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创新基金消亡史:保本、分级、定增产品黯然告别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06月08日 01:56
保本基金消亡进行时 存续产品面临清盘或转型考验
投资者报 | 2018年05月21日 14:27
资管新规破刚兑 70只保本基金年内转型
资管新规破刚兑 70只保本基金年内转型

  易妍君、顾梦轩 曾火爆一时的保本基金(后被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正处于“过气”的尴尬境地。 今年以来,已有近20只保本基金启动转型或清盘流程。《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2018年年内约有70只保本基金集中到期。同时,记者了解到,行业内部分保本规模上百亿元的基金公司,都倾向于将今年到期的产品进行转型。事实上,大部分保本基金已在招募说明中设置了到期转型的条款,而且,从去年迄今,行业内大多数到期的保本基金并未延续避险策略。 记者注意到,从2016年9月至今,市场上没有新增避险策略基金,保本基金有可能将淡出历史舞台。 转型VS清盘 国内第一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诞生于2003年,不过,直到2015年股灾后,保本基金才迎来发行高峰期。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一年间,共发行了近百只保本基金,这一数量高于前十年的总和。但市场的冷却很快到来,2016年9月29日之后,几乎没有新增保本基金。 2017年2月,证监会公布了《关于避险策略基金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相较早先实施的《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前者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取消连带责任机制,完善风控要求和控制单个产品规模;并明确存续保本基金到期后,应当符合《指导意见》的规定,调整产品保障机制,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不符合的应转为其他类型的基金或予以清算。该《指导意见》意在引导投资者形成合理预期,降低产品投资策略中的运作风险,避免行业承担“刚性兑付”义务,降低行业风险隐患。 另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2月,存续保本基金还有151只。此后,全行业保本基金规模出现大幅下滑。 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保本基金总管理规模下降至1971.28亿元,同比缩水超过33%。截至2018年5月9日,118只存续保本基金的总规模为1334.90亿元。 如今,随着一批保本基金集中到期并选择转型,保本基金规模将会持续缩减。不可否认的是,到期转型已成为大多数保本基金的共同选择。 以两年或三年的保本周期为界限,去年到期的30多只保本基金,以及截至今年5月9日之前到期的保本基金,绝大多数均选择转型,也有少部分进行清盘处理。 若参照行业内保本基金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也不难发现上述规律。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18年5月9日,有4家基金公司的保本基金规模超百亿元,其中华安、长城基金的保本规模达到140亿元左右。这4家基金公司旗下也分别有多只保本基金在年内到期。 今年年初,华安基金旗下已有一只保本基金在到期后,进行了清盘。一同到期的南方恒元保本三期则选择转型为指数型基金。另外,招商基金表示,旗下保本基金到期后,将根据基金合同的相关规定,转型为非避险策略型的混合型基金。长城基金也表示,对于即将到期的保本基金,将按照证监会《指导意见》以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实施转型。 从业绩表现来看,保本基金在震荡市的优势相当明显。2015年,A股市场先后经历了大涨和大跌,股票型基金损失惨重,但保本基金却普遍取得了良好收益。当年,南方、长城、银华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保本基金,分别实现超过20%的收益。 但保本基金的业绩只实现了短暂性爆发,2016年以来,随着市场变化,保本基金的收益率逐步回调。在格上财富研究员杨晓晴看来,近两年受债市不景气拖累,保本基金积累的安全垫较低,其收益甚至不及货币基金,甚是惨淡。 2017年度,权益类基金的收益表现最为抢眼,最赚钱的基金产品收益率逼近70%。而表现最好的保本基金,汇添富保鑫保本基金净值增长率为8.44%。除了有1只保本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负数,另外还有9只保本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不足1%。 记者查询基金自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截至2018年5月9日,仍有两只保本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负数,其分别成立于2015年9月和2016年4月,同时,净值增长率未超过1%的基金有8只;净值增长率低于4%的基金多达38只。另外,截至2018年5月9日,实现50%以上增长的9只保本基金,大多成立于2012年和2013年。 长城基金指出,目前,保本基金的产品数量及整体存量均逐渐下降,对市场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降低。同时,经过一年多的政策消化,以及基金管理人持续的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对保本基金的预期也在逐步回归理性。 发展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短期内,基金公司对于布局避险策略基金的意愿并不强烈。 招商基金向记者分析指出,2015~2016年间波动较大的极端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对该类产品需求较大。而在目前的市场中,A股波动趋于正常,走势趋于平稳,从估值角度看,当前A股PE已经回到2016年1月底上证综指2638点时位置,下行空间有限。从新基金发行情况来看,当前投资者对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权益类基金需求较为旺盛,避险策略基金或难以重受青睐。“出于对未来市场和对投资者需求的判断,短期内招商基金暂无布局避险策略基金的意愿。” 不过,也有基金公司持保留态度。长城基金指出,《指导意见》的出台,对基金管理人而言,避险策略基金的保障义务人无权向基金管理人追偿,将使得保障义务人收取比以往更高的风险买断费用,从而增加了该类基金的运营成本,也使得基金管理人对于发行该类产品更加审慎。 不过,“未来若遇到合适的市场环境,将会考虑布局相应的避险策略基金产品。”长城基金表示。 南方基金也认为,未来避险策略基金发展空间有限,行业保本基金已经在转型或清盘。2016年底至今,行业保本基金已到期转型42只。但不采用保障机制、仅采用其投资策略的产品仍可继续发展。 有观点认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的出台将影响避险策略基金的发展。但正如上文提及的,实际情况是,2016年9月29日之后,已无新增避险策略基金。 招商基金认为,资管新规对于投资标准化资产的公募基金、专户业务整体影响不大。而《指导意见》已经对保本基金做出规范和监管,资管新规则延续了监管对打破刚兑的一致性。 也有市场人士提及,保本基金逐渐失去人气跟市场转变有很大关系。2016年下半年开始市场慢慢好转,即使没有监管措施,保本基金也可能会逐渐淡出市场。很明显,避险策略基金明确可以做,但实际上并没有公司发新产品。现在投资者更青睐权益类产品。 对于投资者而言,杨晓晴指出,避险策略基金既不保本,限制又较多,预期收益也不会高,显得有些鸡肋,整体对公众吸引力不大。目前来看,市场对避险策略的需求并不明显,毕竟求稳健可以买固收产品,求收益可以买权益产品。 长城基金则提及,《指导意见》对避险策略基金投资的严格限制将压缩该类产品在市场行情向好时的收益,另一方面在市场行情转差时其下跌空间也将收窄,其收益波动幅度将小于原有保本基金,适合的投资者群体也将发生变化。[详情]

中国经营报 | 2018年05月12日 02:16
创新基金消亡史:保本、分级、定增产品黯然告别
创新基金消亡史:保本、分级、定增产品黯然告别

  创新基金消亡史: 保本、分级、定增产品黯然告别 本报记者 王丹 上海报道 一边是养老基金的翘首以盼,独角兽战略配售基金的跃跃欲试;另一边是保本基金纷纷清算转型,定增基金、分级基金萧条低迷,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状态正是当下公募基金新老创新型产品所呈现的。 在多位受访的基金人士看来,这种状态用“喜新厌旧”和“新老更迭”已不能简单解释,它体现的是公募基金行业一些深层次的变化。 最后的保本基金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因为去年不错的整体业绩而赚得了一些“口碑”,但从创新发展角度看,在去杠杆、严监管的背景下,只有养老目标基金,以及刚火速获批的独角兽战略配售基金成为了热门的两类新产品,前者承接了FOF创新的基础,且目前最快进展还是反馈意见阶段,相较而言,后者的创新步伐更大一些,也显得更为突出。从上报到拿到批文中间仅隔五个工作日,加之监管层日前密集发布CDR等相关细则,市场又传小米等独角兽CDR回归提上日程,投资者反响热烈亦在情理之中。 与这边一片火爆的景象不同,也曾是创新的公募特色产品,近段时间,保本基金、分级基金,以及定增基金的境遇却如在冰水之中。 保本基金或清盘或转型的结局继续上演。日前,建信安心保本七号混合、建信安心保本六号混合、诺安和鑫保本混合、九泰久稳保本混合等多只即将到期的保本基金扎堆公告将在保本周期到期后实施转型,还有东方荣家保本混合等选择在第一个保本周期到期日清算退出。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保本产品“退出”基金市场已成必然。若无意外,最后一只消亡的保本基金将是汇添富保鑫保本基金,也就是说, 当该基金于2019年9月30日到期后,无需等到资管新规过渡期满,公募基金市场将再无保本基金。 此外,亦是受资管新规、再融资新规、减持新规等政策制度影响,还有市场变化的原因,曾备受热捧的分级基金、定增基金也因赚钱效应骤减,风险凸现,或是转型或是退出,如前段时间,九泰锐华定增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就公告称,拟转型为九泰锐华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还有建信、广发、博时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定增基金今年也提交了转型预案。 上个月,深圳证监局召开会议传达证监会机构监管工作会议要求时还曾特别提到,盯紧存量定增基金年内封闭到期情况,重点关注新三板产品风险,以及继续规制分级基金。 失败的创新 “从保本基金等逐渐消亡的结果看,证明了公募基金的本质属性是不能违背的”,6月7日,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表示,公募基金之所以能成为国际上主流的为普通投资者服务的产品,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分散投资,风险相对可控,杠杆约束较强。而如分级基金,通过内部化结构将风险扩大,且设计复杂不利于普通投资者了解;再如保本基金,暂不论是否一定保本,但它加大了基金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降低风险,打破刚兑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实践出来的结果。 上海一位资深的公募基金高层也认为,不能武断地说保本基金等早期这些公募产品创新以失败告终。他说,有些产品是某个时期衍生出来,属于时代的产物。 “其实养老目标基金也算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与之前创新的分级基金等不同,它肯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因为这类产品从一开始的设计上就立足于长远,这与保本基金、分级基金、定增基金等立足于产品收益本身有着本质的区别”,他说。 他还指出,在实践中总结教训和经验才能更好的发展,公募基金刚满20年,还在走向成熟的路上。对于新老创新产品目前境遇的不同,他认为也是公募基金优化发展的一个表现。从基金公司自身为了迎合市场,迎合投资者需求设计发行产品,到现在开始逐渐引导投资者长期价值投资,并在这类产品上下功夫,以为大众投资者提供更好的理财服务,这正是深层次的良性转变。同时,无论是养老目标基金还是独角兽战略配售基金,它们都体现了公募基金开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不过,还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从那些老牌创新产品的消亡上确实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除了为大众投资者提供专业理财服务外,投资者教育,与投资者沟通也是需要加强的,如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投资者尚未完全弄清楚分级基金的投资模式和风险。目前正热的独角兽战略配售基金也需要在普及知识上有所加强。 前海开源首席分析师杨德龙6月7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是要关注独角兽回归的定价是否合理,未来三年全球资本市场大环境如何,二是要根据自己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认购。 (编辑:杨颖桦)[详情]

保本基金消亡进行时 存续产品面临清盘或转型考验
保本基金消亡进行时 存续产品面临清盘或转型考验

  近期出台的资管新规,给公募基金业带来一系列影响。不仅分级基金将成为历史,因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保本基金也将从市场上消失。 这意味着,目前存续的保本基金将面临清盘或转型为灵活配置基金。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面上共有120只保本基金,引人注意的是,当中有不少处于亏损状态。 在此情形下,基金公司打算如何处置目前存续的保本基金?若保本基金转型,将面临哪些困难?带着以上疑问,记者采访了多家基金公司,得到一些解释。 逐步受到冷落 资管新规的出台,让本就不断萎缩的保本基金处境更加尴尬,由于新规禁止资管产品保本保收益,这令存量的保本基金被迫清盘或转型。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本基金整体规模缩减至1858亿元,而在去年年底,这一数字为1971亿元,这已比去年年初的2953亿元减少近三分之一。其中,大成景恒保本混合型基金、国联安保本混合型基金目前规模不足5000万元,跌破清盘红线。 所谓的保本基金,其实与通常的灵活配置基金模式差不多,也是将资金配置在债券、股票、现金多个品类上。只是,通常对高风险资产——如股票配置比例相对较低,大部分投资于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事实上,实现保本也是有条件的。保本基金通常有2至3年的锁定期,到期之后,投资人才能实现保本;若是提前赎回,则享受不到这个待遇,而且赎回费用为1.5%,比其他类型基金要高。但可以看出,保本基金是暗含刚性兑付的。 北京某基金公司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保本基金的成立是公司综合考虑投资者需求、公司产品类型以及市场情况所成立的产品,其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属于较低风险类投资产品。” 国内第一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诞生于2003年,而保本基金真正迎来爆发是在2015年股灾过后。这一年,股市暴跌行情令投资者趋于谨慎,“避险”能力突出的保本基金恰逢其时、风潮渐起。2015年,共有17只保本基金推出,2016年,这一数字多达70只。 近期,保本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张引起监管层高度重视,市场上有一种担忧,保本基金无序化发行一旦遭遇极端行情,非常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此外,市场上担保机构的担保额度接近上限,部分基金公司为了能够顺利发行保本基金运用“反担保”的手法,潜在风险较大。 监管层近年来一直推进打破刚性兑付,保本基金的保本特点也不符合监管层维护市场稳定的意图。在此情形下,2016年上半年,监管层开始暂缓审批保本基金,自当年10月后,市场上再无新增保本基金。 面临转型难题 尽管名为保本基金,但在运作过程中,它也并非持续“保本”,因部分投资于股票、债券等有一定风险的资产,保本基金也会出现没有收益,甚至倒贴钱现象。Wind数据统计,目前有4只保本基金单位净值小于1元,包括:诺安汇鑫保本、鹏华金鼎保本、中融融安二号保本等,这意味着,上述基金运作过程中已有所亏损。 若考察近半年收益,则有更多保本基金表现不尽如人意。Wind数据显示,共有14只保本基金最近6个月(截至5月17日)收益为负,其中中融融安二号保本、华商保本1号、长城久润保本、银河润利保本、平安大华保本分别为: -5.3%、-2.5%、-1.9%、-0.9%、-0.6%。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亏损保本基金,近年来投资债券的比例不断加大。2015年二季度,诺安汇鑫保本投资债券的比例为23%,股票5%,其他资产65%,现金19%,目前,该基金配置债券比例已高于95%。与此同时,鹏华金鼎保本于中荣融安二号保本,当前配置债券的比例亦超过95%。 显然,高配债券并未让上述基金获得理想收益。在北京某基金公司业内人士看来,在经历了2016年的股债双杀和2017年整年萎靡的市场走势后,一些保本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理财目标实属不易。 在低配股票、高配债券的情况下,其他保本基金即便未亏损,收益率也难言乐观。Wind数据显示,目前120只保本基金中,102只近6个月收益率为正数,但收益率最高的广发稳裕保本仅达到3.04%。 比起保本压力,更让基金公司困扰的是,在新规下保本基金的命运即将终结,未来面临清盘或转型为灵活配置基金。上述基金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已着手清盘存量保本基金,后期操作以公司公告为准。 无疑,目前规模较高的保本基金转型压力更大。Wind数据显示,存量保本基金中,南方避险增值、广发稳裕保本、易方达保本一号、汇添富盈安保本、中银保本等规模均超过30亿元。 在被视为过气产品情况下,一些保本基金若要开始转型为灵活配置基金,从保本变成不保本,投资者很可能不会买账。从已结束保本周期的产品来看,基金持有人多数选择了赎回。[详情]

资管新规破刚兑 70只保本基金年内转型
资管新规破刚兑 70只保本基金年内转型

  易妍君、顾梦轩 曾火爆一时的保本基金(后被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正处于“过气”的尴尬境地。 今年以来,已有近20只保本基金启动转型或清盘流程。《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2018年年内约有70只保本基金集中到期。同时,记者了解到,行业内部分保本规模上百亿元的基金公司,都倾向于将今年到期的产品进行转型。事实上,大部分保本基金已在招募说明中设置了到期转型的条款,而且,从去年迄今,行业内大多数到期的保本基金并未延续避险策略。 记者注意到,从2016年9月至今,市场上没有新增避险策略基金,保本基金有可能将淡出历史舞台。 转型VS清盘 国内第一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诞生于2003年,不过,直到2015年股灾后,保本基金才迎来发行高峰期。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一年间,共发行了近百只保本基金,这一数量高于前十年的总和。但市场的冷却很快到来,2016年9月29日之后,几乎没有新增保本基金。 2017年2月,证监会公布了《关于避险策略基金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相较早先实施的《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前者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取消连带责任机制,完善风控要求和控制单个产品规模;并明确存续保本基金到期后,应当符合《指导意见》的规定,调整产品保障机制,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不符合的应转为其他类型的基金或予以清算。该《指导意见》意在引导投资者形成合理预期,降低产品投资策略中的运作风险,避免行业承担“刚性兑付”义务,降低行业风险隐患。 另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2月,存续保本基金还有151只。此后,全行业保本基金规模出现大幅下滑。 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保本基金总管理规模下降至1971.28亿元,同比缩水超过33%。截至2018年5月9日,118只存续保本基金的总规模为1334.90亿元。 如今,随着一批保本基金集中到期并选择转型,保本基金规模将会持续缩减。不可否认的是,到期转型已成为大多数保本基金的共同选择。 以两年或三年的保本周期为界限,去年到期的30多只保本基金,以及截至今年5月9日之前到期的保本基金,绝大多数均选择转型,也有少部分进行清盘处理。 若参照行业内保本基金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也不难发现上述规律。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18年5月9日,有4家基金公司的保本基金规模超百亿元,其中华安、长城基金的保本规模达到140亿元左右。这4家基金公司旗下也分别有多只保本基金在年内到期。 今年年初,华安基金旗下已有一只保本基金在到期后,进行了清盘。一同到期的南方恒元保本三期则选择转型为指数型基金。另外,招商基金表示,旗下保本基金到期后,将根据基金合同的相关规定,转型为非避险策略型的混合型基金。长城基金也表示,对于即将到期的保本基金,将按照证监会《指导意见》以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实施转型。 从业绩表现来看,保本基金在震荡市的优势相当明显。2015年,A股市场先后经历了大涨和大跌,股票型基金损失惨重,但保本基金却普遍取得了良好收益。当年,南方、长城、银华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保本基金,分别实现超过20%的收益。 但保本基金的业绩只实现了短暂性爆发,2016年以来,随着市场变化,保本基金的收益率逐步回调。在格上财富研究员杨晓晴看来,近两年受债市不景气拖累,保本基金积累的安全垫较低,其收益甚至不及货币基金,甚是惨淡。 2017年度,权益类基金的收益表现最为抢眼,最赚钱的基金产品收益率逼近70%。而表现最好的保本基金,汇添富保鑫保本基金净值增长率为8.44%。除了有1只保本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负数,另外还有9只保本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不足1%。 记者查询基金自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截至2018年5月9日,仍有两只保本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负数,其分别成立于2015年9月和2016年4月,同时,净值增长率未超过1%的基金有8只;净值增长率低于4%的基金多达38只。另外,截至2018年5月9日,实现50%以上增长的9只保本基金,大多成立于2012年和2013年。 长城基金指出,目前,保本基金的产品数量及整体存量均逐渐下降,对市场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降低。同时,经过一年多的政策消化,以及基金管理人持续的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对保本基金的预期也在逐步回归理性。 发展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短期内,基金公司对于布局避险策略基金的意愿并不强烈。 招商基金向记者分析指出,2015~2016年间波动较大的极端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对该类产品需求较大。而在目前的市场中,A股波动趋于正常,走势趋于平稳,从估值角度看,当前A股PE已经回到2016年1月底上证综指2638点时位置,下行空间有限。从新基金发行情况来看,当前投资者对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权益类基金需求较为旺盛,避险策略基金或难以重受青睐。“出于对未来市场和对投资者需求的判断,短期内招商基金暂无布局避险策略基金的意愿。” 不过,也有基金公司持保留态度。长城基金指出,《指导意见》的出台,对基金管理人而言,避险策略基金的保障义务人无权向基金管理人追偿,将使得保障义务人收取比以往更高的风险买断费用,从而增加了该类基金的运营成本,也使得基金管理人对于发行该类产品更加审慎。 不过,“未来若遇到合适的市场环境,将会考虑布局相应的避险策略基金产品。”长城基金表示。 南方基金也认为,未来避险策略基金发展空间有限,行业保本基金已经在转型或清盘。2016年底至今,行业保本基金已到期转型42只。但不采用保障机制、仅采用其投资策略的产品仍可继续发展。 有观点认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的出台将影响避险策略基金的发展。但正如上文提及的,实际情况是,2016年9月29日之后,已无新增避险策略基金。 招商基金认为,资管新规对于投资标准化资产的公募基金、专户业务整体影响不大。而《指导意见》已经对保本基金做出规范和监管,资管新规则延续了监管对打破刚兑的一致性。 也有市场人士提及,保本基金逐渐失去人气跟市场转变有很大关系。2016年下半年开始市场慢慢好转,即使没有监管措施,保本基金也可能会逐渐淡出市场。很明显,避险策略基金明确可以做,但实际上并没有公司发新产品。现在投资者更青睐权益类产品。 对于投资者而言,杨晓晴指出,避险策略基金既不保本,限制又较多,预期收益也不会高,显得有些鸡肋,整体对公众吸引力不大。目前来看,市场对避险策略的需求并不明显,毕竟求稳健可以买固收产品,求收益可以买权益产品。 长城基金则提及,《指导意见》对避险策略基金投资的严格限制将压缩该类产品在市场行情向好时的收益,另一方面在市场行情转差时其下跌空间也将收窄,其收益波动幅度将小于原有保本基金,适合的投资者群体也将发生变化。[详情]

保本基金

保本基金(Guaranteed Fund):就是在一定期间内,对所投资的本金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保本基金,基金利用利息或是极小比例的资产从事高风险投资,而将大部份的资产从事固定收益投资,使得基金投资的市场不论如何下跌时,绝对不会低于其所担保的价格,而达到所谓的「保本」作用。在国际上,保本基金可分为保证和护本基金两种类型,其中护本基金不需要第三方提供担保。 一般来说,保本基金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固定收入债券,以使基金期限届满时支付投资者的本金,其余资产约15%-20%投资于股票等工具来提高回报潜力。

最后一批到期的保本基金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