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独家解读:约束地方债利率下限 抑制地方政府过分压价
独家解读:约束地方债利率下限 抑制地方政府过分压价

新浪财经就此问题询问国内某评级公司人士,据该人士解读,干预投标最低利率,就是怕地方政府对投标金融机构施压,导致利率不反应实际风险和意愿,影响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提升专项债对机构的吸引力。[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8月15日  16:48
稳基建!地方特急文件提速专项债发行
稳基建!地方特急文件提速专项债发行

具体来看,一份特急文件决定,将于8月16日发行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一期),期限为5年,发行规模341.9亿元。[详情]

证券日报|2018年08月16日  00:43
万亿专项债托举基建投资
万亿专项债托举基建投资

2018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不断下行,为了对冲内外压力,中央明确提出“稳投资”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补短板力度”的要求,地方专项债发行也被要求提速。[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8月16日  02:21
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 仍需关注大规模基建的可能风险
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 仍需关注大规模基建的可能风险

筹集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在建项目的建设。这意味着近1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7月~10月四个月内集中完成。根据年初制定的计划,今年国务院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是13500亿元。[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8月16日  02:21
专项债发行提速释放财政政策积极信号
专项债发行提速释放财政政策积极信号

专项债发行提速,是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一定程度上还能兼顾防风险。[详情]

证券时报|2018年08月16日  04:30
8-9月利率债规模逾2万亿 地方债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8-9月利率债规模逾2万亿 地方债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或是考虑将要到来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供给高峰,财政部对发债利率亦进行指导,要求地方债发行利率需在同期限国债利率的基础上上浮40BP。市场人士称,此举可给银行减压,并吸引非银机构参与。[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8月16日  07:07
财政部建议银行地方专项债投标至少上浮40基点
财政部建议银行地方专项债投标至少上浮40基点

中国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额度为1.35万亿元,目前尚有逾1万亿元尚未完成发行。[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08月15日  15:46
中央化解隐性债务意见文件或下发 多地政府组织学习
中央化解隐性债务意见文件或下发 多地政府组织学习

据荆州市农业局官方网站转载自《荆州日报》的一篇消息,市场密切关注的隐性债务意见或已于近日下发,甘肃康乐县、湖北郧西县已于近日召开会议组织学习。[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8月15日  13:55
财政部大喝一声:愣着干啥,赶快去发“地方债”!
财政部大喝一声:愣着干啥,赶快去发“地方债”!

8月3日河南省财政厅披露,拟发行133.2187亿元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以及124.6067亿元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8年08月14日  18:43
财政部:央妈你闭嘴 地方发债我来催!
财政部:央妈你闭嘴 地方发债我来催!

财政部:兄弟们,有对应项目的抓紧发债放款,争取这两个月搞定啊! 地方财政:老大,这两个月急着发的话,制度均衡指标要超啊![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8年08月15日  13:27
财政部加快发专项债进度 万亿地方债将四个月内发完
财政部加快发专项债进度 万亿地方债将四个月内发完

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较小,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滑较快。下半年需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财政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希望在稳增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2018年08月15日  06:12
财政部:9月底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不得低于80%
财政部:9月底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不得低于80%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安排使用专项债券收入,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拨付,防范资金长期滞留国库,尽早发挥专项债券使用效益。[详情]

财政部网站|2018年08月14日  15:59

分析解读

独家解读:约束地方债利率下限 抑制地方政府过分压价
独家解读:约束地方债利率下限 抑制地方政府过分压价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此前央行窗口指导商业银行购买低等级债,因此相对有保障的地方债就成为了市场首选。[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8月15日  16:48
专项债发行提速已初现端倪 基建投资增速或触底反弹
专项债发行提速已初现端倪 基建投资增速或触底反弹

基建发力的重要方向主要来自专项债,专项中的土储债、公路债和棚改债的3个领域都是基建的重要资金来源。[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08月15日  01:06
刘俏评前7月经济数据:地方债务问题在于资金使用效率
刘俏评前7月经济数据:地方债务问题在于资金使用效率

1-7月经济数据显示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另外,表外融资的收缩对实体经济的债务滚存提出了挑战,若社会融资总量不足的局面不能改观,信用风险料会进一步上升。[详情]

新京报|2018年08月15日  14:53
徐忠:地方债高度不透明 财政风险或转化为金融风险
徐忠:地方债高度不透明 财政风险或转化为金融风险

截至2017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加上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3.48万亿元,政府债务余额为29.9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债务余额除以GDP)为36.2%。[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8月08日  09:38
大招来了:地方债逆袭势同国债 释放近3万亿银行资本
大招来了:地方债逆袭势同国债 释放近3万亿银行资本

  大招来了!地方债逆袭,势同国债! 都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古人诚不欺骗我! 8月21日,有消息称地方债风险权重有望从原来的20%降至为零。 这意味着地方债与国债、政金债享受同等风险级别的待遇,相当于监管层为地方债发行鸣锣开道,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吆喝“大伙们快来买地方债啊,与国债、国开债同级别”。 这个操作可谓风骚至极!这意味着:金融监管层对地方债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限制银行购买地方债,变成了鼓励!为了帮银行节约风险资本,提高买地方债的积极性,可谓是殚精竭虑。 可是等等!我记得去年年底CZB领导还放狠话来着: 中央放话:不兜底地方债! 最近,中央经济会议闭幕以后,财政部对外表示,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换句话来讲,地方政府千万不要再以为中央政府会为你们欠的债务买单,并且不光不买单,还将研究出台地方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 这事可难办了:如果一种债券信用风险权重为零,我的理解是这个债肯定不会违约,享受西方佛祖庇佑级的信用。既然不会违约,那肯定是上面有人兜底了,要不有的省政府咋办?难不成铁锅炖自己? 可是上面的人以前还放过狠话,老子不兜底,玩儿蛋去! (当然有的数学学得好的童鞋告诉我,概率为零不代表不发生违约!哎呀呀,概率统计学的老好了,概率密度函数pdf的公式用的666,单个点的测度为零!) 不过作为金融狗,我们可不管这些,既然都说权重为零了,那就买买买吧 01、释放近3万亿银行资本 商业银行的资产,通常会被分为现金、证券、贷款、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风险不同。为保障银行资产运营的安全性,不同风险资产就被央妈设置了不同的风险系数。依据我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的资产分为0%、20%、50% 和100% 四个档次。 有几种资产,风险权重被设置为0(也就是被认为没有风险)—— 现金; 黄金; 人民银行存款; 对中央政府债权(国债); 对人民银行债权(央票); 政策性银行债权(国开债等); …… 说白了,以上这些资产,都是确保可以换到足值人民币现金的,或得到中央政府和人民银行担保的资产,不用担心一点儿损失。 然而,另外有一些资产,就有一定的风险了,例如—— 评级为AA-以上的公司债权,其风险权重被确定为50%; 商业银行对个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其风险权重被确定为50%; 对评级为AA-及以上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其风险权重被确定为50%; 对评级为AA-及以上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债权,其风险权重确定为20%; …… 对地方政府的债券,也就是俗称的地方债,原来一直是被确定为20%风险权重的资产。 回到新闻上来,“地方债风险权重从20%调降至零”,这意味着地方债获得了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一样的信用,而地方债的收益又高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若商业银行购入地方债,相当于净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额外还能获取地方债的利息收入…… 存量地方债风险权重调低后,将释放接近3万亿银行资本金。银行是地方债最大买家,地方债近80%资金来自银行,按地方债存量16.9万亿计算,则占用银行资本达到2.7万亿。公式如下: 16.9*80%*20%=2.7万亿 这样一来,地方债商业银行岂不是要跑步前进购入地方债? 没错,就是这样! 这个政策,本来就是鼓励原本对购入地方债不很积极的商业银行,多多买入地方债! 02、40BP信仰溢价 现在地方债余额16.9万亿,已经比国债的14.1万亿多了2.8万亿。据说下半年银行还要喜提万亿级的专项地方债。这么说来,地方债俨然要成为第一大债券品种啊,都是免税,都是无风险,怎么着利率也得奔着国债而去啊! 等等!你以为骚操作就到此为止了吗?too young! too naive!思考问题too simple! 路透报道,中国财政部继要求地方政府加快专项债发行工作后,亦针对发行利率做出指导,要求地方债承销商投标利率较相同期限国债前五日均值至少上浮40个基点(BP)。据三位消息人士周三透露,财政部此举旨在拉开地方债同国债利差,从而引导地方债发行向更市场化的方向靠拢。 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反复阅读固定收益领域一代宗师兰陵笑笑生的经典著作,也没搞懂这40BPs到底是啥溢价? 流动性溢价?不成啊,现在地方债都比国债规模多2.8万亿了,而且差距有愈来愈大之势,感觉以后流动性要比国债好啊。而且流动性溢价是市场交易出来的,总不能强行规定不准流动性比那谁谁谁好吧。 信用溢价?都是零权重,谁怕谁啊! 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 这一定是信仰溢价! 前几天,央妈怼财爸,大家都还以为,两者有啥深刻矛盾呢! 其实啊,是我们人民群众多想了,对于地方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这种亲亲亲孩儿们,央妈和财爸,从来都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爱得不得了,看着他们陷入困境,救助措施那都是一套一套的组合拳…… 早在今年4月份,银保监会在其发布的《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中就提到: “商业银行持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发行的债券不受本办法规定的大额风险暴露监管要求约束”。 这已经为地方债风险权重调整为0打下了伏笔。 03、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 8月14日,当时财政部下文,催促各地政府加快发行“专项地方债”,提出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甚至怕孩儿们不能深刻领悟,明确要求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发行额度还要求放在10月份发行—— 2018年国家计划发行的“专项地方债”额度是1.35万亿,其中上半年发了3000多亿。剩余的1万亿左右的额度,财政部显然希望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用完,尽早产生效益。 说到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地方政府缺钱搞大基建,目前主要通过发行地方债来解决。地方债分两种——“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一般债券没有直接收益,以一般公共预算作为主要偿还来源,且不对应具体项目;专项债券则是为有收益的特定项目融资,对应具体项目,由项目未来收益作为偿还来源,不纳入财政预算,不计入赤字。 目前专项地方债的品种主要有:棚改债、土地债、轨道交通债、高速公路债等等。 问题来了,财爸大胆鼓励地方政府增发1万亿专项债券,但—— 如果市场上没有人买怎么办? 这就要央妈显神通了。 商业银行不是最喜欢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么? 商业银行不是不愿意大量购买地方债么? 好咧,我把地方债风险权重降到0,和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一样,而且利息还更高,你们还愿不愿意大量买? 银行买地方债的钱哪里来?老百姓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钱!这部分资金的规模大约在30万亿左右。银行拿这些钱主要买国债、地方债、企业债。统计显示,地方债80%卖给了银行,其次是卖给了保险、货币基金等。 今天的这个大消息的实质是:在财政部鼓励地方政府发债之后,金融监管部门鼓励银行来购买这些债券。 而这些债券,又可以抵押给央行,获取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这是央行当前除了降准之外,最主要的发钞渠道。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一方面缓解了地方政府债务泰山压顶和可投资资金不足的态势,另一方面成功实现了向社会放水的目标——自2018年以来的货币和信用紧缩,终于告一段落。 此前,央行曾把级别较低的企业债列入合格抵押物。现在,地方债的风险权重降低了,再加上其利率普遍高于国债,而风险等级等同国债,那么银行肯定更喜欢购买地方债。 此外,这个利好还会继续传递。在地方债之外,还有依托地方政府的“城投债”,也会受到银行的欢迎。 或许有读者会问:地方债规模如此之大,将来如何归还?其实说到底,地方债只用“借新还旧”滚动下去就行了,不存在彻底归还并清零的问题。其他国家也都是这样玩的。 国家之所以要公布地方债的额度,是要防范发债过快,超过经济承受能力,并杜绝道德风险而已。 财政政策,说到底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货币政策”,地方债、国债也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方式的货币发行而已。只不过财政政策更精准一些而已。 想起来,我们从小就被教导: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央妈和财爸联手开闸放水,真是为人民操碎了心。 今天的这条新闻对实体经济是大利好,对大基建是大利好,对股市、楼市也都是利好。事实上,从政策从面来说,年内已经没有利空了,只有不断释放的各种利好! 来源:中国债券公众号综合自债市夜覃,天天说钱[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8年08月22日 11:42
中国日报:政府将就“隐性地方债”采取行动
中国日报:政府将就“隐性地方债”采取行动

  中国日报8月21日消息,两位高级官员告诉《中国日报》,中国已经完成了一份关于衡量“隐性”地方政府债务的文件,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的债务。 分析人士表示,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防止地方政府债务的持续增加,而不是增加官方预算,以此来防范金融风险。 [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8月21日 13:28
中国日报:政府将就“隐性地方债”采取行动
中国日报:政府将就“隐性地方债”采取行动

  来源:中国日报 两位高级官员告诉《中国日报》,中国已经完成了一份关于衡量“隐性”地方政府债务的文件,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的债务。分析人士表示,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防止地方政府债务的持续增加,而不是增加官方预算,以此来防范金融风险。[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8月21日 13:18
基建“补短板”加速启动 万亿专项债券入市
基建“补短板”加速启动 万亿专项债券入市

  当积极财政政策从“去杠杆”转向“补短板”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于稳投资、扩内需的作用愈发明显。 近日,财政部发文催促地方政府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工作,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根据财政部的通知,今年地方债券发行进度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各地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发行比例原则上不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财政部数据显示,1~6月专项债券发行总额为3673亿元。按照2018年1.35万亿元的专项债额度,那么7~10月需要发行近一万亿元专项债券。 市场分析,万亿元专项债券加速入市,对基建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下半年基建投资实现触底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发行提速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发力。 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科学安排今年后几个月特别是8月、9月份发行计划,加快发行进度。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解释,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债券市场情况等因素,选择招标(含弹性招标)、公开承销等方式组织专项债券发行工作。 然而相比以前,此次专项债发行条件逐渐放松。 财政部表态,承销机构应当综合考虑同期限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利率水平及二级市场地方债券估值等因素决定投标价格,地方财政部门不得以财政存款等对承销机构施加影响人为压价。 作为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地方债券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的重要投资品种。截止到8月17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64%,财政部允许专项债可以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40BP的指导价。 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办事处主任王小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部明确要求地方财政部门不得人为压价,有利于提高承销商认购积极性,加快债券发行,以更好吸引非银机构加入这个市场。 财政部数据显示,1~6月累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10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0436亿元,专项债券3673亿元;按用途划分,新增债券3329亿元,置换债券或再融资债券10780亿元。 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5.9年,其中一般债券6.0年、专项债券5.7年;平均发行利率3.98%,其中一般债券3.97%、专项债券4.00%。 7月23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 王小文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特别提到要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并强调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早见成效。“这表明积极财政策开始转向债权发行,在减税、赤字等政策相继落地后,发债进度的提速更为直接和快速。” 补齐短板 “专项债券将涵盖众多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有力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补齐。”王小文说。根据专项债券的用途,目前在今年1.35万亿元的专项债券中,基建投资规模为8910亿元,占总额的三分之二。 华泰证券报告指出,基建发力的重要资金主要来自专项债券,专项债券中的土储债、公路债和棚改债3个领域都是基建的重要资金来源。从上半年地方债券发行情况来看,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触底反弹,全年有望维持13%至15%的增长速度。 这一预判缓解了市场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担忧。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相关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5%,增速比1~6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7%,增速比1~6月回落1.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滑,引发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担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从年初两位数增长放缓至7月的5.7%,基建投资增幅断崖式下滑,引起中央高度重视。 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在经济领域的部署,核心在于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原因就是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回落明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各地方今年以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审查,对一些PPP项目进行了清理规范,是导致基础设施投资放缓的主要原因。 “下半年随着政策的落实落地,以及项目审批的加快,基础设施有望企稳。”刘爱华说。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介绍,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比2017年增加了5500亿元,主要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以及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专项债的发行将以成熟一批发行一批的原则有序开展,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财政部补充说明。[详情]

中国经营网 | 2018年08月20日 10:40
催还债变催发债 多地发行“巨额债券”
催还债变催发债 多地发行“巨额债券”

  催还债变催发债,多地发行“巨额债券” 华夏时报记者 金微 北京报道 市场风向转换挺快,刚刚好像还在催还债,现在突然变“催发债”。 8月14日,财政部一纸“发债令”(“财库72号文”),催促地方政府加快发债。 这份名为《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明确,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科学安排今年后几个月特别是8、9月发行计划,加快发行进度。“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今年国务院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是1.35万亿,但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才发行3673亿元,不足全年总额的28%,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总共有万亿专项债的规模要发行,同时还有大量的一般债券。 财政部的一纸命令,各地发债工作明显加快,广东、四川、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率先响应。其中不乏百亿甚至几百亿级的巨额债券。 8月15日早间,中央结算公司官网上发布了广东省的三组地方债发行文件,分别是“2018年广东省(本级)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专项债券(一期)发行文件”、“2018年广东省第一批棚改专项债券、第二批土储专项债券发行文件”和“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文件”。这些发行文件均罕见地加注了“特急”字样。 这是广东在原计划16日招标发行两组地方债的基础上,又“追加”安排的三组债券发行,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规模更是高达341.9亿元,广东省财政厅称这是广东省政府单只规模最大债券,也是地方债单只规模最大债券之一。 本次广东省计划招标发行的地方债将达到609亿元。 除了广东省,四川省财政厅发布公告将于20日招标发行396亿地方债,其中包括117亿元为土地储备专项债,黑龙江公告将于21日发行268亿一般债和专项债,专项债包括普通专项债、收费公路专项债、棚改专项债和土地储备专项债。 在最近的发债省份中,内蒙古还得拔超长期地方债头筹,将发行首只20年政府债。 这次在在上交所发行525亿元政府债券,除了100亿20年期的一般债券,还包括1年期、2年期、3年期、7年期、10年期的一般债券,规模分别为20亿元、80亿元、83亿元、110亿元、110亿元,以及22亿元5年期专项债券。 自8月份以来,已有河南、天津、云南、山东、吉林、厦门、湖南、陕西、新疆、江苏、黑龙江、海南、广东、浙江、贵州等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先后发债。 除了发债规模增长,发债的效率也明显加快。8月16日,广东省财政厅公布称,通过财政部政府债券发行系统成功发行了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下称“粤港澳大湾区债券”),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发行额341.9亿元,期限为5年,中标利率为3.71%。 由于契合市场热点,承销机构认购踊跃。发债筹集资金投向67个土储项目。 广东省财政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债券的发行将有利于提高地方债的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 与此同时,广东省财政厅还同步成功发行了水资源领域专项债券。该专项债券发行额10亿元,期限为10年,中标利率为3.96%。 万亿专项债涌入,各地无论是债券发行规模的上升还是发行节奏的加快,将从资金供给方面对市场带来压力。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较小,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滑较快。 下半年需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财政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希望在稳增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由于地方专项债券发行提速,利率债券供给会比较大,如果央行货币政策不宽松,会对长端利率会有影响。”李奇霖说。 财政部的通知称,承销机构应当综合考虑同期限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利率水平及二级市场地方债券估值等因素决定投标价格,地方财政部门不得以财政存款等对承销机构施加影响人为压价。 发改委PPP专家张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部72号文下发后,专项债会大量发行,会占用信用债市场的大量资金,目前央行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为稳健中性,资金能否匹配专项债券规模尚存疑虑。专项债要保持与国债的利差空间,因此市场不会像以前一样出现与利率招标下限零利差买债的情形。 “未来专项债会根据项目不同,利率会有所不同,因此债券发行要与项目收益挂钩,体现市场化原则。利差的出现会将吸引券商将投信用债的钱,投到专项债里,进一步分化信用债市场的资金。” 据日前江苏省财政厅披露,2018年江苏省政府专项债券已于17日完成招标。该3年/7年/10年期债券,中标利率分别为3.58%、3.94%、3.98%,均与招标利率区间下限高40BP。 另外,各地的专项债发行中,像黑龙江将齐齐哈尔市、黑河市、七台等地土地专项债为打包发行。 张宇认为,专项债集合打包式发行,政府用统一发行掩盖了城市间的信用等级差距,无法真实体现专项债券市场化利率水平。 由于财政部的鼓励,目前地方发债首选专项债,而且发行效率很高,政府的融资选择会是优先专项债、城投债、最后才是其他方式。 张宇认为,专项债应该明确发行投向的范畴,避免出现标准化厂房等政府不负有提供义务的,属于招商引资范畴的项目发行专项债券。 另外,国家的大趋势是控制房价,但是现在大量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又是依靠土地出让金偿还,这与中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预期是存在一定矛盾。 张宇认为,国家应该鼓励用于投向民生领域项目的专项债,如教育,医疗,养老等范畴,依靠专项收入而不是土地,适当控制土地储备等与土地出让挂钩类型专项债品种,以保障宏观政策的连续稳定! [详情]

华夏时报 | 2018年08月17日 18:00
6地披露隐性债务化解方案:优先还到期债务防逾期风险
6地披露隐性债务化解方案:优先还到期债务防逾期风险

   (资料图 来源:摄图网) 为了化解巨额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已经下发至各地,不少地方正在学习这一文件精神,并着手出台具体化解隐性债务的方案。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近期河南省濮阳市的华龙区、范县、南乐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青海省黄南州相继公布了当地化解隐性债务的文件,其中均公布了详细的隐性债务规模、分年度化债具体计划以及化债手段等。 隐性债务规模一窥 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形成的隐性债务规模目前是一个谜。但多数官员、学者都认为近些年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增速较快,因此中央三令五申遏制隐性债务增长,积极稳妥化解债务风险。 从上述公布化解隐性债务文件的6个地方和公开披露隐性债务规模的合肥市来看,隐性债务占显性债务(政府性债务)比重在30%~360%之间,其中5个地区隐性债务规模超过显性债务,且有2个地方隐性债务是显性债务的3倍以上。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的通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当地隐性债务规模达24.18亿元。这远超2017年底当地显性债务6.72亿元,隐性债务占显性债务比重近360%。 《华龙区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华龙区系统外隐性债务总额26.43亿元,约是当地显性债务的303%。 《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化解存量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的通知》称,截止2018年3月底,限额外隐性债务24.76亿元,约是当地显性债务的181%。 《南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的通知》数据显示,按照当地2018年3月底审计结果,隐性债务规模约19.3亿元,约是当地显性债务的181%. 《彭阳县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称,截止2017年底,当地隐性债务18.70亿元,是显性债务规模的142%。 近日合肥市审计局公开披露,截至2017年末合肥市级隐性债务规模为475.38亿元,占当地政府性债务(即显性债务)比重约为72%。 《济南市长清区存量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称,截至2017年底,当地隐性债务4.94亿元,是当地显性债务规模的32%。此外政府中长期支出责任事项49.52亿元,这是当地显性债务规模的284%。 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相当部分地区的隐性债务规模超过显性债务,隐性债务规模庞大。 债务风险高低不等 判断隐性债务风险,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当地总的债务(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规模占当地综合财力的比重,这被称为总债务率。国际上一般将债务率100%作为警戒线,超过这一比例则表示债务风险较高。 上述7个地方债务率超过100%警戒线的只有华龙区。华龙区政府称,全区政府债务总额35.16亿元,总债务率为193%(2017年华龙区本级综合财力为18.2亿元),已超出国际公认的100%警戒线,化解债务风险迫在眉睫。 其他地方债务率没有超过警戒线,为政府债务风险正常地区,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不过南乐县和长清区的(全口径)债务率均超过90%。 尽管债务率不高,但黄南州政府称,当地隐性债务规模与自身财力不匹配,债务负担沉重,债务风险凸显。黄南州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上级补助,在2017年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到4亿元,而来自上级补助收入高达68亿元。 前述6个公布了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的地方,均制定了债务化解目标任务。其中多数计划用5年时间逐步削减隐性债务规模,到2022年将债务率控制在90%甚至80%以内。 以华龙区为例,当地为逐步将隐性债务规模缩小至合理区间,制定了债务化解总目标(2020年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分年度目标。政府债务化解分年度目标:2018年化解14.5%,2019年化解9%,2020年化解13.5%,2021年化解5.5%,2022年化解7%。预计到2022年将债务率从现在的193%降至77%。 不少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地方政府形成隐性债务并非一时,因此化解债务风险不应该搞“急刹车”,应该分步分类逐步化解。 福建省财政厅今年将督促市县制定降低债务风险的工作方案和分年度隐性债务消化计划,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统筹政府收入、处置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鼓励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稳妥推进存量债务化解,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合理共担风险,同时强调注意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化解债务策略披露 如此庞大的隐性债务如何化解一直是最大的难题,各地都强调将资金优先用于偿还到期债务,防止债务逾期无法偿还造成的财政金融风险。 第一财经记者总结上述6地隐性债务化解策略发现,对于当前形成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偿还第一个手段,还是通过财政资金来偿还,因此各地都强调要大力组织收入,包括培养税源,堵塞税收跑冒滴漏,加大卖地收入,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资金支持等。同时压缩政府一般性支出。 华龙区政府提出,继续抓好预算支出管理改革,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基础上,严控基本支出和建设支出,集中财力偿还一批(隐性债务)。 目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当大部分来自棚户区改造贷款,通过加大卖地收入来偿还也成为不少地方的策略。 彭阳县政府称,2017年底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形成隐性债务2.26亿元,全部用棚改腾退土地出让收益来偿还。当地可向自治区申请增加土地挂牌指标,通过挂牌出让土地增加出让收益,逐年化解棚改债务。 此外,地方政府手握优质的经营性资产,因此通过盘活出售这些资产来偿债也是一大策略。 比如华龙区化解隐性债务策略之一,就是将政府和所属部门拥有的部分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等,按照法律程序资产处置一批。 此外,地方还将加速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改革、股权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转化为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的实体性企业,将原平台公司政府债务转化为企业债务,带走一批隐性债务。 (第一财经 陈益刊)[详情]

第一财经 | 2018年08月16日 13:20
6地披露隐性债务化解方案:优先还到期债务防逾期风险
6地披露隐性债务化解方案:优先还到期债务防逾期风险

  6地披露隐性债务化解方案:规模多大?如何偿还?周期多长? 为了化解巨额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已经下发至各地,不少地方正在学习这一文件精神,并着手出台具体化解隐性债务的方案。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近期河南省濮阳市的华龙区、范县、南乐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青海省黄南州相继公布了当地化解隐性债务的文件,其中均公布了详细的隐性债务规模、分年度化债具体计划以及化债手段等。 隐性债务规模一窥 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形成的隐性债务规模目前是一个谜。但多数官员、学者都认为近些年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增速较快,因此中央三令五申遏制隐性债务增长,积极稳妥化解债务风险。 从上述公布化解隐性债务文件的6个地方和公开披露隐性债务规模的合肥市来看,隐性债务占显性债务(政府性债务)比重在30%~360%之间,其中5个地区隐性债务规模超过显性债务,且有2个地方隐性债务是显性债务的3倍以上。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的通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当地隐性债务规模达24.18亿元。这远超2017年底当地显性债务6.72亿元,隐性债务占显性债务比重近360%。 《华龙区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华龙区系统外隐性债务总额26.43亿元,约是当地显性债务的303%。 《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化解存量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的通知》称,截止2018年3月底,限额外隐性债务24.76亿元,约是当地显性债务的181%。 《南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的通知》数据显示,按照当地2018年3月底审计结果,隐性债务规模约19.3亿元,约是当地显性债务的181%. 《彭阳县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称,截止2017年底,当地隐性债务18.70亿元,是显性债务规模的142%。 近日合肥市审计局公开披露,截至2017年末合肥市级隐性债务规模为475.38亿元,占当地政府性债务(即显性债务)比重约为72%。 《济南市长清区存量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称,截至2017年底,当地隐性债务4.94亿元,是当地显性债务规模的32%。此外政府中长期支出责任事项49.52亿元,这是当地显性债务规模的284%。 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相当部分地区的隐性债务规模超过显性债务,隐性债务规模庞大。 债务风险高低不等 判断隐性债务风险,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当地总的债务(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规模占当地综合财力的比重,这被称为总债务率。国际上一般将债务率100%作为警戒线,超过这一比例则表示债务风险较高。 上述7个地方债务率超过100%警戒线的只有华龙区。华龙区政府称,全区政府债务总额35.16亿元,总债务率为193%(2017年华龙区本级综合财力为18.2亿元),已超出国际公认的100%警戒线,化解债务风险迫在眉睫。 其他地方债务率没有超过警戒线,为政府债务风险正常地区,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不过南乐县和长清区的(全口径)债务率均超过90%。 尽管债务率不高,但黄南州政府称,当地隐性债务规模与自身财力不匹配,债务负担沉重,债务风险凸显。黄南州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上级补助,在2017年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到4亿元,而来自上级补助收入高达68亿元。 前述6个公布了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的地方,均制定了债务化解目标任务。其中多数计划用5年时间逐步削减隐性债务规模,到2022年将债务率控制在90%甚至80%以内。 以华龙区为例,当地为逐步将隐性债务规模缩小至合理区间,制定了债务化解总目标(2020年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分年度目标。政府债务化解分年度目标:2018年化解14.5%,2019年化解9%,2020年化解13.5%,2021年化解5.5%,2022年化解7%。预计到2022年将债务率从现在的193%降至77%。 不少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地方政府形成隐性债务并非一时,因此化解债务风险不应该搞“急刹车”,应该分步分类逐步化解。 福建省财政厅今年将督促市县制定降低债务风险的工作方案和分年度隐性债务消化计划,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统筹政府收入、处置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鼓励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稳妥推进存量债务化解,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合理共担风险,同时强调注意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化解债务策略披露 如此庞大的隐性债务如何化解一直是最大的难题,各地都强调将资金优先用于偿还到期债务,防止债务逾期无法偿还造成的财政金融风险。 第一财经记者总结上述6地化解隐性债务化解策略发现,对于当前形成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偿还第一个手段,还是通过财政资金来偿还,因此各地都强调要大力组织收入,包括培养税源,堵塞税收跑冒滴漏,加大卖地收入,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资金支持等。同时压缩政府一般性支出。 华龙区政府提出,继续抓好预算支出管理改革,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基础上,严控基本支出和建设支出,集中财力偿还一批(隐性债务)。 目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当大部分来自棚户区改造贷款,通过加大卖地收入来偿还也成为不少地方的策略。 彭阳县政府称,2017年底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形成隐性债务2.26亿元,全部用棚改腾退土地出让收益来偿还。当地可向自治区申请增加土地挂牌指标,通过挂牌出让土地增加出让收益,逐年化解棚改债务。 此外,地方政府手握优质的经营性资产,因此通过盘活出售这些资产来偿债也是一大策略。 比如华龙区化解隐性债务策略之一,就是将政府和所属部门拥有的部分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等,按照法律程序资产处置一批。 此外,地方还将加速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改革、股权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转化为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的实体性企业,将原平台公司政府债务转化为企业债务,带走一批隐性债务。  [详情]

一财网 | 2018年08月16日 12:00
8-9月利率债规模逾2万亿 地方债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8-9月利率债规模逾2万亿 地方债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8-9月利率债规模将逾2万亿 地方债发行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黄斌   本报记者 黄斌 北京报道 在经历了短暂的超预期流动性宽松后,投资者需要开始严肃对待利率债供给的压力。 8月1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据财政部计划,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为1.35万亿元。 中债资信公用与机构部分析师苏锦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测算称,根据《意见》,前9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比例不低于全年发行规模的80%,即前9个月发行规模不低于1.08万亿元,考虑到前7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合计约1500亿元,由此判断8月和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不低于0.93万亿。 或是考虑将要到来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供给高峰,财政部对发债利率亦进行指导,要求地方债发行利率需在同期限国债利率的基础上上浮40BP。市场人士称,此举可给银行减压,并吸引非银机构参与。 利率上浮40BP护航万亿地方债 地方政府专项债品种主要包括棚改债、土储债和公路债等,以对接基建投资项目为主。 记者结合Wind及中债资信的数据测算,截至2018年7月末,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总发行规模约为5632亿元,但新增专项债发行量仅约为1503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部分,前5个月发行量均为0,6月和7月分别发行412亿元和1091亿元。据此测算,8月-9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约为9300亿元。 8月15日,有消息称财政部在要求地方政府加快专项债发行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发行利率做出指导:要求地方债承销商投标利率较相同期限国债前五日均值至少上浮40个BP。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地方财政部门及城投公司方面求证,目前看此指导价约束性没有那么强。 “之前地方政府债的发行是非常不市场化的。”8月15日,北京某券商主承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地方政府主体评级均为AAA,地方政府之间的发债利率差异非常小,“地方政府会攀比利率,比如东部某个省份发了个百分之三点几的利率,中部甚至西部的省份在差不多时期发债的时候,会要求发债利率不能高出太多,通常只是几个BP”,并摊派给当地银行,“要求他们一定要买,否则财政存款、地方政府的相关业务都沾不到手。” 一位曾参与认购地方政府债的股份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地方政府债利率不够市场化,银行买地方政府债的意愿不高,“通常是地方政府给地方分行施压,然后分行再给总行施压。” 该股份行人士表示,财政部要求提高地方债发行利率的做法很有必要,一方面增强银行配置的意愿,让接下来的发行高峰顺利渡过;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债对非银金融机构的吸引力。 北京某大型券商资管部投资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若在国债利率的基础上上浮40BP,“对我们自有资金投资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团队8月15日发布研报称,地方债发行方式亟待创新,从多种方式来激活非银机构的积极性。如提高票面利率、提高流动性和鼓励杠杆质押,考虑到非银机构交易的特征,若最终地方债认购利率超过同期国开20~30BP,而且交易品种以接近100%质押,将会极大提升地方政府债券的吸引力。 8-9月利率债供给逾2万亿 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供给压力,只是供给压力的一部分。从利率债整体来看,8月-9月的供给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苏锦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仅考虑新增专项债,供给压力尚可,但7月份以后地方债发行还包括:新增一般债约1860.61亿元、置换债约6000亿元、借新还旧债约4463.90亿元。其中,置换债预计8月份完成发行,综合考虑上述各部分,8月份地方债发行规模预计超万亿,9月份发行规模可能也会近万亿。 苏锦河的测算依据是:新增一般债方面,全年新增一般债预计发行8300亿元,前7月份已发行6439.39亿元;置换债方面,全年置换债预计发行1.72万亿,前7个月累计发行1.12万亿;借新还旧债方面,2018年到期债券0.84万亿,根据上半年借新还旧比例83.38%,推测全年借新还旧债发行规模约7003.92亿元,前7个月累计发行2540.02亿元。 而万亿地方债之外,整体利率债的供给压力并不小。苏锦河还测算称,根据往年发行节奏推测8月份以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每月发行规模合计约3000亿元,因此,8~9月份利率债整体发行规模将逾2万亿。 “尽管目前银行间资金面较为宽松,但宽松的只是银行同业存单或同业借款,银行最大的负债端存款利率下行幅度并不大,因此,以较高的存款成本来配置利率债,对银行来说吸引力较为有限,若非银机构配置动力不足、且央行没有继续投放流动性的话,则8~9月份利率债存在不小的供给压力。” 苏锦河表示。 中信证券固收团队认为,近期央行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一定程度利好地方债的发行和认购。从到期收益率来看,地方政府债收益率介于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之间,更贴近政金债,同时兼具免税效应,随着地方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当前债券市场一致性趋向高等级债券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债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 该团队认为,尽管未来地方政府债券尤其是专项债发行量将有较大幅度提速,但以历史经验看,地方政府债券放量与国债收益率以及信用债投资并不存在简单的关系。在当前“稳杠杆”和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下,预计央行会适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地方政府债券集中发行的影响,熨平市场利率的过度波动。(编辑:包芳鸣)[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08月16日 07:07
中央重磅文件"拆弹":多地隐性债务是显性规模的360%
中央重磅文件

  中央下发重磅文件“拆弹”地方隐性债务 陈益刊 [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撰文提及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时也表示,“坚持谁举债谁负责,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 对于中国经济可能的“灰犀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防范化解进入高潮。 由于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形成的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增长较快,中央三令五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与此同时,关于今年中央将出台重磅文件防范隐性债务风险的消息也随之传出。 近日,湖北省、甘肃省和河南省等多个地方政府公开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下称《意见》)精神——这意味着,中央的这一重磅文件已出台。东北某省和西南某省的两位地方政府人士也分别向第一财经记者确认收到《意见》。不过截至发稿,国务院尚未公布《意见》全文。 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地方隐性债务规模较大,为了防止系统性风险,中央出台了隐性债务防范化解这一最高级别文件,意义重大,将加大地方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力度,重塑经济活力,让经济运行更有效率,这其实也是一种积极财政政策。 此前一位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央层面很快下发关于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文件,其中将统一隐性债务口径。由于隐性债务有了口径后还是容易被一些地方规避监管,因此对隐性债务的认定将实行穿透式,实质重于形式。 目前,不少地方已经或正在摸清当地隐性债务规模。部分地方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统筹政府收入、处置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来化解债务风险。 剖析隐性债务 为了摸清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先后进行清理甄别政府债务。2015年之后,地方政府举债只能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务逐步显性化。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达16.47万亿元,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76.5%,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标准(100%),显性债务风险安全可控。为了控制债务规模,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施行限额管理,设立债务“天花板”,2018年限额约21万亿元。 不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最让人担忧的是显性债务之外的隐性债务。 近些年,一些地方官员过度举债谋“政绩”,超出财力上项目,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形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一些金融机构认为地方政府不会破产,基于业绩考虑也为地方违法举债提供“弹药”,助推了隐性债务的规模增长。 目前的隐性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无人知晓。但官员、学者的普遍观点是隐性债务规模大、增长快,风险不可小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就如一座冰山,水面上的是显性债务,而水面下的就是隐性债务。隐性债务的危险性不言自明。”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李盛霖在去年底人大常委会上说,从总的情况看,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在可控范围内,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隐性债务的风险。一是规模比较大;二是隐性债务集中在市和县两级;三是部分隐性债务对应的资产变现能力不强。 近期多个地方披露的隐性债务规模均不小,是当地显性债务规模的30%~360%。 比如,合肥市审计局近期公开披露,截至2017年末合肥市级隐性债务规模为475.38亿元,占当地政府性债务(即显性债务)比重约为72%。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政府公布数据称,截至2018年5月底,当地隐性债务(银行贷款)规模达24.18亿元,远超2017年底当地政府性债务余额6.72亿元,隐性债务占显性债务比重近360%。 虽然隐性债务规模较大,但像合肥市级财力较强,算上隐性债务后的政府债务率低于67%,远低于100%的国际警戒线,债务安全可控。但财力较弱的黄南州则坦承,债务规模与自身财力不匹配,债务负担沉重,债务风险凸显。 乔宝云表示,相当部分地区的隐性债务规模超过显性债务,尤其是像黄南州这种财力较弱的地方风险较大。 隐性债务增长过快、规模过大引起中央警惕,一些解决措施已经相继出台,初步遏制了隐性债务增长。 去年中央明确提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财政部“封杀”地方政府借融资平台公司、政府和PPP模式、政府性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变相举债通道,各项清理整顿工作也已经展开。而针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的问责风暴也已经刮起,涉及政府官员和金融机构人士,不少负有直接责任的官员直接被撤职。 “地方隐性债务形成是地方政府治理问题,单靠财政部一家无法解决。因此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文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意义重大。”乔宝云说。 化解之道:地方担责,多招化解 乔宝云认为,隐性债务之所以风险大,主要原因是债务不透明,因此,处置隐性债务风险首先要使得债务透明化。 不少省市为落实中央精神,在今年相继部署摸清隐性债务规模,并出台化解隐性债务方案。其中一大难题就是隐性债务的口径如何确定。 乔宝云说,地方政府变相举债花样很多,如果靠正面清单形式列举隐性债务标准将很容易突破。因此采取实质重于形式来认定隐性债务更可靠。 第一财经记者拿到的一份省会城市文件对隐性债务口径定义是:政府及其部门在法定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这一定义被多位财税专家认可。 实际上,为了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财政部早在去年底就提出,进一步完善地方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大财政约束力度,有效抑制地方不具备还款能力的项目建设。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从严审核把关,严禁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脱离当地财力可能的项目。 另外,管控好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督促金融机构尽职调查、严格把关,对没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或没有合法合规抵质押物的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提供融资,严格按商业化原则提供融资。同时强化中央企业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 乔宝云认为,隐性债务累积的一大原因是地方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些地方认为债务最终中央会埋单,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认为借债政府会兜底,因此必须要打破这一“幻觉”,让地方动脑筋处置资产来偿债。 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撰文提及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时也表示,“坚持谁举债谁负责,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 此前财政部已经明确,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埋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乔宝云表示,化解隐性债务不可一刀切,需要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地方政府手握不少优质存量资产,通过盘活这些资产可以化解部分隐性债务。 比如,前述黄南州政府为了化解棚户区改造贷款形成的隐性债务,州本级和县通过出售公共租赁住房和狠抓房租等方式提前偿还本金,五年内整改完成。 更多的地方则是通过政府土地出让金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提前偿债,化解隐性债务。 财政部希望地方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共担风险,及时有效防止违约风险扩散蔓延。 比如,彭阳县在化解棚户区改造形成的隐性债务时,要求项目实施进度和完工项目审计核算进度,依据审计结果分清偿债主体责任,剥离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与开发企业各自应承担的债务本息。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今年6月强调,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扩大地方政府法定债务规模,置换部分隐性债务,防止过多出现半拉子工程。 乔宝云认为,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确实可以将隐性债务转化为显性债务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隐性债务规模巨大,转化的空间十分有限。[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 | 2018年08月16日 06:05
专项债发行提速释放财政政策积极信号
专项债发行提速释放财政政策积极信号

  国家统计局刚发布7月国民经济运行相关数据,延续6月的“供需两弱”,财政部紧接着发布相关文件,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和资金拨付,支持地方基建投资。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专项债发行提速,是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一定程度上还能兼顾防风险。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受贸易摩擦升级等因素影响,更是叠加了下行风险。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需要向结构性宽松转变,兼顾稳增长和调结构,在减税和基建上更加积极。 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务院确定了一系列措施,除了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还要求“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较上半年继续回落0.1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内部结构明显分化,基建投资仍为“短板”。基建发力的一个重要方向来自地方政府专项债,专项中的土储债、公路债和棚改债的3个领域都是基建的重要资金来源。 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意味着按照今年预算安排,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把1.35万亿元专项债券中尚未发行的部分,根据项目准备情况由地方政府按市场化原则协商金融机构平稳有序发行。1~6月地方专项债规模仅有3673亿元,7月,各地发行专项债券已经接近2000亿元。剩余约8000亿元的专项债将在5个月内完全释放。这将成为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为地方基建筹集资金提供有力支持。 助力基建的同时,加快发行专项债券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防风险。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偿债来源主要是项目取得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发行时要求实现项目收益融资自求平衡。这类债券风险较低,募资用途也广。近年来,专项债券不断扩容。在量的方面,2015年至2018年,全国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分别为0.1万亿元、0.4万亿元、0.8万亿元和1.35万亿元。在品种方面也是日趋丰富,继土地储备专项债之后,收费公路专项债、棚改专项债等也陆续“上线”。财政部也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发展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专项债券品种,打造中国版的地方政府市政项目“收益债”,从而开好地方政府融资“前门”,保障地方合理融资需求,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地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支持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上半年的财政政策不是那么积极,下半年财政政策力度有多大,地方专项债就是一个重要的发力点。[详情]

证券时报 | 2018年08月16日 04:30
大招来了:地方债逆袭势同国债 释放近3万亿银行资本
大招来了:地方债逆袭势同国债 释放近3万亿银行资本

  大招来了!地方债逆袭,势同国债! 都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古人诚不欺骗我! 8月21日,有消息称地方债风险权重有望从原来的20%降至为零。 这意味着地方债与国债、政金债享受同等风险级别的待遇,相当于监管层为地方债发行鸣锣开道,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吆喝“大伙们快来买地方债啊,与国债、国开债同级别”。 这个操作可谓风骚至极!这意味着:金融监管层对地方债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限制银行购买地方债,变成了鼓励!为了帮银行节约风险资本,提高买地方债的积极性,可谓是殚精竭虑。 可是等等!我记得去年年底CZB领导还放狠话来着: 中央放话:不兜底地方债! 最近,中央经济会议闭幕以后,财政部对外表示,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换句话来讲,地方政府千万不要再以为中央政府会为你们欠的债务买单,并且不光不买单,还将研究出台地方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 这事可难办了:如果一种债券信用风险权重为零,我的理解是这个债肯定不会违约,享受西方佛祖庇佑级的信用。既然不会违约,那肯定是上面有人兜底了,要不有的省政府咋办?难不成铁锅炖自己? 可是上面的人以前还放过狠话,老子不兜底,玩儿蛋去! (当然有的数学学得好的童鞋告诉我,概率为零不代表不发生违约!哎呀呀,概率统计学的老好了,概率密度函数pdf的公式用的666,单个点的测度为零!) 不过作为金融狗,我们可不管这些,既然都说权重为零了,那就买买买吧 01、释放近3万亿银行资本 商业银行的资产,通常会被分为现金、证券、贷款、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风险不同。为保障银行资产运营的安全性,不同风险资产就被央妈设置了不同的风险系数。依据我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的资产分为0%、20%、50% 和100% 四个档次。 有几种资产,风险权重被设置为0(也就是被认为没有风险)—— 现金; 黄金; 人民银行存款; 对中央政府债权(国债); 对人民银行债权(央票); 政策性银行债权(国开债等); …… 说白了,以上这些资产,都是确保可以换到足值人民币现金的,或得到中央政府和人民银行担保的资产,不用担心一点儿损失。 然而,另外有一些资产,就有一定的风险了,例如—— 评级为AA-以上的公司债权,其风险权重被确定为50%; 商业银行对个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其风险权重被确定为50%; 对评级为AA-及以上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其风险权重被确定为50%; 对评级为AA-及以上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债权,其风险权重确定为20%; …… 对地方政府的债券,也就是俗称的地方债,原来一直是被确定为20%风险权重的资产。 回到新闻上来,“地方债风险权重从20%调降至零”,这意味着地方债获得了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一样的信用,而地方债的收益又高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若商业银行购入地方债,相当于净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额外还能获取地方债的利息收入…… 存量地方债风险权重调低后,将释放接近3万亿银行资本金。银行是地方债最大买家,地方债近80%资金来自银行,按地方债存量16.9万亿计算,则占用银行资本达到2.7万亿。公式如下: 16.9*80%*20%=2.7万亿 这样一来,地方债商业银行岂不是要跑步前进购入地方债? 没错,就是这样! 这个政策,本来就是鼓励原本对购入地方债不很积极的商业银行,多多买入地方债! 02、40BP信仰溢价 现在地方债余额16.9万亿,已经比国债的14.1万亿多了2.8万亿。据说下半年银行还要喜提万亿级的专项地方债。这么说来,地方债俨然要成为第一大债券品种啊,都是免税,都是无风险,怎么着利率也得奔着国债而去啊! 等等!你以为骚操作就到此为止了吗?too young! too naive!思考问题too simple! 路透报道,中国财政部继要求地方政府加快专项债发行工作后,亦针对发行利率做出指导,要求地方债承销商投标利率较相同期限国债前五日均值至少上浮40个基点(BP)。据三位消息人士周三透露,财政部此举旨在拉开地方债同国债利差,从而引导地方债发行向更市场化的方向靠拢。 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反复阅读固定收益领域一代宗师兰陵笑笑生的经典著作,也没搞懂这40BPs到底是啥溢价? 流动性溢价?不成啊,现在地方债都比国债规模多2.8万亿了,而且差距有愈来愈大之势,感觉以后流动性要比国债好啊。而且流动性溢价是市场交易出来的,总不能强行规定不准流动性比那谁谁谁好吧。 信用溢价?都是零权重,谁怕谁啊! 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 这一定是信仰溢价! 前几天,央妈怼财爸,大家都还以为,两者有啥深刻矛盾呢! 其实啊,是我们人民群众多想了,对于地方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这种亲亲亲孩儿们,央妈和财爸,从来都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爱得不得了,看着他们陷入困境,救助措施那都是一套一套的组合拳…… 早在今年4月份,银保监会在其发布的《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中就提到: “商业银行持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发行的债券不受本办法规定的大额风险暴露监管要求约束”。 这已经为地方债风险权重调整为0打下了伏笔。 03、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 8月14日,当时财政部下文,催促各地政府加快发行“专项地方债”,提出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甚至怕孩儿们不能深刻领悟,明确要求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发行额度还要求放在10月份发行—— 2018年国家计划发行的“专项地方债”额度是1.35万亿,其中上半年发了3000多亿。剩余的1万亿左右的额度,财政部显然希望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用完,尽早产生效益。 说到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地方政府缺钱搞大基建,目前主要通过发行地方债来解决。地方债分两种——“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一般债券没有直接收益,以一般公共预算作为主要偿还来源,且不对应具体项目;专项债券则是为有收益的特定项目融资,对应具体项目,由项目未来收益作为偿还来源,不纳入财政预算,不计入赤字。 目前专项地方债的品种主要有:棚改债、土地债、轨道交通债、高速公路债等等。 问题来了,财爸大胆鼓励地方政府增发1万亿专项债券,但—— 如果市场上没有人买怎么办? 这就要央妈显神通了。 商业银行不是最喜欢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么? 商业银行不是不愿意大量购买地方债么? 好咧,我把地方债风险权重降到0,和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一样,而且利息还更高,你们还愿不愿意大量买? 银行买地方债的钱哪里来?老百姓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钱!这部分资金的规模大约在30万亿左右。银行拿这些钱主要买国债、地方债、企业债。统计显示,地方债80%卖给了银行,其次是卖给了保险、货币基金等。 今天的这个大消息的实质是:在财政部鼓励地方政府发债之后,金融监管部门鼓励银行来购买这些债券。 而这些债券,又可以抵押给央行,获取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这是央行当前除了降准之外,最主要的发钞渠道。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一方面缓解了地方政府债务泰山压顶和可投资资金不足的态势,另一方面成功实现了向社会放水的目标——自2018年以来的货币和信用紧缩,终于告一段落。 此前,央行曾把级别较低的企业债列入合格抵押物。现在,地方债的风险权重降低了,再加上其利率普遍高于国债,而风险等级等同国债,那么银行肯定更喜欢购买地方债。 此外,这个利好还会继续传递。在地方债之外,还有依托地方政府的“城投债”,也会受到银行的欢迎。 或许有读者会问:地方债规模如此之大,将来如何归还?其实说到底,地方债只用“借新还旧”滚动下去就行了,不存在彻底归还并清零的问题。其他国家也都是这样玩的。 国家之所以要公布地方债的额度,是要防范发债过快,超过经济承受能力,并杜绝道德风险而已。 财政政策,说到底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货币政策”,地方债、国债也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方式的货币发行而已。只不过财政政策更精准一些而已。 想起来,我们从小就被教导: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央妈和财爸联手开闸放水,真是为人民操碎了心。 今天的这条新闻对实体经济是大利好,对大基建是大利好,对股市、楼市也都是利好。事实上,从政策从面来说,年内已经没有利空了,只有不断释放的各种利好! 来源:中国债券公众号综合自债市夜覃,天天说钱[详情]

中国日报:政府将就“隐性地方债”采取行动
中国日报:政府将就“隐性地方债”采取行动

  中国日报8月21日消息,两位高级官员告诉《中国日报》,中国已经完成了一份关于衡量“隐性”地方政府债务的文件,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的债务。 分析人士表示,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防止地方政府债务的持续增加,而不是增加官方预算,以此来防范金融风险。 [详情]

中国日报:政府将就“隐性地方债”采取行动
中国日报:政府将就“隐性地方债”采取行动

  来源:中国日报 两位高级官员告诉《中国日报》,中国已经完成了一份关于衡量“隐性”地方政府债务的文件,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的债务。分析人士表示,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防止地方政府债务的持续增加,而不是增加官方预算,以此来防范金融风险。[详情]

基建“补短板”加速启动 万亿专项债券入市
基建“补短板”加速启动 万亿专项债券入市

  当积极财政政策从“去杠杆”转向“补短板”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于稳投资、扩内需的作用愈发明显。 近日,财政部发文催促地方政府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工作,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根据财政部的通知,今年地方债券发行进度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各地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发行比例原则上不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财政部数据显示,1~6月专项债券发行总额为3673亿元。按照2018年1.35万亿元的专项债额度,那么7~10月需要发行近一万亿元专项债券。 市场分析,万亿元专项债券加速入市,对基建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下半年基建投资实现触底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发行提速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发力。 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科学安排今年后几个月特别是8月、9月份发行计划,加快发行进度。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解释,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债券市场情况等因素,选择招标(含弹性招标)、公开承销等方式组织专项债券发行工作。 然而相比以前,此次专项债发行条件逐渐放松。 财政部表态,承销机构应当综合考虑同期限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利率水平及二级市场地方债券估值等因素决定投标价格,地方财政部门不得以财政存款等对承销机构施加影响人为压价。 作为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地方债券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的重要投资品种。截止到8月17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64%,财政部允许专项债可以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40BP的指导价。 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办事处主任王小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部明确要求地方财政部门不得人为压价,有利于提高承销商认购积极性,加快债券发行,以更好吸引非银机构加入这个市场。 财政部数据显示,1~6月累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10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0436亿元,专项债券3673亿元;按用途划分,新增债券3329亿元,置换债券或再融资债券10780亿元。 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5.9年,其中一般债券6.0年、专项债券5.7年;平均发行利率3.98%,其中一般债券3.97%、专项债券4.00%。 7月23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 王小文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特别提到要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并强调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早见成效。“这表明积极财政策开始转向债权发行,在减税、赤字等政策相继落地后,发债进度的提速更为直接和快速。” 补齐短板 “专项债券将涵盖众多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有力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补齐。”王小文说。根据专项债券的用途,目前在今年1.35万亿元的专项债券中,基建投资规模为8910亿元,占总额的三分之二。 华泰证券报告指出,基建发力的重要资金主要来自专项债券,专项债券中的土储债、公路债和棚改债3个领域都是基建的重要资金来源。从上半年地方债券发行情况来看,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触底反弹,全年有望维持13%至15%的增长速度。 这一预判缓解了市场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担忧。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相关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5%,增速比1~6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7%,增速比1~6月回落1.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滑,引发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担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从年初两位数增长放缓至7月的5.7%,基建投资增幅断崖式下滑,引起中央高度重视。 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在经济领域的部署,核心在于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原因就是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回落明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各地方今年以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审查,对一些PPP项目进行了清理规范,是导致基础设施投资放缓的主要原因。 “下半年随着政策的落实落地,以及项目审批的加快,基础设施有望企稳。”刘爱华说。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介绍,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比2017年增加了5500亿元,主要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以及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专项债的发行将以成熟一批发行一批的原则有序开展,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财政部补充说明。[详情]

催还债变催发债 多地发行“巨额债券”
催还债变催发债 多地发行“巨额债券”

  催还债变催发债,多地发行“巨额债券” 华夏时报记者 金微 北京报道 市场风向转换挺快,刚刚好像还在催还债,现在突然变“催发债”。 8月14日,财政部一纸“发债令”(“财库72号文”),催促地方政府加快发债。 这份名为《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明确,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科学安排今年后几个月特别是8、9月发行计划,加快发行进度。“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今年国务院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是1.35万亿,但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才发行3673亿元,不足全年总额的28%,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总共有万亿专项债的规模要发行,同时还有大量的一般债券。 财政部的一纸命令,各地发债工作明显加快,广东、四川、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率先响应。其中不乏百亿甚至几百亿级的巨额债券。 8月15日早间,中央结算公司官网上发布了广东省的三组地方债发行文件,分别是“2018年广东省(本级)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专项债券(一期)发行文件”、“2018年广东省第一批棚改专项债券、第二批土储专项债券发行文件”和“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文件”。这些发行文件均罕见地加注了“特急”字样。 这是广东在原计划16日招标发行两组地方债的基础上,又“追加”安排的三组债券发行,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规模更是高达341.9亿元,广东省财政厅称这是广东省政府单只规模最大债券,也是地方债单只规模最大债券之一。 本次广东省计划招标发行的地方债将达到609亿元。 除了广东省,四川省财政厅发布公告将于20日招标发行396亿地方债,其中包括117亿元为土地储备专项债,黑龙江公告将于21日发行268亿一般债和专项债,专项债包括普通专项债、收费公路专项债、棚改专项债和土地储备专项债。 在最近的发债省份中,内蒙古还得拔超长期地方债头筹,将发行首只20年政府债。 这次在在上交所发行525亿元政府债券,除了100亿20年期的一般债券,还包括1年期、2年期、3年期、7年期、10年期的一般债券,规模分别为20亿元、80亿元、83亿元、110亿元、110亿元,以及22亿元5年期专项债券。 自8月份以来,已有河南、天津、云南、山东、吉林、厦门、湖南、陕西、新疆、江苏、黑龙江、海南、广东、浙江、贵州等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先后发债。 除了发债规模增长,发债的效率也明显加快。8月16日,广东省财政厅公布称,通过财政部政府债券发行系统成功发行了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下称“粤港澳大湾区债券”),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发行额341.9亿元,期限为5年,中标利率为3.71%。 由于契合市场热点,承销机构认购踊跃。发债筹集资金投向67个土储项目。 广东省财政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债券的发行将有利于提高地方债的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 与此同时,广东省财政厅还同步成功发行了水资源领域专项债券。该专项债券发行额10亿元,期限为10年,中标利率为3.96%。 万亿专项债涌入,各地无论是债券发行规模的上升还是发行节奏的加快,将从资金供给方面对市场带来压力。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较小,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滑较快。 下半年需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财政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希望在稳增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由于地方专项债券发行提速,利率债券供给会比较大,如果央行货币政策不宽松,会对长端利率会有影响。”李奇霖说。 财政部的通知称,承销机构应当综合考虑同期限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利率水平及二级市场地方债券估值等因素决定投标价格,地方财政部门不得以财政存款等对承销机构施加影响人为压价。 发改委PPP专家张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部72号文下发后,专项债会大量发行,会占用信用债市场的大量资金,目前央行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为稳健中性,资金能否匹配专项债券规模尚存疑虑。专项债要保持与国债的利差空间,因此市场不会像以前一样出现与利率招标下限零利差买债的情形。 “未来专项债会根据项目不同,利率会有所不同,因此债券发行要与项目收益挂钩,体现市场化原则。利差的出现会将吸引券商将投信用债的钱,投到专项债里,进一步分化信用债市场的资金。” 据日前江苏省财政厅披露,2018年江苏省政府专项债券已于17日完成招标。该3年/7年/10年期债券,中标利率分别为3.58%、3.94%、3.98%,均与招标利率区间下限高40BP。 另外,各地的专项债发行中,像黑龙江将齐齐哈尔市、黑河市、七台等地土地专项债为打包发行。 张宇认为,专项债集合打包式发行,政府用统一发行掩盖了城市间的信用等级差距,无法真实体现专项债券市场化利率水平。 由于财政部的鼓励,目前地方发债首选专项债,而且发行效率很高,政府的融资选择会是优先专项债、城投债、最后才是其他方式。 张宇认为,专项债应该明确发行投向的范畴,避免出现标准化厂房等政府不负有提供义务的,属于招商引资范畴的项目发行专项债券。 另外,国家的大趋势是控制房价,但是现在大量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又是依靠土地出让金偿还,这与中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预期是存在一定矛盾。 张宇认为,国家应该鼓励用于投向民生领域项目的专项债,如教育,医疗,养老等范畴,依靠专项收入而不是土地,适当控制土地储备等与土地出让挂钩类型专项债品种,以保障宏观政策的连续稳定! [详情]

6地披露隐性债务化解方案:优先还到期债务防逾期风险
6地披露隐性债务化解方案:优先还到期债务防逾期风险

   (资料图 来源:摄图网) 为了化解巨额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已经下发至各地,不少地方正在学习这一文件精神,并着手出台具体化解隐性债务的方案。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近期河南省濮阳市的华龙区、范县、南乐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青海省黄南州相继公布了当地化解隐性债务的文件,其中均公布了详细的隐性债务规模、分年度化债具体计划以及化债手段等。 隐性债务规模一窥 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形成的隐性债务规模目前是一个谜。但多数官员、学者都认为近些年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增速较快,因此中央三令五申遏制隐性债务增长,积极稳妥化解债务风险。 从上述公布化解隐性债务文件的6个地方和公开披露隐性债务规模的合肥市来看,隐性债务占显性债务(政府性债务)比重在30%~360%之间,其中5个地区隐性债务规模超过显性债务,且有2个地方隐性债务是显性债务的3倍以上。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的通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当地隐性债务规模达24.18亿元。这远超2017年底当地显性债务6.72亿元,隐性债务占显性债务比重近360%。 《华龙区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华龙区系统外隐性债务总额26.43亿元,约是当地显性债务的303%。 《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化解存量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的通知》称,截止2018年3月底,限额外隐性债务24.76亿元,约是当地显性债务的181%。 《南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的通知》数据显示,按照当地2018年3月底审计结果,隐性债务规模约19.3亿元,约是当地显性债务的181%. 《彭阳县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称,截止2017年底,当地隐性债务18.70亿元,是显性债务规模的142%。 近日合肥市审计局公开披露,截至2017年末合肥市级隐性债务规模为475.38亿元,占当地政府性债务(即显性债务)比重约为72%。 《济南市长清区存量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称,截至2017年底,当地隐性债务4.94亿元,是当地显性债务规模的32%。此外政府中长期支出责任事项49.52亿元,这是当地显性债务规模的284%。 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相当部分地区的隐性债务规模超过显性债务,隐性债务规模庞大。 债务风险高低不等 判断隐性债务风险,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当地总的债务(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规模占当地综合财力的比重,这被称为总债务率。国际上一般将债务率100%作为警戒线,超过这一比例则表示债务风险较高。 上述7个地方债务率超过100%警戒线的只有华龙区。华龙区政府称,全区政府债务总额35.16亿元,总债务率为193%(2017年华龙区本级综合财力为18.2亿元),已超出国际公认的100%警戒线,化解债务风险迫在眉睫。 其他地方债务率没有超过警戒线,为政府债务风险正常地区,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不过南乐县和长清区的(全口径)债务率均超过90%。 尽管债务率不高,但黄南州政府称,当地隐性债务规模与自身财力不匹配,债务负担沉重,债务风险凸显。黄南州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上级补助,在2017年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到4亿元,而来自上级补助收入高达68亿元。 前述6个公布了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的地方,均制定了债务化解目标任务。其中多数计划用5年时间逐步削减隐性债务规模,到2022年将债务率控制在90%甚至80%以内。 以华龙区为例,当地为逐步将隐性债务规模缩小至合理区间,制定了债务化解总目标(2020年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分年度目标。政府债务化解分年度目标:2018年化解14.5%,2019年化解9%,2020年化解13.5%,2021年化解5.5%,2022年化解7%。预计到2022年将债务率从现在的193%降至77%。 不少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地方政府形成隐性债务并非一时,因此化解债务风险不应该搞“急刹车”,应该分步分类逐步化解。 福建省财政厅今年将督促市县制定降低债务风险的工作方案和分年度隐性债务消化计划,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统筹政府收入、处置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鼓励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稳妥推进存量债务化解,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合理共担风险,同时强调注意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化解债务策略披露 如此庞大的隐性债务如何化解一直是最大的难题,各地都强调将资金优先用于偿还到期债务,防止债务逾期无法偿还造成的财政金融风险。 第一财经记者总结上述6地隐性债务化解策略发现,对于当前形成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偿还第一个手段,还是通过财政资金来偿还,因此各地都强调要大力组织收入,包括培养税源,堵塞税收跑冒滴漏,加大卖地收入,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资金支持等。同时压缩政府一般性支出。 华龙区政府提出,继续抓好预算支出管理改革,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基础上,严控基本支出和建设支出,集中财力偿还一批(隐性债务)。 目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当大部分来自棚户区改造贷款,通过加大卖地收入来偿还也成为不少地方的策略。 彭阳县政府称,2017年底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形成隐性债务2.26亿元,全部用棚改腾退土地出让收益来偿还。当地可向自治区申请增加土地挂牌指标,通过挂牌出让土地增加出让收益,逐年化解棚改债务。 此外,地方政府手握优质的经营性资产,因此通过盘活出售这些资产来偿债也是一大策略。 比如华龙区化解隐性债务策略之一,就是将政府和所属部门拥有的部分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等,按照法律程序资产处置一批。 此外,地方还将加速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改革、股权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转化为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的实体性企业,将原平台公司政府债务转化为企业债务,带走一批隐性债务。 (第一财经 陈益刊)[详情]

6地披露隐性债务化解方案:优先还到期债务防逾期风险
6地披露隐性债务化解方案:优先还到期债务防逾期风险

  6地披露隐性债务化解方案:规模多大?如何偿还?周期多长? 为了化解巨额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已经下发至各地,不少地方正在学习这一文件精神,并着手出台具体化解隐性债务的方案。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近期河南省濮阳市的华龙区、范县、南乐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青海省黄南州相继公布了当地化解隐性债务的文件,其中均公布了详细的隐性债务规模、分年度化债具体计划以及化债手段等。 隐性债务规模一窥 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形成的隐性债务规模目前是一个谜。但多数官员、学者都认为近些年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增速较快,因此中央三令五申遏制隐性债务增长,积极稳妥化解债务风险。 从上述公布化解隐性债务文件的6个地方和公开披露隐性债务规模的合肥市来看,隐性债务占显性债务(政府性债务)比重在30%~360%之间,其中5个地区隐性债务规模超过显性债务,且有2个地方隐性债务是显性债务的3倍以上。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的通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当地隐性债务规模达24.18亿元。这远超2017年底当地显性债务6.72亿元,隐性债务占显性债务比重近360%。 《华龙区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华龙区系统外隐性债务总额26.43亿元,约是当地显性债务的303%。 《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化解存量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的通知》称,截止2018年3月底,限额外隐性债务24.76亿元,约是当地显性债务的181%。 《南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的通知》数据显示,按照当地2018年3月底审计结果,隐性债务规模约19.3亿元,约是当地显性债务的181%. 《彭阳县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实施方案》称,截止2017年底,当地隐性债务18.70亿元,是显性债务规模的142%。 近日合肥市审计局公开披露,截至2017年末合肥市级隐性债务规模为475.38亿元,占当地政府性债务(即显性债务)比重约为72%。 《济南市长清区存量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称,截至2017年底,当地隐性债务4.94亿元,是当地显性债务规模的32%。此外政府中长期支出责任事项49.52亿元,这是当地显性债务规模的284%。 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相当部分地区的隐性债务规模超过显性债务,隐性债务规模庞大。 债务风险高低不等 判断隐性债务风险,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当地总的债务(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规模占当地综合财力的比重,这被称为总债务率。国际上一般将债务率100%作为警戒线,超过这一比例则表示债务风险较高。 上述7个地方债务率超过100%警戒线的只有华龙区。华龙区政府称,全区政府债务总额35.16亿元,总债务率为193%(2017年华龙区本级综合财力为18.2亿元),已超出国际公认的100%警戒线,化解债务风险迫在眉睫。 其他地方债务率没有超过警戒线,为政府债务风险正常地区,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不过南乐县和长清区的(全口径)债务率均超过90%。 尽管债务率不高,但黄南州政府称,当地隐性债务规模与自身财力不匹配,债务负担沉重,债务风险凸显。黄南州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上级补助,在2017年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到4亿元,而来自上级补助收入高达68亿元。 前述6个公布了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的地方,均制定了债务化解目标任务。其中多数计划用5年时间逐步削减隐性债务规模,到2022年将债务率控制在90%甚至80%以内。 以华龙区为例,当地为逐步将隐性债务规模缩小至合理区间,制定了债务化解总目标(2020年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分年度目标。政府债务化解分年度目标:2018年化解14.5%,2019年化解9%,2020年化解13.5%,2021年化解5.5%,2022年化解7%。预计到2022年将债务率从现在的193%降至77%。 不少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地方政府形成隐性债务并非一时,因此化解债务风险不应该搞“急刹车”,应该分步分类逐步化解。 福建省财政厅今年将督促市县制定降低债务风险的工作方案和分年度隐性债务消化计划,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统筹政府收入、处置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鼓励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稳妥推进存量债务化解,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合理共担风险,同时强调注意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化解债务策略披露 如此庞大的隐性债务如何化解一直是最大的难题,各地都强调将资金优先用于偿还到期债务,防止债务逾期无法偿还造成的财政金融风险。 第一财经记者总结上述6地化解隐性债务化解策略发现,对于当前形成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偿还第一个手段,还是通过财政资金来偿还,因此各地都强调要大力组织收入,包括培养税源,堵塞税收跑冒滴漏,加大卖地收入,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资金支持等。同时压缩政府一般性支出。 华龙区政府提出,继续抓好预算支出管理改革,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基础上,严控基本支出和建设支出,集中财力偿还一批(隐性债务)。 目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当大部分来自棚户区改造贷款,通过加大卖地收入来偿还也成为不少地方的策略。 彭阳县政府称,2017年底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形成隐性债务2.26亿元,全部用棚改腾退土地出让收益来偿还。当地可向自治区申请增加土地挂牌指标,通过挂牌出让土地增加出让收益,逐年化解棚改债务。 此外,地方政府手握优质的经营性资产,因此通过盘活出售这些资产来偿债也是一大策略。 比如华龙区化解隐性债务策略之一,就是将政府和所属部门拥有的部分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等,按照法律程序资产处置一批。 此外,地方还将加速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改革、股权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转化为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的实体性企业,将原平台公司政府债务转化为企业债务,带走一批隐性债务。  [详情]

8-9月利率债规模逾2万亿 地方债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8-9月利率债规模逾2万亿 地方债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8-9月利率债规模将逾2万亿 地方债发行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黄斌   本报记者 黄斌 北京报道 在经历了短暂的超预期流动性宽松后,投资者需要开始严肃对待利率债供给的压力。 8月1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据财政部计划,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为1.35万亿元。 中债资信公用与机构部分析师苏锦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测算称,根据《意见》,前9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比例不低于全年发行规模的80%,即前9个月发行规模不低于1.08万亿元,考虑到前7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合计约1500亿元,由此判断8月和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不低于0.93万亿。 或是考虑将要到来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供给高峰,财政部对发债利率亦进行指导,要求地方债发行利率需在同期限国债利率的基础上上浮40BP。市场人士称,此举可给银行减压,并吸引非银机构参与。 利率上浮40BP护航万亿地方债 地方政府专项债品种主要包括棚改债、土储债和公路债等,以对接基建投资项目为主。 记者结合Wind及中债资信的数据测算,截至2018年7月末,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总发行规模约为5632亿元,但新增专项债发行量仅约为1503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部分,前5个月发行量均为0,6月和7月分别发行412亿元和1091亿元。据此测算,8月-9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约为9300亿元。 8月15日,有消息称财政部在要求地方政府加快专项债发行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发行利率做出指导:要求地方债承销商投标利率较相同期限国债前五日均值至少上浮40个BP。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地方财政部门及城投公司方面求证,目前看此指导价约束性没有那么强。 “之前地方政府债的发行是非常不市场化的。”8月15日,北京某券商主承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地方政府主体评级均为AAA,地方政府之间的发债利率差异非常小,“地方政府会攀比利率,比如东部某个省份发了个百分之三点几的利率,中部甚至西部的省份在差不多时期发债的时候,会要求发债利率不能高出太多,通常只是几个BP”,并摊派给当地银行,“要求他们一定要买,否则财政存款、地方政府的相关业务都沾不到手。” 一位曾参与认购地方政府债的股份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地方政府债利率不够市场化,银行买地方政府债的意愿不高,“通常是地方政府给地方分行施压,然后分行再给总行施压。” 该股份行人士表示,财政部要求提高地方债发行利率的做法很有必要,一方面增强银行配置的意愿,让接下来的发行高峰顺利渡过;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债对非银金融机构的吸引力。 北京某大型券商资管部投资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若在国债利率的基础上上浮40BP,“对我们自有资金投资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团队8月15日发布研报称,地方债发行方式亟待创新,从多种方式来激活非银机构的积极性。如提高票面利率、提高流动性和鼓励杠杆质押,考虑到非银机构交易的特征,若最终地方债认购利率超过同期国开20~30BP,而且交易品种以接近100%质押,将会极大提升地方政府债券的吸引力。 8-9月利率债供给逾2万亿 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供给压力,只是供给压力的一部分。从利率债整体来看,8月-9月的供给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苏锦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仅考虑新增专项债,供给压力尚可,但7月份以后地方债发行还包括:新增一般债约1860.61亿元、置换债约6000亿元、借新还旧债约4463.90亿元。其中,置换债预计8月份完成发行,综合考虑上述各部分,8月份地方债发行规模预计超万亿,9月份发行规模可能也会近万亿。 苏锦河的测算依据是:新增一般债方面,全年新增一般债预计发行8300亿元,前7月份已发行6439.39亿元;置换债方面,全年置换债预计发行1.72万亿,前7个月累计发行1.12万亿;借新还旧债方面,2018年到期债券0.84万亿,根据上半年借新还旧比例83.38%,推测全年借新还旧债发行规模约7003.92亿元,前7个月累计发行2540.02亿元。 而万亿地方债之外,整体利率债的供给压力并不小。苏锦河还测算称,根据往年发行节奏推测8月份以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每月发行规模合计约3000亿元,因此,8~9月份利率债整体发行规模将逾2万亿。 “尽管目前银行间资金面较为宽松,但宽松的只是银行同业存单或同业借款,银行最大的负债端存款利率下行幅度并不大,因此,以较高的存款成本来配置利率债,对银行来说吸引力较为有限,若非银机构配置动力不足、且央行没有继续投放流动性的话,则8~9月份利率债存在不小的供给压力。” 苏锦河表示。 中信证券固收团队认为,近期央行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一定程度利好地方债的发行和认购。从到期收益率来看,地方政府债收益率介于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之间,更贴近政金债,同时兼具免税效应,随着地方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当前债券市场一致性趋向高等级债券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债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 该团队认为,尽管未来地方政府债券尤其是专项债发行量将有较大幅度提速,但以历史经验看,地方政府债券放量与国债收益率以及信用债投资并不存在简单的关系。在当前“稳杠杆”和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下,预计央行会适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地方政府债券集中发行的影响,熨平市场利率的过度波动。(编辑:包芳鸣)[详情]

中央重磅文件"拆弹":多地隐性债务是显性规模的360%
中央重磅文件

  中央下发重磅文件“拆弹”地方隐性债务 陈益刊 [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撰文提及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时也表示,“坚持谁举债谁负责,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 对于中国经济可能的“灰犀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防范化解进入高潮。 由于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形成的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增长较快,中央三令五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与此同时,关于今年中央将出台重磅文件防范隐性债务风险的消息也随之传出。 近日,湖北省、甘肃省和河南省等多个地方政府公开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下称《意见》)精神——这意味着,中央的这一重磅文件已出台。东北某省和西南某省的两位地方政府人士也分别向第一财经记者确认收到《意见》。不过截至发稿,国务院尚未公布《意见》全文。 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地方隐性债务规模较大,为了防止系统性风险,中央出台了隐性债务防范化解这一最高级别文件,意义重大,将加大地方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力度,重塑经济活力,让经济运行更有效率,这其实也是一种积极财政政策。 此前一位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央层面很快下发关于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文件,其中将统一隐性债务口径。由于隐性债务有了口径后还是容易被一些地方规避监管,因此对隐性债务的认定将实行穿透式,实质重于形式。 目前,不少地方已经或正在摸清当地隐性债务规模。部分地方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统筹政府收入、处置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来化解债务风险。 剖析隐性债务 为了摸清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先后进行清理甄别政府债务。2015年之后,地方政府举债只能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务逐步显性化。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达16.47万亿元,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76.5%,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标准(100%),显性债务风险安全可控。为了控制债务规模,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施行限额管理,设立债务“天花板”,2018年限额约21万亿元。 不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最让人担忧的是显性债务之外的隐性债务。 近些年,一些地方官员过度举债谋“政绩”,超出财力上项目,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形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一些金融机构认为地方政府不会破产,基于业绩考虑也为地方违法举债提供“弹药”,助推了隐性债务的规模增长。 目前的隐性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无人知晓。但官员、学者的普遍观点是隐性债务规模大、增长快,风险不可小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就如一座冰山,水面上的是显性债务,而水面下的就是隐性债务。隐性债务的危险性不言自明。”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李盛霖在去年底人大常委会上说,从总的情况看,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在可控范围内,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隐性债务的风险。一是规模比较大;二是隐性债务集中在市和县两级;三是部分隐性债务对应的资产变现能力不强。 近期多个地方披露的隐性债务规模均不小,是当地显性债务规模的30%~360%。 比如,合肥市审计局近期公开披露,截至2017年末合肥市级隐性债务规模为475.38亿元,占当地政府性债务(即显性债务)比重约为72%。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政府公布数据称,截至2018年5月底,当地隐性债务(银行贷款)规模达24.18亿元,远超2017年底当地政府性债务余额6.72亿元,隐性债务占显性债务比重近360%。 虽然隐性债务规模较大,但像合肥市级财力较强,算上隐性债务后的政府债务率低于67%,远低于100%的国际警戒线,债务安全可控。但财力较弱的黄南州则坦承,债务规模与自身财力不匹配,债务负担沉重,债务风险凸显。 乔宝云表示,相当部分地区的隐性债务规模超过显性债务,尤其是像黄南州这种财力较弱的地方风险较大。 隐性债务增长过快、规模过大引起中央警惕,一些解决措施已经相继出台,初步遏制了隐性债务增长。 去年中央明确提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财政部“封杀”地方政府借融资平台公司、政府和PPP模式、政府性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变相举债通道,各项清理整顿工作也已经展开。而针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的问责风暴也已经刮起,涉及政府官员和金融机构人士,不少负有直接责任的官员直接被撤职。 “地方隐性债务形成是地方政府治理问题,单靠财政部一家无法解决。因此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文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意义重大。”乔宝云说。 化解之道:地方担责,多招化解 乔宝云认为,隐性债务之所以风险大,主要原因是债务不透明,因此,处置隐性债务风险首先要使得债务透明化。 不少省市为落实中央精神,在今年相继部署摸清隐性债务规模,并出台化解隐性债务方案。其中一大难题就是隐性债务的口径如何确定。 乔宝云说,地方政府变相举债花样很多,如果靠正面清单形式列举隐性债务标准将很容易突破。因此采取实质重于形式来认定隐性债务更可靠。 第一财经记者拿到的一份省会城市文件对隐性债务口径定义是:政府及其部门在法定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这一定义被多位财税专家认可。 实际上,为了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财政部早在去年底就提出,进一步完善地方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大财政约束力度,有效抑制地方不具备还款能力的项目建设。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从严审核把关,严禁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脱离当地财力可能的项目。 另外,管控好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督促金融机构尽职调查、严格把关,对没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或没有合法合规抵质押物的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提供融资,严格按商业化原则提供融资。同时强化中央企业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 乔宝云认为,隐性债务累积的一大原因是地方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些地方认为债务最终中央会埋单,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认为借债政府会兜底,因此必须要打破这一“幻觉”,让地方动脑筋处置资产来偿债。 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撰文提及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时也表示,“坚持谁举债谁负责,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 此前财政部已经明确,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埋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乔宝云表示,化解隐性债务不可一刀切,需要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地方政府手握不少优质存量资产,通过盘活这些资产可以化解部分隐性债务。 比如,前述黄南州政府为了化解棚户区改造贷款形成的隐性债务,州本级和县通过出售公共租赁住房和狠抓房租等方式提前偿还本金,五年内整改完成。 更多的地方则是通过政府土地出让金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提前偿债,化解隐性债务。 财政部希望地方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共担风险,及时有效防止违约风险扩散蔓延。 比如,彭阳县在化解棚户区改造形成的隐性债务时,要求项目实施进度和完工项目审计核算进度,依据审计结果分清偿债主体责任,剥离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与开发企业各自应承担的债务本息。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今年6月强调,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扩大地方政府法定债务规模,置换部分隐性债务,防止过多出现半拉子工程。 乔宝云认为,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确实可以将隐性债务转化为显性债务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隐性债务规模巨大,转化的空间十分有限。[详情]

专项债发行提速释放财政政策积极信号
专项债发行提速释放财政政策积极信号

  国家统计局刚发布7月国民经济运行相关数据,延续6月的“供需两弱”,财政部紧接着发布相关文件,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和资金拨付,支持地方基建投资。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专项债发行提速,是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一定程度上还能兼顾防风险。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受贸易摩擦升级等因素影响,更是叠加了下行风险。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需要向结构性宽松转变,兼顾稳增长和调结构,在减税和基建上更加积极。 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务院确定了一系列措施,除了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还要求“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较上半年继续回落0.1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内部结构明显分化,基建投资仍为“短板”。基建发力的一个重要方向来自地方政府专项债,专项中的土储债、公路债和棚改债的3个领域都是基建的重要资金来源。 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意味着按照今年预算安排,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把1.35万亿元专项债券中尚未发行的部分,根据项目准备情况由地方政府按市场化原则协商金融机构平稳有序发行。1~6月地方专项债规模仅有3673亿元,7月,各地发行专项债券已经接近2000亿元。剩余约8000亿元的专项债将在5个月内完全释放。这将成为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为地方基建筹集资金提供有力支持。 助力基建的同时,加快发行专项债券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防风险。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偿债来源主要是项目取得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发行时要求实现项目收益融资自求平衡。这类债券风险较低,募资用途也广。近年来,专项债券不断扩容。在量的方面,2015年至2018年,全国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分别为0.1万亿元、0.4万亿元、0.8万亿元和1.35万亿元。在品种方面也是日趋丰富,继土地储备专项债之后,收费公路专项债、棚改专项债等也陆续“上线”。财政部也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发展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专项债券品种,打造中国版的地方政府市政项目“收益债”,从而开好地方政府融资“前门”,保障地方合理融资需求,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地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支持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上半年的财政政策不是那么积极,下半年财政政策力度有多大,地方专项债就是一个重要的发力点。[详情]

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 仍需关注大规模基建的可能风险
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 仍需关注大规模基建的可能风险

  仍需关注大规模基建的可能风险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8月14日,财政部发文要求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筹集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在建项目的建设。这意味着近1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7月~10月四个月内集中完成。根据年初制定的计划,今年国务院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是13500亿元。 上半年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增速大幅下滑,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下半年稳投资,尤其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补短板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因此,积极加快落实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让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尽快落地,可以在稳增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一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近日在多地党委政府传达,继续要求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切实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与防风险的关系,摸清底数、压实责任、分类施策等,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打好打赢。 可以看出,隐性债务过重的地区已经失去了举债能力,目前安排的一万多亿地方债,大部分应当是有财政能力的地区发行,前者需要继续去杠杆以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而后者则要加杠杆。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意味着目前中国加大基建投资是将最后有能力加杠杆的中央和部分地方都“利用起来”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降低企业部门和部分债务过重的地方政府的杠杆,那么,反而会抬高宏观杠杆率,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应当说,中国经历十几年不断加大投入,在一些基建领域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现象,大量低使用效率的工程不但难以收回投资,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维护成本。基建虽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立竿见影的工具,但是会积累更多债务,大量隐性债务就是地方政府不断投资基建造成的。在阿列克斯·科尔研究日本的专著《犬与鬼》中,他就提到日本政府的建筑中毒症,不停的修建基建工程而不管其效率与成本,这也是日本政府债务累积过多的主要原因。 目前大举投资基建的一个主要忧虑是加速经济的滞胀化。中国消费已经出现放缓迹象,大规模投资基建会继续抬高上游商品价格,从而对制造业构成双面夹击。在过去几年,大宗商品以及钢铁、能源等价格大幅上涨,全国各地的房价大幅上涨。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大规模基建投资放大对上游的需求并继续拉动价格上涨,考虑到目前已经疲软的消费,经济有可能面临滞胀风险。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跌去10%左右,这或许能抵消中国出口部门持续上涨的成本压力,但是,考虑到中国对能源、资源等商品的进口依赖,人民币贬值会带来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继续投资基建可能会让有效率、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遭受严重挤出,并可能让一些本该出清的僵尸企业暂时起死回生,影响去杠杆工作。 如果我们重新审视2008年刺激过程,会发现相关刺激只会抬高杠杆率,制造资产泡沫,挤压实体经济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造成经济结构扭曲与资源严重错配。事实上,尽管当前“空中加油”时要求严格控制地产市场,但大规模基建投资本身以及与之相配合的货币政策最终会带来一系列的难以控制的重复反应。 可以确信的是,我们希望发行1万多亿债券用于基建项目的建设,考虑到与之相应的融资需求,以及一些地方政府补短板的财政投资计划,大规模投资会暂时缓冲经济下行风险,但会抬高政府部门杠杆率,并继续挤压制造业部门,有助于经济增量的创新与研发需要一个长期投资过程才能发挥作用,而刺激性政策的效率只会越来越低,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在未来某个时间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并影响到主权信用水平,这是我们不得不警惕的风险。(编辑 祝乃娟)[详情]

万亿专项债托举基建投资
万亿专项债托举基建投资

  万亿专项债托举基建投资   本报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万亿专项债托举基建投资 2018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不断下行,为了对冲内外压力,中央明确提出“稳投资”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补短板力度”的要求,地方专项债发行也被要求提速。8月14日,财政部发文要求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要求各地9月底前发行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80%。除此之外,财政部还放宽了包括期限比例结构、信息披露流程并给出了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40BP的指导价,以提高承销商的认购积极性,加快债券发行。(包芳鸣) 导读 为了提高银行认购积极性,财政部还就专项债券招标利率给出指导价——要求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40BP。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据wind统计,截至8月15日,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约2669亿元。相较全年1.35万亿总规模,还有超万亿元债券待发。 响应中央对“积极财政政策更积极”的定调,地方专项债发行将进一步提速。8月14日,财政部发文要求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要求各地9月底前发行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额度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除了放开“季度均衡”的时间限制,财政部还放宽了包括期限比例结构、信息披露流程等。为了吸引承销商、投资者的积极性,财政部还给出了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40BP的指导价。 发行规模逐月提升 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开闸的时间较往年更晚一些。6月8日,重庆发行了今年首批地方新增专项债。 地方债额度下发时间较晚是重要原因。5月底经省级人大才通过省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后,地方新增债券发行工作宣告正式开始。 wind资讯显示,新增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呈现逐月提升的态势,剔除重复项后6月、7月、8月(截至8月15日)新增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分别为575亿元、1222亿元、872亿元。即便发行规模在逐月攀升,但截至目前为止仅2669亿元的规模,占全年计划发行量约20%。 “今年专项债发行的要求提高了,像项目收益专项债要求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我们要从诸多市县把项目搜集上来,评估各个项目自求平衡状况,还要出具财务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等,流程比较长,我们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华北某省财政厅债务办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利率不断走高,会影响地方债发行。另外,专项债的发行难度要更高,因为需要与具体项目绑定,还需要对项目未来现金流进行测算评估。 作为地方债“开前门”的举措之一,同时也为中国版“市政债”探路,去年以来,财政部联合相关部委推出了土地储备、收费公路、棚改专项债品种,还出台了项目收益专项债券的管理办法,为其他品种的专项债预留了空间。 5月初,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对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在期限、信息披露方面有诸多要求,比如“充分结合项目建设运营周期、资金需求、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专项收入情况、债券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专项债券期限”,“充分披露对应项目详细情况、项目融资来源、项目预期收益情况、收益和融资平衡方案、潜在风险评估等信息”。 地方债防风险工作的推进,对地方债的发行也有影响。有券商固收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地方政府出于对增加隐性债务风险的担忧,放慢了投资进度,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比较低。再者,上半年卖地收入比较充裕,对专项债资金的需求也没那么大。 “地方防范债务风险意识加强,如果不能落实资金,项目也就不会推进。资管新规出台之后,对于银行购买债券有资本金方面的要求,这也造成了资金面上的紧张”,东部某地级市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多项约束条件松绑 2018年安排的地方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拟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平稳建设。 按照9月底前完成80%的目标,接下来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对比6、7月份的发行进度来看,发行压力不小。 市场资金面已经出现明显好转,近期地方债发行利率不断下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市场分析人士有不同的意见,有认为,虽然市场资金面比较宽松,但企业融资需求也在回升,银行要消化有一定压力;有分析指出,银行消化这些规模不成问题,定向降准会释放流动性。 专项债发行上的约束性条件也有所放松,比如财政部不再限制专项债券期限比例结构,各地应当根据项目建设、债券市场需求等合理确定专项债券期限;省级财政在本单位门户网站、中国债券信息网等网站披露地方债券发行相关信息,不再向财政部备案需公开的信息披露文件等。 此外,为了提高银行认购积极性,财政部还就专项债券招标利率给出指导价——要求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40BP。 “这主要是为了提高承销商的认购积极性,加快债券发行。像项目收益专项债券以设区市来命名,单只债券规模体量比较小,市场流动性会差一些。这个指导价对实际发行利率影响不大,因为我们事先会跟承销商通气,沟通报价、认购倍数等,定价机制逐渐市场化”,上述华北债务办相关负责人指出。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地方债券作为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配置的重要投资品种。财政部积极采取措施,拓宽地方债券发行渠道,充分挖掘各类投资者资源,一定程度上提高票面利率,更好地吸引非银机构来加入这个市场,提高地方政府债市场流动性的深度和广度。(编辑:包芳鸣)[详情]

稳基建!地方特急文件提速专项债发行
稳基建!地方特急文件提速专项债发行

  财政部8月14日发文敦促地方加快发行万亿元专项债后,《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广东省财政厅8 月 15 日下发3份特急文件,决定于8月16日发行不同类别的专项债。 具体来看,一份特急文件决定,将于8月16日发行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一期),期限为5年,发行规模341.9亿元。 另一份特急文件决定,将于8月16日发行2018年广东省(本级)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专项债券(一期),发行规模10亿元,全部为新增专项债。 还一份特急文件决定,将于8月16日发行2018年广东省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第一批)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第二批)。其中,棚改专项债券发行总额14亿元,土地备专项债券发行总额77亿元。 此外,当日,四川、内蒙古自治区等地也发文拟于近期发行专项债。 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意见的发行时点看,正值我国7月份一系列经济数据公布之际,其稳投资的意味非常浓厚。也说明我国经济下半年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地方政府债券作为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合法渠道,就显得格外重要。 地方之所以发行专项债提速,和财政部8月14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有关。意见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科学安排今年后几个月特别是8月份、9月份发行计划,加快发行进度。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这意味着1万亿元的地方专项债要在3个月内集中完成。 张依群认为,从未来专项债券的使用方向看,将更加强调专项债券的使用效益、安全、可循环,除了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续建扩建外,将更多投向养老、教育、卫生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让专项债更多更好服务于民生事业发展,让老百姓真正能够感受、享受到改革成果。[详情]

经参头版:地方专项债也可视为积极财政的有机组成
经参头版:地方专项债也可视为积极财政的有机组成

  专项债券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效 来源:经济参考报 □杨志勇 日前,财政部发文要求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这一要求意义重大。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7月底,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对经济形势作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稳中有变”的判断,要求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稳中有变”对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定的积极财政政策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而且还应抓住机会,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率是财政政策扩张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中国的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通常所说的财政赤字率只是就一般公共预算而言。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支是在政府性基金预算中体现的。因此,财政赤字率指标低估了财政政策的扩张程度。特别是专项债务收入规模较大时,这种低估就会扭曲对财政政策的扩张程度的判断。在当前的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往往也会对宏观调控产生重要的影响。地方专项债券的发行也可以视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并将所筹收入用于扩大支出,同样是财政扩张性的表现。 对于当下中国而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补短板的作用不仅仅是短期的,在促进中长期经济增长上,它的作用更加显著。补短板是在再造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稳投资、扩内需本来就是宏观调控的应有之义。多年来,扩大投资促进经济稳定早已成为常用的稳定经济的手段。当市场上的各类投资受到经济因素影响下滑时,财政投资的意义就非同小可,通常所担心的“挤出效应”也不会存在。扩内需再一次成为经济政策选择的重要理由。在外部经济环境变得异常复杂,贸易争端问题愈发突出之际,内需的扩大可以弥补外需不足的缺陷。“稳中有变”的经济形势,更需要的是多管齐下,并以此促进经济的稳定。 地方债的发行需要合适的市场环境。货币政策应该保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否则,如果市场上流动性严重不足,那么地方债券的发行就很可能进行不下去。因此,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顺利发行,从而让地方政府在经济稳定和增长中的作用得到更恰当的发挥。 地方财政部门高度重视,才能让地方专项债券的顺利发行有坚实的后盾。专项债券发行进度的快慢,对宏观经济稳定有不同的影响。较慢的发行进度,可能贻误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时机。 债券的发行是市场行为,债券信息披露是不可或缺的。发行债券筹集到的收入,应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拨付,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强调对非市场化方式干预地方债券发行定价的处罚措施,必然有利于债券的市场化发行。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不仅仅是为了稳定经济,而且可以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好专项债券工作,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效,需要特别注意细节,绝不能因为某个环节的问题,而妨碍地方债券发行的大局。[详情]

342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土储专项债即将发行
342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土储专项债即将发行

  界面获悉,广东省政府正在为粤港澳大湾区筹集资金—广东省将于8月17号荷兰式招标发行341.9亿元5年期“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一期)”。本次专项债将5地市(东莞、佛山、广州、中山及珠海)土地储备项目集合发行,发行后在银行间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流通。[详情]

独家解读:约束地方债利率下限 抑制地方政府过分压价
独家解读:约束地方债利率下限 抑制地方政府过分压价

   相关阅读:财政部建议银行地方专项债投标至少上浮40基点 新浪财经讯 8月15日,有外媒透露,为护航逾1万亿人民币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中国财政部据称对商业银行投标利率下限进行指导,通过保证新发专项债的票息水平,推动尽早完成发行。 不愿具名人士称,财政部周二在与部分银行的会议中建议,商业银行在参与地方专项债发行时,投标价格下限应较相同期限国债前5个工作日收益率均值上浮40个基点或以上。 旨在抑制地方政府过分压价 新浪财经就此问题询问国内某评级公司人士,据该人士解读,干预投标最低利率,就是怕地方政府对投标金融机构施压,导致利率不反应实际风险和意愿,影响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提升专项债对机构的吸引力。 同时微博博主八大山债人也表示,此举是为了抑制发行市场的过分压价。 促进快速成交 另据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此前央行窗口指导商业银行购买低等级债,因此相对有保障的地方债就成为了市场首选。而在8月14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中也表示,要求安排今年后几个月特别是8、9月发行计划,加快发行进度。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按照文件的精神,全国各地9-12四个月要把万亿专项债发出去,发不出去要问责,从党纪到国法。正因为地方债购买成为了一种刚性的需要,导致高信用等级的地区,比如上海、江浙等发达省份的地方债受到热捧,地方政府顺势压价,导致价格甚至接近“无风险”的国债收益率。 银行等机构对此叫苦不迭并且多有怨言,因此作为14日《工作意见》的补充,确定了地方债发行的下限,从而防止地方政府任性压价。 同时另一方面,也是敦促双方快速成交。 财政部前期调研认为,前7个月地方债发行利率平均值为相同期限国债前5个交易日平均收益率上浮40-60个基点。因此直接将价格下限约定一次到位,保证金融机构不会太亏,同时潜台词也是要求银行等快速成交,呼应昨日出台的加速地方专项债发行的政策。[详情]

财政部建议银行地方专项债投标至少上浮40基点
财政部建议银行地方专项债投标至少上浮40基点

   相关阅读:独家解读:保底地方债利率 旨在抑制地方政府过分压价 知情人士:财政部建议银行地方专项债投标至少较目前下限上浮40基点 为护航逾1万亿人民币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中国财政部据称对商业银行投标利率下限进行指导,通过保证新发专项债的票息水平,推动尽早完成发行。 不愿具名人士称,财政部周二在与部分银行的会议中建议,商业银行在参与地方专项债发行时,投标价格下限应较相同期限国债前5个工作日收益率均值上浮40个基点或以上。知情人士表示,财政部此举是为了确保地方专项债顺利发行。 根据2016年的相关规定,当前地方债发行利率区间下限为不低于发行日前1至5个工作日相同待偿期记账式国债收益率平均值。中债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3年期AAA评级地方债收益率较同期限国债高出43-65个基点之间。 中国目前正推动货币和财政政策发力,应对经济下行风险。财政部昨天公开发文要求,加快地方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进度,发挥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作用。财政部并要求,地方财政部门不得以财政存款等对承销机构施加影响人为压价。此次窗口指导商业银行投标利率,预计将有利于保障发行利率水平和市场需求。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额度为1.35万亿元,目前尚有逾1万亿元尚未完成发行。按财政部最新要求,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财政部表示,经过前期调研,前7个月地方债发行利率平均值为相同期限国债前5个交易日平均收益率上浮40-60个基点。因消息没有公开,知情人士要求匿名。财政部没有立即回复彭博寻求置评的传真。(彭博)[详情]

财政部:央妈你闭嘴 地方发债我来催!
财政部:央妈你闭嘴 地方发债我来催!

  财政部:央妈no can no哔哔,我自己来催行不行! 来源:董真理 徐忠局长太能写了,从短篇檄文到学术长论。 财爸不想争了,央妈你不帮忙就算了,别哔哔我了。 苦水我自己喝,甩开膀子我自己干。 昨天财政部发布财库〔2018〕72号文《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1. 财政部:兄弟们,有对应项目的抓紧发债放款,争取这两个月搞定啊! 地方财政:老大,这两个月急着发的话,制度均衡指标要超啊! 财政部:指标?什么指标?我就是指标! 地方财政:老大,这都八月中了,债也不是说发就发啊! 财政部:你这个同志不行,你走吧,后面行的上。 2. 财政部:兄弟们,火烧眉毛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压价格了,公开招标挑个便宜的就行了。 地方财政:。。。。。。 承销机构:咦 3. 财政部:我知道你们很饿,不要方,还是要有秩序,抓紧过来排队领号,原则上先到先吃(要饿死的,也能先给安排)。 地方财政:那专项债券期限比例结构指标呢? 财政部:我看你长得像指标!还要说几遍?没!有!指!标! 4. 财政部:这样吧,我再简化个流程。跟IT说一声,信息披露流程就不要走到我这里了。你们各个团队自己负责吧。 地方财政(心里默念):爸,我还不想长大。没你兜着,我混不开的。 5. 财政部:钱到账了以后抓紧划出去,别违约了,也别让后面的违约。 地方财政:好的,老板。可是钱得抓紧到啊,快扛不住了。 财政部:这……那要么库里的钱先挪过来过个桥吧,税不是增长了那么多嘛,这样既不求人又不花钱,不过债发出去了要赶紧还上啊! 地方财政:老板,您就是最可爱的人。 6. 财政部:现在流程都简化了,你们可别瞎搞。每个月拿了多少钱到我这里报备。这个月的20号报过来。 地方财政(一脸懵逼):老大,今天都14号了…… 财政部:你到底急不急? 地方财政:说得好像只有我急似的。 [详情]

专项债发行提速已初现端倪 基建投资增速或触底反弹
专项债发行提速已初现端倪 基建投资增速或触底反弹

  专项债发行提速 大基建发力在即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常蕾)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国民经济运行相关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增速比1-6月回落0.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从年初两位数增长放缓至1-7月的5.7%。 当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和资金拨付,支持地方基建投资。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5798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1-6月回落0.5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7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3%。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2649亿元,同比增长8.8%。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7%,增速比1-6月回落1.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各地方今年以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审查,对一些PPP项目进行了清理规范,是导致基础设施投资放缓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此举有利于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但是短期来讲可能会造成项目的延迟。要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 此外,刘爱华表示,下半年随着政策的落实落地,随着项目审批的加快,基础设施有望企稳。 华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超指出,基建发力的重要方向主要来自专项债,专项中的土储债、公路债和棚改债的3个领域都是基建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从上半年地方债券发行情况来看,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触底反弹,全年维持13%-15%的增长。 《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明确,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主管部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准备成熟一批发行一批。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 专项债发行提速已经初现端倪。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1-6月地方专项债规模仅有3673亿元,仅7月,各地发行专项债券已经接近2000亿元。而剩余约8000亿元的专项债将在5个月内完全释放,成为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方针。同时,会议指出,要把补短板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要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新供给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认为,“稳投资、稳外贸、稳外资”就是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而作出的相机抉择,通过加快推进基建投资,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民生建设会进一步加快,对冲房地产的投资下滑,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合理区间,为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 此外,地方布局也已经开始。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与有关单位组成调研组,先后奔赴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湖北、江西等地开展基础设施投融资实地调研。8月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显示,近期,国家发改委投资司与中咨公司等有关单位依次与河南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襄阳市汉江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昌水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座谈,深入了解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交通与水务等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现状和问题。[详情]

财政部催发地方债 急着快体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部催发地方债 急着快体现

  财政部大喝一声:愣着干啥,赶快去发“地方债”! 来源:天天说钱 8月14日,星期二。 股市刚刚收盘,财政部就在官网公布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 其中明确提出: 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主管部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准备成熟一批发行一批。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科学安排今年后几个月特别是8、9月发行计划,加快发行进度。   今年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简称地方债券)发行进度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这相当于对地方政府大喝一声:都愣着干什么?还不赶快发行地方专项债券! 没错,财政部非常急,急着赶快体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什么急?因为“国有控股”(包括地方政府、国企)的“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塌陷! 今天(8月14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前7个月的数据,全国的投资增速是这样的: 看懂了吗?5.5%的增速,创下一年来的新低。 中国可是投资支撑型的经济,投资增速一直是GDP增速的2倍。即便达不到,也超过GDP的增速。上半年,GDP增速是6.8%,这5.5%的投资增速,怎么玩? 上图就更加清晰展示了“谁让投资增速下滑”的问题。民间投资增速同比增长了8.8%,而“国有控股”(政府、国企)只有1.5%的增长。这个增速,也是近年来非常罕见的低。 怎么造成的?去杠杆、去产能、环保攻坚战、防范地方风险(压缩了部分财政收入低的城市的基建项目、PPP项目)。 在这样下去,显然不行了。7月份的经济增长,其实是靠楼市撑着的,房地产的投资同比增长了10.2%。这样不是长久之计。 怎么办?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第一,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第二,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总之,给地方政府钱,让他们去搞大项目、稳增长。 说到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地方政府缺钱搞大基建,目前主要通过发行地方债来解决。地方债分两种——“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一般债券没有直接收益,以一般公共预算作为主要偿还来源,且不对应具体项目;专项债券则是为有收益的特定项目融资,对应具体项目,由项目未来收益作为偿还来源,不纳入财政预算,不计入赤字。   目前专项地方债的品种主要有:棚改债、土地债、轨道交通债、高速公路债等等。 今年上半年,全国只发行了3673亿元专项债,还有接近1万亿在下半年发行。 目前,各地专项债券发行速度在加快。《证券日报》统计显示,7月份以来,已有吉林、山东、河北等地发行逾2100亿元专项债。此外,厦门(计划单列市)、湖南、河南、河北等地披露了即将发行的专项债计划。 8月3日河南省财政厅披露,拟发行133.2187亿元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以及124.6067亿元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这个信息告诉我们,专项地方债有相当比例是跟楼市有关的,不仅仅涉及大基建。 财政部的“意见”还解释说,专项债发行提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 还要求各地简化发行程序,“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拨付,防范资金长期滞留国库,尽早发挥专项债券使用效益。” 总之,一波声势浩大的“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了!这是实体经济的大利好、大基建的大利好,也是股市、楼市的潜在利好![详情]

财政部:9月底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不得低于80%
财政部:9月底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不得低于80%

  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 财库〔2018〕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有关金融机构: 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现就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主管部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准备成熟一批发行一批。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科学安排今年后几个月特别是8、9月发行计划,加快发行进度。今年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简称地方债券)发行进度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二、提升专项债券发行市场化水平。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债券市场情况等因素,选择招标(含弹性招标)、公开承销等方式组织专项债券发行工作。承销机构应当综合考虑同期限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利率水平及二级市场地方债券估值等因素决定投标价格,地方财政部门不得以财政存款等对承销机构施加影响人为压价。对于采用非市场化方式干预地方债券发行定价的,一经查实,财政部将予以通报。 三、优化债券发行程序。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不迟于发行前7个工作日,与发行场所协商地方债券(包括一般债券、专项债券,下同)发行时间,发行场所原则上应当按照“先商先得”的方式给予确认。各发行场所要加强沟通,避免不同省份在同一时段窗口发行地方债券,防止集中扎堆发行;需财政部进行协调的,请及时与财政部联系。本文印发前,省级财政部门已向财政部备案发行时间的,按既定时间发债。各地可在省内集合发行不同市、县相同类型专项债券,提高债券发行效率。财政部不再限制专项债券期限比例结构,各地应当根据项目建设、债券市场需求等合理确定专项债券期限。当债券发行现场不在北京时,财政部授权发债地区省级财政部门不迟于发行前3个工作日,书面通知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派出发行现场观察员。 四、简化债券信息披露流程。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在本单位门户网站、中国债券信息网等网站披露地方债券发行相关信息,不再向财政部备案需公开的信息披露文件。省级财政部门对信息披露文件的合规性、完整性负责,要严格落实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主管部门和市县责任,督促其科学制定项目融资与收益自求平衡方案。信息披露情况作为财政部评价各地地方债券发行工作的重要参考。 五、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拨付使用。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安排使用专项债券收入,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拨付,防范资金长期滞留国库,尽早发挥专项债券使用效益。有条件的地方在地方债券发行前,可对预算已安排的债券资金项目通过调度库款周转,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待债券发行后及时回补库款。 六、加强债券信息报送。为监测地方债券发行情况,请省级财政部门于今年每月底前,向财政部报送下月分旬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计划,8月发行计划于8月20日前报送;不迟于债券发行前6个工作日报送地方债券发行时间、规模、品种和期限结构等计划安排。 财 政 部 2018年8月14日[详情]

徐忠:地方债高度不透明 财政风险或转化为金融风险
徐忠:地方债高度不透明 财政风险或转化为金融风险

  新浪财经讯 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日前在《经济研究》2018年第7期发表长文《系统性再论财政与金融的关系》。 徐忠在上述文章中指出,从资源配置实践看,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比重上升与财政责任转嫁并存。 他分析称,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从过去的“土地财政+平台贷款”模式向“土地财政+隐性负债”模式转变,通过明股实债的PPP项目融资、政府引导基金和专项建设基金等方式规避对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功能的限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攀升且高度不透明,财政风险可能直接转化为金融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加上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3.48万亿元,政府债务余额为29.9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债务余额除以GDP)为36.2%。地方政府利用财政等手段干预金融资源配置,通过财政存款、财政补贴、高管任免奖励等手段诱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当地经济建设的资金支持。 “中央财政责任转嫁”,徐忠举例称,在1997年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1999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央行举债、2003年以来对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重组注资过程中,中央银行提供大量金融稳定和金融改革再贷款,承担了本应由财政承担的责任。 徐忠表示,应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推动财政与金融双归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避免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减少对私人部门的挤出,将资源配置的主导权留给市场,并为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创造条件。推动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核心是财政尽量不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和市场活动,主要为维护市场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要主动限制财政及其他广义政府经济活动,为市场的培养和发展拓展空间,使社会融资更多地流向企业和个人,把投资机会和风险让渡给市场,使市场参与主体在分散决策、试错与创新中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文|徐忠:系统性再论财政与金融的关系[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