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风波不断

加多宝回应减产裁员传闻 称并未停工多家新工厂已投产
加多宝回应减产裁员传闻 称并未停工多家新工厂已投产

停工减少预算属无稽之谈,与汇源代工厂停止合作是因合同。[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11月01日  19:10
加多宝再曝欠款:拖欠合作公司账款超千万
加多宝再曝欠款:拖欠合作公司账款超千万

其中拖欠合作了十余年的励维营销公司账款达千万元。 [详情]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02日  14:13
加多宝陷入烦恼:终端投入下降50% 内部部门各成势力
加多宝陷入烦恼:终端投入下降50% 内部部门各成势力

难道是有人别有用心地造谣和诽谤,干扰加多宝的市场运作?[详情]

中国经营报|2016年11月01日  08:30
加多宝困境加深:费用缩减裁员蔓延至总部
加多宝困境加深:费用缩减裁员蔓延至总部

国庆假期后,第二场裁员风波正在加多宝集团内部悄悄蔓延。加多宝是否会躲过这场风波?[详情]

新浪综合|2016年10月28日  10:04
邱少云之弟诉孙杰加多宝案一审宣判 被判道歉赔偿1元
邱少云之弟诉孙杰加多宝案一审宣判 被判道歉赔偿1元

判决二被告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公告。[详情]

法制晚报|2016年09月20日  14:11
加多宝外逃董事长现身为企业站台 检方称仍在追逃
加多宝外逃董事长现身为企业站台 检方称仍在追逃

根据法律,只要在逃人员尚未追捕归案,就不会中止侦查。[详情]

中国企业家|2016年06月12日  11:21
加多宝不再冠名好声音 传新冠名商法兰琳卡冠名费超4亿
加多宝不再冠名好声音 传新冠名商法兰琳卡冠名费超4亿

法兰琳卡广告宣传被炒得如火如荼,但成败终究要回归市场。[详情]

界面|2016年06月19日  07:33

恩怨情仇:加多宝与王老吉

加多宝第21次输了官司 这场正宗配方的纷争已持续三年
加多宝第21次输了官司 这场正宗配方的纷争已持续三年

在多起官司缠斗中,几乎没输过的王老吉第21次胜诉了。[详情]

界面|2016年07月20日  13:37
同兴药业搅局王老吉落空 传加多宝是幕后推手
同兴药业搅局王老吉落空 传加多宝是幕后推手

同兴药业的五位出资人都是知名人物,与陈鸿道过从甚密。[详情]

北京商报|2016年09月22日  01:01
一罐凉茶引15桩官司:王老吉对加多宝起诉金额已达47亿
一罐凉茶引15桩官司:王老吉对加多宝起诉金额已达47亿

目前正在进行或是已经完结的官司中,加多宝多以失败告终。[详情]

华夏时报|2016年09月20日  22:04
加多宝再审败诉:“中国第一罐”之争就此终结
加多宝再审败诉:“中国第一罐”之争就此终结

2016年5月10日,加多宝“七连冠”案以彻底败诉告终。[详情]

中国经济网|2016年05月11日  14:50
加多宝败诉 二审被判赔王老吉600万元
加多宝败诉 二审被判赔王老吉600万元

广药集团认为,加多宝广告语与客观事实不符属虚假宣传[详情]

信息时报|2016年09月07日  03:02
广药王老吉加多宝纠纷案一审判决:加多宝胜诉
广药王老吉加多宝纠纷案一审判决:加多宝胜诉

武汉中级人民法院就广药集团发布《揭秘王老吉之争》广告一案做出一审判决。[详情]

中国新闻网|2015年08月04日  15:04
王老吉申请强制执行加多宝广告语案 已被法院受理
王老吉申请强制执行加多宝广告语案 已被法院受理

加多宝应在判决生效十日内赔偿王老吉300万元人民币,但加多宝方并未按判决结果履行。[详情]

中国新闻网|2015年08月29日  13:50
质检总局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打假
中国经济网 | 2016年11月04日 09:30
快递公司大量招人备战双十一 月薪最高达12000元
快递公司大量招人备战双十一 月薪最高达12000元

  各家快递尽力招人备战双十一,届时进出上海包裹数量或上亿 来源:澎湃新闻 距离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络购物节还有一周,多家快递公司正在大量招聘快递员。互联网物流众包平台也打出广告,放宽接单权限和配送时间,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工作效率。 据上海市邮政管理局预计,今年“双十一”快递高峰期间(11月11日-16日),进出上海的快递量将达到1亿件左右,同比增加35%。 公司大量招聘招人,快递员习以为常 近期,各大快递公司都在招兵买马,从几家规模较大的招聘网站上看,近期快递员岗位大量招人,平均每月工资5000元至8000元,最高达每月12000元,且包吃包住。 11月2日,澎湃新闻记者走访多个快递公司网点,其中多数网点表示正在尽力招募更多快递员备战“双十一”。 “快递员要招七八十个。”中通快递航华分公司李经理向记者表示,快递员招聘得越多越好。 上海杨浦申通快递公司已储备400多名员工,现招打包工、分拣工、快递员和驾驶员。该公司人事部张女士表示,快递员临时工招聘到约30人,“现在还要招十几个长期工,为双十一提前做好准备。”张女士表示, 今年双十一快递高峰预计要持续10天左右。 圆通快递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十一”快件高峰期间该公司各个环节的服务人员,包括末端派件、中间处理人员等储备已达50余万人。 除传统的快递公司以外,新兴的互联网快递众包平台也在为“双十一”放宽接单权限。 快递众包平台“达达”在“双十一”前与京东合作,打出广告“单次接单权限已调整到50单,6小时配送完成即可。每单3元,日均接单数量可超百单。 此前,申请“达达”的自由快递新人接单权限是3单,即一次最多接3单,一共只能接20单,要参与线下培训之后才能继续参与接单,随着信用的提升逐渐增加接单数量。 不过,许多快递员似乎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一”感到习以为常。负责上海市静安区收寄件的顺丰快递员小李认为,各大快递公司经过多年“双十一”的演练,在应对大量订单方面都累积了经验,快递员看到大批货物也没有那么慌张。“我经历过去年的‘双十一’,从早上7点开始工作到晚上7点半,快递量比平时增加一两倍,当然工资也会随着配送量的增加而增长。”小李认为,对于今年的“双十一”,不用准备,就跟往年一样。 今年双十一进出上海快递数量约1亿件 一家知名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双十一”前夕,上海很多快递企业都会招聘临时工,补充由于突然暴增的快递数量所带来的劳动力缺口。 “这些临时快递员,一般只在场内做一些货物分拣、装卸货等工作,”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市场处负责人11月3日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招聘的临时快递员,由于对道路、办公楼、小区等都不熟悉,配送起来会很慢,效率很低,因此,负责配送的都是业务熟练的快递员,临时快递员最多去配送一些零散的快递件,而负责大面积配送的很少有临时快递员。 据上海市邮政管理局预计,今年“双十一”快递高峰期间(11月11日-16日),进出上海的快递量将达到1亿件左右,比去年增加35%。 “最近两个月,上海日均处理快递量500万件左右,我们预计‘双十一’期间,日最高处理量(14-15日)将达到目前的3倍,也就是1500万件左右,其他几天的日处理量在1000万件左右。”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市场处负责人表示。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从2015年的快递总体情况来看,70%的快递来自淘宝,在“双十一”期间,增长的业务量主要也来自淘宝。“我们管理部门与淘宝共同制定了相应的快递高峰预案,比往年更加精细。”该负责人介绍,比如某个快递网点的快递量超过预测量的2.5倍,则停止继续往这个网点发货,“这说明这个网点的处理能力已经饱和,如果继续向其发货的话,就有可能会出现爆仓。” 安全:100%收寄验视难以执行 面对突然暴增的快件数量,收寄安全如何保证? 2015年底,国家邮政局审议通过了《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简称《规范》),并将在2016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范》明确,开箱验视寄件人货物、核实寄件人实名信息都为“邮政行业强制性标准”。 “在安全问题上,我们主要强调要做到100%收寄验视。”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市场处负责人称,除了与快递企业签订安全协议的大客户外,快递员去收取散件,都需要一件件打开检查。除了要求快递企业加强管理外,管理部门还建立了追溯机制,一旦快递出现问题,对相应企业、网点和快递员进行处罚。而在实名制方面,目前,上海的实名收件主要是要求收取散件时,对电话号码进行核对。 不过,记者曾在此《规范》实施后多次体验快递收寄,发现《规范》所提出的要求执行率极低,有些快递员甚至不知道要100%收寄验视。 2016年六七月间,记者曾体验多家快递公司的收寄快件过程。中通快递前来收件的快递员不知道《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并向记者明确表示,即便是有也不可能每一单都核验寄件人身份信息、开箱验视。 2016年10月底,记者体验寄快递时发现这样的状况仍然没有实质性改变。“不要身份证,不用打开看了。”11月1日,一名韵达快递员在记者寄快递时这样说道,自己是快递公司的正式员工,但从来不知道要实名制寄收和开箱验试的规定。 我国正建设网络快递信息系统 快递行业专家徐勇曾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推行快递实名制仍有难度,可操作性不强,且对企业来说,快递实名制无疑增加了其运营成本,如果一家公司按照规范操作,被用户拒绝后,也可能面临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他建议,采用身份证拍照识别技术等更加先进的证件识别系统来保证个人信息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网络快递信息系统,待该系统建成后,客户在第一次收件时,通过扫描仪读取身份证等相关信息,并纳入信息系统,第二次收件时,只要扫描相关的手机二维码,即可确认个人身份信息。 不过,由于涉及个人信息安全、保密等多个问题,该系统目前仍在研究、调试之中。[详情]

新浪综合 | 2016年11月04日 08:01
银行多措并举助电商备战“双十一”
金融时报 | 2016年11月04日 06:04
中国快递企业强打IPO和双十一激素 并非是强身健体之路
中国快递企业强打IPO和双十一激素 并非是强身健体之路

  强打IPO和双十一激素,非中国快递企业强身健体之路 来源:蓝鲸 中国的快递企业真正要与国际接轨,道路依旧漫长,IPO本身并不能为一个产业的成熟与否做背书。 10月27日,中国快递公司中通快递在美国上市,不过首日就破发,收盘价跌至16.57美元,重挫15.03%。第二日缓慢回升大约2%。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半个月后的双十一或许将成为中通提振股价的契机。不过真的是这样吗? 中通快递的投资方之一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表示,他并不担心该股票的短期走势。不少分析人士表示,中通的股价将在11月中旬有所提振,因为双十一。作为中通大量营收的最大金主,阿里巴巴的双十一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中通的估值短期内将受到阿里巴巴提振。” 不过,对比下2014、2015年双十一期间阿里巴巴的股价,不得不为中通的股价捏一把汗。这两年的双十一,阿里巴巴均向全世界展示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战绩,但同期阿里巴巴的股价却不升反挫。 对于非常清楚西方资本市场价值判断的投资人来说,他们的心里或许也明白,中国的快递企业真正要与国际接轨,道路依旧漫长,IPO本身并不能为一个产业的成熟与否做背书。 双十一被看作是中国快递行业一年一度的大考。从商家的角度,这场一年一度的数字狂欢不断刷新着对人性疯狂程度的诠释,从快递的角度,双十一一年又一年冲击着他们的承受极限。 不过从已知的情况看,尽管顶着快递市场资本元年的光环,2016年各家在双十一的备战方面的都和过去没有本质差异,还是从规模扩张入手。随着各家公司纷纷(筹备)上市,在资金方面更为充裕,血拼的弹药更加充足,这反而是一个双刃剑,中国快递业可能走向更加疯狂的“双11军备竞赛”。 最新资料显示,我国快递业预计今年快递业务总量有望突破300亿件,业务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分别增长50%和40%以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无论是从商流角度还是从物流角度,都不断有人呼吁,双十一应该常态化,不仅是因为不堪重负,而是优质的服务需要常态化,企业的稳定持续经营需要常态化。但从双十一快递行业的应对可以看出,中国快递行业依旧在重复往日的粗放式发展道路,产品和网络高度重复,缺少差异化,追求规模化,以数字论英雄。 盛世之下必有危局,我们不能否认资本以及双十一对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问题是二者的刺激效应如同激素,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中国快递业同质化依旧严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未来产业升级亟待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端需要理性消费,快递公司更需要真正的从规模效应走向精细化管理时代。上市应该是一个契机,让中国的快递企业结束跑马圈地时代,告别粗放式、运动式道路,转向精细化发展、品质升级道路。这也是资本市场和现代企业治理的内在要求,尽管路在眼前,但何时走、如何走,仍待各家快递企业亲手破题。[详情]

新浪综合 | 2016年11月03日 16:31
大数据推动品质购物 格力“双十一”风暴震撼来袭
经济日报 | 2016年11月03日 05:03
加多宝停工停产传闻背后:凉茶市场已告别高增长时代
加多宝停工停产传闻背后:凉茶市场已告别高增长时代

  加多宝停工停产传闻背后:凉茶市场已告别高增长时代 ◎每经记者 金喆 与王老吉耗时4年的凉茶大战,以加多宝连输19场、赔偿29亿元收尾。 日前,尽管加多宝方面已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否认了近期停工停产的传闻,但记者采访多位加多宝前员工、饮料行业人士后发现,凉茶品类已经告别了过去销售规模每年50%以上高增长的好日子。 今年凉茶行业的销售规模增速会迅速放缓,食品饮料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告诉记者,预计只有10%左右。 饮料行业增速放缓 从偏隅一角的民间配方到形成百亿级市场,凉茶是中国饮料行业当之无愧的传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加多宝集团捐款1亿元,全国上下都知道了有一个凉茶品牌叫王老吉。2012年,广药集团收回王老吉商标使用权,加多宝一边与广药集团“周旋”于全国不同地市的十多个法庭,一边在电视、报纸和各个终端投放广告。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到“怕上火就喝加多宝”,消费者已经耳濡目染并潜意识地接受了吃火锅喝凉茶、长痘痘喝凉茶、吃烧烤喝凉茶的观念。于是,超市货架的最佳位置堆放的是红罐包装的凉茶产品,加多宝和王老吉的销售收入也蹭蹭蹭地往上涨。 据徐雄俊介绍,2012年~2014年,凉茶行业保持年均50%~100%的高速增长。根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15年加多宝在凉茶饮料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52.1%,略优于王老吉。 不过,加多宝销售的真实数据业内始终有一些疑虑。根据加多宝公司之前的对外说法,其2012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此后每年保持20%~30%的增速。而有业内人士透露,去年加多宝销售收入在250亿元左右。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则表示,不管多少钱,凉茶越来越难卖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近年来整个饮料市场业绩普遍下滑。康师傅最新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整体收入约279.9亿元,同比下滑13.94%,其中饮料业务营收同比滑14.4%。统一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17.13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饮料板块收入为74.5亿元,同比下降8.2%。 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表示,饮料行业以前都是每年20%以上的增长幅度,近几年增速却降到了个位数,去年为5.8%,今年上半年仅有2.8%。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近期关注着加多宝的终端变化。朱丹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加多宝在终端品牌维护上的投入减少了很多。 此外,记者查阅白云山财报发现,2013年到2015年,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3.40亿元和3.90亿元,对应的增幅分别为632.26%、49.78%和14.70%。 广告投放减少 即便是一名普通的消费者也能感受到,“不差钱”的凉茶企业突然动静变小了。 2012年到2013年,加多宝、王老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一度让人眼花缭乱。在寸土必争的宣传架势下,加多宝的巨型广告牌一度占据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A区出港位置,而王老吉则在A区入港通道竖起广告牌。 徐雄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按照行业惯例,快消品的平均广告费用控制在销售收入的8%~10%,但加多宝集团的投放程度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广告宣传一直是加多宝比较重头的费用支出,仅2012年就有大约50亿元,2013年、2014年加起来也有大约50亿元,2015年也在20亿元以上。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2012年到2015年,加多宝在《中国好声音》上累计冠名费为7.8亿元,2013年在央视招标中,以5.78亿元成为第三标王。除了频频现身各大卫视的热门节目,加多宝在体育营销上也不遗余力,先后赞助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4年巴西世界杯等重大体育赛事。 但到今年,加多宝的广告投放力度明显不如过往。朱丹蓬表示,有加多宝的终端经销商称,过去加多宝的市场人员每隔两三天就会来一次终端,现在一周都不见踪影。 而王老吉大健康母公司白云山财报显示,2012年其广告宣传费高达5.47亿元,同比增长176.26%,2013年费用高达13.12亿元,同比激增139.85%。而2014年和2015年,该费用分别为9.45亿元和10.95亿元,投放力度明显小于2013年。 11月2日,记者向加多宝集团相关人士询问今年广告投放情况,该人士称没有具体数据,但会将更多费用投入到市场。他还强调,目前加多宝与合作伙伴的生产经营正常稳定,共享中国凉茶大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尼尔森数据显示,加多宝在物美、家乐福、沃尔玛等全国现代渠道均保持稳定增长。 针对停工停产传言,加多宝方面回应称,公司去年与汇源的合同到期后就停止了合作,自有的仙桃、冠亚等瓶装加工厂已经投产。 价格战,是否损人不利己? 如前所述,对于最近有关加多宝裁员、部分工厂停产的新闻,日前加多宝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进行了否认。 ▲类似的文章还在网络上流传。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还注意到,11月1日,加多宝集团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加多宝,不怕黑”。 加多宝在上述声明中表示,公司根据目前市场环境进行组织架构优化,高效运营,同时,将更多的费用投入到市场,巩固加多宝的市场份额;五年了,从品牌到金罐一切重建,是时候该调调了。 针对停工停产传言,加多宝方面还称,公司去年与汇源的合同到期后就停止了合作,自有的仙桃、冠亚等瓶装加工厂已经投产。 不过,据《证券日报》报道,对于加多宝的上述回应,朱丹蓬认为,加多宝不是一家公众公司,公司的销售量无法查到,所以公司会否认销量下滑,同时也不能公开表示裁员,那样会乱了“民心”。 回顾加多宝历史,该公司与王老吉的“红罐”一度成为快消行业的“大剧”,几年下来,加多宝失去了红罐使用权,双方之间的价格战买三赠一、买四赠一的一系列举措,杀伤最大的当属双方的利润率,随着整个饮料行业增速放缓,这无疑给凉茶行业带来危机。 据《成都商报》报道,白云山半年报中还披露了一个让人忧虑的数据:王老吉大健康上半年净利润仅3.05亿元,换算成销售利润率仅6%。这说明其营销成本、销售费用远远高出饮料同行,也间接反映出王老吉与加多宝之间竞争的惨烈程度。 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表示,“当年,健力宝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消费者购买,而是因为经销商看不到利润而拒绝销售,希望加多宝不要步健力宝之后尘。” 也有网友评论称:美国能容忍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双双成长,为何广药王老吉与加多宝如此水火不容呢?[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6年11月03日 02:22
加多宝再曝欠款:拖欠合作公司账款超千万
加多宝再曝欠款:拖欠合作公司账款超千万

  再曝欠款 加多宝与合作公司未结清账款超千万 【北京时间财经 记者袁芳】11月2日消息,被负面缠身的加多宝集团昨日在官方微博中澄清一切运行正常,并会在春节期间加大促销力度。然而北京时间记者最新获悉,加多宝集团与多名合作伙伴的欠款尚未结清,其中拖欠合作了十余年的励维营销公司账款达千万元。  据了解,上海励维营销公司成立已有12年,目前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线下整合营销服务提供商,覆盖的业务包括品牌线下推广、终端管理、线下活动、公关、媒体服务等,在全国有59座执行办事处。在该公司的合作对象中,就涵盖了三星、苏宁、百事、昆仑山、加多宝等知名企业。  知情人士对北京时间记者透露,加多宝集团与励维营销公司的欠款就是在日常的线下营销当中产生的。  对此,记者致电励维营销公司得到了确认的回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与加多宝集团合作有十余年,主要为加多宝品牌做线下的推广和营销服务,在合作期间,也经常会发生账期延长的情况。目前,双方的合同已经到期,但是超过千万元的欠款尚未结清。  然而,当记者向加多宝集团求证事实时,加多宝公关部表示并不知道励维营销这家公司,不清楚双方是否有合作。  据了解,除了励维营销公司,加多宝集团与乐美雅玻璃制品品牌此前也曾在账款上存在拖欠问题,在历经8个多月的沟通后,目前,乐美雅公司已经拿回账款。  在加多宝集团的公开回应中,加多宝公司声称不存在资金链紧张、减少春节促销费用等问题,但就2013年销售额到2015年销售额停滞的情况没有作出公开回应,北京时间将持续关注加多宝的后续状况。[详情]

北京时间 | 2016年11月02日 14:13
加多宝称董事长跑路传闻乃对手故意打击 密谋在港上市
加多宝称董事长跑路传闻乃对手故意打击 密谋在港上市

  王老吉加多宝背后斗狠 陈鸿道结盟北控集团 本报记者 叶碧华实习生 徐颖 广州报道 导读 2012年以来,加多宝和广药王老吉已经法庭对峙20余次,涉案金额高达47亿元,涉及商标侵权、广告宣传等多方面。 近日,一篇名为“董事长跑路,CEO离职,加多宝神话破灭”的文章在网络上疯传,内容直指加多宝不仅工厂停工、内部大裁员,而且由于销售惨淡不得不停止与汇源的代工合作,曾经创造快消界神话的加多宝正遭遇史上最大危机。 “网传文章是竞争对手故意打击,内容存在诸多不实。”加多宝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近一年加多宝内部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动,包括被视为公司灵魂人物的副总裁阳爱星、品牌部老大王月贵先后离开或外调,党委书记庞振国也盛传即将要走,同时加多宝还正式告别了连续冠名四年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加上今年饮料行业普遍因为天气原因而业绩下滑,加多宝陷入经营困难的说法频频传出。 11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位接近加多宝高层人士处独家获悉,加多宝正在其创始人陈鸿道的操作下,密谋在香港上市,预计最快可在明年上半年登陆港股市场。“加多宝与北控集团达成的战略合作,实际上不止是战略合作,北控也入股了加多宝,双方的目标就是要在香港上市。”上述接近加多宝高层的知情人士表示。 而对于上市一说,加多宝内部人士给21世纪经济报道回复称:“与北控签订的是战略合作,但也不排除入股的可能。”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认为,上市后对加多宝整体资金链帮助很大,但碍于加多宝的实际控制人陈鸿道的通缉犯身份,估计加多宝要抱北控这种国企大腿的难度较高。 而受加多宝停产传闻影响,王老吉母公司广药白云山(600332.SH)股价迎来了近三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11月1日白云山当日涨幅达8.82%,收盘报26.9元/股。 凉茶双雄 据网传文章称,加多宝内部大裁员,与渠道商之间的合作也不顺。由于销量下滑加上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停止注资,加多宝不得不关停工厂来应对。目前,加多宝杭州浓缩汁厂已经停产,同时加多宝还终止了与塑料瓶装凉茶代工汇源长达四年的合作。 加多宝内部人士介绍,目前罐装加多宝全部由自建工厂生产,由于今年仙桃和冠亚工厂等自建瓶装工厂先后投产,因此加多宝才暂停与汇源的瓶装代工合作。 对于加多宝方面的指控,王老吉大健康公司认为是“子虚乌有”,“上次作业本的事情也是这样,每次他们自己有事都赖到我们头上。”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受到天气影响,今年整个饮料市场普遍业绩下滑。据康师傅最新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整体收入约279.9亿元,同比下跌13.94%,其中饮料业务营收同比跌14.4%;在大陆饮料市场仅次于康师傅的统一,今年1-6月实现营收117.13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饮料板块收入74.5亿元,同比下降8.2%。另据《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娃哈哈集团营收比去年大幅下滑31.4%至494亿。 朱丹蓬认为,凉茶市场已告别了过去跑马圈地的高速增长时期,当前市场更注重区域的深耕和终端的精细化,“增长模式变化很大,整体增速在放缓。”他说。 上述加多宝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凉茶正处于销售淡季,不排除竞争对手乘机“搞事”来转移销售压力,在其看来,这种恶性竞争最终将导致行业受伤,希望业界能够自律和理性竞争。 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加多宝和广药王老吉已经法庭对峙20余次,广药王老吉对加多宝提起的起诉金额高达47亿元,涉及商标侵权、包装外形、广告宣传以及“正宗配方”的所属权等多方面。 而与王老吉对簿公堂中屡屡败诉的加多宝不仅失去了红罐“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红罐包装装潢权,还有“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怕上火,喝XXX”以及“正宗配方”等多个标志性广告及宣传用语使用权。 在朱丹蓬看来,随着凉茶品类进入平缓增长期,在官司失利、失去红罐使用权、高管离职等多重影响下,加多宝正被王老吉以及何其正夺去不少份额。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加多宝没有再对外公布经营数据,去年该公司称销售达280亿元。而据白云山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红罐王老吉凉茶销售额为120亿元左右。 发力资本市场? 今年6月,加多宝集团与北控集团在香港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当时媒体报道,未来双方除深耕食品饮料行业外,还将在文化体育产业、地产开发及健康养老产业等五大领域开展高层次、全方面的深度合作。 “实际上,与北控的合作不仅限于业务合作,北控还会入股加多宝,并参与加多宝在香港的IPO。”上述接近加多宝高层人士透露,目前双方已经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以陈鸿道的风格,北控对加多宝的入股不会超过51%,但也不会低于20%,太低国企是不愿意的。” 至于为何要在香港上市,上述人士分析认为,广药白云山与加多宝的竞争中因为有上市公司背景,在融资等诸多方面更具优势,这对加多宝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每次加多宝出现负面新闻,王老吉的股价就上涨,甚至可以通过市值管理的方式而提高竞争力,与资本市场竞争就要加入资本市场,这样才有竞争的筹码。” 但朱丹蓬则认为,陈鸿道这次走的是一步“险棋”。“不过没办法,不走加多宝死得更快,所以必须走。”在其看来,目前香港资本市场大环境一般,而且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居多,他们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要求严格,加上加多宝目前官司缠身,又失去了红罐,“现在估值肯定没有原来好,但投资者还是会看中加多宝的经营能力,现在不上以后更难体现它的价值了。”朱丹蓬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包括新世界中国、东鹏控股、万达商业、淡水河谷、TCL通讯等企业先后从香港退市或传出退市消息,理由也五花八门。一方面与当前香港股市对国内企业吸引力下降有关;而另一方面,国内企业普遍在抱怨“市值被低估”,对香港的低迷股价日趋不满。 上述接近加多宝高层人士透露,陈鸿道在今年初就开始酝酿公司上市一事。“在上市前要把报表做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刀阔斧地投入营销,所以告别《中国好声音》;此外,公司的人员也要精简,以前八个人干的活未来可能就两个人做,而且企业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前的人不一定能适合新的岗位,未来肯定是要由职业经理人来担任的,这些陈鸿道还有其智囊团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都是必须要做的。”上述接近加多宝人士表示。 据透露,目前原加多宝广东分公司老总王强已升任加多宝副总裁一职,主要负责加多宝在大陆地区的管理运营,该人做销售出身,上任后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加多宝经销团队的稳定,协助公司顺利度过规范期。[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6年11月02日 05:45
加多宝回应减产裁员传闻 称并未停工多家新工厂已投产
新浪财经 | 2016年11月01日 19:10
加多宝陷入烦恼:终端投入下降50% 内部部门各成势力
中国经营报 | 2016年11月01日 08:30
质检总局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打假
质检总局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打假

  原标题:质检总局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打假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4日讯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执法司下发《关于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的通知》(质检执函【2016】71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即日起至11月15日在全国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这次集中行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其一,加强电商消费品质量违法案件线索摸排。要求各地充分发挥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作用,畅通广大群众的质量投诉举报便捷渠道。针对主要网购平台和重点消费品,围绕群众投诉较多、价格不合理、媒体曝光的产品,开展摸排,收集线索。其二,加强对电商消费品违法案件查办工作。组织力量对案件线索进行核查,对涉嫌质量违法的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对查实的案件及时通报电商平台。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涉刑案件坚决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对本辖区内区域质量问题突出的电商消费品推动地方政府牵头开展区域整治,形成共治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大电商执法打假工作宣传力度。其三,要求省级质监局要加强组织,统一协调,完善机制,加强对案件的督办工作。各级质监局要分解任务,细化方案,逐级落实工作责任。 在“双十一”期间,质检总局执法司将加强对质量问题突出消费品消费预警发布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电商消费品执法打假信息数据,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发布警示消息,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形成抵制低质低价恶性竞争的氛围。届时,还将集中曝光典型案件,提高电商执法打假的影响力和震慑力。 (责任编辑:佟明彪)[详情]

快递公司大量招人备战双十一 月薪最高达12000元
快递公司大量招人备战双十一 月薪最高达12000元

  各家快递尽力招人备战双十一,届时进出上海包裹数量或上亿 来源:澎湃新闻 距离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络购物节还有一周,多家快递公司正在大量招聘快递员。互联网物流众包平台也打出广告,放宽接单权限和配送时间,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工作效率。 据上海市邮政管理局预计,今年“双十一”快递高峰期间(11月11日-16日),进出上海的快递量将达到1亿件左右,同比增加35%。 公司大量招聘招人,快递员习以为常 近期,各大快递公司都在招兵买马,从几家规模较大的招聘网站上看,近期快递员岗位大量招人,平均每月工资5000元至8000元,最高达每月12000元,且包吃包住。 11月2日,澎湃新闻记者走访多个快递公司网点,其中多数网点表示正在尽力招募更多快递员备战“双十一”。 “快递员要招七八十个。”中通快递航华分公司李经理向记者表示,快递员招聘得越多越好。 上海杨浦申通快递公司已储备400多名员工,现招打包工、分拣工、快递员和驾驶员。该公司人事部张女士表示,快递员临时工招聘到约30人,“现在还要招十几个长期工,为双十一提前做好准备。”张女士表示, 今年双十一快递高峰预计要持续10天左右。 圆通快递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十一”快件高峰期间该公司各个环节的服务人员,包括末端派件、中间处理人员等储备已达50余万人。 除传统的快递公司以外,新兴的互联网快递众包平台也在为“双十一”放宽接单权限。 快递众包平台“达达”在“双十一”前与京东合作,打出广告“单次接单权限已调整到50单,6小时配送完成即可。每单3元,日均接单数量可超百单。 此前,申请“达达”的自由快递新人接单权限是3单,即一次最多接3单,一共只能接20单,要参与线下培训之后才能继续参与接单,随着信用的提升逐渐增加接单数量。 不过,许多快递员似乎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一”感到习以为常。负责上海市静安区收寄件的顺丰快递员小李认为,各大快递公司经过多年“双十一”的演练,在应对大量订单方面都累积了经验,快递员看到大批货物也没有那么慌张。“我经历过去年的‘双十一’,从早上7点开始工作到晚上7点半,快递量比平时增加一两倍,当然工资也会随着配送量的增加而增长。”小李认为,对于今年的“双十一”,不用准备,就跟往年一样。 今年双十一进出上海快递数量约1亿件 一家知名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双十一”前夕,上海很多快递企业都会招聘临时工,补充由于突然暴增的快递数量所带来的劳动力缺口。 “这些临时快递员,一般只在场内做一些货物分拣、装卸货等工作,”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市场处负责人11月3日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招聘的临时快递员,由于对道路、办公楼、小区等都不熟悉,配送起来会很慢,效率很低,因此,负责配送的都是业务熟练的快递员,临时快递员最多去配送一些零散的快递件,而负责大面积配送的很少有临时快递员。 据上海市邮政管理局预计,今年“双十一”快递高峰期间(11月11日-16日),进出上海的快递量将达到1亿件左右,比去年增加35%。 “最近两个月,上海日均处理快递量500万件左右,我们预计‘双十一’期间,日最高处理量(14-15日)将达到目前的3倍,也就是1500万件左右,其他几天的日处理量在1000万件左右。”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市场处负责人表示。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从2015年的快递总体情况来看,70%的快递来自淘宝,在“双十一”期间,增长的业务量主要也来自淘宝。“我们管理部门与淘宝共同制定了相应的快递高峰预案,比往年更加精细。”该负责人介绍,比如某个快递网点的快递量超过预测量的2.5倍,则停止继续往这个网点发货,“这说明这个网点的处理能力已经饱和,如果继续向其发货的话,就有可能会出现爆仓。” 安全:100%收寄验视难以执行 面对突然暴增的快件数量,收寄安全如何保证? 2015年底,国家邮政局审议通过了《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简称《规范》),并将在2016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范》明确,开箱验视寄件人货物、核实寄件人实名信息都为“邮政行业强制性标准”。 “在安全问题上,我们主要强调要做到100%收寄验视。”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市场处负责人称,除了与快递企业签订安全协议的大客户外,快递员去收取散件,都需要一件件打开检查。除了要求快递企业加强管理外,管理部门还建立了追溯机制,一旦快递出现问题,对相应企业、网点和快递员进行处罚。而在实名制方面,目前,上海的实名收件主要是要求收取散件时,对电话号码进行核对。 不过,记者曾在此《规范》实施后多次体验快递收寄,发现《规范》所提出的要求执行率极低,有些快递员甚至不知道要100%收寄验视。 2016年六七月间,记者曾体验多家快递公司的收寄快件过程。中通快递前来收件的快递员不知道《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并向记者明确表示,即便是有也不可能每一单都核验寄件人身份信息、开箱验视。 2016年10月底,记者体验寄快递时发现这样的状况仍然没有实质性改变。“不要身份证,不用打开看了。”11月1日,一名韵达快递员在记者寄快递时这样说道,自己是快递公司的正式员工,但从来不知道要实名制寄收和开箱验试的规定。 我国正建设网络快递信息系统 快递行业专家徐勇曾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推行快递实名制仍有难度,可操作性不强,且对企业来说,快递实名制无疑增加了其运营成本,如果一家公司按照规范操作,被用户拒绝后,也可能面临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他建议,采用身份证拍照识别技术等更加先进的证件识别系统来保证个人信息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网络快递信息系统,待该系统建成后,客户在第一次收件时,通过扫描仪读取身份证等相关信息,并纳入信息系统,第二次收件时,只要扫描相关的手机二维码,即可确认个人身份信息。 不过,由于涉及个人信息安全、保密等多个问题,该系统目前仍在研究、调试之中。[详情]

银行多措并举助电商备战“双十一”
银行多措并举助电商备战“双十一”

    银行多措并举助电商备战“双十一”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临近。根据中国快递协会、菜鸟网络预测,今年“双十一”期间,整个快递行业处理的快件量将超过10亿件。  为了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获胜,这段时间,各大电商都在忙着备货。因此,与电商相关的资金需求随之升温。   帮助电商迈过资金“坎”   7月初,在天猫开设大简服饰旗舰店的小吴就开始全力以赴备战“双十一”。为获得“双十一”参与资格,小吴投入巨资用于运营推广,参加直通车活动。广告效果很明显,日访客数突破10万人,日成交额突破30万元,小吴也被上新率、动销率、客单价、直通车点击量和转化率等指标“亮瞎了眼”。目前销售数据稳住了,不再需要广告冲刺了,但订单预付款、仓储备货、增加人手等投入仍然很大,手头资金捉襟见肘。  小吴的情况代表了大多数电商面临的问题。事实上,“双十一”之前,战斗早已提前打响。商家要想参与“双十一”活动,必须先获得电商平台活动参与资格。而这个资格只有在“双十一”前一定时期内的销售额冲到行业排名前列才能获得。  根据电商平台的规定,如果店铺缺货7次以上,就不能参与“双十一”促销活动。为了不被淘汰,就必须加大库存、增加人手、解决资金问题。因此,每年“双十一”之前,伴随着电商卖家业务量增加都会出现大量资金需求。但数以百万计的网店经营者多为80后、90后人群,资产较少,无法提供有效担保,是典型的轻资产客户群体,传统融资难以找到出路,民间借贷又危机重重,因此,不止是“双十一”,其实每一次大促电商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难题。  如何帮助电商轻松过“坎”?满足促销大战中电商从业者庞大的融资需求,多家商业银行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以电商企业经营数据为授信依据,打破传统贷款模式,向入驻于各大电商平台的个人经营者、小微企业发放各类信用贷款,帮助其在促销大战中成功胜出。  大简服饰旗舰店的小吴就得到了浙商银行的资助。在了解到小吴的资金困难后,浙商银行很快便向小吴发放了50万元纯信用的电商贷,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来自浙商银行的数据还显示,该行今年三季度电商系列贷款新增发放20.75亿元,大批电商业主由此受益。   “跨境电商贷”助电商走出国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新兴贸易形态的跨境电商交易日趋上升。在电子商务规模较为发达的浙江金华市,2015年其跨境网络零售出口金额达14.9亿美元,  B2C跨境电商出口金额达1.1亿美元。尽管行业发展环境较为优越,跨境电商企业轻资产运营的特点却成为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受企业规模小、财务制度不规范、缺乏稳定的现金流以及可供抵押和担保的固定资产少等因素影响,传统银行业务往往无法为电商企业提供融资保障。  特别是备战“双十一”前后,万圣节、圣诞节等国外重要节日扎堆到来,这让跨境电商企业手头的资金缺口迅速扩大。在这些特殊的消费节点,如何把控融资风险,设计出适合跨境电商客户特性的贷款产品,成为银行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最近研发的“跨境电商贷”正在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有力帮助。10月19日,金华一位从事出口交易多年的跨境电商客户成功获得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发放的100万元贷款。这位客户在Wish、速卖通、亚马逊等多个国际电商平台上经营饰品、服装等,注册有自己的商标且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建有海外仓。这段时间,他正计划在日本也建一个海外仓,同时又要备战“双十一”、圣诞节等国内外重要的消费节点,稠州商业银行推出的“跨境电商贷”正好解决了其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  据稠州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跨境电商贷”是该行向符合授信条件、在跨境电商平台从事出口交易的境内商户所发放的贷款。该贷款以电商平台销售数据为支撑,可采用自助循环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跨境电商生产经营活动中短期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除了“跨境电商贷”业务外,稠州商业银行还推出了另一跨境电商专属产品———全球提款服务,满足跨境电商的全球提款需求。稠州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境外代理行资源,打通国际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收款渠道,帮助广大跨境电商降低收款成本,提升收款效率,并获得了亚马逊美国站官方认可与推荐。截至目前,已在稠州商业银行开户的跨境电商约有600多户,提款规模达1.3亿美元,有力地支持了跨境电商拓展海外市场。   创新融资模式支持电商发展   年末是电商销售旺季,为更好地帮助电商卖家解决备货资金难题,助力电商卖家在年末销售旺季掘金,多家银行积极创新融资模式,为电商客户量身打造融资方案,支持新经济模式、新行业客户群的发展。  针对企业需求及授信难点,稠州商业银行创新思维,从B2C这一特定销售模式出发,充分评估品牌认可度、客户粘合性、商品退货率、销售回款周期后,提出“货品质押+账户监管”的结构化贸易融资方案,将传统货押监管与支付宝在途资金及提款账户监管相结合,通过结构化设计实现资金闭环运作,最大程度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10月17日,稠州商业银行发放给企业的首笔3000万元贷款已成功出账。一方面为电商企业解决了融资困难;另一方面该笔创新业务的成功应用也是稠州商业银行通过结构化贸易融资弥补传统流动性贷款不足、主动对接新经济的有益尝试。  浙商银行在最近则专门开展了“电商贷打折季”活动,活动期间,来浙商银行办理电商贷的客户可享受最低7折优惠利率,每日每万元贷款利息最低仅需2.3元。  据介绍,浙商银行电商贷系列包括电商创业贷、电商助力贷、跨境电商贷、农村电商贷4个子产品,分别针对初创网店、成熟网店、农产品网店和跨境电商网店,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网店经营者的资金需求特点,为电商卖家量身定制,满足其促销备货、运营推广、资金周转等生产经营活动需求。[详情]

中国快递企业强打IPO和双十一激素 并非是强身健体之路
中国快递企业强打IPO和双十一激素 并非是强身健体之路

  强打IPO和双十一激素,非中国快递企业强身健体之路 来源:蓝鲸 中国的快递企业真正要与国际接轨,道路依旧漫长,IPO本身并不能为一个产业的成熟与否做背书。 10月27日,中国快递公司中通快递在美国上市,不过首日就破发,收盘价跌至16.57美元,重挫15.03%。第二日缓慢回升大约2%。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半个月后的双十一或许将成为中通提振股价的契机。不过真的是这样吗? 中通快递的投资方之一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表示,他并不担心该股票的短期走势。不少分析人士表示,中通的股价将在11月中旬有所提振,因为双十一。作为中通大量营收的最大金主,阿里巴巴的双十一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中通的估值短期内将受到阿里巴巴提振。” 不过,对比下2014、2015年双十一期间阿里巴巴的股价,不得不为中通的股价捏一把汗。这两年的双十一,阿里巴巴均向全世界展示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战绩,但同期阿里巴巴的股价却不升反挫。 对于非常清楚西方资本市场价值判断的投资人来说,他们的心里或许也明白,中国的快递企业真正要与国际接轨,道路依旧漫长,IPO本身并不能为一个产业的成熟与否做背书。 双十一被看作是中国快递行业一年一度的大考。从商家的角度,这场一年一度的数字狂欢不断刷新着对人性疯狂程度的诠释,从快递的角度,双十一一年又一年冲击着他们的承受极限。 不过从已知的情况看,尽管顶着快递市场资本元年的光环,2016年各家在双十一的备战方面的都和过去没有本质差异,还是从规模扩张入手。随着各家公司纷纷(筹备)上市,在资金方面更为充裕,血拼的弹药更加充足,这反而是一个双刃剑,中国快递业可能走向更加疯狂的“双11军备竞赛”。 最新资料显示,我国快递业预计今年快递业务总量有望突破300亿件,业务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分别增长50%和40%以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无论是从商流角度还是从物流角度,都不断有人呼吁,双十一应该常态化,不仅是因为不堪重负,而是优质的服务需要常态化,企业的稳定持续经营需要常态化。但从双十一快递行业的应对可以看出,中国快递行业依旧在重复往日的粗放式发展道路,产品和网络高度重复,缺少差异化,追求规模化,以数字论英雄。 盛世之下必有危局,我们不能否认资本以及双十一对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问题是二者的刺激效应如同激素,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中国快递业同质化依旧严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未来产业升级亟待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端需要理性消费,快递公司更需要真正的从规模效应走向精细化管理时代。上市应该是一个契机,让中国的快递企业结束跑马圈地时代,告别粗放式、运动式道路,转向精细化发展、品质升级道路。这也是资本市场和现代企业治理的内在要求,尽管路在眼前,但何时走、如何走,仍待各家快递企业亲手破题。[详情]

大数据推动品质购物 格力“双十一”风暴震撼来袭
大数据推动品质购物 格力“双十一”风暴震撼来袭

  原标题:大数据推动品质购物 格力“双十一”风暴震撼来袭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即将来临,各大家电企业都在摩拳擦掌积极备战,家电业领军品牌格力也不例外。从11月1日起,格力电器的“品质直销”盛宴就正式开启。届时,格力将联合全国30000家专卖店、各大卖场、工厂巡展、格力商城及风尚电视购物等线上线下渠道,累计汇集数百种热销产品,独创全新O2O购物模式,采取独创多样化空间联动销售形式,以厂价直销的方式提前引爆“双十一”疯狂购物节。 品质直销 不以淘汰品当爆品 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格力一贯的经营宗旨。此次活动,格力更是针对当前网购存在的种种乱象,大力倡导“品质消费”,并公开承诺不以淘汰产品当爆品忽悠消费者! 此次“直销风暴”供应市场的格力、晶弘、大松三大品牌的家电产品都是市场主流热销产品,都是具有节能、健康、智能等特点以及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和时尚气息,并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厂价直销 线上线下同款同价 此次格力直销风暴在规模和盛惠力度上极具震撼力,格力电器旗下三大品牌格力、晶弘、大松的数百款精品将悉数亮相,以工厂直销价格让利广大消费者,实现线上线下同款同价,线下专卖店还有红包豪礼、买一赠一、套餐等重重优惠,致力于用最强大的产品阵容,接受亿万消费者的检阅。 作为传统耐用品的家用电器,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年轻人的审美品位和消费节奏,逐渐走向个性化、时尚化、品质化的产品路线。格力全能王系列空调,便是最典型代表之一。优雅的紫色、郁金香的造型,无缝外观设计,采用了双级变频压缩机,-30℃至54℃强劲制冷热,集时尚、节能、舒适于一体。 在当今物质生活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电器设备不仅是满足基本功能需求,更多的是提高生活品质。格力晶弘冰箱率先创立的“瞬冷冻”技术,使食物细胞液冻结成均匀的冰晶粒子,保护食物细胞组织不被破坏和冻伤,抑制食物结霜、变色现象。晶弘冰箱追求极致保鲜领域,通过不破坏食物内部细胞结构以保持新鲜原味。 摒弃低端制造,以技术创新为依托,打造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品牌是中国制造转型的必经之路。大松IH电饭煲GDCF-4001Ca,凭借过硬技术,超高颜值广受关注,并立志要扭转国人出国扛电饭煲回国的局面。这款具备工匠精神气质的大松IH电饭煲也是此次活动的热销产品之一。 除了厂价直销与线上线下同款同价,在活动期间,格力全国各区域纷纷推出诱人的服务政策,比如:湖南地区实行免安装费、免送货费、免高空作业费、免超程费、免移机费、免清洗费等6大免费服务政策;而江西地区对变频机实行10年免费包修政策;北京地区不仅免费配送、免费上门安装,还对家用空调实行6年包修,参与活动赠送2年延保,且购买家用空调可获赠终身免费清洗,湖北地区的以旧换新立减金额等等。 而这些超值服务,也仅仅是格力直销风暴活动中的冰山一角。全国各地区均将致力于为用户创造完美购物体验,推出种种人性化服务政策,具体详情可咨询当地格力专卖店。 创新服务 利用大数据推动有效供给 第一,打造全新“O2O购物模式”地图导航+格力商城二维码。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格力电器还特地与百度地图展开合作,将全国30000多家专卖店与地图的导航功能整合到一起,并生成一个全球特有的专卖店导航二维码,消费者无论身处何方,只要用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手机屏幕上就会立即显示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格力专卖店,并引导消费者前往最近的专卖店。不仅如此,消费者只要点击下方的banner条,还可立即了解专卖店的产品信息、照片及促销政策,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活动开始后,这个二维码将和格力商城二维码登陆电视屏幕、报刊杂志、互联网新闻客户端、户外LED以及全国数万个楼宇电梯间,帮助消费者一键开启无忧购物。 第二,率先创立“多样化空间的联动营销模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此次格力还将打通线上线下购物空间,形成“30000家专卖店、大卖场、工厂巡展、官方商城、风尚电视购物”的多样化购物空间,实现线上线下同款同价,甚至于线下产品更丰富更优惠,有的还有更多大礼包赠送,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购物习惯和不同购物需求的消费者的需要。 第三,依托大数据科学供货,实现“千店千面”,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此次“格力直销风暴”创造性地采取售前把控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在充分洞察消费者对家电产品需求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产品供货,实现“千店千面”,将消费者需要的产品送到家门口,就近服务区域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消费者还可通过活动现场物料展示和现场讲解、体验,零距离体验格力产品,满足需求再下单,避免冲动消费。 第四,创造“即发即售、即买即享”的乐购服务,无需等待。 此次活动一经发布,即可现货供应,消费者无需等待,即买即刻享有。以用户为中心,利用新技术和大数据推动服务升级和创新,实现有效、高效的“双效”供给。通过一个一个细节,可以感受到格力对服务的极致追求,对消费者的极度负责。格力点燃的“直销风暴”,将品质购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创了不同于单纯追求低价的另类销售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最好实践。 格力直销风暴活动页面 活动热品之一: 大松IH电饭煲GDCF-4001Ca,部分区域推出专属优惠价 活动热品之一: 格力全能王-U尊Ⅱ,部分区域优惠高达3000元 活动热品之一: 晶弘冰箱427WPQG,部分区域优惠高达1000元 ·广告[详情]

加多宝停工停产传闻背后:凉茶市场已告别高增长时代
加多宝停工停产传闻背后:凉茶市场已告别高增长时代

  加多宝停工停产传闻背后:凉茶市场已告别高增长时代 ◎每经记者 金喆 与王老吉耗时4年的凉茶大战,以加多宝连输19场、赔偿29亿元收尾。 日前,尽管加多宝方面已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否认了近期停工停产的传闻,但记者采访多位加多宝前员工、饮料行业人士后发现,凉茶品类已经告别了过去销售规模每年50%以上高增长的好日子。 今年凉茶行业的销售规模增速会迅速放缓,食品饮料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告诉记者,预计只有10%左右。 饮料行业增速放缓 从偏隅一角的民间配方到形成百亿级市场,凉茶是中国饮料行业当之无愧的传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加多宝集团捐款1亿元,全国上下都知道了有一个凉茶品牌叫王老吉。2012年,广药集团收回王老吉商标使用权,加多宝一边与广药集团“周旋”于全国不同地市的十多个法庭,一边在电视、报纸和各个终端投放广告。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到“怕上火就喝加多宝”,消费者已经耳濡目染并潜意识地接受了吃火锅喝凉茶、长痘痘喝凉茶、吃烧烤喝凉茶的观念。于是,超市货架的最佳位置堆放的是红罐包装的凉茶产品,加多宝和王老吉的销售收入也蹭蹭蹭地往上涨。 据徐雄俊介绍,2012年~2014年,凉茶行业保持年均50%~100%的高速增长。根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15年加多宝在凉茶饮料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52.1%,略优于王老吉。 不过,加多宝销售的真实数据业内始终有一些疑虑。根据加多宝公司之前的对外说法,其2012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此后每年保持20%~30%的增速。而有业内人士透露,去年加多宝销售收入在250亿元左右。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则表示,不管多少钱,凉茶越来越难卖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近年来整个饮料市场业绩普遍下滑。康师傅最新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整体收入约279.9亿元,同比下滑13.94%,其中饮料业务营收同比滑14.4%。统一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17.13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饮料板块收入为74.5亿元,同比下降8.2%。 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表示,饮料行业以前都是每年20%以上的增长幅度,近几年增速却降到了个位数,去年为5.8%,今年上半年仅有2.8%。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近期关注着加多宝的终端变化。朱丹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加多宝在终端品牌维护上的投入减少了很多。 此外,记者查阅白云山财报发现,2013年到2015年,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3.40亿元和3.90亿元,对应的增幅分别为632.26%、49.78%和14.70%。 广告投放减少 即便是一名普通的消费者也能感受到,“不差钱”的凉茶企业突然动静变小了。 2012年到2013年,加多宝、王老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一度让人眼花缭乱。在寸土必争的宣传架势下,加多宝的巨型广告牌一度占据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A区出港位置,而王老吉则在A区入港通道竖起广告牌。 徐雄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按照行业惯例,快消品的平均广告费用控制在销售收入的8%~10%,但加多宝集团的投放程度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广告宣传一直是加多宝比较重头的费用支出,仅2012年就有大约50亿元,2013年、2014年加起来也有大约50亿元,2015年也在20亿元以上。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2012年到2015年,加多宝在《中国好声音》上累计冠名费为7.8亿元,2013年在央视招标中,以5.78亿元成为第三标王。除了频频现身各大卫视的热门节目,加多宝在体育营销上也不遗余力,先后赞助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4年巴西世界杯等重大体育赛事。 但到今年,加多宝的广告投放力度明显不如过往。朱丹蓬表示,有加多宝的终端经销商称,过去加多宝的市场人员每隔两三天就会来一次终端,现在一周都不见踪影。 而王老吉大健康母公司白云山财报显示,2012年其广告宣传费高达5.47亿元,同比增长176.26%,2013年费用高达13.12亿元,同比激增139.85%。而2014年和2015年,该费用分别为9.45亿元和10.95亿元,投放力度明显小于2013年。 11月2日,记者向加多宝集团相关人士询问今年广告投放情况,该人士称没有具体数据,但会将更多费用投入到市场。他还强调,目前加多宝与合作伙伴的生产经营正常稳定,共享中国凉茶大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尼尔森数据显示,加多宝在物美、家乐福、沃尔玛等全国现代渠道均保持稳定增长。 针对停工停产传言,加多宝方面回应称,公司去年与汇源的合同到期后就停止了合作,自有的仙桃、冠亚等瓶装加工厂已经投产。 价格战,是否损人不利己? 如前所述,对于最近有关加多宝裁员、部分工厂停产的新闻,日前加多宝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进行了否认。 ▲类似的文章还在网络上流传。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还注意到,11月1日,加多宝集团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加多宝,不怕黑”。 加多宝在上述声明中表示,公司根据目前市场环境进行组织架构优化,高效运营,同时,将更多的费用投入到市场,巩固加多宝的市场份额;五年了,从品牌到金罐一切重建,是时候该调调了。 针对停工停产传言,加多宝方面还称,公司去年与汇源的合同到期后就停止了合作,自有的仙桃、冠亚等瓶装加工厂已经投产。 不过,据《证券日报》报道,对于加多宝的上述回应,朱丹蓬认为,加多宝不是一家公众公司,公司的销售量无法查到,所以公司会否认销量下滑,同时也不能公开表示裁员,那样会乱了“民心”。 回顾加多宝历史,该公司与王老吉的“红罐”一度成为快消行业的“大剧”,几年下来,加多宝失去了红罐使用权,双方之间的价格战买三赠一、买四赠一的一系列举措,杀伤最大的当属双方的利润率,随着整个饮料行业增速放缓,这无疑给凉茶行业带来危机。 据《成都商报》报道,白云山半年报中还披露了一个让人忧虑的数据:王老吉大健康上半年净利润仅3.05亿元,换算成销售利润率仅6%。这说明其营销成本、销售费用远远高出饮料同行,也间接反映出王老吉与加多宝之间竞争的惨烈程度。 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表示,“当年,健力宝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消费者购买,而是因为经销商看不到利润而拒绝销售,希望加多宝不要步健力宝之后尘。” 也有网友评论称:美国能容忍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双双成长,为何广药王老吉与加多宝如此水火不容呢?[详情]

加多宝再曝欠款:拖欠合作公司账款超千万
加多宝再曝欠款:拖欠合作公司账款超千万

  再曝欠款 加多宝与合作公司未结清账款超千万 【北京时间财经 记者袁芳】11月2日消息,被负面缠身的加多宝集团昨日在官方微博中澄清一切运行正常,并会在春节期间加大促销力度。然而北京时间记者最新获悉,加多宝集团与多名合作伙伴的欠款尚未结清,其中拖欠合作了十余年的励维营销公司账款达千万元。  据了解,上海励维营销公司成立已有12年,目前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线下整合营销服务提供商,覆盖的业务包括品牌线下推广、终端管理、线下活动、公关、媒体服务等,在全国有59座执行办事处。在该公司的合作对象中,就涵盖了三星、苏宁、百事、昆仑山、加多宝等知名企业。  知情人士对北京时间记者透露,加多宝集团与励维营销公司的欠款就是在日常的线下营销当中产生的。  对此,记者致电励维营销公司得到了确认的回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与加多宝集团合作有十余年,主要为加多宝品牌做线下的推广和营销服务,在合作期间,也经常会发生账期延长的情况。目前,双方的合同已经到期,但是超过千万元的欠款尚未结清。  然而,当记者向加多宝集团求证事实时,加多宝公关部表示并不知道励维营销这家公司,不清楚双方是否有合作。  据了解,除了励维营销公司,加多宝集团与乐美雅玻璃制品品牌此前也曾在账款上存在拖欠问题,在历经8个多月的沟通后,目前,乐美雅公司已经拿回账款。  在加多宝集团的公开回应中,加多宝公司声称不存在资金链紧张、减少春节促销费用等问题,但就2013年销售额到2015年销售额停滞的情况没有作出公开回应,北京时间将持续关注加多宝的后续状况。[详情]

加多宝称董事长跑路传闻乃对手故意打击 密谋在港上市
加多宝称董事长跑路传闻乃对手故意打击 密谋在港上市

  王老吉加多宝背后斗狠 陈鸿道结盟北控集团 本报记者 叶碧华实习生 徐颖 广州报道 导读 2012年以来,加多宝和广药王老吉已经法庭对峙20余次,涉案金额高达47亿元,涉及商标侵权、广告宣传等多方面。 近日,一篇名为“董事长跑路,CEO离职,加多宝神话破灭”的文章在网络上疯传,内容直指加多宝不仅工厂停工、内部大裁员,而且由于销售惨淡不得不停止与汇源的代工合作,曾经创造快消界神话的加多宝正遭遇史上最大危机。 “网传文章是竞争对手故意打击,内容存在诸多不实。”加多宝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近一年加多宝内部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动,包括被视为公司灵魂人物的副总裁阳爱星、品牌部老大王月贵先后离开或外调,党委书记庞振国也盛传即将要走,同时加多宝还正式告别了连续冠名四年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加上今年饮料行业普遍因为天气原因而业绩下滑,加多宝陷入经营困难的说法频频传出。 11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位接近加多宝高层人士处独家获悉,加多宝正在其创始人陈鸿道的操作下,密谋在香港上市,预计最快可在明年上半年登陆港股市场。“加多宝与北控集团达成的战略合作,实际上不止是战略合作,北控也入股了加多宝,双方的目标就是要在香港上市。”上述接近加多宝高层的知情人士表示。 而对于上市一说,加多宝内部人士给21世纪经济报道回复称:“与北控签订的是战略合作,但也不排除入股的可能。”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认为,上市后对加多宝整体资金链帮助很大,但碍于加多宝的实际控制人陈鸿道的通缉犯身份,估计加多宝要抱北控这种国企大腿的难度较高。 而受加多宝停产传闻影响,王老吉母公司广药白云山(600332.SH)股价迎来了近三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11月1日白云山当日涨幅达8.82%,收盘报26.9元/股。 凉茶双雄 据网传文章称,加多宝内部大裁员,与渠道商之间的合作也不顺。由于销量下滑加上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停止注资,加多宝不得不关停工厂来应对。目前,加多宝杭州浓缩汁厂已经停产,同时加多宝还终止了与塑料瓶装凉茶代工汇源长达四年的合作。 加多宝内部人士介绍,目前罐装加多宝全部由自建工厂生产,由于今年仙桃和冠亚工厂等自建瓶装工厂先后投产,因此加多宝才暂停与汇源的瓶装代工合作。 对于加多宝方面的指控,王老吉大健康公司认为是“子虚乌有”,“上次作业本的事情也是这样,每次他们自己有事都赖到我们头上。”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受到天气影响,今年整个饮料市场普遍业绩下滑。据康师傅最新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整体收入约279.9亿元,同比下跌13.94%,其中饮料业务营收同比跌14.4%;在大陆饮料市场仅次于康师傅的统一,今年1-6月实现营收117.13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饮料板块收入74.5亿元,同比下降8.2%。另据《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娃哈哈集团营收比去年大幅下滑31.4%至494亿。 朱丹蓬认为,凉茶市场已告别了过去跑马圈地的高速增长时期,当前市场更注重区域的深耕和终端的精细化,“增长模式变化很大,整体增速在放缓。”他说。 上述加多宝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凉茶正处于销售淡季,不排除竞争对手乘机“搞事”来转移销售压力,在其看来,这种恶性竞争最终将导致行业受伤,希望业界能够自律和理性竞争。 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加多宝和广药王老吉已经法庭对峙20余次,广药王老吉对加多宝提起的起诉金额高达47亿元,涉及商标侵权、包装外形、广告宣传以及“正宗配方”的所属权等多方面。 而与王老吉对簿公堂中屡屡败诉的加多宝不仅失去了红罐“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红罐包装装潢权,还有“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怕上火,喝XXX”以及“正宗配方”等多个标志性广告及宣传用语使用权。 在朱丹蓬看来,随着凉茶品类进入平缓增长期,在官司失利、失去红罐使用权、高管离职等多重影响下,加多宝正被王老吉以及何其正夺去不少份额。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加多宝没有再对外公布经营数据,去年该公司称销售达280亿元。而据白云山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红罐王老吉凉茶销售额为120亿元左右。 发力资本市场? 今年6月,加多宝集团与北控集团在香港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当时媒体报道,未来双方除深耕食品饮料行业外,还将在文化体育产业、地产开发及健康养老产业等五大领域开展高层次、全方面的深度合作。 “实际上,与北控的合作不仅限于业务合作,北控还会入股加多宝,并参与加多宝在香港的IPO。”上述接近加多宝高层人士透露,目前双方已经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以陈鸿道的风格,北控对加多宝的入股不会超过51%,但也不会低于20%,太低国企是不愿意的。” 至于为何要在香港上市,上述人士分析认为,广药白云山与加多宝的竞争中因为有上市公司背景,在融资等诸多方面更具优势,这对加多宝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每次加多宝出现负面新闻,王老吉的股价就上涨,甚至可以通过市值管理的方式而提高竞争力,与资本市场竞争就要加入资本市场,这样才有竞争的筹码。” 但朱丹蓬则认为,陈鸿道这次走的是一步“险棋”。“不过没办法,不走加多宝死得更快,所以必须走。”在其看来,目前香港资本市场大环境一般,而且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居多,他们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要求严格,加上加多宝目前官司缠身,又失去了红罐,“现在估值肯定没有原来好,但投资者还是会看中加多宝的经营能力,现在不上以后更难体现它的价值了。”朱丹蓬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包括新世界中国、东鹏控股、万达商业、淡水河谷、TCL通讯等企业先后从香港退市或传出退市消息,理由也五花八门。一方面与当前香港股市对国内企业吸引力下降有关;而另一方面,国内企业普遍在抱怨“市值被低估”,对香港的低迷股价日趋不满。 上述接近加多宝高层人士透露,陈鸿道在今年初就开始酝酿公司上市一事。“在上市前要把报表做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刀阔斧地投入营销,所以告别《中国好声音》;此外,公司的人员也要精简,以前八个人干的活未来可能就两个人做,而且企业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前的人不一定能适合新的岗位,未来肯定是要由职业经理人来担任的,这些陈鸿道还有其智囊团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都是必须要做的。”上述接近加多宝人士表示。 据透露,目前原加多宝广东分公司老总王强已升任加多宝副总裁一职,主要负责加多宝在大陆地区的管理运营,该人做销售出身,上任后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加多宝经销团队的稳定,协助公司顺利度过规范期。[详情]

加多宝回应减产裁员传闻 称并未停工多家新工厂已投产
加多宝回应减产裁员传闻 称并未停工多家新工厂已投产

  新浪财经讯 11月1日消息,凉茶领导者加多宝近日再度陷入停工、减产、裁员甚至资金链断裂的负面传闻。对上述问题,加多宝晚间向新浪财经回应称,今年瓶装加多宝获得了很大增长,停工、减少预算属无稽之谈,与汇源代工厂停止合作是因为合同到期。对于裁员问题,加多宝称在进行组织架构的优化,将更多费用投入到市场来巩固份额。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加多宝不属于上市公司,没有义务对销售数据作出披露,因此凉茶市场包括加多宝的市场份额至今没有权威的比较来源。 与王老吉的纠纷案一打就是好几年,加多宝也一直处于多事之秋。随着今年9月关于“10罐7罐”等虚假宣传纠纷一案的二审判决下达,加多宝面临着共计几十亿元的索赔,包括商标侵权案、红罐装潢案、改名案、“七连冠”、“怕上火”和“十罐七罐”广告语案等。 随着王老吉等攫取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市场关于加多宝减产的说法也是由来已久了。近日,根据某家媒体的报道,国庆假期后,第二场裁员风波正在加多宝集团内部悄悄蔓延,继底层工厂的大幅裁员后,加多宝集团开始从中层的职能部门“开刀”。即使是跟随加多宝从广州建厂到北京总部成立的十多年老员工,在第二波裁员中也未能幸免。 上述媒体的报道指出,从加多宝总部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裁员计划从北京总部向位于华北、西北、华南等地的销售分公司同时推进。其中,加多宝西北大区分部成为最先被砍掉的分支,包括行政、人事、销售等已经全部解散。 甚至,该报道还指出,为加多宝集团做了4年代加工的汇源集团已经停掉了下属六家工厂的全部生产线。 对此,加多宝今天表示,去年加多宝与汇源的合同就到期了,所以结束了合作,“‘借兵打仗’的日子结束了。” 来自加多宝的声明指出,今年瓶装加多宝获得了很大的增长,目前加多宝湖北仙桃、杭州冠亚等自有瓶装工厂已经建成投产,自有工厂完全能保证市场的正常供应,另外,加多宝在马来西亚也已建厂投产。 对于外界所关心的裁员问题,加多宝的声明这样说道:公司根据目前市场环境进行组织架构优化,高效运营,同时,将更多的费用投入到市场,巩固加多宝的市场份额。 对于春节减少了10%的预算,加多宝则表示,这是无稽之谈,架构优化为了高效运营,确保投入更多费用到一线市场;同时,湖北仙桃、杭州冠亚等新建工厂的投产,就是为了确保春节产品供应,实现春节销售开门红。 另外,对于传闻称加多宝集团执行总裁阳爱星离职一事,据新浪财经从加多宝内部人员了解,加多宝集团执行总裁阳爱星确实发生了职位变动,任职集团执行董事,协助董事会参与制订集团发展战略,但并没有离开加多宝集团。(新浪财经 徐雯)[详情]

加多宝陷入烦恼:终端投入下降50% 内部部门各成势力
加多宝陷入烦恼:终端投入下降50% 内部部门各成势力

  加多宝陷入烦恼? 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加多宝内部裁员的消息。 与此同时,来自终端市场不满的声音,让这个凉茶行业的代表品牌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烦恼。 终端投入下降 销售萎缩 无论传言是否属实,相对于之前的营销攻势,加多宝如今在营销和市场方面的投入明显是减少了,品牌建设完成之后,加多宝如何保持持续性增长仍然是个挑战。 “一些加多宝的终端销售商表示,过去加多宝的市场人员每隔两三天就会来一次终端,随后四五天来一次,现在一周都不见踪影。” 终端被认为是消费品品牌销售的临门一脚,但是加多宝的终端维护能力正在快速下降。 “加多宝这几年变化明显,品牌维护的投入要少很多。”北京一家大型商超的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所以销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该人士解释以往加多宝的市场活动、推广和促销都非常积极,而今年以来终端投入下降了50%到60%。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在关注着加多宝一系列的终端变化,“我最近在一线城市人流量比较大的路段购买了一罐加多宝凉茶,此时已经是10月,但凉茶的生产日期是今年3月25日的,可见品牌销售并不是很理想。” 对于这一现象,前述大型商超负责人表示,“这说明加多宝的库存周转已经很慢了。”该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从我们的销售状况看来,加多宝的销售正在明显萎缩。今年以来,销售额下滑近20%。” 朱丹蓬同时询问了其销售终端的促销状况,“一些加多宝的终端销售商表示,过去加多宝的市场人员每隔两三天就会来一次终端,随后四五天来一次,现在一周都不见踪影。” “可以说加多宝在终端品牌维护上的投入减少了很多。”朱丹蓬表示。 根据尼尔森公布的凉茶行业2014年市场数据显示,在罐装凉茶行业,加多宝凉茶市场销售份额高达62.1%,领跑凉茶市场。此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还发布了2015年度饮料行业整体运行报告,加多宝52.1%的销售市场份额仍位居中国凉茶行业市场首位。而对于2016年的销售状况,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表示了忧虑。但是加多宝方面在回应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临近跨年以及春节营销,加多宝凉茶的销售已经提前迎来了小高潮,所以工厂已经开足马力,积极备战跨年及春节营销,所谓的产量下降和工厂停产纯属无稽之谈。” 在广告投放方面,2012年开始先后以6000万、2亿、2.5亿、3亿元连续4年冠名《中国好声音》,2016年加多宝选择退场。 加多宝方面表示,2015年加多宝销售额超200亿元,在2016年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内部动荡? “在加多宝内部,营销部门和监督部门互相制约,各成势力。” “从加多宝的巨大变化,可以看出加多宝在营销政策方面并不明确,这和加多宝高层的不断流失存在着关系。”前述商超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加多宝内部裁员蔓延,与渠道商之间的合作也出现问题,且停掉了部分塑料瓶装加多宝的代工生产。报道称加多宝集团内仅有的十多名高级经理离职近半,原执行总裁阳爱星已经离职。 但当时加多宝回应“目前公司高管全部在岗,无一离职;所有员工薪资发放准时,员工各项福利正常,人员岗位晋升与加薪正常”。 采访中,一位原加多宝员工向记者表示,加多宝此前确实创造了品牌的辉煌,但是内部的矛盾一直没法解决。 其中一直被诟病最深的就是监察部门,“因为加多宝的总裁不能来国内,所以加多宝内部设立了非常庞大的监察部门,代为监督企业。”为了弥补董事长在国内的缺位,监察部门显得非常重要。“营销部门是花钱的部门,需要进行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而监察部门是负责监察的,监察产品在销售方面的业绩表现,监督市场投入费用的使用。”前述人士表示。 “在加多宝内部,营销部门和监督部门互相制约,各成势力。”他补充道,“监察部门一直与营销部门存有矛盾。”监察部门涉及的领域,“不仅仅在总部,在各大区,各大城市办事处都有。”他认为,“对营销团队而言,很受束缚。” 从外部环境看,加多宝也面临着最危急的时刻,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品牌之争一直没有停息。 有报道称,在多年来的合计官司中,王老吉对加多宝的起诉金额达到47亿元,已终审判决的案件里,加多宝已经赔付的金额达到2980万元。而这也是加多宝第21次败诉,此前的争端包括商标侵权、包装外形、广告宣传等。 朱丹蓬表示,“在一连串打输的官司面前,团队的军心肯定是会受影响的。”此外,在2010年左右,加多宝大力发展时期,“加多宝的营销团队是非常出名的,各大品牌都在争加多宝的营销人员。而在2016年,却传出加多宝裁员及管理人员变动的消息。” 但是,加多宝并不认可这一说法,加多宝方面给记者的采访回复中称,“临近年底,加多宝凉茶已提前迎来了销售高潮,有人别有用心地造谣和诽谤,干扰加多宝的市场运作。”[详情]

加多宝陷入烦恼?终端投入萎缩 销售额下滑
加多宝陷入烦恼?终端投入萎缩 销售额下滑

  加多宝陷入烦恼?终端投入萎缩 销售额下滑 索寒雪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加多宝内部裁员的消息。 与此同时,来自终端市场不满的声音,让这个凉茶行业的代表品牌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烦恼。 终端投入下降 销售萎缩 终端被认为是消费品品牌销售的临门一脚,但是加多宝的终端维护能力正在快速下降。 “加多宝这几年变化明显,品牌维护的投入要少很多。”北京一家大型商超的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所以销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该人士解释以往加多宝的市场活动、推广和促销都非常积极,而今年以来终端投入下降了50%到60%。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在关注着加多宝一系列的终端变化,“我最近在一线城市人流量比较大的路段购买了一罐加多宝凉茶,此时已经是10月,但凉茶的生产日期是今年3月25日的,可见品牌销售并不是很理想。” 对于这一现象,前述大型商超负责人表示,“这说明加多宝的库存周转已经很慢了。”该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从我们的销售状况看来,加多宝的销售正在明显萎缩。今年以来,销售额下滑近20%。” 朱丹蓬同时询问了其销售终端的促销状况,“一些加多宝的终端销售商表示,过去加多宝的市场人员每隔两三天就会来一次终端,随后四五天来一次,现在一周都不见踪影。” “可以说加多宝在终端品牌维护上的投入减少了很多。”朱丹蓬表示。 根据尼尔森公布的凉茶行业2014年市场数据显示,在罐装凉茶行业,加多宝凉茶市场销售份额高达62.1%,领跑凉茶市场。此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还发布了2015年度饮料行业整体运行报告,加多宝52.1%的销售市场份额仍位居中国凉茶行业市场首位。而对于2016年的销售状况,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表示了忧虑。但是加多宝方面在回应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临近跨年以及春节营销,加多宝凉茶的销售已经提前迎来了小高潮,所以工厂已经开足马力,积极备战跨年及春节营销,所谓的产量下降和工厂停产纯属无稽之谈。” 在广告投放方面,2012年开始先后以6000万、2亿、2.5亿、3亿元连续4年冠名《中国好声音》,2016年加多宝选择退场。 加多宝方面表示,2015年加多宝销售额超200亿元,在2016年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内部动荡? “从加多宝的巨大变化,可以看出加多宝在营销政策方面并不明确,这和加多宝高层的不断流失存在着关系。”前述商超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加多宝内部裁员蔓延,与渠道商之间的合作也出现问题,且停掉了部分塑料瓶装加多宝的代工生产。报道称加多宝集团内仅有的十多名高级经理离职近半,原执行总裁阳爱星已经离职。 但当时加多宝回应“目前公司高管全部在岗,无一离职;所有员工薪资发放准时,员工各项福利正常,人员岗位晋升与加薪正常”。 采访中,一位原加多宝员工向记者表示,加多宝此前确实创造了品牌的辉煌,但是内部的矛盾一直没法解决。 其中一直被诟病最深的就是监察部门,“因为加多宝的总裁不能来国内,所以加多宝内部设立了非常庞大的监察部门,代为监督企业。”为了弥补董事长在国内的缺位,监察部门显得非常重要。“营销部门是花钱的部门,需要进行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而监察部门是负责监察的,监察产品在销售方面的业绩表现,监督市场投入费用的使用。”前述人士表示。 “在加多宝内部,营销部门和监督部门互相制约,各成势力。”他补充道,“监察部门一直与营销部门存有矛盾。”监察部门涉及的领域,“不仅仅在总部,在各大区,各大城市办事处都有。”他认为,“对营销团队而言,很受束缚。” 从外部环境看,加多宝也面临着最危急的时刻,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品牌之争一直没有停息。 有报道称,在多年来的合计官司中,王老吉对加多宝的起诉金额达到47亿元,已终审判决的案件里,加多宝已经赔付的金额达到2980万元。而这也是加多宝第21次败诉,此前的争端包括商标侵权、包装外形、广告宣传等。 朱丹蓬表示,“在一连串打输的官司面前,团队的军心肯定是会受影响的。”此外,在2010年左右,加多宝大力发展时期,“加多宝的营销团队是非常出名的,各大品牌都在争加多宝的营销人员。而在2016年,却传出加多宝裁员及管理人员变动的消息。” 但是,加多宝并不认可这一说法,加多宝方面给记者的采访回复中称,“临近年底,加多宝凉茶已提前迎来了销售高潮,有人别有用心地造谣和诽谤,干扰加多宝的市场运作。”[详情]

加多宝内部裁员蔓延 确认停止与代工厂合作
加多宝内部裁员蔓延 确认停止与代工厂合作

  原标题:加多宝内部裁员蔓延 确认停止与代工厂合作 工厂停产、员工被裁的传闻困扰着加多宝。日前,有消息称,加多宝内部裁员蔓延,与渠道商之间的合作也出现不愉快,且停掉了部分塑料瓶装加多宝的代工生产。对于系列传言,加多宝方面于昨日向北京商报记者进行了回复,并确认已停止产品代工。 日前有消息显示,由于销量下滑加上母公司停止注资事件影响,加多宝正在关停工厂,目前加多宝自建的杭州浓缩汁厂已经停产,同时,加多宝终止了与塑料瓶装的代加工厂商的合作,其中包括与加多宝合作四年之久的汇源。对于工厂关停、停止代工的消息,加多宝方面回应称:“去年与汇源的合同到期后就停止了合作。”汇源方面昨日也确认了该消息。 加多宝方面给出理由称:“因为加多宝建立的仙桃、冠亚等自有瓶装加工厂已经投产,自有工厂完全能保证市场的正常供应,今年加多宝瓶装取得了很大增长。”不过,对于其他自建工厂停产的消息,加多宝方面予以了否认。 公开信息显示,加多宝仙桃工厂于2015年12月投产,新厂投资近3亿元,拥有一条高速瓶装线,每分钟生产800瓶,年产1800万箱瓶装凉茶,是生产瓶装加多宝的基地;冠亚工厂是于2015年一季度投产的加多宝另一家工厂,主要生产塑料瓶装凉茶产品。 加多宝自建工厂且投产时间与停止和汇源之间合作的时间基本吻合,但是停止汇源代工后,新工厂是否补充了产能、瓶装加多宝的产能是否因为代工合作结束而整体减少等消息,加多宝方面并未给出明确说明。 同时,对于拖欠物流企业款项并减少春节10%营销费用等传闻,加多宝方面回应称:“加多宝和物流等供应商有多年稳定的合作基础,互相信赖,目前一切正常运作;春节减少10%的预算是无稽之谈。尼尔森相关数据显示,加多宝目前在包括物美、家乐福、沃尔玛等全国现代渠道均保持稳定增长,在品类里销量遥遥领先。” 关于加多宝销量不景气的传闻近来被频繁曝出,虽然加多宝已多次否认,但有接近加多宝的人士介绍,随着凉茶整体品类的增速放缓,凉茶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加上王老吉北上,在各个销售渠道与加多宝直面较量,抢占加多宝的市场份额,加多宝压力不小。 此外,加多宝近几年逐一失去了“王老吉”商标、红罐包装权以及多个广告语招牌,在与王老吉的对簿公堂中屡屡败诉,这更让加多宝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加多宝多事之秋或才刚刚开始,对于加多宝裁员、停产等传闻事件北京商报将持续关注。(记者 阿茹汗)[详情]

加多宝确认停止与代工厂合作 频受裁员停产传闻困扰
加多宝确认停止与代工厂合作 频受裁员停产传闻困扰

  原标题:加多宝确认停止与代工厂合作 频受裁员停产传闻困扰 工厂停产、员工被裁的传闻困扰着加多宝。日前,有消息称,加多宝内部裁员蔓延,与渠道商之间的合作也出现不愉快,且停掉了部分塑料瓶装加多宝的代工生产。对于系列传言,加多宝方面于昨日向北京商报记者进行了回复,并确认已停止产品代工。 日前有消息显示,由于销量下滑加上母公司停止注资事件影响,加多宝正在关停工厂,目前加多宝自建的杭州浓缩汁厂已经停产,同时,加多宝终止了与塑料瓶装的代加工厂商的合作,其中包括与加多宝合作四年之久的汇源。对于工厂关停、停止代工的消息,加多宝方面回应称:“去年与汇源的合同到期后就停止了合作。”汇源方面昨日也确认了该消息。 加多宝方面给出理由称:“因为加多宝建立的仙桃、冠亚等自有瓶装加工厂已经投产,自有工厂完全能保证市场的正常供应,今年加多宝瓶装取得了很大增长。”不过,对于其他自建工厂停产的消息,加多宝方面予以了否认。 公开信息显示,加多宝仙桃工厂于2015年12月投产,新厂投资近3亿元,拥有一条高速瓶装线,每分钟生产800瓶,年产1800万箱瓶装凉茶,是生产瓶装加多宝的基地;冠亚工厂是于2015年一季度投产的加多宝另一家工厂,主要生产塑料瓶装凉茶产品。 加多宝自建工厂且投产时间与停止和汇源之间合作的时间基本吻合,但是停止汇源代工后,新工厂是否补充了产能、瓶装加多宝的产能是否因为代工合作结束而整体减少等消息,加多宝方面并未给出明确说明。 同时,对于拖欠物流企业款项并减少春节10%营销费用等传闻,加多宝方面回应称:“加多宝和物流等供应商有多年稳定的合作基础,互相信赖,目前一切正常运作;春节减少10%的预算是无稽之谈。尼尔森相关数据显示,加多宝目前在包括物美、家乐福、沃尔玛等全国现代渠道均保持稳定增长,在品类里销量遥遥领先。” 关于加多宝销量不景气的传闻近来被频繁曝出,虽然加多宝已多次否认,但有接近加多宝的人士介绍,随着凉茶整体品类的增速放缓,凉茶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加上王老吉北上,在各个销售渠道与加多宝直面较量,抢占加多宝的市场份额,加多宝压力不小。 此外,加多宝近几年逐一失去了“王老吉”商标、红罐包装权以及多个广告语招牌,在与王老吉的对簿公堂中屡屡败诉,这更让加多宝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加多宝多事之秋或才刚刚开始,对于加多宝裁员、停产等传闻事件北京商报将持续关注。[详情]

王老吉问加多宝:欠我的46亿7020万什么时候还清?
王老吉问加多宝:欠我的46亿7020万什么时候还清?

  好凉茶都在打官司,难道就不可以静下心来,消消火,打打架吗?就说这期的《中国好声音》,哦,不对,是《中国新歌声》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好声音变成了新歌声,那好凉茶哪里去了?原来凉茶都去打官司了!这不,又扛上了,加多宝和王老吉,这次又是败了,从商标到包装再到广告语,无一例外都是加多宝败诉,广告词还被禁了,以后将再也听不到“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的广告词了,这是何必呢?王老吉觉得,普通消费者看到该广告,会得出“加多宝牌凉茶的销售市场占有率超过70%,王老吉等其他品牌凉茶市场占有率不足30%”的结论,该广告词有虚假宣传的成分,所以起诉加多宝,并三度胜诉。这是多大仇多大恨?婆媳都有和好的一天,你们倒好,天天看不起对方,竟挑对方的刺,本是一家,有没有把和其正放在眼里?整天吵吵,做营销。王老吉创立于清道光年间(1828年),至今近两百年历史,被公认为凉茶始祖,加多宝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的外资企业。王老吉凉茶的由来也很有意思,王阿吉一生嗜医好药,从白云山采药归来,就在自己开的药材铺里卖药诊症,一般病人服下他的三五味药便可病除身健,他的医德又好,不分贫富,不摆架子,只求为人医病,于是,大家都当他是自己人,惯叫他的乳名——阿吉,他年纪大了,自然就成了“王老吉”。王老吉当时还收到林则徐的称赞,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整日奔波劳累,不幸中暑困热、咽痛咳嗽,喝了王老吉药到病除,命人送来一个大铜葫芦壶,上面还刻上“王老吉”三个大金字。王老吉和加多宝的恩怨你知道吗?王老吉是广药的商标,自己不会玩,租卖给了加多宝,加多宝经过很多年的奋战,培养了一个成功的名族品牌,结果看着眼红了,把王老吉收回去了,从此就没有加多宝的王老吉,只有加多宝的正宗凉茶!这个,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回事,从商标大战一直打到广告词,从联姻到婚变这一路走来,到底是谁动了谁的奶酪?一手缔造了王老吉神话的加多宝,为他人作嫁衣裳,导致的结局就是一路败。王老吉是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个商标,这个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而现在的加多宝是民企,加多宝的成功是在重拳出击品牌宣传,密集推广,发动全方位品牌传播攻势。从曾经做过“对不起体”的民营企业到“有容乃大”的领导者,加多宝借“多谢行动”成功打响了“豪情营销”第一战,开创了步入世界级品牌的新纪元。加多宝王老吉一路走来,王老吉是历史的,加多宝靠自己的努力炒作,一步步走向成功,可以说,还带火了王老吉,加上,马云5亿入股王老吉,加多宝又输了,马云喊你喝王老吉了,你喝吗?不过,还是要批评下加多宝对已经故去的人要尊重,利用英雄形象可以宣传自己,但是如果是恶意炒作,势必触碰人的心灵底线,下场不会有好下场。不知道是加多宝笨还是装笨,不辞辛苦的做这些渠道终端的“笨”工作,其实,营销成功,不仅需要技巧,也需要下“笨”功夫,做“笨”活!在加多宝和王老吉打官司之前,谁也没想到小小的一罐凉茶能引起这么大波澜,在多年来的15场官司中,王老吉对加多宝的起诉金额达到47亿元,已经终审判决的案件里,加多宝已经赔付的金额达到2980万元。而且最近加多宝又被置于高管们离职和工厂停产的风波之中,一罐凉茶加多宝陷入了“内忧外患”的状态中,不过,被爆是谣言,孰真孰假,我们也不知道。加多宝你要怎么办?已经危机重重了,其实,打来打去,外界关心的还是“谁是凉茶老大”这个问题,你觉得凉茶老大是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长远发展来看,加多宝和王老吉一次一次的炒作,得益的还是他们,多年以后也不失为一段美丽的佳话、一个传奇……[详情]

同兴药业搅局王老吉落空 传加多宝是幕后推手
同兴药业搅局王老吉落空 传加多宝是幕后推手

  诉讼被驳回 传加多宝是幕后推手 同兴药业搅局“王老吉”落空  凉茶纠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王老吉大健康与加多宝在多起诉讼中纠缠之时,同为兄弟公司的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老吉药业”)则与同兴药业就该公司的未来生存展开了争执。最新事件进展是,同兴药业诉广药集团未转让商标案一审遭驳回,同兴药业欲多种措施解散王老吉药业的梦再度破碎。作为大股东之一的同兴药业迫切希望解散王老吉药业,在行业人士看来有“商标梦”破碎的原因,更不排除暗藏另一凉茶巨头加多宝幕后利益诉求的可能。 诉讼屡败屡战 王老吉药业与同兴药业之间的纷争起于2014年。2005年2月,刚刚成立不久的同兴药业以增资扩股的方式与广药集团共同设立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各占48.0465%的股份,其他3.097%的股份由员工持有,合资期限为十年。2014年,合作期限临近,按照双方约定,需于合作期限截止前半年对是否继续进行合作进行商洽。广药方面表示,为了稳定经营和员工利益,广药向同兴方面提出继续合作意向,但却遭到了同兴药业的拒绝。而且不只是简单的拒绝,同兴药业还将广药告上了法庭。同兴药业认为公司是在广药承诺将王老吉商标转入合资公司的前提条件下斥资入股的,而至今商标转入事宜并未进行,再加之广药对王老吉药业经营不善,损害了股东利益,因此诉求解散王老吉药业。 而昨日广药集团方面公告了事件的最新进展:根据荔湾区法院“(2015)穗荔法知民初字第51号”《民事判决书》,荔湾区法院就同兴药业以广药集团未履行将“王老吉”系列商标转让给王老吉药业提起的诉讼一案,做出判决如下:驳回原告同兴药业的全部诉讼请求。判决书指出,同兴药业与广药集团虽然就转让“王老吉”商标多次磋商,但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也未订立相关协议,同兴药业要求广药集团将“王老吉”商标转让给王老吉药业缺乏合同依据,且该商标转让行为是一种双向的市场交易行为,广药集团亦表示不同意同兴药业该诉讼请求,故对同兴药业该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诉讼也只是双方众多诉讼中的一起。就在去年,同兴药业向广州中院申请对王老吉药业进行强制清算,以达到解散王老吉药业的目的,但是该诉求最终也未被受理。此外,去年3月同兴药业请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广药集团自2012年5月28日至2014年底因违约行为给同兴药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追加至40亿元。 双方图谋何在 虽然碰壁不少,但是同兴药业在解散王老吉药业的路上孜孜不倦。在行业人士看来,不论是同兴药业的强制清算诉求还是广药集团维持王老吉药业正常运转的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抢夺绿盒凉茶20多亿元的市场销售份额。 王老吉药业不及生产红罐凉茶的王老吉大健康知名,但是该公司生产的绿盒王老吉也是终端市场上被消费者熟知的产品。有数据显示,2011年绿盒王老吉的销售额就超过10亿元,占到王老吉药业近半的业绩。根据年报,2011年绿盒王老吉的收入增长39.32%,虽然从次年开始增速放缓,但依然保持两成以上的增长,占据全国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今年的半年报中,广药方面并未披露绿盒王老吉的具体销售数据。“和往年相比,绿盒王老吉的销量确实受到了股东纷争影响。管理层人员的动荡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是不利的。”一位接近王老吉药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如是说。不过,该人士继续介绍,即便不如往年,但是绿盒王老吉依旧保持增长势头,未来增长空间也被看好。目前绿盒王老吉仍在正常生产中。 “绿盒王老吉最大的特点是,与红罐王老吉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形象并不冲突。相对而言,红罐的形象和包装显得更高端、大方一些,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也更好,虽然绿盒王老吉不及红罐,但是也有自己特定的消费人群和较为稳定的销售数额。”另有不具名饮料企业人士称,广药集团对于王老吉药业的态度是想把同兴药业所持有的股份买过来据为己有,这样一来绿盒王老吉将完全属于广药,加之红罐王老吉,广药集团在凉茶市场的地位将更加稳固;而对于同兴药业而言,解散王老吉药业背后的意图在于不想让“王老吉”这个商标落入他人之手。 “同兴药业成立之初,使命就是实现王老吉品牌的全球统一,因此将希望寄托在了王老吉药业的身上,但是十年合作下来,商标转入没能实现,可以说对于同兴药业来说,根本没有合作下去的意义了,所以同兴选择这种方式表达对于广药的不满。”食品饮料行业营销战略专家徐雄俊如是分析。 幕后推手是谁 虽然绿盒王老吉仍然在正常生产,但是王老吉药业两大股东的决裂已成定局,因此双方争夺还未有最终结论之前,王老吉药业的命运仍摇摆不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大股东之一的同兴药业宁愿放弃股东的利润,决意要让王老吉药业不可持续经营,除了上述提到的商标统一梦破碎的原因之外,背后更有深层次的意图。 “同兴药业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之间藕断丝连的关系也是值得被深究的。”上述不具名企业人士透露。据多位行业人士介绍,虽然陈鸿道与同兴药业的关系从未被证实,但王健仪同时兼任王老吉药业、同兴药业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加多宝名誉董事长的特殊身份,始终作为这一说法的重要佐证。且作为王老吉药业的董事长,王健仪曾多次为加多宝站台,这件事也颇让广药集团方面不满。 关于加多宝与同兴药业之间的关系,另有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同兴药业的五位出资人都是香港商界的知名人物,并且与加多宝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的董事长陈鸿道过从甚密,陈鸿道被指是同兴药业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从表面上看,同兴药业与加多宝之间没有关系,但是背后双方有何利益的牵连,谁都不好说。”另有不具名行业人士由此判断:“所以同兴药业对于王老吉药业的态度也可以被解读成,同兴药业在用这样的方式牵制广药的发展和利益,从而达到利好加多宝的目的。”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判断,从现有凉茶行业的发展以及同兴药业屡次诉讼的结果看,同兴药业的目标并不会轻易达成。“虽然加多宝仍然是凉茶行业的主力,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但是广药的追赶势头猛劲。”上述不具名行业人士分析,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与王老吉大健康的诉讼中,加多宝屡战屡败,这对加多宝已经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近日又传出加多宝部分工厂减产、中高层动荡的消息,虽然被加多宝方面澄清为不实报道,但在舆论和生存环境上,加多宝已雪上加霜。 “不论是王老吉大健康还是王老吉药业的背后都是广药集团的大力支持,至少在资金实力上,广药方面更胜一筹。因此,若同兴药业与加多宝利益相关,对于王老吉药业的处理态度和手段上,同兴药业未来仍然不会善罢甘休。” 北京商报记者 阿茹汗/文 王飞/制表 2005年 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兴药业占股48.0465%,广药集团占股48.0465%,员工占股3.097% 2014年 广药集团提出继续合作,同兴药业拒绝;同兴药业将广药告上法庭,认为广药集团未将王老吉商标转入双方合资公司,诉求解散合资公司 2015年 同兴药业向广州中院申请对王老吉药业进行强制清算,期望解散合资公司,但诉求最终未被受理 同兴药业请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广药集团自2012年5月28日至2014年底因违约行为给同兴药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追加至40亿元 2016年 法院驳回原告同兴药业于2014年提出的全部诉讼请求[详情]

新华社批加多宝诋毁英模人物:先烈不容亵渎
新华社批加多宝诋毁英模人物:先烈不容亵渎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题:先烈不容亵渎英雄不能忘却 新华社评论员 日前,备受关注的邱少云烈士之弟邱少华诉孙杰(微博用户名“作业本”)、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一般人格权纠纷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二被告被判决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用法治捍卫红色记忆、捍卫英雄尊严,法院的判决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也带来了深刻的警示与思考。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企业经营当尽社会责任。被告孙杰将“邱少云烈士在烈火中英勇献身”比作“半面熟烤肉”,加多宝公司在营销活动中为错误言论传播推波助澜,不仅侵犯邱少云烈士的名誉权,更向社会散布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负能量,造成恶劣影响。先烈不容亵渎,底线不可触碰。正因为这样,被告的行为从一开始就遭到广大网友和社会公众的谴责,最终也难逃法律的惩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近年来,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到不断提高烈属抚恤标准,再到红色旅游的蓬勃兴旺,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日益成为社会风尚。但也应看到,历史虚无主义也在暗流涌动,其负面影响不能忽视。 某些人打着“还原历史”“寻找真相”“重新评价”等幌子,歪曲、否定中国革命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诬蔑、诋毁英模人物。从“质疑”黄继光、贬损邱少云,到制造谣言丑化刘胡兰和“狼牙山五壮士”,一些人把否定历史当时髦,以解构崇高为能事,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污名化。罔顾事实、混淆是非、忘本忘祖,这股歪风邪气冲击社会共识、挑战正义良知、扭曲价值判断,成为必须驱散的“雾霾”,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和强烈反对。 历史学家说过,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在历史的天空上,每一位英烈都是永恒的星辰,他们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思想感情,标注着民族精神的高地。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用真相为英雄正名,以法律捍卫英雄名誉,在传承与创新中讲好英雄故事,在全社会营造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良好氛围,挺起精神脊梁,守护好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打开厚重的史册,品读无数英烈谱写的壮丽篇章,我们从历史深处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刘胡兰坚贞不屈、用生命诠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邱少云舍生取义“在烈火中永生”,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英烈们振兴中华的志向、坚守信仰的忠诚、敢于牺牲的壮举、热爱人民的情怀,深深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动力源泉,成为我们振奋精气神、集聚正能量的精神财富。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5亿多人次的群众瞻仰祭扫烈士纪念设施。每一个深深的鞠躬,每一次深情的仰望,都在表达对英烈的缅怀、对历史的敬畏。“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让我们高擎英雄旗帜、弘扬英雄精神,沿着英烈们开辟的复兴之路接力前行,书写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篇章。(完)[详情]

前员工爆加多宝高管离职工厂停产 商超减少采购
前员工爆加多宝高管离职工厂停产 商超减少采购

  前员工爆料加多宝巨幅震荡高管离职工厂停产 来源: 北京时间财经频道 【北京时间财经记者袁芳】9月13日消息,加多宝与王老吉多年来的官司接连败诉让加多宝元气大伤,近日,有加多宝离职员工爆料称,加多宝集团位于福建、浙江、北京等地的工厂生产线相继停产。另外,集团内仅有的十多名高级经理离职近半,而原执行总裁阳爱星已于2015年底辞去职务,党委书记庞振国被传即将离职。加多宝正在面临工厂停产、销量下滑、高层震荡的困局。 一位在加多宝任职五年的员工告诉记者,加多宝福建工厂目前的产量已经下降了一半,库存严重。以往每个厂内拥有2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年产量大概为70万罐,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工厂相继被撤掉,生产线的基层员工已经走了一半,被波及的还有加多宝在各地的代加工厂。 针对该事件,北京时间记者向加多宝集团公关部进行咨询,公关部负责人表示并不知情。 被指变相裁员高层动荡 受工厂停产的影响,加多宝内部已经开始进行“明里暗里”的裁员计划。记者与多名生产线员工沟通后了解到,近来加多宝集团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趋严。 在一名加多宝技术人员曝出的处罚单上,记者发现,在今年5月份,这名员工因住院导致工作完成超时而被公司定性为消极怠工,导致被记过20分。该名技术人员称,这意味着当月的绩效以及年底几千元的年终奖会泡汤。 “还是无缘无故第一次被记过,向上级申诉也没有用。跟我有同等的经历的同事不在少数,但是他们都默默忍着,因为工作不好找,我们也不想离职。”技术人员向记者抱怨道。据悉,有员工曾公开表示加多宝无故记过、克扣绩效和年终奖是在变相裁员,以此逼员工离开。 图为加多宝技术人员向记者曝光的处罚单 从外部的信息了解到,去年年底,加多宝集团各部门的裁员比例高达40%,而今年上半年,基层员工的裁员人数约在1200人左右。某加多宝杭州浓缩汁厂的员工爆料称,管理层甚至每天催促员工离职。 压力同样让加多宝的高层管理人员动荡频繁,据北京时间记者了解到,加多宝原执行总裁阳爱星离职不久,负责品控部的副总经理王月贵被调走,转接国际业务。另外,党委书记庞振国一度盛传即将离开。有加多宝内部人员透露,加多宝集团的许多职位都被近亲占据,为了争夺高职位内斗从未停止。 线下渠道销量下滑商超大幅减少采购量 2014年,因与王老吉的红罐之争败诉,加多宝被判侵权赔偿广药集团1.5亿元。为此,加多宝自2015年开始将红罐包装更换为金罐,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市场的接受程度低。 北京时间记者先后从北京物美商业、北京超市发等线下商超了解到,仅今年上半年,北京物美超市从加多宝集团的采购额就锐减到1000万元以下,而且整体销量下滑20%。据物美超市采购部经理透露,王老吉市场份额的上升一定程度上蚕食了加多宝份额,目前王老吉的市场占有率在60%左右,反映在采购上的数据是上半年对王老吉的采购额超过1100万元。 此前,加多宝与王老吉因为谁是凉茶市场销量第一而争论不休。今年3月份,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还曾在“2015年度饮料行业整体运行报告”公开表示,加多宝品牌凉茶以52.1%的销售市场份额位位列第一。 但有意思的是,2015年4月份,曾一直叫嚣“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的加多宝被央视曝光用“三无”机构为自己打造“优秀”的销售数据排名。加多宝的销量是否真实仍存质疑。 赔款未结与中粮存在长期欠款 随着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多桩官司陆续进入终审阶段,加多宝陆续被判的赔偿金额超过45亿元,其中,商标侵权案被判赔偿29亿元、红罐装潢案一审判决赔偿1.5亿元、红罐装潢案王老吉追加起诉另外5家加多宝公司索赔共15亿元,以及更名案、“七连冠”和“10罐7罐”等广告语案。加多宝已经负债累累。 同时,由于库存的积压、销量的下滑让加多宝难以偿还上游供应商的欠款。有相关负责人反映称,加多宝已经拖欠中粮包装控股公司超过几亿元的供货款。 记者从中粮包装控股公司的2016年度半年报中了解到,在今年上半年,中粮包装控股集团的应收账款达16.27亿元,这一数值较2015年上半年的13.64亿增加19%。 图为中粮包装控股公司2015年度应收账款数据 据一名投资者透露,中粮包装控股公司两片罐约45%是供给加多宝,据此估算,加多宝能消化掉约6亿的产量。按照加多宝年销售额200亿元计算,加多宝1亿元左右的欠款占到集团收入约0.05%。 对此,记者从中粮包装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杜斌得到解释称,供应商与合作方存在欠款问题属于正常现象,而且双方合作的账期会长达3到10个月。 尽管如此,记者从公开资料了解到,加多宝近年来已经减少在广告营销中的投放,包括从中国好声音的冠名商中撤出。据悉,在2014年之前,加多宝每年的广告投放额至少10亿元,今年年初加多宝选择与网络热播剧合作,而一部剧的投放金额百万元就已足够,相比较而言,广告费用缩减比例不小。[详情]

加多宝输掉“独家配方” 累计支付赔偿近两亿
加多宝输掉“独家配方” 累计支付赔偿近两亿

  资料图 加多宝输掉“独家配方” 法治周末记者 辛颖 随着“配方案”终审判决的落下,加多宝恐怕不能在广告中说出“独家正宗配方”这句话了。 7月19日,广东高院对王老吉加多宝“配方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加多宝上诉,维持原判。而在去年底,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加多宝立即停止涉案虚假宣传及商业诋毁的侵权行为,并赔偿王老吉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500万元,同时,还需在《广州日报》及加多宝集团官网首页刊登声明并公开道歉。 实际上,这场长达三年的“配方”之争最终结果是两家配方都正宗。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3年6月至今,法院共对广药王老吉与加多宝的8起案件进行宣判,案件涉及商标、装潢、广告语等多项行为,加多宝目前累计需支付的赔偿近两亿元。而仅在2013年,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费用就高达两亿元。 谁是这场漫无止境的诉讼纠纷的终极赢家,尚未可知。 一份配方两个主人 仙草、鸡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从手“抓”配药到精准配置,这就是从清朝道光年间延续下来的凉茶秘方,也是王老吉和加多宝在“配方案”中产生争执的起因。 加多宝强调自己是独家授权,而王老吉也表示名正言顺。 1993年6月28日,王健仪作为凉茶创始人王泽邦的第五代玄孙,签署了《使用王老吉凉茶秘方授权》,将王泽邦数款秘方中的一款传授给陈鸿道先生独家永久专用,并准许鸿道集团及其在大陆投资的各公司生产上述祖传秘方的凉茶。 在加多宝官方网站的“官方声明”中,王健仪也曾表示:“1956年王老吉品牌在公私合营的过程中,国内部分被收为国有,但独有的凉茶祖传秘方和海外经营权仍归我家族所有。” 对于独有秘方的说法,王老吉方面并不认同。 王老吉强调,在漫长的时间中企业进行过多次改制整合,但“王老吉”始终是一脉传承。王老吉第三代子孙王豫康现任香港王老吉药厂经理,王氏后人王宝璋也在不断改制中的“王老吉”工作近30年。 值得注意的是,判决书显示,同一份配方,两家公司都成为了官方认定的食品文化遗产。 2005年8月,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就凉茶配方先向加多宝颁发了《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认定证书》。两年后,也向王老吉颁发了证书。 配方的主要内容并无不同,只不过配套的专用术语有所不同。加多宝为“预防上火、消暑散热、祛湿清润、生津止渴”。而王老吉的专用术语为“清热祛湿”。 从2013年起,加多宝开始推出关于“独家配方”的广告,在相关的宣传中王健仪自然是主要的发声人,更明确提出“从未将祖传秘方授予加多宝以外的企业”等内容。 如此直接的表达使得王老吉终于按捺不住。 2013年12月23日,广药集团和大健康公司以加多宝涉嫌虚假宣传和商业诋毁为由,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加多宝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连续1个月在媒体上刊登声明以消除不利影响并道歉,并赔偿其损失1000万元。 虽然王健仪作为王泽邦后人的身份得到了证明,但是一审法院认为王健仪独有祖传秘方的说法并无充分证据论述。此外,一审法院支持了1956年“王老吉”公私合营过程中未对“配方”这种无形资产进行约定符合历史情况的观点,认为“王老吉”就此分为大陆、香港两支,王健仪仅为香港分支的传人之一。 “独家”成为侵权关键 而基于对王健仪“独有”秘方的否定,加多宝公司与此相关的宣传也自然出现了问题。 根据一审法院适用条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最高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经营者对商品做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或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也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所以一审法院认为“我将祖传秘方独家传授给加多宝集团”或类似语句,是片面的,信息是不完整的,会使消费者认为该秘方仅加多宝使用,构成虚假宣传,但不构成商业诋毁。而“从未将祖传秘方授予加多宝以外的企业”等涉及关联市场上其他企业的表述构成商业诋毁。 在一审败诉之后,加多宝随即提出上诉,要求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广药集团和大健康的全部诉讼请求。 在上诉理由中,加多宝一方面强调王健仪的声明内容客观真实,相关报道不构成虚假宣传和商业诋毁。另一方面表示,除了视频广告是由加多宝制作,王健仪的声明以及媒体报道并非公司的宣传行为,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广药集团方面认为,媒体报道以及对王健仪声明的转载,最终受益人都是加多宝公司,从转载形式以及背景来看都可以推定为加多宝的广告,构成虚假宣传以及商业诋毁。 广东高院的终审判决中认为,电视、网站、报纸的传播内容没有本质区别,且均可以确认为广告而非新闻报道,加多宝也从中获益。此外,王健仪与加多宝公司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声明不应理解为个人行为。最终认定加多宝应当为公司网站以及报纸宣传内容承担法律责任。而对于以上宣传内容构成虚假宣传以及商业诋毁的认定,广东高院也基本支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定。 “双方都不能再说自己享有独家配方,但并不影响对自己正宗配方的宣传。”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姚克枫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不过王健仪作为王泽邦的后人,仍然可以公开坚持其独家享有配方的观点,仅仅作为她个人的态度这只影响到王氏家族其他后人的利益,广药集团无权干涉”。 “官司”模式还能走多远 从红罐改为金罐,到丢掉“独家配方”,加多宝虽然输掉了21场诉讼,但从公开数据来看,其并未因此而输掉市场,王老吉与加多宝在凉茶市场的寡头之争仍在持续。 根据此前媒体公开报道,加多宝就此案表示仍将申请再审。记者就配方案的判决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采访加多宝,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仅就“配方案”而言,500万元的赔偿金额也引起争议,根据一审法院适用的商标法第六十三条,应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300万元以下的赔偿。 而一审法院认为,考虑到加多宝宣传行为给广药集团和大健康公司造成的严重不良影响,广药集团方面为消除影响所支付的巨额广告费以及律师费累计明显超过300万元,故应当在法定赔偿限额以上酌情确定赔偿数额。 即使是超过法定赔偿限额的酌情数额,仍低于广药集团的预期,广药集团对记者表示,2013年底至2014年期间,王老吉大健康公司通过多家媒体和广告公司,花费4600余万元广告费,宣传“怕上火 认准正宗王老吉”等来抵消加多宝虚假宣传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较之下,500万元的赔偿金额少之又少。 虽然目前加多宝的累计赔偿金额尚无大笔开支,不过后续几起诉讼费用高达几十亿元的案件也尚未宣判。 广药集团方面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加多宝一直纠缠在官司上,目的是将自己的侵权时间最大化。然而,这种纠缠消耗的是加多宝的品牌,一旦侵权红利期过后,品牌受损的加多宝很难再进一步。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长期的诉讼已经使得消费者疲劳,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有可能超过了宣传效应。 “王老吉与加多宝的诉讼战拉锯已经接近尾声,随着配方案的结束,王老吉连续胜诉的效果可能会逐渐显现出来。”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说道。 来源:法治周末[详情]

加多宝大事件

调查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