3月30日,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国糖果(08182.HK)发布公告,有潜在买家可能要约收购公司不少于50%的股权,根据公告,潜在买家的实际控制人是宗馥莉--宗庆后的独女。 公告一经发出,中国糖果股价顺势而涨,从0.162港元/股,最高涨到0.94港元/股,涨幅达480%。 然而好景不长,7月14日,宗馥莉在其微博里发布声明,道出了收购失败的事实。随后娃哈哈集团表明,宗馥莉的这一收购与娃哈哈集团无关,纯属其个人行为。中国糖果的股价也跌回到原来的0.1港元/股水平。 从声明中可以发现,宗馥莉的失败似乎也让她颇为无奈。市场分析这次失败可能是中国糖果借势炒作的原因,毕竟宗馥莉的出价比公司每股资产净值高了507.91%,足以让原股东赚的盆满钵满,但只收获了26.03%的股份赞同,其中的26.01%还来自两位大股东,也就是说,其余小股东多数是持不赞同意见的。 与此同时,市场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她是打算借壳上市,毕竟宗庆后在集团30周年庆典上松口,集团未来可能上市;另一种声音认为她是打算借中国糖果再一次尝试“多元化”。 但无论是何目的,宗馥莉的这一次尝试被认为是“娃哈哈最接近上市”的一次。[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12月07日 10:47
“年迈”娃哈哈改寻上市路 15000名股东或成障碍
“年迈”娃哈哈改寻上市路 15000名股东或成障碍

   “年迈”娃哈哈改寻上市路 依靠老款明星产品苦撑业绩,多元化创新收效甚微;娃哈哈从“不差钱”到“要上市”,15000名股东或成障碍 72岁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日前在公司30周年庆典上终于一改过去“不差钱不上市”的表态,松口称“在适当时候考虑上市”。 30年来,娃哈哈从一家校办经销部成长为饮料行业巨头,但在品牌老化和食品谣言的夹击下,近几年业绩持续下降:老款明星产品销量下滑仍在苦撑业绩;跨界奶粉、零售、白酒行业,但收效甚微;尝试新零售,进军保健食品市场,外界仍对其持谨慎态度。 业内分析认为,宗庆后从“不差钱”到“要上市”的转变背后,是娃哈哈面临的发展瓶颈与不得不进行变革的迫在眉睫。但娃哈哈若想成功上市,其庞大的股东队伍将是最大障碍,亟待整合。 产品老化+食品谣言 业绩连续下滑 此前,“不差钱”的娃哈哈一直拒资本市场于“千里之外”。分析认为,此次宗庆后在公司30周年庆典上松口表示将考虑上市,意味着娃哈哈正遭遇品牌老化等发展瓶颈,不得不寻求改变。 1987年起始于杭州市一家校办企业经销部的娃哈哈,经过30年发展成为国内饮料行业知名品牌,创始人宗庆后也一度成为胡润百富榜首富。2013年,娃哈哈业绩达到顶峰,全年完成饮料产量1270万吨,营业收入783亿元,实现利税139亿元。 鼎盛时期,宗庆后曾为娃哈哈设定年营收1023亿元的销售目标,但随后几年,娃哈哈业绩却持续下滑。公开数据显示,2014-2015年,娃哈哈营收分别为728亿元和494亿元。2016年度《胡润百富榜》显示,宗庆后家族以112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五,财富值较上一年度缩水230亿元。 与此同时,娃哈哈畅销的明星产品销售也出现了明显下滑。据报道,娃哈哈营养快线2014年销售额达到153.6亿元高峰,2015年、2016年则分别下滑到115.4亿元、84.2亿元,几近腰斩。另一大品类娃哈哈瓶装水的市场排名也从第4名滑落至第6名,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6.7%下滑到5.9%。 对此,娃哈哈方面12月1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网络上的食品谣言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一直心存疑虑,造成饮料行业从每年增长20%以上下滑到2.8%。公司这几年饱受网络谣言的困扰,2014年有人在网上散布谣言称公司主要产品营养快线、爽歪歪喝了会得白血病、软骨病,传播达1.7亿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营养快线销售从每年4亿箱下降到1.5亿箱,下降了近60%。自2016年起国家整顿舆论环境,公司销售才开始止跌。 与娃哈哈将销量下滑归结为“受到网络谣言的恶意攻击影响”不同,业内专家则认为,营养快线等大单品老化,缺少明星新品接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门店经营模式无法解决其面对的难题。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指出,随着消费升级,娃哈哈未能跟上市场变化,显现出产品老化、品牌老化及营销模式老化等问题,由此导致其市场表现每况愈下。 新主力产品缺位 创新收效甚微 在老款明星产品销售业绩下滑的同时,娃哈哈新品却迟迟未能“上位”。业内人士分析,娃哈哈主打单品多年不变的根源,是长期固守陈规和缺少创新。 对此质疑,娃哈哈相关负责人却并不认同,称现在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和细分,也越来越难满足,但“娃哈哈在产品创新、消费升级方面从没有懈怠过”。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公司不断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寻找新元素开发新产品。 实际上,新京报记者发现,娃哈哈旗下饮料品类从饮用水、茶饮料、植物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到营养粥、功能饮料等可谓“无所不包”,但仍缺少能够与AD钙奶、营养快线比肩的新产品,其啤儿茶爽、液体面包、富氧水、凉茶、启力等均反响平平,甚至被质疑有跟风之嫌。 此外,娃哈哈近几年频繁跨界,先是在2010年进军奶粉行业,推出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爱迪生”,随后在2012年涉足零售业,开设首家娃欧商场。2013年,在白酒业告别“黄金十年”之时,娃哈哈高调进入白酒行业,推出领酱国酒,但效果都不理想。 宗庆后曾在2013年坦言旗下奶粉业务尚未取得盈利。2014年甚至曝出娃哈哈向员工摊派临过期奶粉产品。虽然娃哈哈随后澄清只是内部促销,而非强制购买,但其奶粉业务所面临的困境令人担忧。 同时,因亏损严重,娃哈哈在杭州钱江新城开设的娃欧商场也在2014年因拖欠商场租金达半年被曝解除合同撤离。领酱国酒在市场上几近“销声匿迹”。 面对发展瓶颈,娃哈哈近期还宣布将开发中老年保健品、中医食疗产品作为下一个突破口,并试图进行渠道变革。娃哈哈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零售方面,公司已就营养快线、AD钙奶与支付宝展开试水合作。今年6月,娃哈哈还与深兰科技签订了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Go无人智能便利店协议。 业内认为,娃哈哈的思路是利用过去积攒沉淀的品牌和渠道优势,嫁接到新进入的产业方向,以快速实现多元化突围,但并没有实现其预期效果,其盲目的多元化反而分散了资源与精力。 而对于娃哈哈进军保健品行业,朱丹蓬则持审慎态度,“目前这一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娃哈哈以前儿童营养液积累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需要从头开始。” 15000名股东触及上市红线 娃哈哈在新老问题夹击下能否顺利上市?有分析认为,面对品牌和管理老化的困境,娃哈哈需要为未来发展做出一些变革。而通过上市机制,公司的股份结构、管理架构将得到改革,同时引入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股东数量将成为娃哈哈上市最大障碍。宗庆后此前透露,娃哈哈拥有15000名股东,或触及上市公司股东人数红线。 熟悉上市企业架构的浙江普华会计师事务所主任曹国熊表示,国内上市要求公司股东数量限制在200个以内,且法人股东要追溯到自然人。这是中国证监会核准企业上市的一条红线,很多企业都被卡在这条红线外。娃哈哈由15000名股东组建一家公司参股,对这么多股东进行整合难度较大,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如果上市,这将是娃哈哈面临的一大障碍。 而在宗庆后此次改口上市之前,已有娃哈哈谋求上市的传言。今年4月1日,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糖果发布公告称,恒枫香精香料(香港)有限公司(Ever Maple Flavors and Fragrances)计划收购公司不少于50%的股票权,而恒枫香精香料的最终实际拥有人为宗庆后独女宗馥莉。 外界猜测,此次收购是娃哈哈谋求借壳上市,但收购最终并未成功。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叔坤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详情]

新京报 | 2017年12月05日 08:16
宗庆后食言谋划娃哈哈上市背后:止不住的业绩下滑
中国经营报 | 2017年11月25日 08:07
娃哈哈为何退出不上市联盟?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
国际金融报 | 2017年11月20日 22:50
娃哈哈宗庆后一改不上市老调:适当时候或考虑上市
新浪综合 | 2017年11月20日 08:42
娃哈哈宗馥莉要洗牌 富二代掌门能蹦多远
投资者报 | 2017年07月24日 13:15
娃哈哈计划上市了?知情人称已经清退所有员工股份
娃哈哈计划上市了?知情人称已经清退所有员工股份

  娃哈哈计划上市了?知情人称已经清退所有员工股份 消息称:“近日,娃哈哈已将所有员工的股份,按每股2.6元退了,说是为了上市。”相较而言,这应是一桩大事儿,毕竟有关“全员”,有关娃哈哈的上市大计。经记者求证,清退股份一事,娃哈哈已执行完毕。在职员工称,与外界猜测的一样,“为了上市”。[详情]

娃哈哈计划上市了?知情人称已经清退所有员工股份
娃哈哈计划上市了?知情人称已经清退所有员工股份

  来源:新金融观察 遭遇涨价“风波”  引发上市猜想 娃哈哈  中年危机还是三十而立      这个早春,因一纸不知真伪的“调价通知”,娃哈哈再度被业界质疑。所谓乍暖还寒,不论是上市,还是其他,刚过完30周岁生日的娃哈哈,冷暖又岂是外人能说明白的。 涨价真相? 平静的湖面,被一纸“调价通知”打破,于是,有关娃哈哈(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江湖,波澜再起。 这份在行业里被广泛“传播”的通知,从“表面”上看,出自杭州娃哈哈集团销售公司。主要内容是向其经销商和合作单位公布了旗下几大系列产品的调价情况。并表示:“产品价格从2018年3月1日开始执行。” 原本,产品调价对于一家公司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可随着行业人士的“求证”和媒体对此事的曝光,“一桩小事,逐渐变成了一场风波。”一食品饮料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对新金融记者说。 主流的说法是,娃哈哈调高部分产品的价格,也算顺势而为。君不见,自从进入2018年,食品行业的涨价潮是一浪高过一浪。从啤酒到白酒再到康师傅、统一,涨价早已不是新鲜事儿了。更何况,原材料、包材、物流、人力成本都在涨,如果娃哈哈提价,也不过大势所趋。 更重要的是,“行业都涨价,渠道利润不够,经销商没有积极性,销量会继续下滑……一定程度上说,娃哈哈是被逼涨价也不为过。”一娃哈哈前员工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说。 故事到了这里,还算不上风波。可就是这一纸“调价通知”却将娃哈哈推向了舆论的高点。在媒体热热闹闹地分析娃哈哈涨价也不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时,娃哈哈官方发声了。 有媒体报道称,娃哈哈集团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该份文件是伪造的,公司只是调整了少数产品的部分促销政策,主要是营养快线、茶、果汁这些产品的部分促销政策取消了。不过,娃哈哈方面并未否认“少数产品的部分促销政策取消”可能引起的产品市场价格上涨。 至此,众生哗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什么人要去“伪造”一份“调价通知”。更不解的是,据媒体报道,这份“伪造”的通知,甚至在娃哈哈的部分区域市场已被“上传下达”。 “这是一份有问题的通知。”娃哈哈的前员工在看过前述那份通知后称。他表示,很多区域市场,营养快线的售价已经在5元以上了,可“通知”还在说零售价不得低于4元。何况,调价通知大多数时候只说供货价,对零售价不会做特别说明,毕竟市场情况复杂,有限定也未必能执行。 如果将以上种种算作风波,令人扎心的是,此轮虚晃一枪的“涨价”已经伤到了娃哈哈。公开报道称,有媒体发起了“营养快线涨价,对你有啥影响”的投票,有近6万人参与了投票,其中竟有61%的人表示,从来不喝营养快线这类饮料。 或许,那些参与投票的人,恰好不是营养快线的受众,可这样的“结果”也难免令人唏嘘。有关调价,最有意思的说法莫过于“娃哈哈要在上市之前把报表做好看。”可是,这一说法很快被熟悉娃哈哈的知情人士否认。 在该知情者看来,涨价不仅解决不了报表好看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娃哈哈目前所面临的窘境,还会带来更大问题——滞销。 上市前奏? 伴随着娃哈哈“涨价”这等小事儿,一同流出的消息有关 “全员持股”。 消息称:“近日,娃哈哈已将所有员工的股份,按每股2.6元退了,说是为了上市。”相较而言,这应是一桩大事儿,毕竟有关“全员”,有关娃哈哈的上市大计。 经新金融观察记者求证,清退股份一事,娃哈哈已执行完毕。在职员工称,与外界猜测的一样,“为了上市”。 而有关娃哈哈上市的消息,去年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不论是借壳上市还是主体上市,业界都颇为关注。除了娃哈哈近几年不断下滑的业绩,更重要的是,早年,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公开表达过“不上市”的决心,也多次阐述了全员持股的重要性。 2012年,娃哈哈的业绩出现首次下滑,虽然在2013年创造了近800亿元的销售佳绩,但此后几年却一直处于下滑通道,2017年也不例外。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是娃哈哈业绩接连下滑的第三年,全年销售业绩已经跌至529亿元。一个未经娃哈哈官方确认的消息是,2017年,娃哈哈迎来第四个连续下滑年,全年销售额已经跌破500亿元,“实现销售业绩四百多亿”。 “娃哈哈近几年的业绩确实每况愈下,所以老板想借机上市,不然,再拖下去,想上也上不了了。”前述知情人士称。“老板”是娃哈哈员工对宗庆后的称谓,久而久之,圈里人也都叫开了。 上市本无对错,令业界感慨的,无非是宗庆后和娃哈哈此一时,彼一时的无奈罢了。不论是全员持股的利好还是不上市的决心,当它们变得矛盾时,“老板”选择了应时而变。 去年11月,娃哈哈迎来了其30岁的生日。也是在那场生日庆典上,宗庆后公开表示:“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有好处的,我们今后在适当的时候会考虑上市。” 于外界而言,这是一次“松口”,对不缺现金、不差钱的娃哈哈集团而言,宗庆后或许在做着某种妥协。 与娃哈哈上市计划相矛盾的恰是全员持股。虽然宗庆后曾说过:“我是为娃哈哈员工打工,还要再干20年。”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1999年,娃哈哈的员工们就迎来了全员持股的时代。 据前述曾就职于娃哈哈的员工说,娃哈哈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工作满一年后,就有了配股资格,当时以每股1元的价格,配了两万股。这些配股每年都会有分红,一般每股按0.8-0.9元分,最高的时候,每股分过1.2元。后来,离职的时候,股份也就退回了。 宗庆后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全员持股的好处。某年“两会”期间,他还对媒体强调,全员持股首先可以使员工的收入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其次,员工持股了以后真正变成企业的主人,这样才是真正当家作主。只有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挂在一起,员工的积极性、责任心才会更强。 可如今,娃哈哈选择走“上市”之路,全员持股就变得不怎么利好了。 宗庆后曾对外披露,娃哈哈拥有15000名股东,而这样的股东数量很有可能触及上市公司股东人数的红线。 有资本圈的人表示,国内上市要求公司股东数量限制在200个以内,且法人股东要追溯到自然人,这是中国证监会核准企业上市的一条红线。如果娃哈哈由15000名股东组建一家公司参股,整合难度较大,或将成为其上市的一大障碍。 “如今看来,娃哈哈已经解决了这一障碍,上市工作已然提上日程。”前述知情人士称。 冷暖自知 宗庆后将娃哈哈上市的初衷归结为为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进入2018年,娃哈哈就31岁了。所谓三十而立,可很多时候,想要“立”,首先就得“破”。除了改变“上市态度”积极为上市做准备,这个春天,娃哈哈还完成了一轮人事调整。 据前述知情人士称:“市场部和销售公司老总都有变化,而此次变动是离开者在为去年的业绩埋单。”但实际上,“熟悉娃哈哈的人都知道,不论娃哈哈的销售老总换谁上场,都不太可能提振娃哈哈的销售业绩,老板才是真正的销售总监。重点是,娃哈哈目前的困境,不是涨价、换人就能解决的。” 近几年,娃哈哈帝国一直都在遭遇质疑。而质疑,不仅仅来自业绩,还有其多元化、二代接班,甚至动辄就被翻出的谣言风波。 在前述娃哈哈的前员工看来,业绩下滑虽是事实,但并不能因此否认娃哈哈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食品饮料企业,且利润高、规模大。产品横跨饮料与乳品两大板块,需要同时应对康统、可口可乐、农夫、伊利、蒙牛等企业的竞争。“不夸张地说,娃哈哈一年减少的销售额,是一到两个农夫山泉,近十个汇源……” 再来,在行业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娃哈哈的竞争压力更加巨大,能取得如此业绩已属不易。若换了其他企业,甚至存在整体崩盘的危险。虽然娃哈哈的多元化一直备受争议,但不得不承认,不论是白酒、奶粉还是商业,娃哈哈都及时刹车予以止损,相对而言,公司发展还算稳健。 对饱受争议的娃哈哈的“推新失策”,他也有另一番解读。 营养快线是近年来娃哈哈最大的业绩“功臣”,可继营养快线之后,娃哈哈在十余年内没能做成一个能让娃哈哈“翻身”的新品。这是事实,但放眼整个饮料市场,在这段时间里,鲜有哪个企业做成了一个“营养快线”。不论是可口可乐还是农夫山泉、统一……它们都推出了不少新品,可都没能做大。 与此同时,被行业津津乐道的大单品,红牛、加多宝、六个核桃,无一不是经历了多年的市场培育,也无一不处在风口浪尖上。“比之更重要的是,原来那些娃哈哈的长板,正在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短板。”前述知情人士称。 在他看来,娃哈哈渠道联销体的威力在于新品价差不透明,高毛利驱动渠道积极性,获得高增长。但这几年,渠道分化严重,超市、便利、特通等渠道靠新品高毛利无法驱动,电商对线下的冲击更无须多言。可联销体环环相扣,一旦新品滞销,这个就驱动就失灵了,反而会加重滞销,导致恶性循环。 另外,近几年,徒有品牌知名度的大品牌,已经不能为产品的动销带来推动,对消费者而言,产品不仅要安全、价格合理,还要享有一定的品牌美誉度、认知度甚至品牌场景联想等,而这些,正是娃哈哈缺少的。 多年来,其对品牌经营略显粗放,短期内已经无法解决。再来,娃哈哈对“谣言”危机没能及时、妥善处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娃哈哈的销售。 “不能否认的是,娃哈哈的现金流一直很好,确实没有负债。利润率、现金流,一直都是老板的底线,铁打不动。换言之,即使娃哈哈的业绩连年下滑,也不会赔钱,只是赚的比原来少罢了。” 尤为关键的是,“我们还要看到,宗庆后今年就73岁了。而娃哈哈这个食品帝国,还在这样一位大伯甚至爷爷级的老人掌控中前行。”前述从业者称。 有关“调价通知”、人事变动、股权清退、2017年业绩以及2018年娃哈哈的发展战略等问题,截至发稿,娃哈哈官方都没给出相应的回复。但在此前的电话沟通中,对方并没有否认人事变动和股权清退等事宜。 对娃哈哈而言,2018年,一切皆有可能。[详情]

从“不差钱不上市”到考虑上市的娃哈哈怎么了
从“不差钱不上市”到考虑上市的娃哈哈怎么了

  娃哈哈变了!或者说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变了! 近日,前首富宗庆后在企业三十周年庆典活动时一改此前“不差钱不上市”的论调,表示在适当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食言”的宗庆后和娃哈哈顿时话题感十足。 一改以往对资本市场不感冒的强硬态度,想要“在适当的时候考虑上市”的娃哈哈近些年究竟经历了什么? 难道今年已经72岁的宗庆后又有新的目标,还是娃哈哈需要借助资本市场才能谋求企业进一步发展? 两年排名下滑近300位 用宗庆后的话说,娃哈哈经营很稳定,不仅不缺钱,还有大量存款,而且每年都分红。不过,2015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显示,娃哈哈以720亿元的收入排名第31位,2016年在该榜单上娃哈哈则是以494亿元的收入排名第70位,2017年以456亿营收排名第327位。 两年排位下降近300位!这还是原来动力十足的娃哈哈吗? 营收下滑,这离此前宗庆后定下的销售收入突破千亿的目标似乎越来越远。 由于受中国经济不景气因素的影响,食品饮料行业增速放缓,而业绩下滑几乎成了当下食品饮料行业的一个关键词。与此同时,娃哈哈自身也同样面临品牌老化的难题。除原有的营养快线、爽歪歪以及AD钙奶等产品外,娃哈哈近年来也并未能成功推出新的明星单品,造成产品青黄不接。 “从娃哈哈近年来的发展来看,娃哈哈的核心竞争力似乎不复存在,如何重塑娃哈哈的辉煌,打造宗庆后定下的千亿营收俱乐部也需嫁接资本的力量,进行企业全方位的创新。”一位食品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目前食品饮料企业盈利模式已经发生变化,从原来单纯的产品盈利思维叠加到资本盈利思维。”在食品专家朱丹蓬看来,既有产品思维又有资本盈利,对于食品企业的多元化、企业跨界、企业抗风险以及消费者认知会更好,而且上市公司的品牌力要比非上市公司的品牌力更强。 娃哈哈也很难再通过自身内生性发展,通过上市以获得更多资金,并可进一步并购区域和各个细分行业的企业,进行外延式的发展。从原来内向扩张变成并购式的外延扩张,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有分析认为,若娃哈哈正式上市,公司的股份结构、管理架构均将得到改革,同时引入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不过,尽管娃哈哈依旧是饮料行业巨头,但下跌的业绩或许会在其上市路上增添阻碍。 分散经营风险? 如今消费者选择面越来越广,其他品牌新产品出现势必会挤占一部分原有市场份额。 “从营收额利润来看,娃哈哈面临市场拓展无力、业绩停滞甚至衰退的局面,或导致工厂生产不饱和、成本上升、议价能力的下降以及品牌老化和消费者流失。”品牌营销专家陈玮指出。 其实,娃哈哈也曾尝试改变,在饮料行业之外进行多元化业务拓展,也可间接分散经营风险。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0年,娃哈哈便进军奶粉行业,2012年,娃哈哈又斥资17亿元投资娃欧商场,2013年,娃哈哈还高调进入白酒行业,推出领酱国酒。 但娃哈哈多元化尝试似乎都无疾而终。关于奶粉业务,宗庆后曾自曝并未盈利。在杭州开的娃欧商场也因拖欠租金被曝解除合同,领酱国酒更是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实际上,如今企业如果独自承受经营风险必然要更艰难,而通过融资能很大程度上分散经营和投资风险。 其实娃哈哈要上市早有征兆。 早在今年3月底,市场就传出中国糖果(港股08182)可能易主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独女,也是娃哈哈目前唯一接班人宗馥莉的消息,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娃哈哈或谋求借壳上市,不过最终收购并未成功。 “娃哈哈现在不算缺钱,但不上市、不进行股改很难吸引到更多高级人才和新鲜血液,家族体制的娃哈哈不上市好比‘土八路’,上市后能引入更多的战略投资者。”陈玮表示,通过上市也可以把企业内部矛盾如宗馥莉的这种年轻改革派跟娃哈哈的创业元老们协调处理,这是能看得见的改变。 “宗庆后从不上市到考虑上市的转变,也是为女儿宗馥莉接班做长远布局。”朱丹蓬认为。 只是,据媒体报道,娃哈哈拥有15000名股东,而国内上市要求公司股东数一般在200名以内,娃哈哈在这一方面远远超标,如何整合诸多股东手上的股权,将是娃哈哈面对的一大难题。[详情]

娃哈哈欲赴港买壳上市 饮料界龙头能否重回巅峰?
娃哈哈欲赴港买壳上市 饮料界龙头能否重回巅峰?

  来源:慧悦财经 来,干了这瓶AD钙奶!敬我们逝去的童年以及一去不回的盛世! 还记得小时候街头小卖部的明星产品--娃哈哈AD钙奶吗?酸酸甜甜的味道,就像我们已经逝去的童年那般单纯美好。曾几何时,超市里再难见到这款饮料,娃哈哈似乎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95后、00后的小孩几乎都没有听说过AD钙奶,他们更中意“小样”、“QQ星”、“酷我”等这类软萌卡通的饮品。 这正是已到而立之年的娃哈哈集团面临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他们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一方面消费者认为他们没有新产品上架,连曾经的热销产品--娃哈哈矿泉水、营养快线、八宝粥等都似乎日渐式微。 事实上,娃哈哈这几年一直不甘心放弃抢占饮料市场,2012年推出了运动功能饮料“启力”、2015年推出了定位儿童的高端饮品“爱迪生奶酪酸奶”。你可能没听过上面这些产品,但你一定对它们有点眼熟,看它们的包装、口号、定位,是不是和市面上曾经火热的产品有些相似?有媒体整理出了娃哈哈“山寨”过的产品集: 娃哈哈的热销产品仍然是2005年上线的“营养快线”,种种现象已经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娃哈哈集团面临的问题:明星产品老化,新产品青黄不接,以前那种靠“山寨”上位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饮品市场。 娃哈哈的前世 1987年,娃哈哈集团的前身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筹建,开启了饮料帝国娃哈哈的创业之路。 1988年,娃哈哈成功开发出自己的第一支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1900年,娃哈哈销售收入即突破亿元大关,利润超2000万元,完成了娃哈哈的初步原始积累。 2010年,娃哈哈的销售业绩就迈入了500亿大关。 其创始人宗庆后也凭借着娃哈哈集团的成就成功挤入《胡润百富榜》,宗庆后家族一度占据了百富榜首富的位置。在最风光的时候,宗庆后曾豪言要让娃哈哈在三年内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并且一直扬言“不会上市”,因为“不差钱”。 随后市场表现却频频打脸,娃哈哈的销售业绩从2012年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13年783亿元的顶峰后持续下滑。 2016年度《胡润百富榜》中,宗庆后家族以1120亿元的资产沦为第五名,这已经是他在榜上名次步步下滑的第四年。 回首娃哈哈帝国的成长史及衰落史,可以发现这其实都是他们自己“作”的。 娃哈哈尽管靠着自己研发的产品一战成名,但随后娃哈哈便在“山寨”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这种模式在曾经野蛮生长的市场中或许还能玩的溜,但是在产品日益多元化、消费者选择增多的情况下,只有摸清消费者的潜在消费心理,比“消费者多走一步”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娃哈哈这种“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经营方式,被时代的脚步抛弃也是顺理成章的。 宗庆后或许也意识到了“亲儿子”娃哈哈的这种被动局面,但他选择的不是致力于创新产品、拓展营销渠道种“正道”上,反倒是在不断尝试进军其他产品,试图靠“多元化”重新上位,编者整理了一份娃哈哈曾经试水的历程表: 同时,72岁的老爷子宗庆后在公司集权化的管理模式也是导致娃哈哈不断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或者说是根本原因。 在娃哈哈30年的发展中,老爷子盲目相信自己企业的现金流,拒绝上市分割股权;并且非常抗拒互联网浪潮的到来,这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可不是好事;还有一直没有创新自己的核心产品,营销模式和分销渠道仍然遵循着老一派的做法。 这些都在加速娃哈哈的衰落。 娃哈哈的今生 娃哈哈最新的消息不是它的产品,而是它在证券市场上的一波操作。 今年3月30日,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国糖果(08182.HK)发布公告,有潜在买家可能要约收购公司不少于50%的股权,根据公告,潜在买家的实际控制人是宗馥莉--宗庆后的独女。 公告一经发出,中国糖果股价顺势而涨,从0.162港元/股,最高涨到0.94港元/股,涨幅达480%。 然而好景不长,7月14日,宗馥莉在其微博里发布声明,道出了收购失败的事实。随后娃哈哈集团表明,宗馥莉的这一收购与娃哈哈集团无关,纯属其个人行为。中国糖果的股价也跌回到原来的0.1港元/股水平。 从声明中可以发现,宗馥莉的失败似乎也让她颇为无奈。市场分析这次失败可能是中国糖果借势炒作的原因,毕竟宗馥莉的出价比公司每股资产净值高了507.91%,足以让原股东赚的盆满钵满,但只收获了26.03%的股份赞同,其中的26.01%还来自两位大股东,也就是说,其余小股东多数是持不赞同意见的。 与此同时,市场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她是打算借壳上市,毕竟宗庆后在集团30周年庆典上松口,集团未来可能上市;另一种声音认为她是打算借中国糖果再一次尝试“多元化”。 但无论是何目的,宗馥莉的这一次尝试被认为是“娃哈哈最接近上市”的一次。[详情]

“年迈”娃哈哈改寻上市路 15000名股东或成障碍
“年迈”娃哈哈改寻上市路 15000名股东或成障碍

   “年迈”娃哈哈改寻上市路 依靠老款明星产品苦撑业绩,多元化创新收效甚微;娃哈哈从“不差钱”到“要上市”,15000名股东或成障碍 72岁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日前在公司30周年庆典上终于一改过去“不差钱不上市”的表态,松口称“在适当时候考虑上市”。 30年来,娃哈哈从一家校办经销部成长为饮料行业巨头,但在品牌老化和食品谣言的夹击下,近几年业绩持续下降:老款明星产品销量下滑仍在苦撑业绩;跨界奶粉、零售、白酒行业,但收效甚微;尝试新零售,进军保健食品市场,外界仍对其持谨慎态度。 业内分析认为,宗庆后从“不差钱”到“要上市”的转变背后,是娃哈哈面临的发展瓶颈与不得不进行变革的迫在眉睫。但娃哈哈若想成功上市,其庞大的股东队伍将是最大障碍,亟待整合。 产品老化+食品谣言 业绩连续下滑 此前,“不差钱”的娃哈哈一直拒资本市场于“千里之外”。分析认为,此次宗庆后在公司30周年庆典上松口表示将考虑上市,意味着娃哈哈正遭遇品牌老化等发展瓶颈,不得不寻求改变。 1987年起始于杭州市一家校办企业经销部的娃哈哈,经过30年发展成为国内饮料行业知名品牌,创始人宗庆后也一度成为胡润百富榜首富。2013年,娃哈哈业绩达到顶峰,全年完成饮料产量1270万吨,营业收入783亿元,实现利税139亿元。 鼎盛时期,宗庆后曾为娃哈哈设定年营收1023亿元的销售目标,但随后几年,娃哈哈业绩却持续下滑。公开数据显示,2014-2015年,娃哈哈营收分别为728亿元和494亿元。2016年度《胡润百富榜》显示,宗庆后家族以112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五,财富值较上一年度缩水230亿元。 与此同时,娃哈哈畅销的明星产品销售也出现了明显下滑。据报道,娃哈哈营养快线2014年销售额达到153.6亿元高峰,2015年、2016年则分别下滑到115.4亿元、84.2亿元,几近腰斩。另一大品类娃哈哈瓶装水的市场排名也从第4名滑落至第6名,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6.7%下滑到5.9%。 对此,娃哈哈方面12月1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网络上的食品谣言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一直心存疑虑,造成饮料行业从每年增长20%以上下滑到2.8%。公司这几年饱受网络谣言的困扰,2014年有人在网上散布谣言称公司主要产品营养快线、爽歪歪喝了会得白血病、软骨病,传播达1.7亿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营养快线销售从每年4亿箱下降到1.5亿箱,下降了近60%。自2016年起国家整顿舆论环境,公司销售才开始止跌。 与娃哈哈将销量下滑归结为“受到网络谣言的恶意攻击影响”不同,业内专家则认为,营养快线等大单品老化,缺少明星新品接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门店经营模式无法解决其面对的难题。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指出,随着消费升级,娃哈哈未能跟上市场变化,显现出产品老化、品牌老化及营销模式老化等问题,由此导致其市场表现每况愈下。 新主力产品缺位 创新收效甚微 在老款明星产品销售业绩下滑的同时,娃哈哈新品却迟迟未能“上位”。业内人士分析,娃哈哈主打单品多年不变的根源,是长期固守陈规和缺少创新。 对此质疑,娃哈哈相关负责人却并不认同,称现在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和细分,也越来越难满足,但“娃哈哈在产品创新、消费升级方面从没有懈怠过”。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公司不断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寻找新元素开发新产品。 实际上,新京报记者发现,娃哈哈旗下饮料品类从饮用水、茶饮料、植物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到营养粥、功能饮料等可谓“无所不包”,但仍缺少能够与AD钙奶、营养快线比肩的新产品,其啤儿茶爽、液体面包、富氧水、凉茶、启力等均反响平平,甚至被质疑有跟风之嫌。 此外,娃哈哈近几年频繁跨界,先是在2010年进军奶粉行业,推出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爱迪生”,随后在2012年涉足零售业,开设首家娃欧商场。2013年,在白酒业告别“黄金十年”之时,娃哈哈高调进入白酒行业,推出领酱国酒,但效果都不理想。 宗庆后曾在2013年坦言旗下奶粉业务尚未取得盈利。2014年甚至曝出娃哈哈向员工摊派临过期奶粉产品。虽然娃哈哈随后澄清只是内部促销,而非强制购买,但其奶粉业务所面临的困境令人担忧。 同时,因亏损严重,娃哈哈在杭州钱江新城开设的娃欧商场也在2014年因拖欠商场租金达半年被曝解除合同撤离。领酱国酒在市场上几近“销声匿迹”。 面对发展瓶颈,娃哈哈近期还宣布将开发中老年保健品、中医食疗产品作为下一个突破口,并试图进行渠道变革。娃哈哈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零售方面,公司已就营养快线、AD钙奶与支付宝展开试水合作。今年6月,娃哈哈还与深兰科技签订了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Go无人智能便利店协议。 业内认为,娃哈哈的思路是利用过去积攒沉淀的品牌和渠道优势,嫁接到新进入的产业方向,以快速实现多元化突围,但并没有实现其预期效果,其盲目的多元化反而分散了资源与精力。 而对于娃哈哈进军保健品行业,朱丹蓬则持审慎态度,“目前这一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娃哈哈以前儿童营养液积累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需要从头开始。” 15000名股东触及上市红线 娃哈哈在新老问题夹击下能否顺利上市?有分析认为,面对品牌和管理老化的困境,娃哈哈需要为未来发展做出一些变革。而通过上市机制,公司的股份结构、管理架构将得到改革,同时引入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股东数量将成为娃哈哈上市最大障碍。宗庆后此前透露,娃哈哈拥有15000名股东,或触及上市公司股东人数红线。 熟悉上市企业架构的浙江普华会计师事务所主任曹国熊表示,国内上市要求公司股东数量限制在200个以内,且法人股东要追溯到自然人。这是中国证监会核准企业上市的一条红线,很多企业都被卡在这条红线外。娃哈哈由15000名股东组建一家公司参股,对这么多股东进行整合难度较大,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如果上市,这将是娃哈哈面临的一大障碍。 而在宗庆后此次改口上市之前,已有娃哈哈谋求上市的传言。今年4月1日,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糖果发布公告称,恒枫香精香料(香港)有限公司(Ever Maple Flavors and Fragrances)计划收购公司不少于50%的股票权,而恒枫香精香料的最终实际拥有人为宗庆后独女宗馥莉。 外界猜测,此次收购是娃哈哈谋求借壳上市,但收购最终并未成功。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叔坤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详情]

宗庆后食言谋划娃哈哈上市背后:止不住的业绩下滑
宗庆后食言谋划娃哈哈上市背后:止不住的业绩下滑

  接班人问题或加快娃哈哈上市变革,完善公司治理 宗庆后“食言” 谋划娃哈哈上市 党鹏 “坚决不上市,娃哈哈不缺钱。”坚持这一理念多年的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日前娃哈哈30岁的生日Party上,首次食言并放话称娃哈哈在适当的时候会考虑上市,因为“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 至于上市的时间表和路径,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没有给予《中国经营报》回复。 “不差钱”的娃哈哈,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业绩持续下滑。浙商杂志的统计数据显示,其营收从2013年的最高峰782.8亿元,已经下滑至2016年的529亿元。或是为了企业变革,宗庆后女儿宗馥莉在今年一度启动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糖果,被视为娃哈哈靠近资本市场的举动。但是此项收购无果而终。 “作为‘全能人’的宗庆后已经72岁,在企业的管理方面有些力不从心。”著名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如今宗庆后食言想上市,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一是业绩近几年下滑严重,需要通过上市提振信心;二是考虑接班人问题,接近西式管理的宗馥莉显然无法全面接盘娃哈哈,必须通过上市变革管理模式,从而避免企业震荡。 止不住的业绩下滑 “娃哈哈的水和饮料下滑已经是必然趋势。”徐雄俊如此表示。 记者注意到,从1987年娃哈哈创立,到1991年突破亿元产值达到2.17亿元,再到2003年突破100亿元,最终在2013年实现782.8亿元的营收,娃哈哈站在了历史的最高峰。对于宗庆后来说,他的目标是娃哈哈在2014年达到千亿元。 但是市场并没有宗庆后想象的乐观,也正是从2014年起,娃哈哈的业绩开始走下坡路。记者查询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显示,2014~2016年娃哈哈营收分别为720.43亿元、494.74亿元、455.92亿元,名次从31位跌至104位。此外,根据浙商杂志发布的“浙商全国500强企业”名录,2014~2016年娃哈哈营收分别为728亿元、677亿元、529亿元。虽然上述数据统计口径不同,但娃哈哈业绩下滑已然是不争事实。 娃哈哈业绩下滑的背后,是原有的明星产品销售业绩出现下滑。相关数据显示,自从2009年娃哈哈的营养快线单品突破百亿元,到2014销售额达到高峰153.6亿元之后就开始下滑,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115.4亿元、84.2亿元,几乎缩减一半。另一大品类瓶装水市场中,其排名已经从第四滑落至第六名,而其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6.7%下滑到5.9%。 就以上数据,《中国经营报》求证娃哈哈方面,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回复,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娃哈哈方面也未给予答案。 就此,有证券分析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饮用水和饮料这几年市场没有太多增长,反而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农夫山泉的年营收突破150亿元,对娃哈哈的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娃哈哈的产品没有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产品竞争力下降。 就此,徐雄俊认为,从整个快消品行业来看,经过前些年的快速增长达到了市场顶峰,目前处于饱和的状态,“没有喝过的都已经喝过了”;此外,目前食品安全教育逐步加强,不仅是营养快线,包括方便面、麦当劳的销售也下降很快,何况营养快线一度曝出很多负面消息。因此,娃哈哈业绩的下降很难在短期内扭转。 多元化的发展困局 对于娃哈哈来说,业绩下降的不仅在于营养快线和水,其他领域的投资也陷入困境。 前段时间,传闻娃哈哈之前投资的“领酱国酒”将退出市场。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在 2013 年 11 月,娃哈哈高调宣布投资 150 亿元,在贵州茅台镇发展酱酒的计划历经四年至今尚未实施。记者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到,娃哈哈控股80%的领酱国酒销售公司 2014 年、2015 年销售收入分别为 7832 万元、3269 万元。 除了白酒之外,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娃哈哈近几年来还将业务版图扩张至奶粉、印刷、零售、机械和奶牛养殖、房地产等新产业。其中,爱迪生奶粉是娃哈哈在2009年推出的原装进口奶粉品牌,由荷兰富仕兰康必奶DOMO下属贝伦工厂生产,这是娃哈哈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最大的品牌。但是2011年、2012年,爱迪生奶粉先后陷入质量问题风波,2014年又陷入员工摊派购买风波。在淘宝网上,记者看到打着“荷兰原装进口奶粉”的爱迪生奶粉,网店的月销最高只有23笔。 “在娃哈哈多元化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服装、白酒、零售这些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的行业上面,关键的问题是娃哈哈不熟悉这些行业的发展。”徐雄俊如此评价说。 为了改变窘况,今年5月外媒曾报道宗庆后正在着手收购外国大公司。宗庆后也承认,公司正在与美国乳制品企业Dean Foods(迪恩食品)商洽。资料显示,Dean Foods是美国最大的液体奶生产及供应商,位列全球乳业第十名。不过,这项收购案目前并无更多进展披露。 此外,宗庆后近两年来也在多方接触高科技项目。公开报道称宗庆后先后多次与以色列相关高科技企业进行对接,覆盖医疗与药物、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农业和科技、高端制造以及新能源等多个行业。这些项目是否为娃哈哈的未来产业布局,目前尚不得而知。 “娃哈哈主要的精力还是应该放到水和饮料方面,老本行都做不好,创新不足,何谈多元化的转型升级。”上述证券分析师认为,娃哈哈要明确自己的竞争优势。 就此,品牌专家冯启认为,在大企业中娃哈哈的多元化是最不成功的,主要还是机制的问题,从人才引进、管理机制、企业架构、品牌操作等方面都存在短板。 上市谋求企业变革 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9日,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宏胜饮料母公司Ever Maple(恒枫资本)宣布将以30%的溢价,预计花费5.73亿港元(合5.07亿元人民币)买下中国糖果。这一收购被看做是娃哈哈迈出了借壳上市的第一步。不过,宗馥莉随后通过微博发布了“与中国糖果控股有限公司现金要约失效”的声明,同时娃哈哈也宣布该项收购只是宗馥莉的个人行为。 但如今,宗庆后出面正式向资本市场发出了橄榄枝,但至于什么时间上市、在哪里上市,娃哈哈集团相关负责人以出差为由未给予本报回复。 “娃哈哈谋求上市是出于综合因素的考虑。” 冯启认为,首先应该是宗庆后在资本运作理念上的一种更新。娃哈哈和达能合作之后变得比较谨慎,现在宗馥莉接班后高管对资本市场理念有很大不同,因此可以说是宗庆后妥协或者谋求改变的标志;此外通过上市谋求对企业管理机制的改变,因为宗庆后可能意识到娃哈哈作为家族企业的机制过于僵硬,是企业发展的一大弊端;第三,娃哈哈可能存在一种战略收缩的可能,把企业的品牌推向社会,减轻自身压力变现一些资产,同时希望靠社会机制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品牌的再度激活。 就此,宗庆后似乎也在避免将娃哈哈的未来与女儿捆绑在一起。在30周年庆典上,宗庆后直言娃哈哈将由管理层接班,“现在的民营企业肯定一大半不会由子女接班,最后还是管理层接班,因为子女大多是国外留学回来,眼界不一样,实体产业也不太愿意干。”并表示,像他这样一直以来做惯了的人,要马上完全退出也不可能,他自己计划是逐渐少做一点儿,退居二线,让年轻人接班。 “作为‘全能人’的宗庆后,一直没有在集团设置副总,一年300天都在市场一线,虽然接地气,但他属于营销型而非管理型企业家。”徐雄俊说,娃哈哈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了。[详情]

娃哈哈为何退出不上市联盟?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
娃哈哈为何退出不上市联盟?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上周四刚刚过完72岁生日、一手缔造了娃哈哈帝国的宗庆后,却在年逾古稀之际,一改从前“不上市”的态度,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兴趣。 在11月18日的娃哈哈三十周年庆典上,宗庆后一改此前“不差钱不上市”的老调,表示在适当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三十而立的娃哈哈,似乎正在筹备大动作。 不过,娃哈哈内部对上市仍较为谨慎。11月20日,一位娃哈哈工作人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只是“不排除上市的可能”,并未有其他新的进展。 娃哈哈是国内饮料行业的老品牌,鼎盛时期销售额曾接近800亿元。虽然近年来销量有所下滑,但娃哈哈仍保持着稳定的发展速度。用宗庆后的话说,娃哈哈经营很稳定,不仅不缺钱,还有大量存款,而且每年都分红。即便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宗庆后也没有松口,仅表示,“如果有大的投资项目的话,我也可能去上市、去贷款,但是现在没有好的投资项目,企业钱也够用,何必去?” 但在11月18日的庆典上,宗庆后承认,“上市后可能会加快企业的发展。” 为何会有这样的改变?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老一代的食品企业主,多停留在单一的产品盈利的思维,还没有嫁接资本盈利思维,在后营销时代,中国的食品产业,基于整个行业发展和布局来说,都要叠加资本思维的模式。“宗庆后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或许松口也是为了宗馥莉以后对接资本的布局。” “食品企业多元化一定要叠加资本思维,新零售的兴起与食品产业紧密相关,继续靠单一的产品盈利思维远远不够,资本盈利思维也是食品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朱丹蓬认为,宗庆后是个与时俱进的人。“一家企业的未来发展,如果独自承受经营风险显然会很艰难,而通过融资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 脱离“不上市联盟”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此前,一直坚持不上市的顺丰CEO王卫就是典型。上市后,有了资本助力的顺丰发展迅猛。在福布斯中文网近日发布的2017中国富豪榜TOP400榜单中,以身家高达1476.3亿元人民币而位居第五。 (国际金融报记者 吴婧)[详情]

娃哈哈宗庆后一改不上市老调:适当时候或考虑上市
娃哈哈宗庆后一改不上市老调:适当时候或考虑上市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孙杰)一贯不谋求娃哈哈上市的宗庆后,口风最近有点松动了。日前娃哈哈举行三十周年庆典活动,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一改此前“不差钱不上市”的老调,表示在适当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作为国内饮料行业的龙头品牌,已有30年历史的娃哈哈,目前在全国建有近80个生产基地、总资产近400亿元,连续十九年问鼎饮料行业榜首,品 牌价值达533.86亿元。国内有几家消费者非常熟悉的品牌,但创始人都表示不上市,娃哈哈就是其中之一。宗庆后多次公开表示,娃哈哈现金充足,不需要上 市。此外由于娃哈哈目前股东数量有15000个,如果上市就需要进行股东整合,这也是一个障碍。 但在不少人看来,在竞争日渐加剧的饮料行业,娃哈哈已面临着品牌老化的问题。娃哈哈品牌如何寻求新突破一直为外界关注。就在前段时间,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糖果公告表示,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拟收购公司部分股权。此举被外界猜测娃哈哈或谋求借壳上市,不过收购最终并未成功。 宗庆后还表示,娃哈哈将积极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要把国内没有的技术引进来,实现弯道超车,开始二次创业。[详情]

娃哈哈宗馥莉要洗牌 富二代掌门能蹦多远
娃哈哈宗馥莉要洗牌 富二代掌门能蹦多远

  娃哈哈宗馥莉要洗牌 富二代掌门能蹦多远 投资者报  文/潘亦纯 “宗庆后之女”、“富二代”、“娃哈哈女王”,这些标签无疑都针对一个个体——宗馥莉。其实,这位80后的姑娘,自2004年回国后,一直在娃哈哈集团工作,并于2010年担任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一职,掌握了娃哈哈三分之一的产品代加工业务。 但近年来,宗馥莉似乎开始试图摆脱外界给她贴上的标签,无论是对资本市场抱着积极入局的态度,还是拥抱电商,创立自己的定制果蔬饮料品牌。 不过,所有的尝试对任何人来讲,都没有那么轻而易举。这不宗馥莉首次试水资本并不顺利,由其控制的恒枫资本要约今年3月份宣布收购中国糖果的计划,在3个月之后,因未达到相关条件而宣布失效。 针对失效的原因及公司如何看待收购失效等相关问题,宏胜饮料集团公司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表示,公司态度以公告内容为准。 7月14日下午,宗馥莉针对上述事件,对外界表示,“对本次要约的结果,公司深表遗憾,”声明中还表示,公司未来也将继续秉承自身发展战略,本着积极健康的商业价值取向继续探索相关领域。 与生俱来的“标签” 在宗馥莉身上,“宗庆后之女”、“富二代”、“娃哈哈女王”,这些标签或许是与生俱来,或许是后天贴上,它们属于宗馥莉,但又不是宗馥莉的全部,它们或许时常给宗馥莉带来困扰,但一时间又无法完全摆脱。 作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企业,娃哈哈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关注,宗馥莉由此天生就带着吸引眼球的光环。与影视作品中传递出富二代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形象相比,宗馥莉显得非常正能量,她出生于1982年,1996年读完初中,就直接赴美读书。2000年,宗馥莉进入洛杉矶佩珀代因大学,主修国际商务。与常青藤大学相比,洛杉矶佩珀代因大学在国内的名气并不大,但其实也是全美国前50的大学。 宗馥莉天然是个“富二代”,上世纪80年代,宗庆后一手创立起了今天的娃哈哈集团,2016年,娃哈哈实现了529亿元的营业收入,在马云、马化腾、王健林并未崛起的过去,宗庆后曾在2010年、2012年、2013年三度问鼎《福布斯》内地富豪榜的首位。宗馥莉通过多年的积累,身家虽然无法与父亲媲美,但与同龄人相比,可谓名列前茅了,据悉,2015年,她以30亿美元的身家,居亚洲十大年轻富豪第三名。 不过,宗馥莉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富家女,倒是从小生活的历练,让她不得不独立处事。媒体曾经多次报道,宗馥莉上小学的时候,娃哈哈正处于发展期,父母忙于工作,放学后她只能自己背着书包到公司食堂就餐,在几个大学生集体宿舍间跑来跑去。 参与公司管理13年 如果说“宗庆后之女”的标签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娃哈哈女王”则是宗馥莉进入娃哈哈13年来,外界对其职务的定位及工作的评价。 2004年,宗馥莉在美国读完本科之后,选择回国,直接进入公司参与娃哈哈的管理。据有关资料显示,回国后,宗馥莉最开始接任杭州娃哈哈萧山二号基地管委会主任助理一职,2005年3月份,担任管委会副主任,随后又兼任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与杭州娃哈哈卡倩娜日化公司总经理职务, 2010年,她又成为杭州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承担娃哈哈集团三分之一的产品代加工业务。同年,宗馥莉还整合了娃哈哈供应部、工程部等各个部门的进出口相关业务,出任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同时兼管集团对外投资,开始推动娃哈哈品牌的国际化。 按照宗馥莉对媒体的说法,在娃哈哈集团,她与父亲宗庆后有大致的分工,其负责生产管理,而宗庆后则负责营销销售。2010年,娃哈哈品牌进 行国际化战略之后,宗馥莉则表示“我跟我爸有分工,我爸负责国内,我负责国外。”宗馥莉也从这时更多曝光于公众视线。 那么宗馥莉这么多年的管理成绩单到底如何?以其担任总裁的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据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有36家分公司,16个生产基地,员工数量达5800余人,主营业务包括食品饮料生产、食品饮料产业链业务、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并购等四大板块,其中恒枫食品科技、松源机械制造和松裕印刷包装是驱动公司全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力量。2015年,宏胜饮料入选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排名居484位,当年公司营收大约100亿元。如此来看,宗馥莉在“自留地”上发挥得确实不错。 首涉收购即受挫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显然可以看得更远,但站在肩膀上的人或许也有着自己的苦恼撕不下的标签。公众舆论总喜欢将宗馥莉的成就,与其父亲为其搭建的高起点扯在一起。毫无疑问,高起点肯定是宗馥莉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但宗馥莉显然更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开始另辟蹊径,今年年初收购中国糖果这一举动便被舆论视为宗馥莉自立门户的第一次尝试。 不过这一备受关注的要约收购计划却在三个月之后宣布失效。7月13日晚间,中国糖果发布公告称,截至2017年7月13日下午4点,要约人恒枫资本就收购公司全数股份一事,由于未达到相关条件,要约已失效,且要约不会延期或修改。 7月14日下午,宗馥莉对外发布了关于“与中国糖果控股有限公司现金要约失效”的声明,“对本次要约的结果,公司深表遗憾。”这是宗馥莉第一次试水资本活动,然而结果并没有那么随心,随之而来的还有来自舆论点评的声音,业界解读上述事件,认为宗馥莉很有可能被中国糖果股东利用,进行概念炒作,并高位套利。 确实,数据显示,自3月31日发布公告之后,中国糖果的股价一路飙升,从0.188港元/股,最高飙升至5月18日的0.94港元/股,到7月11日晚间收盘,公司股价为0.53港元/股,与初期相比,涨幅高达182%。 此外,据媒体报道,中国糖果的大股东还存在多次减持公司股份给第三方,但实际上减持部分被券商持有,且每家的持有量均不足5%举牌线等便于高价套现的布局,此次要约收购终止,中国糖果股价直接出现超50%的暴跌,“一朝回到解放前。” 不过,舆论场对该事件的解读目前并没有完整且确切的证据,宏胜饮料集团方面也并未对上述观点做出评价。实际上,收购失败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虽然此次要约收购以终止作为结果,但从宗馥莉回应的内容来看,她似乎并没有就此收手的打算,后续她还将在资本运作上有何动作?是否有看上的投资标的?公司方面并未回复记者的具体问题。 豪言收购娃哈哈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给众多中国民营企业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会,30年过后,不少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创一代”已年纪渐长,“创二代”如何顺利地将接力棒传给下一代,是多数民营企业掌门人不得不考虑的情况。 而这一问题在宗馥莉是否接班娃哈哈集团的问题上,显得非常具体化。显然,媒体报道中的宗馥莉与其父亲宗庆后,给公众带来的印象全然不同。有着8年海外教育背景的宗馥莉,说话直接、做事利落,但这一套运用到与政府打交道时却显得不太接地气。 此外,宗庆后重“人治”,事必躬亲。据媒体报道,宗庆后接待一个来客,他甚至会过问怎么派车,用什么车接这样的细节,而宗馥莉认定制度,交待下去的任务只过问结果。宗庆后一年365天,有200天跑在市场一线,至少亲自面见所有一级经销商一次,他更相信用脚跑出来的经验和直觉;而在宏胜员工眼里,宗馥莉更注重数据分析。 最明显的还有父女俩对待资本的态度上,宗庆后对资本市场一直“不感冒”,娃哈哈虽然发展不错,但也一直没有上市。而宗馥莉则愿意接纳资本市场,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拓展公司产业链条等,拟要约收购中国糖果即表明了宗馥莉积极拥抱资本市场的态度。对此,市场观点普遍认为,宗馥莉“产品+资本”的思维显然更符合目前我国快消品市场的发展思路。 由此看来,“创一代”宗庆后与“创二代”宗馥莉由于教育背景、时代背景的不同,有着天然的隔阂,无论宗馥莉是否接下宗庆后打下的娃哈哈江山,对于娃哈哈集团来说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和跨越。 宗馥莉是否可以接班?虽然目前还没有多大的本钱,但她此前曾对媒体放出豪言,“对我来说,我不想做个继承者。为什么一定要继承呢?我不想去继承一家公司,但是我可以去拥有它。如果我做的成功的话,我希望能够去并购娃哈哈。” 此外,宗馥莉还在多个场合表示,想要干一番自己的事业。行动已经开始,2016年6月份,宗馥莉将饮料进行“互联网+”,开发了一款以自己名字命名的Kellyone定制化果蔬汁项目,消费者可自选口味定制生产,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可参照的同类产品,此外,宗馥莉将这款产品定位在一线城市,走中高端路线。宗馥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行业不景气、新消费习惯、娃哈哈在一线城市品牌形象缺位等背景下,“我想推广新的品牌,但又不想走老的路线,去做正常的经销商体系。” 由此看来,宗馥莉“干事业”的行动已经展开,不过,后续宗馥莉能干出什么大名堂,也许只有时间和市场能给出最正确的答案。[详情]

小调查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