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声

蔡澈署名文章:smart全新篇章开始 与吉利合资运营
蔡澈署名文章:smart全新篇章开始 与吉利合资运营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8日  16:21

媒体评析

吉利要收购Smart50%股权 戴姆勒欲甩锅?
吉利要收购Smart50%股权 戴姆勒欲甩锅?

经济观察网|2019年03月27日  20:44

最新新闻

吉利正式接手smart 戴姆勒欲驱吉利之虎吞北汽之狼?
吉利正式接手smart 戴姆勒欲驱吉利之虎吞北汽之狼?

  吉利正式接手smart 戴姆勒意在驱虎吞狼? 文 | 观察者网潘昱辰 连续数日沸沸扬扬的传言,终于有了定论。 3月28日,戴姆勒集团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将smart打造成为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预计于2019年底成立,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对等持股。根据合资协议,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并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销往全球。 吉利控股与戴姆勒将各控制smart品牌50%的股权 继比亚迪和北汽之后,吉利将成为戴姆勒在中国的第三家新能源合作伙伴。对于吉利接手这个连续亏损20年的小车品牌,国内外存在不少争议和顾虑,一如9年前收购沃尔沃时那样。不过,归于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品牌已连续五年突破全球销量纪录,有此作为先例,吉利同戴姆勒的联手未尝不是一场“双赢”。 强行“双骄”的亏损黑洞 自smart诞生以来,在戴姆勒内部有关其前途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 作为为消费者熟知的两大高端小型车品牌,smart和宝马MINI可谓一时瑜亮。但要论资排辈,与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MINI相比,smart还只是个“小弟弟”。1994年,这个小车品牌由梅赛德斯-奔驰和瑞士著名钟表制造商斯沃琪(Swatch)联合推出,品牌名中的“s”代表斯沃琪,“m”代表梅赛德斯-奔驰,“art”代表两家合作的“艺术结晶”。1998年,首台量产smart正式上市。 1998年,smart首次实现量产,比MINI晚了40年 然而,由于造车成本高昂,在短短20年的历史中,smart从未实现盈利。据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累计亏损接近50亿欧元,美国投资银行永核伙伴在给投资人提供的报告中指出,smart每年将造成戴姆勒5亿-7亿欧元的亏损。 从市场表现来看,2018年smart品牌的全球销量仅为12.9万辆,同比下降了4.6%。作为对比,MINI的全球销量则高达36.2万辆,接近smart的3倍。 MINI和smart的销量对比 图片来源:德国《商报》 不过,对于已担任戴姆勒首席执行官(CEO)长达12年的蔡澈博士而言,smart毕竟是亲眼看着长大的品牌,在情感上难以割舍。对此,他试图为这个小车品牌找到新的出路。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期间,蔡澈表示到2020年smart将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实现全系车型的电动化,而其余地区也将紧随其后。同时,smart也将变身为一个城市出行品牌。 然而,相比年近古稀的蔡澈博士,他的接替者对smart的耐心更为有限。今年5月,不满50岁的康林松即将在股东大会上正式成为戴姆勒的首位外籍CEO。这位出身奔驰销售部门,且与smart品牌毫无渊源的准掌门无疑对利润更为看重。 戴姆勒首位外籍CEO康林松 有消息人士透露,戴姆勒即将于今年股东大会上进行重组,整个集团将分为乘用车、卡车以及移动出行服务三大部门,而诸如smart这样无法盈利的版块则迟早出局。 戴姆勒想要甩手smart并不令人意外。问题是,谁来接手会比较合适。 驱吉利之虎,吞北汽之狼? 吉利正式入股smart,也使得戴姆勒在华的另一家合作伙伴北汽集团深受打击。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2018年1月,蔡澈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smart此时尚无国产计划,但一旦国产,首选必然是北汽。“只有在北汽不愿意做的时候,才会考虑别人。” 即将卸任的戴姆勒董事长兼CEO蔡澈博士 即便是在去年7月,当长城汽车与宝马集团正式成立名为光束的新能源合资公司时,亦有不少媒体报道称戴姆勒将与北汽成立合资公司生产smart车型,来抗衡即将国产的电动化MINI。 为了应对中国的双积分政策,寻找在华新能源汽车合作伙伴成为了戴姆勒的当务之急。2012年,戴姆勒就与比亚迪合资成立高端新能源品牌腾势,然而由于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尚未实现消费升级,导致售价高昂的腾势出师不利。而已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的北汽是国内最早开启新能源战略的汽车集团之一,北汽新能源则是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整车企业。 目前,戴姆勒拥有北汽新能源3.93%的股份。由于长期经营小型新能源车,北汽被视为与smart最为匹配的国内车企。同时,北汽拥有新能源出行品牌——华夏出行,这也符合蔡澈博士对于smart“城市出行品牌”的定位。然而,戴姆勒最终却“打脸自己”,另寻新欢。 华夏出行的用车以北汽新能源为主 有消息人士爆料,戴姆勒急于同吉利在smart项目上达成协议,是为了进一步向北汽施压,以打破与其在股比谈判上的僵局。 由于中国汽车合资股比的逐步放开,此前宝马于去年10月成功将所持华晨宝马股比由50%上升为75%,从而获得了合资公司更大的主导权。而同样在合资公司中处于强势地位的戴姆勒也跃跃欲试。据彭博社报道,戴姆勒已于去年年末向北汽提出调整北京奔驰股比的计划,由49%上升至65%,但谈判结果并不理想。 而就在吉利入股smart的两天前,北汽集团和戴姆勒分别对北京奔驰进行了注资,用于研发新的发动机和整车换代工作。但在注资后,北汽和戴姆勒对于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仍为51:49。北汽仍占据主导地位。 北京奔驰会成为下一个华晨宝马吗? 同时,产品力的不足,也成为了北汽新能源进一步发展的隐患。2018年11月,北汽新能源宣布召回约6.94万辆缺陷汽车,此次召回超过2018年国内所有新能源汽车召回总量的一半。尽管奔驰首款纯电动SUV——EQC交由北京奔驰国产已是板上钉钉,但这并不意味着北汽可以高枕无忧。 有关北京奔驰的股比问题,双方股东的角力仍在继续。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长城与宝马成立合资公司,到宝马宣布收购华晨宝马25%股比,期间不过三个月时间,其中的关联曾引发了不少遐想。如今,不论戴姆勒是否有“驱虎吞狼”的打算,但戴姆勒与吉利联系的进一步加深,对于极度依靠奔驰盈利的北汽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买买买”能否“点石成金”? 除了戴姆勒与北汽的纠葛外,吉利本身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以及其与戴姆勒已存在的合作关系,也为双方在smart项目上的合作铺平了道路。 在成为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后,吉利近年来发起的各种“买买买”已经在媒体上刷足了热度。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无疑是2010年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瑞典豪华品牌沃尔沃。尽管此举在当时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不少争议,然而在2014-2018年的这段时间里,沃尔沃以连续五年创造销量纪录的表现,让质疑者无所适从。2018年,沃尔沃汽车销量为64.23万辆,同比增长12.4%,这也是自沃尔沃品牌创始以来首次突破60万辆。 在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其品牌价值并未削弱,反而屡破销量纪录 除此之外,在董事长李书福“合作、协同”的战略思维引导下,吉利还陆续收购了英国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旧译作莲花)、马来西亚宝腾汽车以及太力飞行汽车等车企,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汽车集团。 吉利控股的管理架构 2018年初,吉利又通过二级市场以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9.69%股权,成为奔驰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同年10月,戴姆勒旗下的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吉利控制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双方将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 对于戴姆勒而言,吉利是其最大股东,相比出售给外部车企,将smart托付吉利是更优的选择。而沃尔沃在吉利旗下的健康发展,也让戴姆勒对维持smart品牌的高端化拥有更多信心。同时,将制造转移至中国,也有望降低smart的造车成本。此外,和北汽一样,吉利拥有发展成熟的出行平台——曹操专车,足以满足smart城市出行转型的需求。 、 smart的品牌转型将通过吉利之手得以完成 而站在吉利的角度,smart虽然连年亏损,但其作为奔驰同门的品牌价值仍在。借由smart来进一步打造自身品牌的高端形象,同样对吉利的国际化进程大有裨益。另外,在此合作中,由吉利全球研发中心取得了smart的工程研发任务。而通过吸纳smart的研发技术,也有助于提升吉利在小型汽车领域的制造实力。由此看来,吉利同戴姆勒的联手未尝不是一场“双赢”。 如今,双方合作已经尘埃落定。蔡澈博士对smart品牌转型的心愿,最终将通过一家来自中国的车企实现。而smart和MINI、戴姆勒和宝马在新能源时代的下一轮较量,将背靠中国车企,并围绕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舞台展开。 smart和MINI的下一个战场将是新能源市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详情]

观察者网 | 2019年03月29日 13:45
李书福再联姻
李书福再联姻

   跟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或许只是李书福战略步骤中的一步。 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陈睿雅 编辑丨马吉英 头图设计丨王超 真相浮出水面的速度比预期要快,内容也让人出乎意料。 吉利汽车并未如传闻所言,成为smart品牌50%股份的收购方,而是宣布跟smart品牌的母公司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这个合作项目充满希望与挑战,对双方都具有非凡意义。”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 2019年底前合资企业正式成立。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来源:被访者供图 目前来看,这还是一个相当模糊的合作,合资公司的管理层构成、总部所在的具体城市、跟smart国产化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情况等,都还有待揭晓。但清晰的是,吉利和戴姆勒正变得越来越亲近,双方也在将这种亲密关系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如何在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切下尽可能大的蛋糕,是跨国车企面临的新命题。 2018年7月,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正式签署了一份合资协议,将在中国成立一家新合资企业(光束汽车有限公司),生产MINI电动汽车。公开资料显示,光束汽车首款车型将于2021年上半年投产。 当时就有媒体评价,在转向电动化方面,smart比MINI慢了一步。 但几个月后,smart就跟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实力最强的民营车企走到了一起。 李书福的野心 早在2018年2月,吉利收购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成为戴姆勒集团第一大股东。因此,虽然吉利跟戴姆勒的合资公司股比为50:50,但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认为,现在吉利在戴姆勒占股近10%,如果在国内成立50:50的合资公司,可能最终的股权分配,吉利是大于50%的,是占绝对控股的。 在新能源方面,吉利比长城跑得更快,但较比亚迪慢了一步。据比亚迪2018年财报,其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24.78万辆,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524.2亿元,占集团收入比例至40.31%。 2018年,吉利共销售6.85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了165%。2016年,吉利仅帝豪EV一款电动车,到了2018年,吉利推出了6款电动车。2019年,吉利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是超10万辆。产品方面,吉利计划未来2年内,推出30多款纯电动及新能源车型。 在销量增速背后,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也很积极。 在技术储备方面,2018年5月,吉利汽车发布了涵盖纯电、混动、替代燃料以及氢燃料电池四大技术路径的“智擎”新能源动力系统。此后,吉利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为日后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研发、制造及销售奠定基础。 事实上,吉利汽车早在2013年就曾与浙江金华的康迪车业成立了一家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从事投资、研发、生产、市场推广及销售电动汽车业务;并在2015年,与新大洋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布局微型电动车。 但2016年7月25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向吉利控股出售旗下康迪、知豆两家合资公司的股份。吉利汽车分别持有康迪、知豆50%和45%股份。 根据吉利汽车2016年7月公告,康迪和知豆的未来前景不确定。一方面,康迪和知豆主要生产微型纯电动汽车,吉利汽车认为这两家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相对低端、售价低廉,且该电动汽车一般速度较低,充电范围较狭窄,技术较低端;另一方面,康迪一季度净利亏损约4871万元,知豆同期亏损约8887万元,亏损过大,而且新能源政策生变,当时政府发布有关补贴资格和免税的政策会对康迪和知豆旗下的产品组合不利。 如今,吉利借助这一合资项目再次加码纯电动车市场。不过,在曹鹤看来,跟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也许只是李书福战略步骤中的一步。 戴姆勒再度下注中国 跟吉利成立合资公司,也不是戴姆勒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首次尝试。 2010年,戴姆勒曾跟另一家民营车企比亚迪,以50:50的股比成立合资公司腾势汽车。这是国内第一个纯电动汽车品牌。2014年,第一款车型上市。但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腾势已经亏损26.1亿元。虽然合资双方在2018年分别增资4亿元,但在外界看来,腾势的危机仍未解除。有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腾势年销量仅为2000辆左右。 如何找到一家新的合作伙伴,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成为戴姆勒的合理选择。 与此同时,如果能有一个现成的品牌来作为合作的连接点,比如smart,对戴姆勒来说就更完美了。 对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来说,smart或许是他的一个心病。 《金融时报》的报道称,smart成立21年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盈利。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smart全球销量下滑4.6%至128802辆。据估算,该品牌每年损失约5亿至7亿欧元。 而戴姆勒集团的压力也在加大。其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集团汽车总销量增加2.4%,达340万辆;但集团净利润骤降28%,降至76亿欧元(约合86亿美元)。 在2018年9月30日,smart品牌全球CEO安妮特·温克勒(Annette Winkler)离职,未透露具体的离职原因。 据公开报道,对于此次跟吉利的合资,蔡澈在3月28日这天向全体员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他表示,“所有的决定必将带来重大的改变,但这些改变不会是smart品牌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蔡澈看来,smart品牌即将进入其发展历史上一个全新篇章。 但在行业人士看来,smart要面对的挑战也不少。 吉利方面表示,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别车型细分市场。“我们对此持保守观察的态度,因为smart其实并没有证明自己能在紧凑型市场立足。”一位行业人士表示。 在曹鹤看来,未来合资公司会使用smart一定的知识产权。但不确定性是,从2022年投放新一代纯电智能汽车,可能需要5年时间才能盈利。而且该合资公司需要等3年才能生产第一辆车,能不能赶上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变化,很难预估。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蔡澈即将在5月卸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据了解,他在奔驰公司服务至今已超过42年,在奔驰跟北汽、比亚迪和吉利的合作过程中,他都是关键见证者。这也被视为他对于中国市场有足够的重视和了解。 那么smart跟吉利的牵手,会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完美句号吗?  [详情]

中国企业家 | 2019年03月28日 22:27
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 国产smart两年后销往全球
澎湃新闻 | 2019年03月28日 18:02
蔡澈署名文章:smart全新篇章开始 与吉利合资运营
蔡澈署名文章:smart全新篇章开始 与吉利合资运营

  新浪财经讯 3月28日消息,在退休之前,戴姆勒一代风云人物蔡澈为smart安排了一个大胆的未来——与吉利50:50合资运营。 官宣之后,蔡澈在领英上发表了署名文章《比精灵更灵动的未来》,相比官宣新闻稿的干货,小编更喜欢读这篇意义深长的文章。 “我们做出这个决策的考量不仅是要选择下一个全球领先的生产基地。这是smart品牌发展的历史上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在他看来,“吉利正是能够和我们一起充分把握这些机遇的合作伙伴”。 作为跟城市化密切相关的车型,中国正在经历的城市化大潮是全球绝无仅有的,这一点蔡澈看得很清楚。 更何况,“smart自诞生之初就被规划为一个纯电动品牌。”那么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或许也应该是它的幸运之地。 请细度原文: 蔡澈:《比精灵更灵动的未来》 今天,我们正式宣布:新一代smart车型将由吉利与戴姆勒组建的合资公司进行研发,在中国制造并销往全球市场。 我们做出这个决策的考量不仅是要选择下一个全球领先的生产基地。这是smart品牌发展的历史上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新的篇章将记载新的车型、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开启业务增长的新阶段。 因为我们坚信,这款在产品阵容中最为小巧灵动的车型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吉利正是能够和我们一起充分把握这些机遇的合作伙伴,我们将共同确保smart比过去更加鲜明地呈现这个品牌的初心:成为都市出行的品牌先锋。 早在1997年,首款smart车型就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交通出行领域的解决方案,尽管那时城市化的浪潮刚刚初见端倪。因此,smart落户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00多个超百万级人口城市的国家,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而吉利数十年来深耕本土市场的丰富经验也成为了smart品牌理念进一步布局全球的优势资源。 同时,smart品牌也是电动出行领域的先行者。smart自诞生之初就被规划为一个纯电动品牌。作为戴姆勒“瞰思未来(C.A.S.E.)战略”的支柱之一,“电力驱动”促使smart成为了欧洲市场首款量产电动汽车,并获得广泛认可。也正因如此,我们决定将smart转型为纯电动汽车品牌。如今,smart在中国发力电动未来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毕竟,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吉利在其中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们一直矢志于推动旗下国际化产品阵容的电动化进程,这与我们的愿景不谋而合。 此外,在人们把智能手机叫做“smartphone”之前,smart产品就实现了与智能手机的互联。2002年,这样的设备被称作“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或者简称PDA。smart车主当时就可以在行车过程中连接上网了(当然了,大多数时候下载的时间比驾驶时间还要长)。 现在,5G智能互联又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将和吉利一起,不仅在资金方面进行投入,各自还将贡献双方的人才及经验,共同利用好这些潜在机遇为全球的smart客户服务。 我们也希望smart客户放心,这款车是实用的,哪怕在他们没有驾驶的时候。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对这款产品的设想就超出了车辆本身——我们推出过针对smart的特别服务,例如在车主不方便接收包裹的时候,直接把包裹送到他们的smart后备箱。同样的,在与吉利未来的合作中,我们不仅计划在新的细分市场开发新车型,还会推出新服务,并利用双方的协同优势将这些服务推广到全球市场。 “共享代替拥有”已经成为时下的另一种潮流。凭借“即行car2go”和smart,我们成为了第一家提供自由流动式汽车共享系统的公司,并在2008年推出了“即行car2go”的试点项目。如今,我们和宝马集团正展开合作,在共享出行领域进行持续地探索。我们和吉利都相信,未来的城市出行对于无缝连接的高端出行服务的需求很大;也是基于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我们共同组建了一个提供高端出行服务的合资公司。 当然,所有这些决定必将带来重大的改变。因此,我要特别强调:没有一位smart团队的同事会因为上述决定而失去工作;相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smart团队的热忱和创新力。因为这些改变不会是smart品牌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们将按照原计划继续运营smart现款车型直至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我们会继续在这个成功的产品上追加投资:今年,smart中期改款车型会开始在经销商店内销售。2020年开始,位于汉巴赫的smart工厂将以其丰富的制造经验开始生产梅赛德斯-奔驰纯电动汽车;而服务于smart品牌研发、销售和市场营销的戴姆勒员工将在新的合资公司工作或者在集团的其他工作岗位继续发挥他们的专业所长。这也同样适用于smart品牌的全球负责人Katrin Adt女士,她近几个月一直在领导和负责smart品牌的转型。我非常感谢她和她的团队为此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我坚信:smart一直都是为那些不拘泥于现状的人们而生的品牌。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客户及同事们。因此,尽管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尽管全球已经有超过200万客户选择了smart产品,我们在未来也不会简单地继续重复我们在过去20年所走过的路。在小小的smart的内涵深处一直都蕴含着多种多样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继续发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想与吉利一起尝试一个新的方向,它将与smart的品牌完美契合。自诞生之日起,不拘一格的精神特质就始终镌刻于smart品牌基因之中。今日犹是。这,也是这个灵动的品牌本来该有的样子。[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3月28日 16:21
吉利持股50% smart整体搬至中国
吉利持股50% smart整体搬至中国

  smart合资公司在华成立,吉利持股50%。 3月28日,戴姆勒出售smart股权一事终于正式落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戴姆勒集团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3月26日已正式签订协议,双方将成立全新合资公司,生产销售下一代smart全新车型,而smart现有全部资产都划入合资公司当中。 图自每日经济新闻 根据规划,合资公司预计将在2019年底正式成立,双方各持股50%。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三名。 对于双方成立全新合作公司,戴姆勒集团董事会主席及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表示:“在smart品牌多年成功的基础上,我们期待与电动车细分市场上具有雄厚实力的吉利控股进行合作,共同设计研发下一代smart车型。” 在本次合作达成之后,smart品牌的‘大本营’将从法国逐渐移向中国。根据规划,未来合资公司的总部及全新生产基地都将设立在中国,其位于法国的老生产基地将在新老产品切换后停止生产smart车型,转而生产奔驰品牌的其它产品。 据了解,下一代smart车型将全部为纯电动车型,由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产品预计将在2022年正式投放市场,与当前在售的老一代产品完成切换。 值得一提的是,新smart车型不仅面向中国市场,还将供应全球的smart车型消费需求。数据显示,2018年smart车型在全球销量约为12.9万辆,虽然出现4.6%的同比下滑,但仍处于一个相对较大的销量规模。 有分析认为,随着smart合资公司的成立,smart品牌这一销售困局将被改变。[详情]

观察者网 | 2019年03月28日 16:01
重磅:吉利与戴姆勒合资 在全球联合运营Smart品牌
重磅:吉利与戴姆勒合资 在全球联合运营Smart品牌

   重磅:吉利与戴姆勒合资 在全球联合运营Smart品牌 双方合作进入深水区。     3月28日下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smart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19年底成立。目前有关该合资公司的商务条款尚未披露。 从去年2月吉利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到去年8月双方宣布在出行展开合作,再到如今收购Smart品牌,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入,未来也充满着更多想象空间。 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戴姆勒方代表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女士,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马库斯·谢弗先生;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 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别车型细分市场。在2022年推出全新车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smart EQ fortwo)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smart EQ forfour)生产现有车型。同时,汉巴赫工厂将在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生产网络中发挥新的作用,将被用于生产梅赛德斯-奔驰EQ品牌的紧凑型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将在汉巴赫工厂投资5亿欧元,并将充分应用现有员工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   合作进入深水区   2018年2月23日,吉利官方宣布,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了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 很快,双方便在业务上展开合作。 8个月后的10月24日,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吉利控股管理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将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计划在中国的部分城市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使用高端车型将包括但不限于梅赛德斯-奔驰品牌。。该合资公司总部将设在杭州,双方持股比例为50:50。 而此次与戴姆勒成立Smart合资公司,则意味着双方在汽车业务本身的深度合作正式开始,而此举是为了各自的电动化战略铺路。 事实上,在戴姆勒的电动化战略中,Smart将是第一个全面转型的品牌。2018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Smart品牌的电动车Smart EQ fortwo正式发布,计划于2020年上市。此前,Smart宣布2018年在美国与加拿大停售燃油车型,并预计将在2019年在中国市场停售汽油版车型,欧洲市场则计划在2020年推出所有车型的纯电动版本。 对吉利而言,通过与戴姆勒的合作,也可以迅速切入电动车领域。虽然吉利推出了不少电动车型,但目前在中国市场仍然位于北汽新能源和比亚迪身后。同时,在小型电动车领域,吉利旗下的康迪和知豆市场反响较为一般。但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于满足城市短距离交通,小型电动车有着一定市场需求。此前,宝马也在中国针对这一细分市场进行了布局,与长城成立合资公司,将生产电动版的mini。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分列前三位,而戴姆勒和比亚迪、北汽新能源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戴姆勒和吉利建立合资企业,现有两家合作伙伴是不会同意的。 值得期待的是,吉利将和戴姆勒一起在全球运营Smart品牌,正对于一直谋求实现全球化的吉利来说,无疑将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戴姆勒的中国战略     “对戴姆勒来说,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戴姆勒董事会主席蔡澈看来,中国已经成为奔驰的“第二故乡”。 戴姆勒希望在中国市场谋求更多尽管外界最为熟知的只有北京奔驰,但戴姆勒已经成为与中国车企合作最为紧密的跨国汽车公司,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 具体来看,戴姆勒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五条合作战线:一是北京奔驰,二是与比亚迪合资的腾势,三是福建奔驰,四是持有部分股权的北汽新能源,五是吉利。 北京奔驰是戴姆勒在中国最重要的业务板块。不过,由于股比的放开,北汽和戴姆勒的关系开始显得微妙。此前,曾经先后出现了戴姆勒欲增持北京奔驰、戴姆勒欲增持北汽股份的传闻流出,但对于类似传闻,戴姆勒至今从未回应。 3月26日,北汽股份(1958.HK)发布公告称,北汽股份、戴姆勒及戴姆勒大中华将分别按照现有股比,对北京奔驰进行总计8.93亿的增资。增资后,北京奔驰股比不变。北汽股份仍持有51%的权份,戴姆勒与戴姆勒大中华共同拥有49%的股权。公告称,增资的目的是为了推进M254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奔驰C级车的更新换代以及北京分公司的制造升级改造。 目前,戴姆勒和北汽有着较为复杂且全面的合作关系,深度捆绑。除了拥有北京奔驰49%的股份外,戴姆勒还持有北汽股份9.55%的股份和北汽新能源3.93%的股份。 不过,在与北汽绑得越来越紧的同时,戴姆勒与比亚迪的合作,显得举步维艰。销量难有起色的腾势,无论是对戴姆勒或者是对比亚迪而言,都显得较为“鸡肋”,不过目前双方对于腾势仍未放弃。今年2月,比亚迪与戴姆勒又各自增资2亿元,至此腾势汽车出资情况由56.6亿元增长至60.6亿元。 然而,虽然比亚迪和戴姆勒都在继续投钱,但出资的数额却逐渐降低,难以支撑其进一步发展,呈现出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未见新产品推出,也鲜少出现在外界的视野中。 随着吉利和戴姆勒的合作不断深入,未来,戴姆勒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平衡与诸多中国的合作伙伴的关系。   双方合作进入深水区。 [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03月28日 15:43
吉利、戴姆勒牵手成立合资公司 Smart将由中国造
吉利、戴姆勒牵手成立合资公司 Smart将由中国造

  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戴姆勒”)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控股”)将组建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同运营Smart品牌。3月28日,双方联合宣布了上述消息,这也是吉利和戴姆勒继去年10月份在中国建立高端出行合资公司后展开的另一个重要合作。 该合资公司的总部将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该合资公司预计在2019年底成立。 诞生于1998年的Smart是戴姆勒旗下的一个小型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20万车主,但受制于价格和定位,多年来盈利状况一直不容乐观。有消息称,戴姆勒此前一直在考虑出售该品牌。不过,随着整个戴姆勒集团向着新四化转型,其也正在重新定位Smart的未来。 Smart将会是戴姆勒旗下第一个从燃油车转变为电动车的品牌,去年11月份,其已经在官网上发表声明表示,从2020年起,该品牌在欧洲将只推出“用电驱动的车型”。而在线预订汽油发动机车型的截止日期为2019年3月31日。面向未来,戴姆勒同时也希望扭转Smart此前的经营和市场状况。与吉利合作,后者在研发、制造以及供应链领域的优势将有望与戴姆勒形成协同效应。 双方表示,新的合资公司将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的转型,将其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基于此,双方将共同设计和研发下一代Smart电动车型。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未来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在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未来中国将成为Smart品牌全球唯一的制造和出口基地。 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紧凑型级别细分市场。不过,关于工厂和下一步的商务计划,双方尚未进一步披露。[详情]

第一财经 | 2019年03月28日 15:38
吉利与戴姆勒组建合资公司 在全球共同发展smart品牌
吉利与戴姆勒组建合资公司 在全球共同发展smart品牌

  新浪财经讯 3月28日消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戴姆勒股份公司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据吉利控股集团官网消息,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smart将成为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等领域发挥协同效应;smart将在中国生产,并在电动智能领域发力;预计2022年起投放新一代纯电智能汽车。 2019年3月28日,戴姆勒股份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已签署协议,将成立股比为50:50的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和发展smart品牌。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和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博士(Dr. Dieter Zetsche)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造型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smart具有独特品牌魅力和核心价值,发展势头良好。这个合作项目充满希望与挑战,对双方都具有非凡意义。我们将充分尊重smart的品牌主张,精诚合作,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佳出行体验。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加强线上技术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变革。 ”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博士(Dr. Dieter Zetsche)表示:“对于全球220多万车主而言,smart品牌是引领都市出行的代表。在smart品牌多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期待与在电动车细分市场上具有雄厚实力的吉利控股进行合作, 共同设计、研发下一代smart电动车型。新一代的产品将融合高品质的生产制造及广受认可的安全水准,将在中国市场及全球进行销售。未来,我们期待与所有的合作伙伴精诚合作,共同延续我们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成功。此外,梅赛德斯-奔驰未来将在现smart的汉巴赫工厂生产紧凑型电动汽车,进一步投资于升级设备并保持现有员工的就业。”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先生(左一)和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集团研发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研发的康林松先生(Ola Källenius)(右一)见证签约。 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戴姆勒方代表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先生(Hubertus Troska),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女士(Britta Seeger),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马库斯·谢弗先生(Markus Schäfer);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先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先生。 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别车型细分市场。 在2020年推出全新车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smart EQ fortwo)二门车型生产厂)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smart EQ fortfour)生产现有车型。同时,汉巴赫工厂将在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生产网络中发挥新的作用,将被用于生产梅赛德斯-奔驰EQ品牌的紧凑型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将在汉巴赫工厂投资5亿欧元,并将充分应用现有员工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 smart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19年底成立。目前有关该合资公司的商务条款尚未披露。 去年10月份,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在中国成立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3月28日 15:36
吉利与戴姆勒将在华建厂造smart 双方对半持股
吉利与戴姆勒将在华建厂造smart 双方对半持股

  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Dr. Dieter Zetsche)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smart具有独特品牌魅力和核心价值,发展势头良好。这个合作项目充满希望与挑战,对双方都具有非凡意义。我们将充分尊重smart的品牌主张,精诚合作,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佳出行体验。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加强线上技术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变革。 ”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表示:“我们期待与在电动车细分市场上具有雄厚实力的吉利控股进行合作, 共同设计、研发下一代smart电动车型。新一代的产品将融合高品质的生产制造及广受认可的安全水准,将在中国市场及全球进行销售。未来,我们期待与所有的合作伙伴精诚合作,共同延续我们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成功。此外,梅赛德斯-奔驰未来将在现smart的汉巴赫工厂生产紧凑型电动汽车,进一步投资于升级设备并保持现有员工的就业。” 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戴姆勒方代表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Hubertus Troska),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Britta Seeger),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马库斯·谢弗(Markus Schäfer);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 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别车型细分市场。 在2022年推出全新车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smart EQ fortwo)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smart EQ forfour)生产现有车型。同时,汉巴赫工厂将在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生产网络中发挥新的作用,将被用于生产梅赛德斯-奔驰EQ品牌的紧凑型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将在汉巴赫工厂投资5亿欧元,并将充分应用现有员工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 smart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19年底成立。目前有关该合资公司的商务条款尚未披露。 去年10月份,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在中国成立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澎湃新闻 | 2019年03月28日 15:36
吉利控股集团与戴姆勒集团组建合资公司
吉利控股集团与戴姆勒集团组建合资公司

  新浪港股讯 吉利控股集团与戴姆勒集团组建合资公司在全球共同运营发展smart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smart将成为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smart将在中国生产,并在电动智能领域发力。预计2022年起投放新一代纯电智能汽车。 以下是内容全文: 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smart将成为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等领域发挥协同效应 smart将在中国生产,并在电动智能领域发力 预计2022年起投放新一代纯电智能汽车 【2019年3月28日,中国杭州、德国斯图加特讯】今天,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戴姆勒集团(以下简称“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照说:2019年3月28日,戴姆勒股份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已签署协议,将成立股比为50:50的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和发展smart品牌。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和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博士(Dr. Dieter Zetsche)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造型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smart具有独特品牌魅力和核心价值,发展势头良好。这个合作项目充满希望与挑战,对双方都具有非凡意义。我们将充分尊重smart的品牌主张,精诚合作,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佳出行体验。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加强线上技术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变革。 ”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博士(Dr. Dieter Zetsche)表示:“对于全球220多万车主而言,smart品牌是引领都市出行的代表。在smart品牌多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期待与在电动车细分市场上具有雄厚实力的吉利控股进行合作, 共同设计、研发下一代smart电动车型。新一代的产品将融合高品质的生产制造及广受认可的安全水准,将在中国市场及全球进行销售。未来,我们期待与所有的合作伙伴精诚合作,共同延续我们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成功。此外,梅赛德斯-奔驰未来将在现smart的汉巴赫工厂生产紧凑型电动汽车,进一步投资于升级设备并保持现有员工的就业。” (照说: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先生(左一)和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集团研发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研发的康林松先生(Ola Källenius)(右一)见证签约。) 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戴姆勒方代表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先生(Hubertus Troska),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女士(Britta Seeger),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马库斯·谢弗先生(Markus Schäfer);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先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先生。 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别车型细分市场。 在2020年推出全新车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smart EQ fortwo)二门车型生产厂)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smart EQ fortfour)生产现有车型。同时,汉巴赫工厂将在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生产网络中发挥新的作用,将被用于生产梅赛德斯-奔驰EQ品牌的紧凑型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将在汉巴赫工厂投资5亿欧元,并将充分应用现有员工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 smart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19年底成立。目前有关该合资公司的商务条款尚未披露。 去年10月份,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在中国成立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3月28日 15:32
吉利正式接手smart 戴姆勒欲驱吉利之虎吞北汽之狼?
吉利正式接手smart 戴姆勒欲驱吉利之虎吞北汽之狼?

  吉利正式接手smart 戴姆勒意在驱虎吞狼? 文 | 观察者网潘昱辰 连续数日沸沸扬扬的传言,终于有了定论。 3月28日,戴姆勒集团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将smart打造成为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预计于2019年底成立,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对等持股。根据合资协议,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并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销往全球。 吉利控股与戴姆勒将各控制smart品牌50%的股权 继比亚迪和北汽之后,吉利将成为戴姆勒在中国的第三家新能源合作伙伴。对于吉利接手这个连续亏损20年的小车品牌,国内外存在不少争议和顾虑,一如9年前收购沃尔沃时那样。不过,归于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品牌已连续五年突破全球销量纪录,有此作为先例,吉利同戴姆勒的联手未尝不是一场“双赢”。 强行“双骄”的亏损黑洞 自smart诞生以来,在戴姆勒内部有关其前途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 作为为消费者熟知的两大高端小型车品牌,smart和宝马MINI可谓一时瑜亮。但要论资排辈,与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MINI相比,smart还只是个“小弟弟”。1994年,这个小车品牌由梅赛德斯-奔驰和瑞士著名钟表制造商斯沃琪(Swatch)联合推出,品牌名中的“s”代表斯沃琪,“m”代表梅赛德斯-奔驰,“art”代表两家合作的“艺术结晶”。1998年,首台量产smart正式上市。 1998年,smart首次实现量产,比MINI晚了40年 然而,由于造车成本高昂,在短短20年的历史中,smart从未实现盈利。据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累计亏损接近50亿欧元,美国投资银行永核伙伴在给投资人提供的报告中指出,smart每年将造成戴姆勒5亿-7亿欧元的亏损。 从市场表现来看,2018年smart品牌的全球销量仅为12.9万辆,同比下降了4.6%。作为对比,MINI的全球销量则高达36.2万辆,接近smart的3倍。 MINI和smart的销量对比 图片来源:德国《商报》 不过,对于已担任戴姆勒首席执行官(CEO)长达12年的蔡澈博士而言,smart毕竟是亲眼看着长大的品牌,在情感上难以割舍。对此,他试图为这个小车品牌找到新的出路。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期间,蔡澈表示到2020年smart将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实现全系车型的电动化,而其余地区也将紧随其后。同时,smart也将变身为一个城市出行品牌。 然而,相比年近古稀的蔡澈博士,他的接替者对smart的耐心更为有限。今年5月,不满50岁的康林松即将在股东大会上正式成为戴姆勒的首位外籍CEO。这位出身奔驰销售部门,且与smart品牌毫无渊源的准掌门无疑对利润更为看重。 戴姆勒首位外籍CEO康林松 有消息人士透露,戴姆勒即将于今年股东大会上进行重组,整个集团将分为乘用车、卡车以及移动出行服务三大部门,而诸如smart这样无法盈利的版块则迟早出局。 戴姆勒想要甩手smart并不令人意外。问题是,谁来接手会比较合适。 驱吉利之虎,吞北汽之狼? 吉利正式入股smart,也使得戴姆勒在华的另一家合作伙伴北汽集团深受打击。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2018年1月,蔡澈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smart此时尚无国产计划,但一旦国产,首选必然是北汽。“只有在北汽不愿意做的时候,才会考虑别人。” 即将卸任的戴姆勒董事长兼CEO蔡澈博士 即便是在去年7月,当长城汽车与宝马集团正式成立名为光束的新能源合资公司时,亦有不少媒体报道称戴姆勒将与北汽成立合资公司生产smart车型,来抗衡即将国产的电动化MINI。 为了应对中国的双积分政策,寻找在华新能源汽车合作伙伴成为了戴姆勒的当务之急。2012年,戴姆勒就与比亚迪合资成立高端新能源品牌腾势,然而由于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尚未实现消费升级,导致售价高昂的腾势出师不利。而已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的北汽是国内最早开启新能源战略的汽车集团之一,北汽新能源则是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整车企业。 目前,戴姆勒拥有北汽新能源3.93%的股份。由于长期经营小型新能源车,北汽被视为与smart最为匹配的国内车企。同时,北汽拥有新能源出行品牌——华夏出行,这也符合蔡澈博士对于smart“城市出行品牌”的定位。然而,戴姆勒最终却“打脸自己”,另寻新欢。 华夏出行的用车以北汽新能源为主 有消息人士爆料,戴姆勒急于同吉利在smart项目上达成协议,是为了进一步向北汽施压,以打破与其在股比谈判上的僵局。 由于中国汽车合资股比的逐步放开,此前宝马于去年10月成功将所持华晨宝马股比由50%上升为75%,从而获得了合资公司更大的主导权。而同样在合资公司中处于强势地位的戴姆勒也跃跃欲试。据彭博社报道,戴姆勒已于去年年末向北汽提出调整北京奔驰股比的计划,由49%上升至65%,但谈判结果并不理想。 而就在吉利入股smart的两天前,北汽集团和戴姆勒分别对北京奔驰进行了注资,用于研发新的发动机和整车换代工作。但在注资后,北汽和戴姆勒对于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仍为51:49。北汽仍占据主导地位。 北京奔驰会成为下一个华晨宝马吗? 同时,产品力的不足,也成为了北汽新能源进一步发展的隐患。2018年11月,北汽新能源宣布召回约6.94万辆缺陷汽车,此次召回超过2018年国内所有新能源汽车召回总量的一半。尽管奔驰首款纯电动SUV——EQC交由北京奔驰国产已是板上钉钉,但这并不意味着北汽可以高枕无忧。 有关北京奔驰的股比问题,双方股东的角力仍在继续。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长城与宝马成立合资公司,到宝马宣布收购华晨宝马25%股比,期间不过三个月时间,其中的关联曾引发了不少遐想。如今,不论戴姆勒是否有“驱虎吞狼”的打算,但戴姆勒与吉利联系的进一步加深,对于极度依靠奔驰盈利的北汽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买买买”能否“点石成金”? 除了戴姆勒与北汽的纠葛外,吉利本身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以及其与戴姆勒已存在的合作关系,也为双方在smart项目上的合作铺平了道路。 在成为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后,吉利近年来发起的各种“买买买”已经在媒体上刷足了热度。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无疑是2010年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瑞典豪华品牌沃尔沃。尽管此举在当时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不少争议,然而在2014-2018年的这段时间里,沃尔沃以连续五年创造销量纪录的表现,让质疑者无所适从。2018年,沃尔沃汽车销量为64.23万辆,同比增长12.4%,这也是自沃尔沃品牌创始以来首次突破60万辆。 在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其品牌价值并未削弱,反而屡破销量纪录 除此之外,在董事长李书福“合作、协同”的战略思维引导下,吉利还陆续收购了英国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旧译作莲花)、马来西亚宝腾汽车以及太力飞行汽车等车企,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汽车集团。 吉利控股的管理架构 2018年初,吉利又通过二级市场以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9.69%股权,成为奔驰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同年10月,戴姆勒旗下的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吉利控制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双方将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 对于戴姆勒而言,吉利是其最大股东,相比出售给外部车企,将smart托付吉利是更优的选择。而沃尔沃在吉利旗下的健康发展,也让戴姆勒对维持smart品牌的高端化拥有更多信心。同时,将制造转移至中国,也有望降低smart的造车成本。此外,和北汽一样,吉利拥有发展成熟的出行平台——曹操专车,足以满足smart城市出行转型的需求。 、 smart的品牌转型将通过吉利之手得以完成 而站在吉利的角度,smart虽然连年亏损,但其作为奔驰同门的品牌价值仍在。借由smart来进一步打造自身品牌的高端形象,同样对吉利的国际化进程大有裨益。另外,在此合作中,由吉利全球研发中心取得了smart的工程研发任务。而通过吸纳smart的研发技术,也有助于提升吉利在小型汽车领域的制造实力。由此看来,吉利同戴姆勒的联手未尝不是一场“双赢”。 如今,双方合作已经尘埃落定。蔡澈博士对smart品牌转型的心愿,最终将通过一家来自中国的车企实现。而smart和MINI、戴姆勒和宝马在新能源时代的下一轮较量,将背靠中国车企,并围绕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舞台展开。 smart和MINI的下一个战场将是新能源市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详情]

李书福再联姻
李书福再联姻

   跟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或许只是李书福战略步骤中的一步。 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陈睿雅 编辑丨马吉英 头图设计丨王超 真相浮出水面的速度比预期要快,内容也让人出乎意料。 吉利汽车并未如传闻所言,成为smart品牌50%股份的收购方,而是宣布跟smart品牌的母公司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这个合作项目充满希望与挑战,对双方都具有非凡意义。”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 2019年底前合资企业正式成立。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来源:被访者供图 目前来看,这还是一个相当模糊的合作,合资公司的管理层构成、总部所在的具体城市、跟smart国产化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情况等,都还有待揭晓。但清晰的是,吉利和戴姆勒正变得越来越亲近,双方也在将这种亲密关系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如何在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切下尽可能大的蛋糕,是跨国车企面临的新命题。 2018年7月,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正式签署了一份合资协议,将在中国成立一家新合资企业(光束汽车有限公司),生产MINI电动汽车。公开资料显示,光束汽车首款车型将于2021年上半年投产。 当时就有媒体评价,在转向电动化方面,smart比MINI慢了一步。 但几个月后,smart就跟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实力最强的民营车企走到了一起。 李书福的野心 早在2018年2月,吉利收购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成为戴姆勒集团第一大股东。因此,虽然吉利跟戴姆勒的合资公司股比为50:50,但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认为,现在吉利在戴姆勒占股近10%,如果在国内成立50:50的合资公司,可能最终的股权分配,吉利是大于50%的,是占绝对控股的。 在新能源方面,吉利比长城跑得更快,但较比亚迪慢了一步。据比亚迪2018年财报,其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24.78万辆,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524.2亿元,占集团收入比例至40.31%。 2018年,吉利共销售6.85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了165%。2016年,吉利仅帝豪EV一款电动车,到了2018年,吉利推出了6款电动车。2019年,吉利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是超10万辆。产品方面,吉利计划未来2年内,推出30多款纯电动及新能源车型。 在销量增速背后,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也很积极。 在技术储备方面,2018年5月,吉利汽车发布了涵盖纯电、混动、替代燃料以及氢燃料电池四大技术路径的“智擎”新能源动力系统。此后,吉利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为日后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研发、制造及销售奠定基础。 事实上,吉利汽车早在2013年就曾与浙江金华的康迪车业成立了一家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从事投资、研发、生产、市场推广及销售电动汽车业务;并在2015年,与新大洋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布局微型电动车。 但2016年7月25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向吉利控股出售旗下康迪、知豆两家合资公司的股份。吉利汽车分别持有康迪、知豆50%和45%股份。 根据吉利汽车2016年7月公告,康迪和知豆的未来前景不确定。一方面,康迪和知豆主要生产微型纯电动汽车,吉利汽车认为这两家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相对低端、售价低廉,且该电动汽车一般速度较低,充电范围较狭窄,技术较低端;另一方面,康迪一季度净利亏损约4871万元,知豆同期亏损约8887万元,亏损过大,而且新能源政策生变,当时政府发布有关补贴资格和免税的政策会对康迪和知豆旗下的产品组合不利。 如今,吉利借助这一合资项目再次加码纯电动车市场。不过,在曹鹤看来,跟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也许只是李书福战略步骤中的一步。 戴姆勒再度下注中国 跟吉利成立合资公司,也不是戴姆勒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首次尝试。 2010年,戴姆勒曾跟另一家民营车企比亚迪,以50:50的股比成立合资公司腾势汽车。这是国内第一个纯电动汽车品牌。2014年,第一款车型上市。但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腾势已经亏损26.1亿元。虽然合资双方在2018年分别增资4亿元,但在外界看来,腾势的危机仍未解除。有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腾势年销量仅为2000辆左右。 如何找到一家新的合作伙伴,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成为戴姆勒的合理选择。 与此同时,如果能有一个现成的品牌来作为合作的连接点,比如smart,对戴姆勒来说就更完美了。 对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来说,smart或许是他的一个心病。 《金融时报》的报道称,smart成立21年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盈利。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smart全球销量下滑4.6%至128802辆。据估算,该品牌每年损失约5亿至7亿欧元。 而戴姆勒集团的压力也在加大。其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集团汽车总销量增加2.4%,达340万辆;但集团净利润骤降28%,降至76亿欧元(约合86亿美元)。 在2018年9月30日,smart品牌全球CEO安妮特·温克勒(Annette Winkler)离职,未透露具体的离职原因。 据公开报道,对于此次跟吉利的合资,蔡澈在3月28日这天向全体员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他表示,“所有的决定必将带来重大的改变,但这些改变不会是smart品牌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蔡澈看来,smart品牌即将进入其发展历史上一个全新篇章。 但在行业人士看来,smart要面对的挑战也不少。 吉利方面表示,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别车型细分市场。“我们对此持保守观察的态度,因为smart其实并没有证明自己能在紧凑型市场立足。”一位行业人士表示。 在曹鹤看来,未来合资公司会使用smart一定的知识产权。但不确定性是,从2022年投放新一代纯电智能汽车,可能需要5年时间才能盈利。而且该合资公司需要等3年才能生产第一辆车,能不能赶上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变化,很难预估。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蔡澈即将在5月卸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据了解,他在奔驰公司服务至今已超过42年,在奔驰跟北汽、比亚迪和吉利的合作过程中,他都是关键见证者。这也被视为他对于中国市场有足够的重视和了解。 那么smart跟吉利的牵手,会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完美句号吗?  [详情]

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 国产smart两年后销往全球
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 国产smart两年后销往全球

  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国产smart两年后销往全球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华 来源:澎湃新闻 从今天起,smart这一汽车品牌全球发展的下一篇章,将由吉利汽车与戴姆勒一起开创。 3月28日,在位于杭州湾的吉利汽车研究院内,康林松,未来蔡澈的接班人,现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集团研发及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研发负责人与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坐在了一起。 当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共同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据悉,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知情人士透露,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小型车很有兴趣,2004年就曾希望与smart合作,今天终于实现梦想。李书福对此表示:“smart具有独特品牌魅力和核心价值,发展势头良好。这个合作项目充满希望与挑战,对双方都具有非凡意义。我们将充分尊重smart的品牌主张,精诚合作,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佳出行体验。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加强线上技术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变革。”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Dr. Dieter Zetsche)表示:“对于全球220多万车主而言,smart品牌是引领都市出行的代表。在smart品牌多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期待与在电动车细分市场上具有雄厚实力的吉利控股进行合作, 共同设计、研发下一代smart电动车型。新一代的产品将融合高品质的生产制造及广受认可的安全水准,将在中国市场及全球进行销售。未来,我们期待与所有的合作伙伴精诚合作,共同延续我们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成功。此外,梅赛德斯-奔驰未来将在现smart的汉巴赫工厂生产紧凑型电动汽车,进一步投资于升级设备并保持现有员工的就业。” 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戴姆勒方代表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Hube rt us Troska),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Britta Seege r),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马库斯·谢弗(Mar kus Schäfe r);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将扩大,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别车型细分市场。具体的产品以及商业规划还在商讨之中。 消息公布之后,蔡澈还发表了题为“比精灵更灵动的未来”的署名文章,他表示,与吉利的合作将是smart品牌发展历史上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这一新篇章将记载新的车型,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开启业务增长的新阶段。 康林松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作为一个特别的、聪明的、灵动的汽车品牌,smart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220万的客户,目前最大的两个市场就是中国和欧洲,与吉利的合作开启了品牌下一个篇章,成为都市出行的品牌先锋。 安聪慧则表示,双方的合作当然将树立小型电动车的标杆。吉利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和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 蔡澈还特别强调,不会有任何一个smart团队的同事因为这一合作而失去工作。在2022年推出全新车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smart EQ fo rtwo)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smart EQ fo rfou r)生产现有车型。同时,汉巴赫工厂将在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生产网络中发挥新的作用,将被用于生产梅赛德斯-奔驰EQ品牌的紧凑型电动车。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蔡澈署名文章:smart全新篇章开始 与吉利合资运营
蔡澈署名文章:smart全新篇章开始 与吉利合资运营

  新浪财经讯 3月28日消息,在退休之前,戴姆勒一代风云人物蔡澈为smart安排了一个大胆的未来——与吉利50:50合资运营。 官宣之后,蔡澈在领英上发表了署名文章《比精灵更灵动的未来》,相比官宣新闻稿的干货,小编更喜欢读这篇意义深长的文章。 “我们做出这个决策的考量不仅是要选择下一个全球领先的生产基地。这是smart品牌发展的历史上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在他看来,“吉利正是能够和我们一起充分把握这些机遇的合作伙伴”。 作为跟城市化密切相关的车型,中国正在经历的城市化大潮是全球绝无仅有的,这一点蔡澈看得很清楚。 更何况,“smart自诞生之初就被规划为一个纯电动品牌。”那么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或许也应该是它的幸运之地。 请细度原文: 蔡澈:《比精灵更灵动的未来》 今天,我们正式宣布:新一代smart车型将由吉利与戴姆勒组建的合资公司进行研发,在中国制造并销往全球市场。 我们做出这个决策的考量不仅是要选择下一个全球领先的生产基地。这是smart品牌发展的历史上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新的篇章将记载新的车型、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开启业务增长的新阶段。 因为我们坚信,这款在产品阵容中最为小巧灵动的车型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吉利正是能够和我们一起充分把握这些机遇的合作伙伴,我们将共同确保smart比过去更加鲜明地呈现这个品牌的初心:成为都市出行的品牌先锋。 早在1997年,首款smart车型就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交通出行领域的解决方案,尽管那时城市化的浪潮刚刚初见端倪。因此,smart落户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00多个超百万级人口城市的国家,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而吉利数十年来深耕本土市场的丰富经验也成为了smart品牌理念进一步布局全球的优势资源。 同时,smart品牌也是电动出行领域的先行者。smart自诞生之初就被规划为一个纯电动品牌。作为戴姆勒“瞰思未来(C.A.S.E.)战略”的支柱之一,“电力驱动”促使smart成为了欧洲市场首款量产电动汽车,并获得广泛认可。也正因如此,我们决定将smart转型为纯电动汽车品牌。如今,smart在中国发力电动未来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毕竟,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吉利在其中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们一直矢志于推动旗下国际化产品阵容的电动化进程,这与我们的愿景不谋而合。 此外,在人们把智能手机叫做“smartphone”之前,smart产品就实现了与智能手机的互联。2002年,这样的设备被称作“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或者简称PDA。smart车主当时就可以在行车过程中连接上网了(当然了,大多数时候下载的时间比驾驶时间还要长)。 现在,5G智能互联又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将和吉利一起,不仅在资金方面进行投入,各自还将贡献双方的人才及经验,共同利用好这些潜在机遇为全球的smart客户服务。 我们也希望smart客户放心,这款车是实用的,哪怕在他们没有驾驶的时候。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对这款产品的设想就超出了车辆本身——我们推出过针对smart的特别服务,例如在车主不方便接收包裹的时候,直接把包裹送到他们的smart后备箱。同样的,在与吉利未来的合作中,我们不仅计划在新的细分市场开发新车型,还会推出新服务,并利用双方的协同优势将这些服务推广到全球市场。 “共享代替拥有”已经成为时下的另一种潮流。凭借“即行car2go”和smart,我们成为了第一家提供自由流动式汽车共享系统的公司,并在2008年推出了“即行car2go”的试点项目。如今,我们和宝马集团正展开合作,在共享出行领域进行持续地探索。我们和吉利都相信,未来的城市出行对于无缝连接的高端出行服务的需求很大;也是基于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我们共同组建了一个提供高端出行服务的合资公司。 当然,所有这些决定必将带来重大的改变。因此,我要特别强调:没有一位smart团队的同事会因为上述决定而失去工作;相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smart团队的热忱和创新力。因为这些改变不会是smart品牌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们将按照原计划继续运营smart现款车型直至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我们会继续在这个成功的产品上追加投资:今年,smart中期改款车型会开始在经销商店内销售。2020年开始,位于汉巴赫的smart工厂将以其丰富的制造经验开始生产梅赛德斯-奔驰纯电动汽车;而服务于smart品牌研发、销售和市场营销的戴姆勒员工将在新的合资公司工作或者在集团的其他工作岗位继续发挥他们的专业所长。这也同样适用于smart品牌的全球负责人Katrin Adt女士,她近几个月一直在领导和负责smart品牌的转型。我非常感谢她和她的团队为此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我坚信:smart一直都是为那些不拘泥于现状的人们而生的品牌。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客户及同事们。因此,尽管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尽管全球已经有超过200万客户选择了smart产品,我们在未来也不会简单地继续重复我们在过去20年所走过的路。在小小的smart的内涵深处一直都蕴含着多种多样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继续发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想与吉利一起尝试一个新的方向,它将与smart的品牌完美契合。自诞生之日起,不拘一格的精神特质就始终镌刻于smart品牌基因之中。今日犹是。这,也是这个灵动的品牌本来该有的样子。[详情]

吉利持股50% smart整体搬至中国
吉利持股50% smart整体搬至中国

  smart合资公司在华成立,吉利持股50%。 3月28日,戴姆勒出售smart股权一事终于正式落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戴姆勒集团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3月26日已正式签订协议,双方将成立全新合资公司,生产销售下一代smart全新车型,而smart现有全部资产都划入合资公司当中。 图自每日经济新闻 根据规划,合资公司预计将在2019年底正式成立,双方各持股50%。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三名。 对于双方成立全新合作公司,戴姆勒集团董事会主席及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表示:“在smart品牌多年成功的基础上,我们期待与电动车细分市场上具有雄厚实力的吉利控股进行合作,共同设计研发下一代smart车型。” 在本次合作达成之后,smart品牌的‘大本营’将从法国逐渐移向中国。根据规划,未来合资公司的总部及全新生产基地都将设立在中国,其位于法国的老生产基地将在新老产品切换后停止生产smart车型,转而生产奔驰品牌的其它产品。 据了解,下一代smart车型将全部为纯电动车型,由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产品预计将在2022年正式投放市场,与当前在售的老一代产品完成切换。 值得一提的是,新smart车型不仅面向中国市场,还将供应全球的smart车型消费需求。数据显示,2018年smart车型在全球销量约为12.9万辆,虽然出现4.6%的同比下滑,但仍处于一个相对较大的销量规模。 有分析认为,随着smart合资公司的成立,smart品牌这一销售困局将被改变。[详情]

重磅:吉利与戴姆勒合资 在全球联合运营Smart品牌
重磅:吉利与戴姆勒合资 在全球联合运营Smart品牌

   重磅:吉利与戴姆勒合资 在全球联合运营Smart品牌 双方合作进入深水区。     3月28日下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smart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19年底成立。目前有关该合资公司的商务条款尚未披露。 从去年2月吉利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到去年8月双方宣布在出行展开合作,再到如今收购Smart品牌,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入,未来也充满着更多想象空间。 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戴姆勒方代表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女士,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马库斯·谢弗先生;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 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别车型细分市场。在2022年推出全新车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smart EQ fortwo)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smart EQ forfour)生产现有车型。同时,汉巴赫工厂将在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生产网络中发挥新的作用,将被用于生产梅赛德斯-奔驰EQ品牌的紧凑型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将在汉巴赫工厂投资5亿欧元,并将充分应用现有员工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   合作进入深水区   2018年2月23日,吉利官方宣布,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了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 很快,双方便在业务上展开合作。 8个月后的10月24日,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吉利控股管理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将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计划在中国的部分城市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使用高端车型将包括但不限于梅赛德斯-奔驰品牌。。该合资公司总部将设在杭州,双方持股比例为50:50。 而此次与戴姆勒成立Smart合资公司,则意味着双方在汽车业务本身的深度合作正式开始,而此举是为了各自的电动化战略铺路。 事实上,在戴姆勒的电动化战略中,Smart将是第一个全面转型的品牌。2018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Smart品牌的电动车Smart EQ fortwo正式发布,计划于2020年上市。此前,Smart宣布2018年在美国与加拿大停售燃油车型,并预计将在2019年在中国市场停售汽油版车型,欧洲市场则计划在2020年推出所有车型的纯电动版本。 对吉利而言,通过与戴姆勒的合作,也可以迅速切入电动车领域。虽然吉利推出了不少电动车型,但目前在中国市场仍然位于北汽新能源和比亚迪身后。同时,在小型电动车领域,吉利旗下的康迪和知豆市场反响较为一般。但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于满足城市短距离交通,小型电动车有着一定市场需求。此前,宝马也在中国针对这一细分市场进行了布局,与长城成立合资公司,将生产电动版的mini。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分列前三位,而戴姆勒和比亚迪、北汽新能源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戴姆勒和吉利建立合资企业,现有两家合作伙伴是不会同意的。 值得期待的是,吉利将和戴姆勒一起在全球运营Smart品牌,正对于一直谋求实现全球化的吉利来说,无疑将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戴姆勒的中国战略     “对戴姆勒来说,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戴姆勒董事会主席蔡澈看来,中国已经成为奔驰的“第二故乡”。 戴姆勒希望在中国市场谋求更多尽管外界最为熟知的只有北京奔驰,但戴姆勒已经成为与中国车企合作最为紧密的跨国汽车公司,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 具体来看,戴姆勒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五条合作战线:一是北京奔驰,二是与比亚迪合资的腾势,三是福建奔驰,四是持有部分股权的北汽新能源,五是吉利。 北京奔驰是戴姆勒在中国最重要的业务板块。不过,由于股比的放开,北汽和戴姆勒的关系开始显得微妙。此前,曾经先后出现了戴姆勒欲增持北京奔驰、戴姆勒欲增持北汽股份的传闻流出,但对于类似传闻,戴姆勒至今从未回应。 3月26日,北汽股份(1958.HK)发布公告称,北汽股份、戴姆勒及戴姆勒大中华将分别按照现有股比,对北京奔驰进行总计8.93亿的增资。增资后,北京奔驰股比不变。北汽股份仍持有51%的权份,戴姆勒与戴姆勒大中华共同拥有49%的股权。公告称,增资的目的是为了推进M254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奔驰C级车的更新换代以及北京分公司的制造升级改造。 目前,戴姆勒和北汽有着较为复杂且全面的合作关系,深度捆绑。除了拥有北京奔驰49%的股份外,戴姆勒还持有北汽股份9.55%的股份和北汽新能源3.93%的股份。 不过,在与北汽绑得越来越紧的同时,戴姆勒与比亚迪的合作,显得举步维艰。销量难有起色的腾势,无论是对戴姆勒或者是对比亚迪而言,都显得较为“鸡肋”,不过目前双方对于腾势仍未放弃。今年2月,比亚迪与戴姆勒又各自增资2亿元,至此腾势汽车出资情况由56.6亿元增长至60.6亿元。 然而,虽然比亚迪和戴姆勒都在继续投钱,但出资的数额却逐渐降低,难以支撑其进一步发展,呈现出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未见新产品推出,也鲜少出现在外界的视野中。 随着吉利和戴姆勒的合作不断深入,未来,戴姆勒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平衡与诸多中国的合作伙伴的关系。   双方合作进入深水区。 [详情]

吉利、戴姆勒牵手成立合资公司 Smart将由中国造
吉利、戴姆勒牵手成立合资公司 Smart将由中国造

  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戴姆勒”)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控股”)将组建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同运营Smart品牌。3月28日,双方联合宣布了上述消息,这也是吉利和戴姆勒继去年10月份在中国建立高端出行合资公司后展开的另一个重要合作。 该合资公司的总部将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该合资公司预计在2019年底成立。 诞生于1998年的Smart是戴姆勒旗下的一个小型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20万车主,但受制于价格和定位,多年来盈利状况一直不容乐观。有消息称,戴姆勒此前一直在考虑出售该品牌。不过,随着整个戴姆勒集团向着新四化转型,其也正在重新定位Smart的未来。 Smart将会是戴姆勒旗下第一个从燃油车转变为电动车的品牌,去年11月份,其已经在官网上发表声明表示,从2020年起,该品牌在欧洲将只推出“用电驱动的车型”。而在线预订汽油发动机车型的截止日期为2019年3月31日。面向未来,戴姆勒同时也希望扭转Smart此前的经营和市场状况。与吉利合作,后者在研发、制造以及供应链领域的优势将有望与戴姆勒形成协同效应。 双方表示,新的合资公司将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的转型,将其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基于此,双方将共同设计和研发下一代Smart电动车型。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未来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在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未来中国将成为Smart品牌全球唯一的制造和出口基地。 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紧凑型级别细分市场。不过,关于工厂和下一步的商务计划,双方尚未进一步披露。[详情]

吉利与戴姆勒组建合资公司 在全球共同发展smart品牌
吉利与戴姆勒组建合资公司 在全球共同发展smart品牌

  新浪财经讯 3月28日消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戴姆勒股份公司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据吉利控股集团官网消息,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smart将成为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等领域发挥协同效应;smart将在中国生产,并在电动智能领域发力;预计2022年起投放新一代纯电智能汽车。 2019年3月28日,戴姆勒股份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已签署协议,将成立股比为50:50的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和发展smart品牌。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和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博士(Dr. Dieter Zetsche)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造型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smart具有独特品牌魅力和核心价值,发展势头良好。这个合作项目充满希望与挑战,对双方都具有非凡意义。我们将充分尊重smart的品牌主张,精诚合作,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佳出行体验。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加强线上技术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变革。 ”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博士(Dr. Dieter Zetsche)表示:“对于全球220多万车主而言,smart品牌是引领都市出行的代表。在smart品牌多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期待与在电动车细分市场上具有雄厚实力的吉利控股进行合作, 共同设计、研发下一代smart电动车型。新一代的产品将融合高品质的生产制造及广受认可的安全水准,将在中国市场及全球进行销售。未来,我们期待与所有的合作伙伴精诚合作,共同延续我们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成功。此外,梅赛德斯-奔驰未来将在现smart的汉巴赫工厂生产紧凑型电动汽车,进一步投资于升级设备并保持现有员工的就业。”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先生(左一)和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集团研发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研发的康林松先生(Ola Källenius)(右一)见证签约。 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戴姆勒方代表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先生(Hubertus Troska),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女士(Britta Seeger),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马库斯·谢弗先生(Markus Schäfer);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先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先生。 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别车型细分市场。 在2020年推出全新车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smart EQ fortwo)二门车型生产厂)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smart EQ fortfour)生产现有车型。同时,汉巴赫工厂将在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生产网络中发挥新的作用,将被用于生产梅赛德斯-奔驰EQ品牌的紧凑型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将在汉巴赫工厂投资5亿欧元,并将充分应用现有员工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 smart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19年底成立。目前有关该合资公司的商务条款尚未披露。 去年10月份,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在中国成立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详情]

吉利与戴姆勒将在华建厂造smart 双方对半持股
吉利与戴姆勒将在华建厂造smart 双方对半持股

  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Dr. Dieter Zetsche)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smart具有独特品牌魅力和核心价值,发展势头良好。这个合作项目充满希望与挑战,对双方都具有非凡意义。我们将充分尊重smart的品牌主张,精诚合作,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佳出行体验。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加强线上技术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变革。 ”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表示:“我们期待与在电动车细分市场上具有雄厚实力的吉利控股进行合作, 共同设计、研发下一代smart电动车型。新一代的产品将融合高品质的生产制造及广受认可的安全水准,将在中国市场及全球进行销售。未来,我们期待与所有的合作伙伴精诚合作,共同延续我们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成功。此外,梅赛德斯-奔驰未来将在现smart的汉巴赫工厂生产紧凑型电动汽车,进一步投资于升级设备并保持现有员工的就业。” 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戴姆勒方代表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Hubertus Troska),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Britta Seeger),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马库斯·谢弗(Markus Schäfer);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 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别车型细分市场。 在2022年推出全新车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smart EQ fortwo)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smart EQ forfour)生产现有车型。同时,汉巴赫工厂将在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生产网络中发挥新的作用,将被用于生产梅赛德斯-奔驰EQ品牌的紧凑型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将在汉巴赫工厂投资5亿欧元,并将充分应用现有员工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 smart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19年底成立。目前有关该合资公司的商务条款尚未披露。 去年10月份,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在中国成立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吉利控股集团与戴姆勒集团组建合资公司
吉利控股集团与戴姆勒集团组建合资公司

  新浪港股讯 吉利控股集团与戴姆勒集团组建合资公司在全球共同运营发展smart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smart将成为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smart将在中国生产,并在电动智能领域发力。预计2022年起投放新一代纯电智能汽车。 以下是内容全文: 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smart将成为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等领域发挥协同效应 smart将在中国生产,并在电动智能领域发力 预计2022年起投放新一代纯电智能汽车 【2019年3月28日,中国杭州、德国斯图加特讯】今天,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戴姆勒集团(以下简称“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照说:2019年3月28日,戴姆勒股份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已签署协议,将成立股比为50:50的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和发展smart品牌。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和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博士(Dr. Dieter Zetsche)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造型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smart具有独特品牌魅力和核心价值,发展势头良好。这个合作项目充满希望与挑战,对双方都具有非凡意义。我们将充分尊重smart的品牌主张,精诚合作,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佳出行体验。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加强线上技术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变革。 ”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博士(Dr. Dieter Zetsche)表示:“对于全球220多万车主而言,smart品牌是引领都市出行的代表。在smart品牌多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期待与在电动车细分市场上具有雄厚实力的吉利控股进行合作, 共同设计、研发下一代smart电动车型。新一代的产品将融合高品质的生产制造及广受认可的安全水准,将在中国市场及全球进行销售。未来,我们期待与所有的合作伙伴精诚合作,共同延续我们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成功。此外,梅赛德斯-奔驰未来将在现smart的汉巴赫工厂生产紧凑型电动汽车,进一步投资于升级设备并保持现有员工的就业。” (照说: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先生(左一)和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集团研发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研发的康林松先生(Ola Källenius)(右一)见证签约。) 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戴姆勒方代表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先生(Hubertus Troska),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女士(Britta Seeger),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马库斯·谢弗先生(Markus Schäfer);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先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先生。 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别车型细分市场。 在2020年推出全新车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smart EQ fortwo)二门车型生产厂)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smart EQ fortfour)生产现有车型。同时,汉巴赫工厂将在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生产网络中发挥新的作用,将被用于生产梅赛德斯-奔驰EQ品牌的紧凑型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将在汉巴赫工厂投资5亿欧元,并将充分应用现有员工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 smart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19年底成立。目前有关该合资公司的商务条款尚未披露。 去年10月份,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在中国成立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详情]

吉利购Smart股权50% 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
吉利购Smart股权50% 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戴姆勒或将其smart子公司50%的股权出售给其最大单一股东吉利汽车。据悉,出售smart股权交易将在4月18日上海车展之前确认。 就此蓝鲸汽车记者向吉利方面求证,对方回复:”我们目前还没有可以披露的信息。” 但日前,外媒就曾报道,即将在今年内接替蔡澈担任戴姆勒集团掌门人的康林松将考虑旗下smart品牌未来的命运问题。 而据《金融时报》援引分析师指出,smart自21年前成立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盈利。据Evercore ISI估计,smart每年亏损5亿至7亿欧元。每年的销量只有13万辆,只占奔驰225万辆销量的很小一部分。 与此同时,吉利在新能源方面增长势头迅猛。今年前两个月,吉利分别销售6937辆、5626辆,相继以第三和第二的成绩挤进前三。 自去年2月24日,吉利以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股份,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之后。双方将加深合作的传闻不断。 直到2018年10月,吉利官方宣布,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管理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将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双方持股比例为50:50。 而此次吉利收购smart品牌股权,一方面将进一步加深与戴姆勒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作为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吉利或有意帮助其摆脱困境[详情]

吉利要收购Smart50%股权 戴姆勒欲甩锅?
吉利要收购Smart50%股权 戴姆勒欲甩锅?

  吉利要收购Smart50%股权 戴姆勒欲甩锅每年亏15亿的个性小车?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晓林 在吉利与戴姆勒达成出行领域合作协议5个月后,双方的合作再进一步,3月26日,吉利将收购将收购戴姆勒旗下Smart品牌50%股权的消息从外媒传出。截至目前,戴姆勒以及吉利汽车方面都对此消息不予置评。吉利相关负责人回复经济观察网记者称,目前还没有可以披露的信息。奔驰中国方面同样表示目前尚无信息可以传达。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奔驰汽车的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即将达成协议,将旗下小型车品牌的50%股权出售给中国的吉利(Geely)汽车。共有三位知情人士对该报确认了此事,其中一人表示,出售Smart品牌股权的交易将在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之前确认。 吉利在去年2月借助资本市场的“神操作”,一夜间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8个月后,吉利与戴姆勒宣布在出行领域展开合作。如今,吉利又取得Smart品牌50%的股权。看上去,李书福的心愿正在一步步实现。但资本市场上的反应却并不积极,3月27日,在港上市的吉利汽车开盘即直线下跌,虽然盘中回升,但截至收盘,全天股价仍较前日下跌0.54%。 “西边不亮东边亮”的Smart 该报道将Smart称为是戴姆勒旗下一个“亏损的小型车部门”。并认为,作为戴姆勒的最大股东,吉利此举可能会帮助这家德国集团来解决Smart品牌所带来的亏损包袱。 2018年,奔驰及Smart品牌在全球范围的销量为244万辆,同比增长0.6%,其中,Smart品牌的销量仅为12.9万辆,同比下滑4.6%。据金融分析师们预估,作为奔驰旗下的独立品牌,Smart品牌自1998年前创立以来,21年间从未实现盈利。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品牌累计损失约40亿欧元(约合303亿元人民币),年损失在2亿欧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左右。 不过,Smart在中国境遇良好,2018年,Smart品牌在中国的销量达到2.8万辆,同比增长12%,与2017年8.6%的同比增幅相比,增速再获提升。 事实上,戴姆勒正在重新定位Smart的未来。在2018年四季度戴姆勒发布的一项新计划中,提出了将在2022年实现全部产品的电动化。其中,Smart是第一个从燃油车转变为电动车的品牌,它将在2019年年底就全面转型为电动化车型。 同时,Smart宣布了一系列向纯电动品牌转型的时间表。包括2018年在美国与加拿大停售燃油车型,并称已经在北美市场实现了全面电动化,并预计将于2019年在中国停售汽油版车型、2020年在欧洲市场针对所有车型推出纯电动版本。 当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上,Smart品牌的电动车Smart EQ fortwo正式发布,新车将于2020年推出市场。该车采用纯电驱动,续航里程为160km,2.5h可将电池充满。不过,这一技术参数在今天的中国电动车市场,并不具备优势。 2018年9月,Smart品牌全球CEO安妮特·温克勒辞职,这也被认为是戴姆勒调整Smart发展方向的一步。 吉利接盘 已备好工厂? 2018年12月,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同意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在武汉市建设武汉分公司年产15万辆乘用车项目。该项目总投资90.44亿元,计划2019年初开始建设,2021年底完成。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万辆乘用车多品种混流生产能力,其中包括传统燃油车、纯电动车型以及混合动力车型 这家工厂从一开始就在外界的猜测中被披上了戴姆勒和吉利合资电动车的身份。 2017年11月底,路透社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戴姆勒公司拒绝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提出的收购5%股份的要约,但两家汽车制造商在北京举行了会谈。随后有中国媒体报道称,据熟悉吉利的内部人士透露,吉利与戴姆勒还是达成了一些共识,包括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生产电动汽车。 2019年2月,新的消息传来。据包括彭博社在内的多家外媒报道,戴姆勒CEO蔡澈公开表示,公司正就深化与中国吉利的合作进行谈判。并表示双方正在讨论其他更大范围的话题。随后吉利方面也确认了这一进展。 这使得刚获得批复的吉利武汉工厂被聚焦。业界推测,未来smart电动版车型预计会进行国产。 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正在进入深水区。2018年2月,吉利斥资90亿美元收购德国戴姆勒9.69%的股份,并成为最大单一股东。2018年10月,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管理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新合资协议,双方将在高端专车出行服务领域展开合作。 如果进一步在收购Smart股权和电动车生产上达成合作,则意味着吉利不仅仅是戴姆勒的投资方,也成为其战略合作方。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德国另一家豪华车企业宝马已经与中国本土车企长城汽车达成合作,生产的产品正是Smart的竞品——宝马旗下个性化小车品牌MINI。 去年7月,宝马与长城汽车正式签署协议,成立对等持股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MINI纯电动车将借此国产。[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