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直播

报告发布

朱森第:我国制造业“前有围堵后有追兵”
朱森第:我国制造业“前有围堵后有追兵”

新浪财经|2019年01月12日  11:53
张燕生:大国博弈会推动改革开放
张燕生:大国博弈会推动改革开放

新浪财经|2019年01月12日  12:12

直播回放

12日:方洪波侯云春等演讲
12日:方洪波侯云春等演讲

新浪财经|2019年01月12日  10:48

议程安排

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
08:00-09:00 注册签到
09:00 开幕式
09:00-09:20 开幕致辞
09:20-10:40 主旨演讲
10:40-11:10 《财经》智库发布《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佛山攻略》
11:10-11:20 《寻路中国制造——佛山样本解密》发布
11:20-12:40 全体大会一:世界变局下的中国制造升级
13:30-14:50 全体大会二:制造业城市的差异与协同
14:50-16:10 全体大会三:人工智能实现制造业品质革命
16:10-17:30 全体大会四:制造企业竞争力与精细化管理
16:20-18:00 佛山市发展制造业研讨会

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
08:00-09:00 注册签到
09:00-10:30 主旨演讲
10:30-12:00 全体大会五:破解民营制造企业融资困境
备注:以上所列时间表、发言人均以本议程付印时所确认情况为依据。如有变动,请以会议当天实际情况为准。


注:标*表示待确认嘉宾

最新新闻

李佳:我们要关注能更好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技术
李佳:我们要关注能更好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技术

  深圳华禹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佳 “在看到人工智能推动智能制造的进程过程当中,不管是政府也好,还是企业也好,还是从业人员也好,更要关注一些可以更好支撑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基础技术和高新科技的领域。” 1月12日,深圳华禹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佳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表示。 李佳介绍,深圳华禹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原来是做智能制造的,回过头来,现在是在做无线供电,为什么转向了这个方向?因为很多人在关注很高端的一些东西,其实很多基础的技术发展是更好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点。譬如说车辆行驶当中无人驾驶,整个过程如何更好的补电,更便捷、更安全、更可靠,基本上论定下来无线供电是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李佳还分享了,他们用无线供电技术解决了高压输电线路,附近用电设备取电的问题。他们成功的用无线供电技术解决了高压电线从高电位转化为零电位的问题。其中一项应用,他们也觉得非常有意义,也在跟国家电网,包括华为公司共同推这个东西,就是Windows无人机。现在在高压线路巡检过程中,它必须是用电的,用油不安全,从现在的技术角度来说,无人机全自主巡检没问题,技术可以支撑,包括拍完照片以后,通过专网,通讯网络,3G、4G、5G实时传回来,智能辨别哪个线路有问题,这都可以找得到。 最后李佳呼应大家,在看到人工智能推动智能制造的进程过程当中,不管是政府也好,还是企业也好,还是从业人员也好,更要关注一些可以更好支撑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一些技术和高新科技的领域。 以下是对话实录: 李佳:从上午听到现在,各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演讲,感触非常多,确实受益匪浅。 我简单讲一点吧。我们从刚才说AI的发展,未来是去哪儿。作为未来的前端控制是意识控制发展,这个意识控制,其实现在整个已经比较成熟,我们脑袋里面去想右手画一个勾,可能把全会场的灯关掉,这个其实已经可以做到,在猴子身上也做到了这个实验。未来的前景意识下,我们现在全球车辆可能有几亿辆,也可能我们未来我们想十点钟出门,当你出门的时候,一辆车已经停在你门前,它是无人驾驶,直接把你送到目的地。这样去想,我们的新能源车、无人驾驶是我们现在当下可能比较关注的两个点。 其实作为新能源来讲,电池部分,我们公司原来是做智能制造的,回过头来,我们现在是在做无线供电,我想说的一点是为什么转向了这个方向?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在关注很高端的一些东西,其实很多基础的一些技术发展是更好支撑我们智能制造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点,譬如说我们车辆行驶当中无人驾驶,整个过程如何更好的补电,更便捷、更安全、更可靠,基本上论定下来无线供电是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同时在无人驾驶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识别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公司下面的也投了一个技术的开发,基于TOF的三维感知系统,这个主要用于复杂环境下的远距识别,特别是用于车辆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的解决,现在这个模组已经基本上完成。 同时还想跟大家分享,我们用无线供电技术解决了高压输电线路,附近用电设备取电的问题,我们成功的用无线供电技术解决了高压电线从高电位转化为零电位的问题。其中一项应用,我们也觉得非常有意义,也在跟国家电网,包括华为公司我们共同推这个东西,就是Windows无人机,现在在高压线路巡检过程中,它必须是用电的,用油不安全,从现在的技术角度来说,无人机全自主巡检没问题,技术可以支撑,包括拍完照片以后,通过专网,通讯网络,3G、4G、5G实时传回来,智能辨别哪个线路有问题,这都可以找得到。但是我们现在无人机突破不了储能部分,基本上悬停40-50分钟就要换电池,这个突破不了,现在基本上是人开着车把无人机放上去,没电了通过人收回来。我们可以给无人机无线供电,这个技术是世界首创,我们也在推定相关的检测和论证。 最后的落脚点,我们在看到人工智能推动智能制造的进程过程当中,我还呼应我们在座的,不管是政府也好,还是企业也好,还是我们的从业人员也好,更要关注一些可以更好支撑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一些技术,高新科技的领域。 主持人:谢谢李总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 观众提问:各位专家、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讲这个题目是人工智能实现制造业品质革命,但是我们知道很多一些不管这种信息化用Mass系统,或者是用机械手,或者智能机器人,比如我们刚才讲的仓储物流方面的一些机器人、机械手这方面的用处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对于中小企业定制化咱们就开展这方面革命的,我觉得成本还是蛮高的,目前来说,我们知道一些大企业来说,这方面都做得比较好,过去一看非常高大上,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怎么样子能够AI智能公司给中小企业配套,然后这种成本又比较低,这跟几年之前,我们比如说做一些快递核算或者一些信息记录,这些简单的电脑就能实现,目前的成本是比较低的,现有的这种在高级的人工智能实现,成本怎么能够管控?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问几个问题,但是每个问题都简短一点。 观众提问:我简单问一下,我们在AI跟我们佛山的工业互联网,还有一些大数据这方面,各位专家有哪些建议和怎么样实现AI在工业互联网跟大数据的应用?包括它们之间的一些差异。 主持人:问题很好,刚刚还有两个举手的,我们趁这个机会都问一下。 提问:各位嘉宾,下午好。有一个问题还是跟这个题目有关,题目是实现制造业品质革命,我就想问关于品质革命上,究竟是指有哪些内涵?围绕这个内涵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联究竟是有哪些可能性? 李佳:其实2017年以前,智能制造主要在军工、航空航天、国有大型企业的一些行业的领军企业,比如说我们国美电器就是行业的翘楚,是智能制造的典范。2018年以后两化的融合继续深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智能制造进入了中小企业,尤其是门业、包装业、保温杯等小商品也迎头赶上,为的就是制造出优良的产品来满足目前市场上对产品的质量和供货速度各端的需求。 我们佛山有很多的中小企业,其实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企业,绝大部分是受益的,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在智能制造的过程当中受到拖累,几点建议,第一点就是理解智能制造、认清自我、夯实基础,怎么来说这个事情呢?我们觉得政府层面应该制订应如何给中小企业或者供应链中的中小制造群出一个级别复杂、却简单能懂,且能延伸效益性的理解的一个模型,可以加速中小企业前进智能制造的落地目的,第二个作为我们中小企业自己,我觉得我们也有很多的成功案例可以走出去看一看,但是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智能制造其实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上来我们就可以达到全自动、无人化,它是有一个过程,我们要清晰地看清楚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是1.0还是2.0还是3.0,我们要按照这个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制订自己的,一步一步地向智能制造前行的方向。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其实核心点也是我们的人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一些关键点的突破,我建议就是不要一窝蜂而上,刚才前面老师也讲了,我们其实在独角兽企业里面,其实绝大多数归结到两个领域,如果一窝蜂上,包括我们的配套资本、政府的关注都在这两个点上,我们的发展一定会出现一些集中性的问题,比如说之前我们在光伏产业就遇到了这样的困难。 人才是解决这些问题,刚才老师也讲了智能制造是靠人脑去推进的,解决这些问题其实需要一大批的从业者扎根到问题的解决上,这是智能制造真正的迫切性所在,因此最终解决于你的高新技术、核心技术有多少,相关的从业人员和储备人才有多少,这里面我想说的就是企业也好、从业人员也好,它们需要工匠精神去做这件事情,但是这些工匠精神在很多时候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来辅助,就需要我们政府和市场共同来驱动推荐这件事情。[详情]

财经网 | 2019年01月12日 17:23
邓志东:智能制造需在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共同发力
邓志东:智能制造需在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共同发力

   清华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主任 邓志东 财经网讯 “我们做的智能制造,包括新零售、新制造都是在虚拟的信息空间和实体空间或者物理空间这两个空间里面进行,一部分是虚的,一部分是实的,这两部分都需要人工智能的赋能,就可以实现智能化、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带来产品品质的提升。”1月12日,清华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主任邓志东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邓志东认为,人工智能真正有产业价值的地方,实际上是在大数据驱动或者大计算能力支撑的深度学习方法,这个领域目前在感知智能上取得了很大突破,所以人工智能的供应链价值或者产业链价值主要是在这个方面体现。 不过邓志东表示目前大家还不要对人工智能寄予太大的期望,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弱人工智能,是整个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初步的阶段,虽然确实是能够带来产业价值,但对于人类智能来说还非常初步。 在谈到人工智能怎么落地应用的问题上,邓志东认为,首先在感知层次上,人工智能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在进行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外观检查时,很多数据输入后其成果确实能够达到熟练人力的水平,能够做到自动化的处理,而不需要人工去做这个事情。其次在大数据洪流方面,这种数据人是处理不了的,必须要用实现用机器来做自动化处理,这样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为发言实录: 大家好,非常荣幸跟大家分享关于人工智能,我是来自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计算研究院的邓志东,我想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怎么理解它?还有它目前的主要进展是什么?第二个新一代人工智能它能够为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为佛山市的制造业发展带来哪些价值。第三个人工智能怎么落地利用,为佛山市的制造业,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作出贡献,我主要是分享三个观点。 第一个怎么去理解新一代人工智能,我觉得这很关键,因为现在我看大家都说人工智能,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其实是有定义的,我们实际上是模拟、衍生和扩展人类智能行为的一种理论、方法、技术、系统这么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人工智能主要包括感知智能还有认知智能,感知智能简单说就是不需要思考的,一秒钟能够做出反应,对人类的直觉行为,模拟直觉的,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不需要思考,一秒钟就能够作出反应,这叫感知智能。另外一个叫认知智能,现在我们的记忆、推理、决策、思维、意识等等,这个叫认知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进展主要包括三句话,大数据驱动的感知智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2012年以来,短短的六年时间掀起了新一轮的产业高潮,因为人工智能前面也有高潮,但是前面高潮都没有产业链进入,它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其次是真正有能力,但是这个能是有限的,它是有很多缺点的,跟人类比较起来。第二句话就是以阿尔法狗为代表性的,我们叫深度强化学习,在动态博弈类的决策问题上取得了超过人类水平的进展,但是这是在决策上面,这属于认知智能的范畴,这在工业化的应酬上其实很少,不要指望他在工业上马上能够应用。第三个就是我们叫深层次对抗神经网络,能够通过对抗的方式生成超逼真度、超真是感的数据上面,最近这两年也是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我们主要是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这三个其实概括起来对工业、产业、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其实最重要的,或者我们说真正产业感兴趣的就是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能够带来感知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真正有产业价值,实际上是大数据驱动的,大数据或者大计算能力的支撑下面深度学习方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感知智能上取得了很大突破,所以它的供应链价值或者产业链价值主要是在这个方面体现。 第二个我们说它能够做什么?尤其是能够给产业带来什么东西?其实前面这个定义也看得出来,它主要是能够给我们带来这种直觉能力,或者通过学习的方法能够处理,能力自动从大数据里面提取出它这种特征,它真正的价值在这块,多重特征,底层特征、中层特征、高层特征、局部特征、全局特征,其实它真正的产业价值或者它真正的知识价值主要在这方面。我们主要也是运用这方面的价值,所以它的产业价值就是能够带来感知能力,视觉、听觉还有直觉能力,包括我们的文本分类能力,简单说就是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文本分类,包括机器翻译这样的东西,端到端的,通过学习的,不是以前通过人为设计特征的这种方式的一个变化或者一种能力,它的能够带来这样的方式,这是它最大的能力。但是它需要大数据,需要大计算能力,不能有小样本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识别结果是不可检视的,不能从认知理解上去对识别理解给予它可解释性,也没有鲁班性,也没有记忆能力,甚至连常识处理不了,没有记忆能力,什么能力都没有,所以不要对人工智能寄予很大的期望,现在人工智能是一个弱人工智能,是整个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初步的,但是确实是能够带来产业价值的东西,相对于人类智能来说是非常初步的。大家可能对它寄予很大的期望。 第三个问题就是怎么落地,可能很多人认为,大家都在喊人工智能,真正具体做起来都知道,人工智能落地是如此地困难,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对人工智能没有深刻或者本质的理解,所以现在人工智能能够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现在人工智能主要包括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我们叫大数据,第二个叫计算能力,第三个叫算法,第四个应用场景,其实最关键现在主要是应用场景,要选择一个特别细分的垂直应用领域,这个领域就是要特别具体的问题,我们不去谈人工智能做应用的时候,做产业化开发的时候,不要谈那些高大上的东西,不要对它赋予很大的期望,认为它是一个灵丹妙药,找一个高人来,马上就可以把这个人工智能遍地开花,这是不可能的,人工智能要做的事情就做很细微的事情,做一个点点滴滴的事情,非常小的,因为人工智能可以有两句话,现在所谓人工智能就是人工+智能,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实际上它是把人工通过以标签的形式转移给机器,然后赋予它智能的,所以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有多高水平的人工就有多高水平的智能,比如你要做标签,做医疗,比如说你做CT,甚至看早期肺癌,这种标签不是给普通人做,需要国际顶尖医生来做标签,这样他得到的水平就是国际顶级医生的水平,否则就是一个普通医生的水平。怎么在制造业里面落地呢?其实就是要选定一个特定的问题,非常具体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什么条件呢?就是它信息化技术比较好,它做数字化、网络化,能够源源不断产生大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采集、积累,做清洗、标签,控制它的标签,对标签进行审核,要做数据,基本上是80%以上,人力或精力要投入到特定问题、细分问题上做标签。举个例子,刚刚沈总说的,零部件的外观质量的检查,以前都是靠人,比如说看陶瓷产品是成品还是废品,看外观能看出来它的瑕疵是什么,现在人工智能这上面,这就是一个视觉,以前靠高技能的工人看,现在人工智能就在这上面有能力,因为它就是能够做计算机视觉的,如果我们建立起大数据,建立一支团队就做这么一个细分的问题,然后我们建一支团队大量投入进去,做数据积累、数据标签,建立高质量的数据,这是很笨的方法,就是靠这种笨方法,深根场景和数据,打磨人工智能产品,实际上是这么做的事情,不是一个高大上,一个万能的方法,一来了之后,一撒到下面,所有都成功了,这个根本没有,这是在认知水平的智能才可能成功,现在这上面没有什么突破了,主要是在感知智能上面才有这样的突破,所以这个时候只能用笨的方法,选中一个笨的问题,建立一个团队,很多钱投进去,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越做到后面的时候,越做越难,因为它的数据到后面,比如说正确率是99.99%,我们有5个9,增加到7个9,这么一点点的提高需要的数据是指数增长的,我们把它叫做长尾效应,其实做到后面是特别难的,即使这么难,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做数据,结果最后你发现有什么问题呢?还是做不到人的水平,我们是跟人比,比如说我们现在做人工智能,不管是产品也好,还是流程也好,还是他的服务体验也好,就是要做人类水平,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新闻报道,里面都说超过人很多,比如人脸识别超过人很多,这是一个完备数据节,这是作为学术研究的,真正到人工智能落地的时候,是一个开放环境,是没有完备大数据的,这个数据是永远没有镜头,而且数据越做到后面越困难,因为它有长尾效应。在这种情况下还不一定能做到人的水平,这是现在算法的缺陷。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我们做数据工程,做大数据,包括尤其做大数据的标签,做高质量的大数据,去赋予它人的智能,把它转移过去,让它具有人的水平,在视听觉这种感知能力上接近人的水平,它就有产业价值。在感知层次上,其实有些方面它是不可替代的,你看到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外观检查,很多数据进去以后,它确实能够达到熟练师傅的水平,师傅看到这个是成品还是废品,他也能够看到是废品还是成品,就是到机器换人,他可以做到自动化的处理,不需要人去做这个事情,可以把人替换下去。还有一部分是大数据洪流,不断涌现大数据,特别大的数据,这个数据人是处理不了的,必须要用实现用机器来做自动化,必须要用人工智能赋能,用这种方法做数据的自动化或者是知识的数据化,必须要这么干才行。这是数据流,比如说大数据、数据洪流的自动化的处理。 从数据流怎么去提取信息流,现在提取它的语义流,它有语义信息来提取出来,这都需要人工来做。另外从产线的角度,比如说我们单批生产设备,要机器人化,这样可以做成自动化,可以代替人,提高效率或质量,还有整个产线,整个车间的生产设备本身的自动化,也靠人工智能来实现,所以人工智能不管是从信息空间还是从物理空间,我们把它叫做信息物理空间(CTS),实际上我们做的智能制造,包括做新零售、新制造都是在CTS,一部分是虚拟的信息空间,一部分是实体空间或者物理空间,这两个空间里面进行,一部分是网络的,比如说互联网,一部分是实体的,比如说生产设备或者是实体店或者实体的分销商,一部分是虚的,一部分是实的,这两部分都需要人工智能的赋能,就可以实现智能化,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带来生产产品品质的提升。谢谢![详情]

财经网 | 2019年01月12日 17:23
侯永志:不落实规划 很难实现区域差异化高水平发展
侯永志:不落实规划 很难实现区域差异化高水平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 “我们制造业城市的地位是永远不会削弱的,当然对每个地级城市来说,有可能它会变化,但是从整个中国来说,我们制造业城市的地位是不会削弱的。” 1月1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表示。 侯永志表示,差异化高水平发展要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行业,甚至将来要在蓝海的竞争要通过合作来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东西。 侯永志认为,每个战略型新兴产业,要把具体地细化,到底有哪些结构,哪些产品,首先要搞清楚几个链条,这样大家分工才能实质性地展开,如果不落实到具体发展规划上,很难实现很好的分工。 以下为发言实录: 侯永志:各位下午好!我想用这8分钟的时间讲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就是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制造业城市化高水平差异化发展。我今天想强调的不是一般的差异化发展,而是高水平的差异化发展,我下面讲一下具体的内容。首先我们讲一个大的概念,我们知道中国现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变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想表达一个观点,无论我们社会矛盾怎么变化,物质产品的生产仍然是第一位的,不管我们怎么变化,就是到了将来更远的时期,没有物质产品的生产,人类社会是不能运行的。 我们讲不充分的发展,首先想到的还是我们有许多的物质产品的生产是不充分的。举一个电力来说,电力产品的生产,现在我们中国每个人一年的电力消费是4000度左右,而美国是12000度,就是一个人消费的电力是12000度,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中国人按照美国人这样的消费水平去消费电力,我们还需要多少电力生产?我们说现在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首先电的供应必须充分,否则你在夏天是没办法用空调的,你到冬天是没办法用暖气的,这都是能源生产问题。还有一个不充分的发展,就是我们的高端产品的生产是不充分的,我想从上午大家都在讨论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如果我们的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足够强大,可能我们不至于被动,所以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不充分,高端产品的生产是不充分的。 我们来到制造业城市,我们制造业城市的地位是永远不会削弱的,当然对每个地级城市来说,有可能它会变化,但是从整个中国来说,我们制造业城市的地位是不会削弱的。我们怎么理解城市所谓的高水平差异化发展呢?当然差异化发展简单地理解就是分工,问题是我们讲差异化的时候,这种分工要体现到更高层次上,不仅仅体现在一般的产品间的分工、产业间的分工,可能我们需要体现为价值链、产业链上的分工,而且我觉得我们城市之间的分工,不一般的我们理解简单的所谓应变模型,你生产高端的,另外一个城市生产低端的,在某一个链条上可能是这样的,而在另外一个链条上可能另外一个城市是高端的,你这个城市是低端的,实际上将来的分工我理解的是一个网络化的,大家实际上就是说这种分工的链条是相当复杂的一个格局,具体我也描述不出来,我感觉就是所谓高水平差异化,实际上是高端复杂的分工格局,我觉得这是我要表达的一个观点。 另外我们的高水平差异化发展的方向,实际上就是毗邻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另外我觉得我们高水平的差异化发展还是要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作出重要的贡献,我觉得这就是我理解的所谓高水平差异化发展。它还表现在我们要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行业,可能大家都知道蓝海竞争、红海竞争的问题,甚至我们将来要在蓝海的竞争要通过合作来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高水平差异化发展,体现出合作,创造出我们没有的,我觉得这就是我们高水平发展、差异化发展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怎么样能做到地区之间的差异化高水平发展?我觉得规划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习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曾经说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是人在其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是要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机会,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会更好前进。其实对于我们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讲做规划,其实说是我们摆脱这种在区域经济规律面前的被动状态,我们要主动地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也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我们通过规划来引导各地更好地发展。我觉得做规划怎么样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其实就是说我们能不能把规划做得细致一点,不要太粗略,我们都是搞高端或者说就几个战略型新兴产业,每个城市都这么些。实际上每个战略型新兴产业,要把具体地细化,到底有哪些结构,哪些产品,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几个链条,这样大家分工才能实质性地展开,否则只能说就应该合作、应该分工,如果说我们不落实到我们的具体发展规划上,你是很难实现这种很好的分工的。 在我们做好规划以后,规划要怎么做,我想大家都理解,有两个要注意到,要照顾好各方的利益,我们利益各方也要处理好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问题,可能有些地方让你暂时地忍耐一下,短期利益有损失,但是会获得很好的长期利益,这是认识上面的问题,通过真诚地合作来实现更好的分工。我先就讲那么多。[详情]

财经网 | 2019年01月12日 17:00
茶洪旺:佛山制造要对标德国工业4.0打造一批隐形冠军
茶洪旺:佛山制造要对标德国工业4.0打造一批隐形冠军

  茶洪旺:佛山制造要对标德国工业4.0,打造一批隐形冠军 北京邮电大学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茶洪旺 “我看了世界历史,凡是第三产业发展很好,制造业实际经营发展很差的国家,最后路都走得不远,美国也同样如此。” 1月12日北京邮电大学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茶洪旺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表示。 茶洪旺表示,差异化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加快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做可以避免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发展,可以通过产业集群、产业共生、产业转移来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茶洪旺建议,佛山发展制造业要创新,不仅要培养大而强的企业,更重要的是要有铺天盖地的小而精的中小企业。佛山企业要对标德国工业4.0, 要在工业2.0和工业3.0上好好地补课。 以下为发言实录: 茶洪旺:各位嘉宾,下午好,刚才几位专家谈了,我想站再一个世界的角度来看我们佛山的制造业。我们总结过去的历史令人兴奋,佛山确实创造了奇迹,但是展望我们未来怎么办,我们确实要有紧迫感,压力很大。 根据这次论坛的题目,我放眼看世界,目前全球产业链重组是一个趋势,世界各国又重新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大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时候中国正在进行制造业转型升级,美国呼吁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会做得比较好,制造业的去工业化,带来国内的发展的忧虑,纷纷寻找一些借口,中美贸易摩擦,大家的评价很多。我一般来说,我不是从贸易的角度来看问题,是从一个大国打压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的一种手段,从这个可以悟出来一个道理,国家的富强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整个的发展历史、崛起历史、称霸历史,什么时候制造业发展好,美国什么时候称霸世界,什么时候制造业衰退了,美国什么时候就要在世界上其它国家找借口,特朗普所说的贸易逆差也好,包括你说的不公平,这些仅仅是借口,实际上来说践行中国制造2025,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看我们发展得很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山制造业是中国的一个窗口,从制造业的视角来看,佛山是中国的代表,所以这次我来佛山很兴奋。 今天我就想说一下佛山为什么很中国呢?佛山的成长过程,我看了你们的有些材料,一开始选择制造业发展,中国实际上有一个比较时髦的观点,就是认为制造业下降了,第三产业上去了,经济发展就上来了。我看了世界历史,凡是第三产业发展很好,制造业实际经营发展很差的国家,最后路都走得不远,美国也同样如此,所以说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佛山的路选对了。为什么佛山会创造各种奇迹,因为我们的路子很对,这是我要说的。 制造业方面,国内很多地方抛弃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方向发展,真正来说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制造业,不会有兴旺发达的金融业,所以我们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佛山未来怎么走,不要丢掉我们的制造业去追求我们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要,但是必须围绕着制造业来发展,这是佛山的情况,也是中国的国情。 第二个问题我想跟大家一块讨论一下,既然我们佛山过去在历史上制造业发展很好,展望未来我们怎么走。我想我们要考虑这么几个问题,佛山作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窗口,我们要进一步地发展,我想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到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一些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跟中国一样,前有发达国家的堵截,后有新兴国家的追兵,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在制造业上,在技术上来卡我们。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地跟我们抢占市场,国际上来说国际大环境是这样。 从我们自身来说,佛山又面临着什么呢?制造业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用我们发展经济学的话说,我们高层的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走呢?我们一样要考虑,所以我认为佛山的路,你们面临的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问题。 佛山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我想应该从经济来说,是不是考虑这个,围绕着我们的论坛主题,第一个要构建差异化错位发展的思路,就是政府部门也好,企业也好,要构建差异化错位发展的思路。构建差异化错位发展思路要与我所说的我们的周边城市,要形成一个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的协同发展的格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佛山怎样进入到粤港澳精神的实施的高层里面,我想我们首先必须正确地认识到佛山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大的来说我们佛山的优势,行业基础比较雄厚、扎实,经济实力较强,紧邻广州大都市,这是总体来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劣势是科研实力比较薄弱、高端人才比较短缺、高端的教育资源也匮乏,我们整个制造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为什么说佛山是中国,中国是佛山,我们都是中低端的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从区域经济层面上来分析,我把港澳去掉,剩下的9个城市来考虑,因为港澳的资料找不到,我看了以后,我们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里面制造业的发展存在落差,我看一个地区,深圳、珠海、东莞,这是制造业发展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是中山、惠州、广州,像我们佛山、江门、肇庆是第三梯队,从这个可以看出来,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中山、惠州,这六个城市,制造业行业的趋同性比较严重,大家知道行业趋同性重,就会发生恶性竞争,我们佛山跟在大湾区里面的比下来以后,我们是第三梯队,我们比较弱,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整体来看我们佛山在制造业发展,在我们的大湾区里面属于第三梯队,它主要是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领域几乎还是空白的,我说得不对,大家可以批评,我是看一些资料来看的。这个现状决定了佛山制造业在大湾区可以实现比较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避免行业趋同的恶性竞争,所以面对这样的格局,所以要构建差异化错位发展的思路,就是制造业发展,与其他9个城市形成差异化竞争,我们跟你们有竞争,但是我们不是趋同竞争,是差异化竞争,我也发展,你也发展,但是我们错位发展,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共同、协同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善于便捷合作,打造梯队效应,避免制造业同质化竞争。我们不要跟着别人,你有什么,我就搞什么,最后产生恶性竞争,所以基于差异化发展的思路,立足于佛山的制造业基础和现有的发展前景,凡是具有差异化错位发展比较优势的制造业,我们要组织力量好好地论证,只要达到这个条件的,我们就应该重点扶持。政策上、资金上、人才上重点扶持,让它成长起来。 差异化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加快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做可以避免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发展,可以通过产业集群、产业共生、产业转移来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可以跟大家讨论一下,我们今天的论坛,下午论坛有一个城市协同发展,我们从协同上来分析,协同发展必须应该首先以协同的区域政策,然后才能有协同发展的思路、行动,你区域要协同发展,必须要有协同发展政策。我在北京参加京津冀发展,我就跟北京市讲,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协同政策,不可以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的车可以进石家庄,石家庄的车进不了北京,怎么协同呢?这样只有在政府顶层设计的层面上,设计好协同发展政策,然后才会形成利益共享、分享共担的协同政策机制,才能够形成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到港澳,是不是要中央出面,光是在我们珠海地区,随便你怎么协同,这个我们要做探讨。 就当前来说,佛山要协同发展,要抓住深圳,再一个就是要看能不能和我们的广州达成协同城市,然后再一个是香港、澳门,所以能不能加快广佛同城化,这个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不然我们佛山确实成绩很惊喜,但是要进一步发展,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不得不重视。 下面我们再谈一下怎么样打造高地,我们看了以后,就以目前佛山的制造业来说,就当前来说要打造品质的高地,产品上不去,制造业当时在鼎盛的时候,当时需求方来说要求不高,现在来说需求的要求并不是过去的标准了,我就提出这几个问题跟大家一块讨论。对标德国,发扬工匠精神,我们在国内推进智能制造最容易忽视的是匠心和人的作用,我看有些领导在讲,一谈到智能制造,把匠心排除掉了,我们想想看机器代表不了人,更代表不了匠心精神,所以把对标德国作为企业转型升级重要举措,这样以后体现了工业提质量,补短板,要打造中德合作示范区,中国、德国,还有日本,我对日本的民族感情上来说,我也没有,但是日本的工匠精神,日本的精益求精精神,还有韩国人的精神,我们都要学。 工匠精神,我们要有小而精、小而美,是德国中小企业的最大体现,它把一个螺丝钉生产到世界上是它第一,把一把小刀、一个拉杆、一个水龙头都是世界第一,我看了你们的材料,你们现在所谓的龙头企业,在过去的水平上生产到极致,我认为极致就是品牌,所以我们要用工匠精神打造德国制造的金字招牌,所以我们从这个来看,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从这点来说,在座的企业家也好、领导也好,我们还缺乏一支产业素质很高的产业工人队伍,我很感谢农民工,我们的制造业都是没有经过更多培训的农民工,我们看看日本、德国,德国为什么制造业强大?它有一支素质很高的产业工人队伍,这是我们欠缺的。我们一追就追高的技术工程师、院士,你怎么样来落实呢?这个要考虑。 我们佛山要发展制造业,我们要创新,前面几位专家讲,我不展开说了,创新不仅要培养大而强的企业,更重要的是要有铺天盖地的小而精的中小企业,我们有没有小而精的中小企业?然后形成国内的隐形冠军,成为品牌,极致就是品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想我们佛山不要急于说进入百年企业,我们看看我们有没有会产生百年企业?我们现在有一个观点,算是有一个百强企业,我说真正有生命力的是百年企业,我们可以自己算算,我们佛山有多少百年企业,你们再看看日本、德国有没有百年企业? 我看了你们的资料,我们要弘扬制造业文化,佛山的制造业情结很深,从明清到现在,我们往往会忽视产业的发展、忽视文化、观念,所以有些时候比如看德国人,我跟德国人交往,德国人不相信价廉物美,价廉的东西物不美,物美的东西价不廉,我们既想用低价,又想买好的东西,有没有可能? 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政府要克服追求GDP,企业也要克服急于马上赚钱,通过引进来了就可以用,今天引进了技术,明天就要产生效益,这点大家很清楚,技术是买不来的,市场换技术也是换不来的,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我看我们佛山的产业集群,不是很好。要加快生产型制造业,制造业和服务协要协调发展。搞企业的,我们佛山要对标德国的工业4.0,要在工业2.0和工业3.0上好好地补课。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网 | 2019年01月12日 16:58
黄群慧: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者协同
黄群慧: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者协同

  黄群慧: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者协同,能形成当地制造业的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黄群慧 财经网讯  “以深圳为龙头,加上香港的研发能力,再加上广东佛山本身作为制造业腹地的优势,创新链、产业链到价值链这三者如果能很好地协同,最后能形成当地整个制造业的优势。 ” 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黄群慧介绍,当前全球制造业确实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重构的时期。从技术视角看,智能制造和制造业的服务化这两个重要发展趋势在推动全球制造业迎来一场新的、大的变革。现在各个国家之间都在相互竞争,取得这场变革中的主动权。从制度视角看,中美贸易摩擦有可能重构整个全球竞争秩序。 黄群慧认为,这两种技术变量和制度变量都在变的情况下,中国各个区域的制造业面临着一场新的竞争。各大区域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都在重新布局战略。由于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有些实质性的进展,包括在行政体系上,可能会有很大的融合过程,从研发到制造整个链条都会融合在一起,我们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会融合。 黄群慧最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面临一个新的巨大的机遇,从创新上看面临的机会会更多。如果以深圳为龙头,加上香港的研发能力,再加上广东佛山本身作为制造业腹地,整个形成了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一个很好的完整融合。创新链、产业链到价值链这三者如果能很好地协同,最后能形成当地整个制造业的优势。中国几个区域都在互相竞争,谁能够胜出,关键是看谁能以创新链作为原始的驱动,同时增加自己的价值链,最后在产业链上实现创新和价值。如果粤港澳大湾区能够突破我们所说的制度上的藩篱,因为现在香港、澳门包括深圳特区有好几种制度,他们之间如果能够突破这种制度的障碍,未来很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它将来会成为我们全球的科创中心。 以下为发言实录: 黄群慧: 我们这次大会挑了一个很好的主题,叫全球产业链重构,这种重构过程中我们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同时我们这节的主题是关于城市之间制造业发展的差异问题,围绕这两个方面我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应该说现在全球制造业来说,确实是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重构的时期。至少我们一般分析一个变化会从两个视角,一个是技术视角,一个是制度视角。技术视角大家知道,现在有一种智能化的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2010年之后,大的趋势变化很大,尤其是智能制造已经是代表了我们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中国制造2025也好、制造强国战略也好,其中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其实我们还不能忽视的另外一个发展的趋势就是制造业的服务化或者我们说的服务型制造,这也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这两个大的发展趋势在推动整个全球的制造业迎来一场新的、大的变革。这个变革谁能够作为一个主动权,现在都在各个国家之间竞争,包括像美国的制造业,德国工业4.0,包括中国制造2025其实都出于这个目的来制订。 另外一个变量就是我们说的制度变量,现在对我们国家来说,其实对全球也是这样的,就是中美贸易摩擦。这个变化其实我们在想,大家都在未来一个过程会有重构整个全球竞争秩序的可能,现在一系列的贸易谈判都在做。这个对我们国家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当然现在包括美国他们正在制订一些围绕着产业链来谈,至少有两个,一个创新链,一个产业链,因为美国对中国的产业链依赖很大,因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是全球第一。我们的制造业增加值2016年是3万亿,相当于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美国和日本之和,所以其实我们对它的供应链供应很强,而他对我们的供应链依赖很大,现在他们的一些智库也做研究,怎么能够甩开中国的红色供应链。另外包括创新也是这样,全球创新的价值链、创新链也融合在一起,如果反过来我们作为技术源来说,中国如果离开了像美国这种创新的供应源,中国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所以无论是价值链、产业链还是创新链,这些都面临一个大的调整的阶段。而对中国来说在中美贸易摩擦这种全球化的贸易秩序有可能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这也是一个大的变化。 这两种技术变量和制度变量都在变的情况下,我们作为中国的各个区域之间在制造业竞争,其实我认为面临一场新的竞争。这个竞争一方面是各大区域战略在重新布局,现在我们知道的京津冀、长三角,包括我们的粤港澳大湾区,这几个大的战略都在重新布局。我们原来知道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年在衰落,整个制造业的布局在中国这四个大的区域,应该会有一个新的变化,这个新的变化正好就应了我刚才提到的两大背景,全球的制度变革和全球的技术变革,这两大背景下加上我们四大区域之间制造业的竞争,未来中国的制造业的版图会有一个大的变化。现在我们可以分析,像刚才说的差异,每个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关键的核心竞争能力,比如说京津冀这个地区,像北京的研发实力是比较强的,而像长三角这边,因为现在它有一些新的变化,以前上海作为浙江和江苏的龙头作用不彰显,现在由于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有些实质性的进展,包括在行政体系上,可能会有很大的融合过程,他们从研发到制造整个链条都会融合在一起,我们创新链和产业链会融合。 到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其实是一个新的巨大的机遇,可能是不是这一周像我们说规划都要公开,就是这种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其实可能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如果让我个人来判断,从创新的角度,单纯谈创新,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机会更多一些,因为像以深圳为龙头,如果再加上香港的研发能力和深圳再加上像广东佛山这边,本身的制造业的腹地,整个形成了完整的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一个很好的融合。我一直认为创新链、产业链到价值链这三个要有一个很好的协同,最后能形成你当地整个制造业的优势。如果说在这几个大版图都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谁能够胜出,关键是能够把以创新链作为原始的驱动,同时增加自己的价值链,最后在产业链上把创新和价值能够实现。当然在这我确实感觉到我们广东这边尤其粤港澳大湾区,如果能够突破我们所说的制度上的藩篱,因为现在我们至少是这么几个区域,好几种制度,香港、澳门包括深圳特区,这四种制度,他们之间如果能够突破这种制度的障碍,未来我很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它将来会成为我们全球的科创中心。如果以粤港澳大湾区来看,我就简单谈这么几点。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网 | 2019年01月12日 16:10
沈岗:中国工厂所需要的人工智能很多并不涉及算法
沈岗:中国工厂所需要的人工智能很多并不涉及算法

  沈岗:中国工厂所需要的人工智能很多并不涉及算法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机器人公司总裁 沈岗 财经网讯“中国现在所讲的人工智能,更偏向于大数据处理,对大数据进行一些预测,然后推断出整个市场的流向。”1月12日,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机器人公司总裁沈岗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沈岗介绍,日本把它的人工智能称之为学龄前人工智能,它不是用数据来建立一个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在工厂,当看到一个工件的时候,怎么推理出,或者模仿人的动作把整个工艺建立起来。这部分的人工智能更适合于制造业,日本也把这部分技术作为日本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所以日本的人工智能和欧美包括中国的人工智能会是比较大的区别。 沈岗表示,中国所想要的人工智能分这两部分,现场需要有蓝领工人这样技能的人工智能,而对管理层,需要的是用大数据提高管理效率的人工智能。 对于中小企业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沈岗认为,能够提高工厂工作效率、提高产线工人技能、取代产线工人技能的技术,是中国工厂所需要的。但它并不涉及算法,更多是人把算法决定好以后,再把这些功能打包,拿到现场,大家一起来用。 以下为发言实录: 沈岗:大家下午好!我叫沈岗,是来自碧桂园,今天开始的时候看到这个名单,我也很差异,因为王院长、邓教授还有任总裁、黎董事长都是在这个行业里面非常资深的,我很谦虚地坐在了第一个,后来看到战略合作有个碧桂园,可能因为这个关系,我排名比较前,在人工智能方面可能和这几位专家相比,我知道的更少一些,不过因为工作关系,我和人工智能也有一些接触,可能和这几位专家相比,我谈的一些事情更是偏重于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经验。 大家对碧桂园比较熟,对我可能还是没什么印象,我想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我自己,在来到碧桂园之前我是工作于一家机器人公司叫发那科,我是1992年去日本留学,然后大学毕业以后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在日本念书,大学毕业以后进入了日本发那科机器人研究所,进去以后搞的是图像处理,然后一直做到整个发那科技机器人研究所的软件开发总负责人,软软件开发部部长,2013年成为发那科机器人研究所的总工程师,2014年回国,因为2013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4年回国担任上海发那科的常务副总监机器人事业部部长,同时也是作为日方的董事,2018年7月1号正式加盟碧桂园,创立了碧桂园的机器人公司,一直工作到现在。 人工智能对来我说最早接触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大学本科是做步行机器人的,当时是1998年,当时的问题就是说如果我做机器人,我的能耗做得不好,电池的效率还不是很好,就出现一个问题,我怎么能够让我的机器人走得更远?所以我硕士一年级的课题就是用当初最好的优化方法,神经元网络,也是现在人工智能的前身来进行一个优化处理,怎么把它做得效率更高,能让整台机器人的能耗更小、走得更远,这是我最早接触人工智能。 之后进入发那科以后,我是负责整个视觉处理,这时候就走向了传统的图像处理的领域,之后再负责整个软件开发的同时,我们也开始一点点有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来,但是真正我接触人工智能还是在回国以后,当时我在上海发那科负责市场的时候,有一个课题,就怎么把工厂里面的品质外观检查人员给取代,这是在广东地区很多工厂是做代工,大概有30%的员工是用视觉目视去检查零件的外观,进行外观检查的品质管理,这一部分如果能用人工智能,可以给整个产业省下很多。所以当时我们也和日本一家叫PFM的公司一起合作,用它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功能来进行图像处理,怎么把一些缺陷、杂质附在手机或者这些外科上面,这样的一些瑕疵检测出来然后取代掉,当时我们也是和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一起合作,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所以从这个经历上来说,在日本对人工智能的分析和欧美、中国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其实对大家来说,大家也可以想象得到,人的能力一部分是由于思考,还有一部分其实是技能,到工厂里面去看,工厂里面其实也有分类,一部分是蓝领工人,一部分是白领工人,蓝领工人更偏重你的动手能力,而白领工人更偏重思考、推理能力。包括中国现在所讲的人工智能更偏向于大数据处理,对大数据进行一些预测,然后推断出整个市场的流向。 而日本把它的人工智能称之为学龄前人工智能,它不是用数据来建立一个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在工厂当你看到一个工件的时候,你怎么来推理出,把整个工艺建立起来,或者你模仿人的动作把整个工艺建立起来。我觉得这部分的人工智能更适合于制造业,日本也把这部分他们称之为学龄前智能的技术作为整个日本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所以从这点来说,日本的人工智能和欧美包括中国的人工智能会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这部分的人工智能对中国的影响,包括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我觉得更贴近于,中国所想要的人工智能企事业是分这两部分,现场你需要蓝领工人这样技能的人工智能,而对于整个管理层,你需要更多的可能是这种用大数据来提高你管理效率的人工智能。 但在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我们到底怎么来使用人工智能这应该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大家觉得人工智能很高大上,但是这么高大上的人工智能怎么落户到我的中小企业里面,其实刚才有一个人提到过,我们用的这些提高工厂工作效率、提高产线工人技能、取代产线工人技能的这些技术,是中国工厂所需要的,但是它并不涉及算法,更多是你把算法决定好以后,你把这些功能打包,你可以拿到现场,我们一起来用,我觉得这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应用方式。 而对整个现场来说,我们更多的可能是用一些大公司的管理软件进行网络化处理,然后把整个管理的质量提高起来,我觉得这两方面的组合都是现在中国制造业所需要的人工智能。同时佛山地区,它到底是需要怎么样的人工智能,我想整个佛山地区应该是产业比较集中的一个地方,现在这些产业包括进入碧桂园以后,我们碰到的一个问题,我所需要的产品没有很快能找到,我所需要的供应商,我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去把它匹配起来,而佛山本身有各种各样的生态链在里面,我们怎么把自己的产品通过一个大的网络,通过人工智能这样的一些搜索功能或者管理功能可以共享共有,我觉得会是佛山整个产业链里面大家会比较关心或者能迅速提高效益的做法。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网 | 2019年01月12日 16:02
张燕生:三个“四位一体”帮助佛山制造转型
张燕生:三个“四位一体”帮助佛山制造转型

  张燕生:三个“四位一体”帮助佛山制造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脱胎换骨转型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佛山人都是以企业为中心来构造一个企业、市场、政府和社会协同发力、四位一体的这么一个制造业发展的模式,因此才能创造出我们佛山的制造业的卓越发展。”1月12日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表示。 张燕生表示,要通过三个“四位一体”来支撑佛山下一步的发展。第一个“四位一体”是企业、市场、政府、社会四位一体,推动佛山制造业协调发展的这么一个市场模式。第二个“四位一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它的三个支柱,就是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来促进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第三个“四位一体”是佛山和广东和整个国家和全球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 张燕生最后强调,佛山人怎么主动地走出去,争取省里面的支持,争取国家的支持,争取国际社会全球化的支持,这样能够解决我们佛山人没有的跨境创新网络,跨境融资网络,跨境人才网络,这个构造对佛山企业和制造业的转型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下面我们把问题给燕生老师,您已经很清楚佛山了,前面三位老师也讲了,你看看下一步到底咱们的重点,包括您前面也稍微提到了一下,就是下一步您觉得咱们的转型升级都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的要素? 张燕生:首先来讲我觉得佛山来讲,我自己是看三个,我们叫四位一体来支撑佛山下一步的发展,首先第一个四位一体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过去这么多年,我们通过引进的要素创造,也就是我们构建了一个企业为中心的,企业、市场、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推动我们佛山制造业协调发展的这么一个市场模式。这一点我觉得是我和肖耿教授我们在做中国的未来和我们在做政府与市场,我们的最深刻的心理,就是佛山人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它从来都不把它对立,说应该是大市场还是小市场,大政府还是小政府,大社会还是小社会,佛山人都是以企业为中心来构造一个企业、市场、政府和社会协同发力、四位一体的这么一个制造业发展的模式,因此才能创造出我们佛山的制造业的卓越发展。 我觉得佛山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现在也是国家提出来的叫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从佛山现在也是朝这个方面在给力,它是以实体经济为本,然后它有三个支柱,一个支柱就是科技创新,一个支柱就是现代金融,一个支柱就是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来促进我们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佛山有一个金融高新区,是在南海,过去这么多年调研,我一直问自己一个问题,金融高新区的未来是一个金融的功能区还是创新的功能区,还是城市化、房地产开发的功能区?它未来从盈利的角度更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区?如果仅仅从挣钱的角度,我个人的看法是它不会搞金融,它不会搞科技,它今后更可能是一个新城区和成功的房地产的供应区,也就是我们佛山从构建一个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的制造业的产业体系的角度看,我和肖耿教授我们过去调研和写佛山故事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心得,就是佛山奇迹,是在金融抑制条件下打造出来的,也就是说金融在佛山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时候,它始终是怎么能够解决金融抑制。因此从佛山下一步的发展来讲,怎么样能够把这三个支柱牢牢把握,为实体经济转型服务这么一个坚实基础,以这个为重点来发展我们的金融,金融为实体转型服务,金融为科技创新服务,金融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在这个方面也就是我们的金融高新区怎么能够探索出一个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共享金融和一个开放开发式的金融,这么一个新的金融,这个新金融和旧金融的区别是什么呢?也就是美国这次的泡沫,一个最惨痛的教训,就是90年以来的美国高技术制造业率持续下降,2000年到2007年发明专利申请的增长率持续下降,什么上升了?金融上升了,房地产上升了,建筑上升了,也就是说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最后导致美国经济和产业的空心化,佛山下一步新的四位一体就是无论是金融也好还是科技创新也好,牢牢地把握,为实体经济转型服务。 我们佛山下一步,第三个四位一体就是怎么能够牢牢把握住佛山和广东和整个国家和全球这么一个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这个部分的意义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研究佛山,怎么能够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到现代制造业务,我们会发现光靠佛山的资源禀赋不够,光靠我前面讲的引进的要素创造和协同的要素创造,我个人觉得也是不够,怎么能够举全省之力、全国之力、全球之力,把一些重要的科学装置、重要的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能够引到佛山来,和我们佛山传统制造业协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佛山才能完成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脱胎换骨的转型,我就说那么多,谢谢! 主持人:谢谢燕生老师,实际上是从三个维度谈了四位一体,有四个要素,其实这个东西同时做起来还是挺难的,它内部的协调也很重要,所以在你看来有没有一个链条连接着,它可以来突破一下这一点。 张燕生:其实就是我们的主题,我们的主题是叫做世界变局下的中国制造的转型,我们讲的是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转型。我刚才讲的三个四位一体,第一个四位一体的核心是企业,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够创造一个叫企业能够蓬勃发展的环境,实际上我们就讲制造业的转型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讲政府、市场、社会,都是要帮助我们的企业生存成长和发展。 第二个四位一体,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现代科技创新,还是现代金融还是人力资源,核心都是由企业构成的实体经济这么一个产业的集群和高端要素的集群,仍然是把企业放在一个集群的角度,放在一个链条的角度来讨论,金融怎么能够为实体服务?科技创新怎么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人力资源怎么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 第三个四位一体我们会发现要做到前面两个四位一体,你会发现光佛山的力量不够,开放的要素创造是什么概念呢?佛山人怎么能够主动地走出去,争取省里面的支持,争取国家的支持,争取国际社会全球化的支持,这样能够解决我们佛山人没有的,也就是叫跨境创新网络,跨境融资网络,跨境人才网络,这个构造对我们佛山企业和制造业的转型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网 | 2019年01月12日 15:30
易珉:佛山应整合制造业打造全国性应用研发中心
易珉:佛山应整合制造业打造全国性应用研发中心

  易珉:佛山应整合制造业,打造全国性应用研发中心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首席顾问 易珉 财经网讯 “模式创新应该是最大的创新,没有模式创新,再好的技术创新也没有办法应用。”1月12日,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首席顾问易珉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易珉认为,最大的科技创新是应该应用在我们生活当中的,而目前整个大广东地区恰恰缺乏一个应用中心,而这个应用中心的意义就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创新的成果。目前全中国很少有一个城市能像佛山一样有整合所有制造业的能力,因此更应该在大广东或者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衔接与应用的中心。对此,易珉总结道:“怎么能够把所有的制造业的领域整合起来,做一个全中国特别著名的应用研发中心,这其实应该是佛山的发展方向。” 在谈到地区协同发展问题时,易珉从佛山的角度介绍,应该先规划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然后找准制造业在全国的定位,最后反过来反思假如能打破这个机制,这个城市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需要发展什么、避免什么,这样才能解决长远规划的问题。 以下为发言实录: 首先感谢《财经》杂志,在来的路上也跟苏总沟通了几句,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佛山,因为我们谈了很多,关于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里面的角色,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角色,乃至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全球的角色,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咱们今天的议题。 首先我想分享一个点,创新大家都知道,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但是我个人认为模式创新应该是最大的创新,没有模式创新,再好的技术创新没有办法应用,所以我下面的话题是想谈佛山要想找到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在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突破点,可能是要另外地思考一条路,就是找一条应用的研发中心,就是在目前国内的比如说像深圳、上海、江苏一带,像北京、京津冀一带,我们国内的科技创新,不乏科技创新,有很多科技创新的点都在做非常前沿的事情,我们都能登月,而且到月亮的背面去看。但是科技创新和真实的应用之间,我们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城市,我把佛山认为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的大枢纽,因为历史上走到哪各城市都能看到佛山的瓷砖、佛山的照明、佛山生产的工具、佛山生产的所有东西,但是我是想说一点,最大的科技创新是应该应用在我们生活当中,所以我觉得在整个的大广东地区缺乏一个应用中心,这个应用中心的意义是衔接了刚才侯部长包括黄老师说的点,就是说真正的创新在它的边界以外,就是说我们的创新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好地来应用这个创新的成果,而不是把创新放在那申请了一个奖,放在书架上就完了。在应用方面,我觉得全中国很少有一个城市能像佛山一样整合了所有的制造业的能力,但是对市场的衔接方面很多城市是没有衔接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在大广东或者说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衔接与应用的中心,这个中心应该非常大,涵盖航天、人工AI、化工、基础交通设施,因为这些东西我们都能在粤港澳大湾区找到,比如说像香港的科研非常非常发达,深圳的科研、人工AI包括电子非常发达,广东的石化行业又是全中国的龙头之一,比如说照明业、瓷砖,有很多基础设施制造业。 但是我为什么想到这一点呢?我给大家举两个案例,这两个案例就能够说明我们在应用领域有什么问题,第一个案例是某非常顶尖的汽车公司,就是国际上的品牌,他在研发的过程当中为了减重,把车辆的重量减下来,他把车辆的后窗,研究能不能用最轻的材料,用PC来做,叫聚碳酸酯,这个东西是个老材料,但是国际上的顶尖应用都能够研究出来它经过不同的处理加上不同的催化剂,加上不同的添加材料,它能变成航空航天里面的像替代玻璃一样的减重的一种高强度材料,这个汽车中心就为了把这块厚玻璃的应用落实在车辆上,他们花了一年的时间找应用研发中心,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全中国找不到,最后这件事是通过研发这个材料的公司跟欧洲这家汽车公司之间互相来邮寄样板,我做出来一件,你试试抗冲击能力行不行,再寄回来,再重新研发,再重新做。再寄过去,再寄回来,这之间的时间是一年,这一年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做了一个实验,我这个材料行不行,但是这个东西我觉得是佛山特别需要建立的一个中心,因为佛山的地域有深圳,深圳的人工AI的研发,佛山有广州,比如说石化行业,大广东地区的发达程度,它有很多的可以应用的领域里面的一些实操案例,比如说高铁经过广东地区,港珠澳大桥,还有包括像香港大学的科研成果、深圳的科研成果、广州地区的科研成果,所有这些把它连接起来的应用中心是我们现在正欠缺的东西。而且应用中心的开发,作为佛山这个城市并不是不具备条件,它涵盖几乎所有工业领域的条件,比如说实话行业、电子行业、制造业,我们经常说电子行业哪发达,广东发达,你到深圳去看华强,你到那去看几乎涵盖了全球所有的电子,但是我们就是因为有一个能够替代玻璃的应用的研究,它会花一年时间来做这件事,我觉得佛山要做这件事很简单。 第二个应用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现在大家都知道地铁、高铁,反恐的成本非常高。我们进到门里面的安检,这实际上是一个悖论,我们这么多人流要经过人工的安检非常麻烦,但是我们有没有能够现成的人工AI的东西,我们成果一大堆,人脸识别,远程的大数据整理,都有,但是怎么能够应用在这些反恐的领域,怎么能应用在解决人流、客流拥挤的问题,这些我们都没人研究,所以我觉得广东地区像我讲的这两个案例很简单,我们怎么能够把所有的制造业的领域整合起来,做一个全中国特别著名的应用研发中心,这其实应该是佛山的发展方向。 有的时候规划先行,其实是我们这个市场还是需要的一种理性思维,我为什么这么说?比如从我这个行业来说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词,叫做TOD,欧洲在二战之后发生的一种现象,城市重建,城市重建的时候肯定吸收了原先被战争毁掉的城市一些优点和缺点开始的,TOD的原词叫做(英文)什么意思?我如果再把这个城市打乱重新建的时候,我能不能在发展交通先行,我把基础设施先修,然后再决定城市的功能团,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团之后,我再决定这个城市怎么做,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有意义在哪里?先发展后发展,其实不是问题,因为有的人先发展,有的人后发展,实际不同,既然你说做时间的朋友,时间在先也是朋友,时间在后也是朋友。 我的问题是想回答,如果从TOD的思路来入手,做一个城市的长远规划,比如说粤港澳大湾区的长远规划和战略上的思维,我觉得有一个地方很重要。佛山这个城市的市场定位,它的定位在粤港澳大湾区是什么角色?既然它是制造业做得最好,那好,它制造业可能已经发展到极致了,它能不能做制造业的创新和再创新,人类社会创新有两类:1、颠覆性创新,就像刚刚黄老师说的;2、再创新,所谓再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我忽然间发现再创新,比如说高铁,高铁就是一种再创新,它再怎么创新也是在轨道上跑,它没有脱离轨道,从50公里发展到今天的350公里。所以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像佛山这个角度来说,用这种TOD思维,就是先规划你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然后制造业的定位在全国的定位是怎么样,然后反过来再反思我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假如我能打破这个机制,我发展它什么发扬光大,我发展它什么,避免什么,我觉得这个思维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网 | 2019年01月12日 15:16
许召元:佛山制造竞争力在于产业集群和配套
许召元:佛山制造竞争力在于产业集群和配套

  许召元:佛山制造竞争力在于产业集群和配套,还不具备核心技术、品牌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 “怎么样打造我们新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肯定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核心技术、核心品牌这样优势的形成是需要很长时间的。”1月1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许召元分析,在佛山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专业集群,很多集群都非常有竞争力,比如说家电、装备制造、陶瓷、家具等等,这种产业集群给企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提高了它的效率,但还不具备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的优势。 许召元还指出,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目前企业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较突出的比如成本上升得比较快,中小企业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许召元老师,从您的角度,您看中国转型升级,实际上这从佛山来说,它是从2000年开始,它的转型还是相对比较早的,那您看从全国的角度来说,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到现在为止有哪些优势,您给我们分析一下。 许召元:首先非常感谢佛山市政府《财经》智库连续举行了两次关于佛山制造,去年是佛山样本,今年是佛山攻略的研究,我也有幸参与其中,通过这两次的研究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拜访了很多的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做了一些沟通,对于我们理解制造业企业这些年转型升级的经验,现在面临的一些挑战、探索以后的路径,我觉得有很大的支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课题组包括我个人一直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就是说中国制造走到今天我们在全球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现在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什么地方,我们这种竞争力的可持续性怎么样,这是关系到我们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怎么样转型升级的路径,这是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年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今年的中美经贸摩擦,实际上反映的是美国感觉到中国制造对他的威胁了,这说明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从国内来看2012年进入新常态以后,我们面临着很多去产能、成本提升,很多很多的压力,我们很多企业感受到经营很困难,怎么样客观看待我们转型升级的进展,看待我们的竞争力?所以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觉得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这几年在全国的地位还是在提升的,比如说2010年的时候,中国制造的总规模刚刚达到赶上美国,20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到2017年的时候,我们的制造规模已经是美国的1.7倍,现在我们已经比它高了70%。从产业结构上来看,中国出口在全球的份额这几年也是持续在提升的,产业的出口结构是在优化,我们在低技术制造业的出口商,从2012年到2017年基本上是持平的,但是在高技术、中技术这些产品的出口上,其实它的份额、增长速度比其它的增长都要快,这说明我们在全球的份额以及制造业结构上都是有优化的,在面临这几年成本上升这么快,去产能、融资成本约束等等一系列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总体好的成就,说明中国制造还是有着它独特的竞争优势。 这种竞争优势主要是来自于什么方面呢?做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首先我们看制造业竞争力,来自于它的核心技术、核心品牌,我们也看到像比如说佛山美的,很多其它一些少数企业,放眼全球它都是非常先进的,它都有核心技术。但是我们觉得从中国制造整体来看,我们还不具有这样的核心技术、核心品牌的优势,刚才朱森第老师也谈到了这一点,我们目前竞争力还不仅来自于我们的技术优势,综合优势前面提到就是低成本的优势,改革开放以后很长时间我们有了巨大的低成本的优势。这几年国内很多方面包括我们调研当中也发现,这几年其实国内制造业成本上升很快,特别是民营企业都感觉到成本上升有很大的经营压力。很多研究也发现,我们和主要的其它的制造业强国、大国相比,我们在成本上也不具有优势,比如说我们在和东南亚国家相比,我们在人工成本、土地、能源成本上都不具有优势,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比如说和美国相比、日本相比,我们在很多成本上不具有优势。这两个方面我们都不是现在主要的优势来源,目前最主要的优势是在佛山的调研当中,包括其它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很多制造业企业,这几年之所以还有一定的优势,最主要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我们形成了一个非常齐全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配套的优势。很多企业给我们说,前几年转到越南去,最后觉得他们的成本会更低,但是发现他们的产业配套能力不行,综合优势还不如在大陆这么高。在佛山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专业集群,很多集群都非常有竞争力,比如说家电、装备制造、陶瓷、家具等等,这种产业集群给企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提高了它的效率,所以我觉得中国这几年总体表现得还不错,最主要还是由于我们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配套的优势。 展望未来,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竞争优势,它的可持续性,它的独特性怎么样,我们认为这种优势虽然有,但是它比较脆弱,它不像来自于核心技术、核心品牌的那种优势,别人难以模仿、难以复制,我们这个产业集群的优势、产业配套的优势,其它国家相对来说就容易模仿。比如说其它的小国家,他不能做这样一个很齐全的产业链,因为它可以在部分产业上可以把它努力地完善起来,所以这样就提出了我们要加快推动转型升级这样一些挑战,这也是国内这几年加强研发等等方面,怎么样打造我们新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肯定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核心技术、核心品牌这样优势的形成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像美国达到这个水平是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的积累才能达到这个高度,我们也不能指望几年内在很多技术上都有突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发挥巩固我们传统的竞争优势,就是我们产业链配套的优势。用空间换时间,我们把传统的优势尽可能延长,为我们新优势、核心技术的突破创造空间。 怎么样延长这样一种产业配套优势?我觉得几个方面,第一点要继续降税降费,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营商环境,降低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更长时间的优势。我们要有一个竞争的角度,我们要防止为竞争对手补短板,我们这几年看到像美国、发达国家都在推进制造业的回流,我们国内现在也有很多企业开始出现了产业转移,我特别同意刚才马司长的观点,我们要支持企业向国外走出去,但是我们不能够支持企业整个地转移出去,我们觉得它要在企业走出去,利用世界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还是要把它的核心的能力、核心的知识保证在国内,要防止其它国家、竞争对手对我们整个产业配套能力要加强,对我们形成一个挑战。要充分利用目前的数据化、信息化这样一些新的技术,刚才美的的方总也介绍了工业4.0现代化的工厂,可以为各方面效率成本都有很大的提高,充分利用现在这些技术,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主持人:谢谢许老师,您讲的咱们的优势主要还是产业集群这一块,配套也比较齐全,这是咱们的主要优势,这个优势相对又比较脆弱,不可持续,许老师也谈到了一些期待,我现在再给您三分钟时间,我想问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咱们的优势特点,结合优势的特点,事实上有时候咱们也很明显地显示了咱们制造业的一些弱势,这些弱势您又是怎么分析,最主要的弱势,大家也知道技术、人才方方面面高精尖的东西不多,您怎么看这些问题? 许召元:其实因为转型升级是一个相对比较长期的过程,所以在转型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佛山制造业其实是转型得比较好的。在这次研究当中我们也做了比较,我们看到佛山制造相对的人均效率比全国平均水平是要好的,尤其是产业升级,它是有效果的,但是我们说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中,目前还没有达到我们进入这个世界第一阵营,企业发展得都比较好,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目前企业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较突出的比如说成本上升得比较快,我们在佛山好多企业都反映,比如厂房制造成本、环保成本,这几年都上升比较快,在我们的优势没有相应地提高那么快的情况下,我们的成本上升比较快,实际上相对来说就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像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实在全国也都很突出,像佛山发展这么好的地方,这个问题应该相对其它地方是比较好的,因为佛山整个的经济都很好,但是实际上我发现有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也存在这些问题,还有一些其它问题,我觉得这些短期内的挑战,也是我们转型升级路上需要克服、需要应对的地方,是今后几年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来处理的着重点。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网 | 2019年01月12日 15:01
吕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政府不应处处伸手
吕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政府不应处处伸手

  吕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政府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处处伸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吕铁 财经网讯“要想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政府应当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政府最应该做的,最能够做好的事情上。政府要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处处伸手。”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吕铁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吕铁认为,经过过去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已经完成了对发达国家的规模的追赶。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总和,所以规模追赶已经完成,新阶段是人均制造业增加值的追赶,这个过程难度更大,问题更多。 吕铁介绍,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是经济效率的提升。2017年,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5.7倍,日本、韩国、德国都是中国的3倍多一点,所以中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除了劳动生产率的追赶,还有资本生产率,这几年中国大量的投资使资本生产率下降比较快。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对增长的影响实际上从2008年以后也是在下降的。回到中国制造业的现实,要支撑中国制造业持续、高质量地发展,提升各种要素的生产力水平,不管是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非常关键。 吕铁同时提到,从企业来出发,应该从着重通过低成本扩张来提升市场占有率,转向着力提高资本的收益率、投资回报率。从政府的角度看,则应当是更有效地运用政府手中有限的资源,把这些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政府最应该做的,最能够做好的事情上,也就是说要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处处伸手。 吕铁最后表示,真正的探索型创新涉及一些大的突破性创新,它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基础研究、基础技术上的研发成果支持。这在方面是佛山的短板,也是今后要突破的方向。未来佛山应当弥补基础研究的不足,向高端人才培育的短缺,还有先进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不足的领域多努力。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吕铁:前面两个嘉宾就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分别从国际环境和已经建立的优势今后将要进一步培育,这两个角度谈了他们的观点,对我来说也很有启发,下面我想把问题拉回到具体一些,就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到底要把着力点或者把重点放在哪里,换句话说,相对于过去这个阶段,现在推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到底它的关节点放在哪,我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分别从产业、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来谈。 第一个观点就是从产业这个角度,我觉得推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应该把着力点放在生产力的提升上。因为刚才前面发言的主旨演讲的嘉宾和我们圆桌论坛的前面两位嘉宾其实都谈到了这个观点,经过过去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已经完成了对发达国家的规模的追赶,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超过美国,到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实际上已经是排在第二位的美国和第三位的日本加起来的总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017年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总和还要多,所以这个规模追赶已经完成了,进入了新阶段就是人均的制造业增加值的追赶,这个过程应该说是难度更加大,面临的问题更加多,所以在人均的制造业增加值要赶超美国和日本、德国,包括新兴的制造强国,像韩国这些国家,我觉得关键要使追赶过程,因为时间比较长,要使它的可持续的保持一个比较高速的人均的追赶,提升生产力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保罗·克鲁·格曼就说过一句名言:生产力并非一切,但是从长期看,生产力几乎就是一切。我们现在讲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同领域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很多的阐述,你是搞技术的,你是做企业的,都可以谈出到底制造业转型升级它的内涵是什么,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是经济效率的提升,从经济学的角度是这样。回到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现在虽然规模追赶完成了,但是人均追赶是下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这个追赶,提升生产力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生产力水平比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制造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刚才实际上朱老师用2016年的数据,他说的是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18%,是日本的31%,实际上和我的数据,我更新了一下,到2017年,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5.7倍,日本、韩国、德国都是中国的3倍多一点,是这样的水平。所以中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劳动生产率的追赶。因为劳动生产率非常关键,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的收入提升,最后影响消费升级,最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非常大,还有资本生产率,这几年中国大量的投资使资本生产率下降比较快,还有从增长的角度来说,对增长的影响,实际上从2008年以后也是在下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回到中国制造业的现实来说,要支撑中国制造业持续、高质量地发展,提升各种要素的生产力水平,不管是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或者是综合起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是非常关键的,这是一个方面。 刚才很多嘉宾都说到所谓的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实际上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三明治现象,这种现象并不是中国遇到的特例,在后发的制造强国像日本、德国、韩国都遇到这种情况,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方面是提升技术水平,形成差异化的能力,往前走,再一个是通过提升生产率,降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所以提升生产率就为转型升级赢得时间,从产业来说提升生产力水平非常重要。 第二点,从企业来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因为转型升级的重点实际上主战场就是企业,企业推动转型升级,应该从这个过程,着重通过低成本扩张来提升市场占有率,要转向着力提高资本的收益率、投资回报率这样一些效益的指标或者说效益创造,要提升到这上面来,因为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大量地投入,而且投入有不确定性,要投入研发、投入品牌、投入人民素质的提高,这种都要大量地投入,所以企业没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完全是靠从外部融资来应对这些问题,实际上对个别企业、个别的时间段是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整体企业都这样做,长期这样做,杠杆越加越大,去杠杆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最后的这种投入到转型升级,实际上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是有风险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的实力就非常重要,所以要把提升资本的回报率和投资的收益率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从企业看。 第三点,从政府的角度看,我觉得应该是更有效地运用政府手中有限的资源,把这些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政府最应该做的,最能够做好的事情上,也就是说要更好而不是更多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过去的3、40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得很快,政府确实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我觉得如果进一步地分析,可能很多政府出台的产业政策到底效果有怎么样有很多争议,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政府做得很好,对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很大,就是政府大量地投入,把基础设施的网络搞起来了,不管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等这些,大大地降低了制造业发展的物流成本,现在老说越南、印度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今后的发展潜力很大,但是有一点比如印度,它的基础设施真正要达到能够支撑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它要费很大的力气,所以中国过去30多年政府做这些事,我觉得对制造业的发展的促进,可能比很多人所谓的新兴产业的产业政策,可能更没有争议,大家更认可。今后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觉得政府,过去说基础设施是硬设施、硬条件,今后应该在远的环境的打造上,像供需基本平衡,政府不要干预太多,到处去降成本,竞争越来越激烈,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这样企业就血拼式地竞争,它怎么去提高回报率,怎么去提高投资的收益率,政府提供一个供需基本平衡的环节,还有知识产权保护,还有优质优价,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都非常重要,所以我就说政府应该是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而不是要更多地处处伸手,这是我的第三点看法,谢谢。 主持人:谢谢吕老师,吕老师强调了三点,无论是从产业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的角度以及从政府的角度,其实您的核心观点还是强调效率,一个是从规模,然后强调人均生产力的提升,第二点从企业的角度,你还是强调从过去的投资,然后怎么样提升资本的回报率,最后政府,实际上你还是强调政府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去做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李老师从这个角度谈了,现在我想问您的是,根据您的基本观点,包括您对佛山的调研,我觉得您讲的也是基本的观点,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李老师提出了佛山,事实上他提出了一个概念,最后应该如何从利用型创新向探索型创新的一个跃迁,您现在基本上还把佛山的这种创新归纳为一个利用型创新阶段,您大概给我们讲一下。 吕铁:这是分配给我创新驱动发展里面的一个观点,因为首先利用型创新更多的是在利用层面是属于渐进式创新的范畴,更通俗一点说,更多的是针对这种产品和生产工艺这个角度,真正的探索型创新涉及到一些大的突破性创新,它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基础研究、基础技术上的一些研发的成果的支持,这方面确实前面的发言嘉宾,包括我们的报告也提出了很多看法,这在方面也是佛山的短板,也是今后要突破的方向,弥补基础研究的不足,向高端人才的培育的短缺,还有那种先进的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不足,只有这些技术经过长期的积累,在研发机构明确了它的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企业再根据对市场需求的判断,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对这些技术进行产业化、市场化的转化,投入市场,这样才能实现所谓的探索性的创新,这方面是今后佛山要努力的方向。 过去不能说没有创新,更多的应该是一些应用型的,跟市场更接近的,这些也会带来很好的效果,也是佛山企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重要的支撑,但是这种毕竟不属于比较大的创新,带来的回报比这种探索性的创新也要少得多。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财经网 | 2019年01月12日 13:04
李佳:我们要关注能更好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技术
李佳:我们要关注能更好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技术

  深圳华禹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佳 “在看到人工智能推动智能制造的进程过程当中,不管是政府也好,还是企业也好,还是从业人员也好,更要关注一些可以更好支撑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基础技术和高新科技的领域。” 1月12日,深圳华禹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佳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表示。 李佳介绍,深圳华禹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原来是做智能制造的,回过头来,现在是在做无线供电,为什么转向了这个方向?因为很多人在关注很高端的一些东西,其实很多基础的技术发展是更好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点。譬如说车辆行驶当中无人驾驶,整个过程如何更好的补电,更便捷、更安全、更可靠,基本上论定下来无线供电是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李佳还分享了,他们用无线供电技术解决了高压输电线路,附近用电设备取电的问题。他们成功的用无线供电技术解决了高压电线从高电位转化为零电位的问题。其中一项应用,他们也觉得非常有意义,也在跟国家电网,包括华为公司共同推这个东西,就是Windows无人机。现在在高压线路巡检过程中,它必须是用电的,用油不安全,从现在的技术角度来说,无人机全自主巡检没问题,技术可以支撑,包括拍完照片以后,通过专网,通讯网络,3G、4G、5G实时传回来,智能辨别哪个线路有问题,这都可以找得到。 最后李佳呼应大家,在看到人工智能推动智能制造的进程过程当中,不管是政府也好,还是企业也好,还是从业人员也好,更要关注一些可以更好支撑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一些技术和高新科技的领域。 以下是对话实录: 李佳:从上午听到现在,各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演讲,感触非常多,确实受益匪浅。 我简单讲一点吧。我们从刚才说AI的发展,未来是去哪儿。作为未来的前端控制是意识控制发展,这个意识控制,其实现在整个已经比较成熟,我们脑袋里面去想右手画一个勾,可能把全会场的灯关掉,这个其实已经可以做到,在猴子身上也做到了这个实验。未来的前景意识下,我们现在全球车辆可能有几亿辆,也可能我们未来我们想十点钟出门,当你出门的时候,一辆车已经停在你门前,它是无人驾驶,直接把你送到目的地。这样去想,我们的新能源车、无人驾驶是我们现在当下可能比较关注的两个点。 其实作为新能源来讲,电池部分,我们公司原来是做智能制造的,回过头来,我们现在是在做无线供电,我想说的一点是为什么转向了这个方向?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在关注很高端的一些东西,其实很多基础的一些技术发展是更好支撑我们智能制造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点,譬如说我们车辆行驶当中无人驾驶,整个过程如何更好的补电,更便捷、更安全、更可靠,基本上论定下来无线供电是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同时在无人驾驶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识别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公司下面的也投了一个技术的开发,基于TOF的三维感知系统,这个主要用于复杂环境下的远距识别,特别是用于车辆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的解决,现在这个模组已经基本上完成。 同时还想跟大家分享,我们用无线供电技术解决了高压输电线路,附近用电设备取电的问题,我们成功的用无线供电技术解决了高压电线从高电位转化为零电位的问题。其中一项应用,我们也觉得非常有意义,也在跟国家电网,包括华为公司我们共同推这个东西,就是Windows无人机,现在在高压线路巡检过程中,它必须是用电的,用油不安全,从现在的技术角度来说,无人机全自主巡检没问题,技术可以支撑,包括拍完照片以后,通过专网,通讯网络,3G、4G、5G实时传回来,智能辨别哪个线路有问题,这都可以找得到。但是我们现在无人机突破不了储能部分,基本上悬停40-50分钟就要换电池,这个突破不了,现在基本上是人开着车把无人机放上去,没电了通过人收回来。我们可以给无人机无线供电,这个技术是世界首创,我们也在推定相关的检测和论证。 最后的落脚点,我们在看到人工智能推动智能制造的进程过程当中,我还呼应我们在座的,不管是政府也好,还是企业也好,还是我们的从业人员也好,更要关注一些可以更好支撑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一些技术,高新科技的领域。 主持人:谢谢李总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 观众提问:各位专家、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讲这个题目是人工智能实现制造业品质革命,但是我们知道很多一些不管这种信息化用Mass系统,或者是用机械手,或者智能机器人,比如我们刚才讲的仓储物流方面的一些机器人、机械手这方面的用处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对于中小企业定制化咱们就开展这方面革命的,我觉得成本还是蛮高的,目前来说,我们知道一些大企业来说,这方面都做得比较好,过去一看非常高大上,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怎么样子能够AI智能公司给中小企业配套,然后这种成本又比较低,这跟几年之前,我们比如说做一些快递核算或者一些信息记录,这些简单的电脑就能实现,目前的成本是比较低的,现有的这种在高级的人工智能实现,成本怎么能够管控?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问几个问题,但是每个问题都简短一点。 观众提问:我简单问一下,我们在AI跟我们佛山的工业互联网,还有一些大数据这方面,各位专家有哪些建议和怎么样实现AI在工业互联网跟大数据的应用?包括它们之间的一些差异。 主持人:问题很好,刚刚还有两个举手的,我们趁这个机会都问一下。 提问:各位嘉宾,下午好。有一个问题还是跟这个题目有关,题目是实现制造业品质革命,我就想问关于品质革命上,究竟是指有哪些内涵?围绕这个内涵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联究竟是有哪些可能性? 李佳:其实2017年以前,智能制造主要在军工、航空航天、国有大型企业的一些行业的领军企业,比如说我们国美电器就是行业的翘楚,是智能制造的典范。2018年以后两化的融合继续深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智能制造进入了中小企业,尤其是门业、包装业、保温杯等小商品也迎头赶上,为的就是制造出优良的产品来满足目前市场上对产品的质量和供货速度各端的需求。 我们佛山有很多的中小企业,其实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企业,绝大部分是受益的,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在智能制造的过程当中受到拖累,几点建议,第一点就是理解智能制造、认清自我、夯实基础,怎么来说这个事情呢?我们觉得政府层面应该制订应如何给中小企业或者供应链中的中小制造群出一个级别复杂、却简单能懂,且能延伸效益性的理解的一个模型,可以加速中小企业前进智能制造的落地目的,第二个作为我们中小企业自己,我觉得我们也有很多的成功案例可以走出去看一看,但是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智能制造其实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上来我们就可以达到全自动、无人化,它是有一个过程,我们要清晰地看清楚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是1.0还是2.0还是3.0,我们要按照这个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制订自己的,一步一步地向智能制造前行的方向。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其实核心点也是我们的人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一些关键点的突破,我建议就是不要一窝蜂而上,刚才前面老师也讲了,我们其实在独角兽企业里面,其实绝大多数归结到两个领域,如果一窝蜂上,包括我们的配套资本、政府的关注都在这两个点上,我们的发展一定会出现一些集中性的问题,比如说之前我们在光伏产业就遇到了这样的困难。 人才是解决这些问题,刚才老师也讲了智能制造是靠人脑去推进的,解决这些问题其实需要一大批的从业者扎根到问题的解决上,这是智能制造真正的迫切性所在,因此最终解决于你的高新技术、核心技术有多少,相关的从业人员和储备人才有多少,这里面我想说的就是企业也好、从业人员也好,它们需要工匠精神去做这件事情,但是这些工匠精神在很多时候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来辅助,就需要我们政府和市场共同来驱动推荐这件事情。[详情]

邓志东:智能制造需在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共同发力
邓志东:智能制造需在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共同发力

   清华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主任 邓志东 财经网讯 “我们做的智能制造,包括新零售、新制造都是在虚拟的信息空间和实体空间或者物理空间这两个空间里面进行,一部分是虚的,一部分是实的,这两部分都需要人工智能的赋能,就可以实现智能化、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带来产品品质的提升。”1月12日,清华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主任邓志东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邓志东认为,人工智能真正有产业价值的地方,实际上是在大数据驱动或者大计算能力支撑的深度学习方法,这个领域目前在感知智能上取得了很大突破,所以人工智能的供应链价值或者产业链价值主要是在这个方面体现。 不过邓志东表示目前大家还不要对人工智能寄予太大的期望,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弱人工智能,是整个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初步的阶段,虽然确实是能够带来产业价值,但对于人类智能来说还非常初步。 在谈到人工智能怎么落地应用的问题上,邓志东认为,首先在感知层次上,人工智能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在进行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外观检查时,很多数据输入后其成果确实能够达到熟练人力的水平,能够做到自动化的处理,而不需要人工去做这个事情。其次在大数据洪流方面,这种数据人是处理不了的,必须要用实现用机器来做自动化处理,这样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为发言实录: 大家好,非常荣幸跟大家分享关于人工智能,我是来自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计算研究院的邓志东,我想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怎么理解它?还有它目前的主要进展是什么?第二个新一代人工智能它能够为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为佛山市的制造业发展带来哪些价值。第三个人工智能怎么落地利用,为佛山市的制造业,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作出贡献,我主要是分享三个观点。 第一个怎么去理解新一代人工智能,我觉得这很关键,因为现在我看大家都说人工智能,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其实是有定义的,我们实际上是模拟、衍生和扩展人类智能行为的一种理论、方法、技术、系统这么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人工智能主要包括感知智能还有认知智能,感知智能简单说就是不需要思考的,一秒钟能够做出反应,对人类的直觉行为,模拟直觉的,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不需要思考,一秒钟就能够作出反应,这叫感知智能。另外一个叫认知智能,现在我们的记忆、推理、决策、思维、意识等等,这个叫认知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进展主要包括三句话,大数据驱动的感知智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2012年以来,短短的六年时间掀起了新一轮的产业高潮,因为人工智能前面也有高潮,但是前面高潮都没有产业链进入,它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其次是真正有能力,但是这个能是有限的,它是有很多缺点的,跟人类比较起来。第二句话就是以阿尔法狗为代表性的,我们叫深度强化学习,在动态博弈类的决策问题上取得了超过人类水平的进展,但是这是在决策上面,这属于认知智能的范畴,这在工业化的应酬上其实很少,不要指望他在工业上马上能够应用。第三个就是我们叫深层次对抗神经网络,能够通过对抗的方式生成超逼真度、超真是感的数据上面,最近这两年也是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我们主要是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这三个其实概括起来对工业、产业、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其实最重要的,或者我们说真正产业感兴趣的就是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能够带来感知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真正有产业价值,实际上是大数据驱动的,大数据或者大计算能力的支撑下面深度学习方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感知智能上取得了很大突破,所以它的供应链价值或者产业链价值主要是在这个方面体现。 第二个我们说它能够做什么?尤其是能够给产业带来什么东西?其实前面这个定义也看得出来,它主要是能够给我们带来这种直觉能力,或者通过学习的方法能够处理,能力自动从大数据里面提取出它这种特征,它真正的价值在这块,多重特征,底层特征、中层特征、高层特征、局部特征、全局特征,其实它真正的产业价值或者它真正的知识价值主要在这方面。我们主要也是运用这方面的价值,所以它的产业价值就是能够带来感知能力,视觉、听觉还有直觉能力,包括我们的文本分类能力,简单说就是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文本分类,包括机器翻译这样的东西,端到端的,通过学习的,不是以前通过人为设计特征的这种方式的一个变化或者一种能力,它的能够带来这样的方式,这是它最大的能力。但是它需要大数据,需要大计算能力,不能有小样本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识别结果是不可检视的,不能从认知理解上去对识别理解给予它可解释性,也没有鲁班性,也没有记忆能力,甚至连常识处理不了,没有记忆能力,什么能力都没有,所以不要对人工智能寄予很大的期望,现在人工智能是一个弱人工智能,是整个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初步的,但是确实是能够带来产业价值的东西,相对于人类智能来说是非常初步的。大家可能对它寄予很大的期望。 第三个问题就是怎么落地,可能很多人认为,大家都在喊人工智能,真正具体做起来都知道,人工智能落地是如此地困难,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对人工智能没有深刻或者本质的理解,所以现在人工智能能够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现在人工智能主要包括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我们叫大数据,第二个叫计算能力,第三个叫算法,第四个应用场景,其实最关键现在主要是应用场景,要选择一个特别细分的垂直应用领域,这个领域就是要特别具体的问题,我们不去谈人工智能做应用的时候,做产业化开发的时候,不要谈那些高大上的东西,不要对它赋予很大的期望,认为它是一个灵丹妙药,找一个高人来,马上就可以把这个人工智能遍地开花,这是不可能的,人工智能要做的事情就做很细微的事情,做一个点点滴滴的事情,非常小的,因为人工智能可以有两句话,现在所谓人工智能就是人工+智能,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实际上它是把人工通过以标签的形式转移给机器,然后赋予它智能的,所以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有多高水平的人工就有多高水平的智能,比如你要做标签,做医疗,比如说你做CT,甚至看早期肺癌,这种标签不是给普通人做,需要国际顶尖医生来做标签,这样他得到的水平就是国际顶级医生的水平,否则就是一个普通医生的水平。怎么在制造业里面落地呢?其实就是要选定一个特定的问题,非常具体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什么条件呢?就是它信息化技术比较好,它做数字化、网络化,能够源源不断产生大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采集、积累,做清洗、标签,控制它的标签,对标签进行审核,要做数据,基本上是80%以上,人力或精力要投入到特定问题、细分问题上做标签。举个例子,刚刚沈总说的,零部件的外观质量的检查,以前都是靠人,比如说看陶瓷产品是成品还是废品,看外观能看出来它的瑕疵是什么,现在人工智能这上面,这就是一个视觉,以前靠高技能的工人看,现在人工智能就在这上面有能力,因为它就是能够做计算机视觉的,如果我们建立起大数据,建立一支团队就做这么一个细分的问题,然后我们建一支团队大量投入进去,做数据积累、数据标签,建立高质量的数据,这是很笨的方法,就是靠这种笨方法,深根场景和数据,打磨人工智能产品,实际上是这么做的事情,不是一个高大上,一个万能的方法,一来了之后,一撒到下面,所有都成功了,这个根本没有,这是在认知水平的智能才可能成功,现在这上面没有什么突破了,主要是在感知智能上面才有这样的突破,所以这个时候只能用笨的方法,选中一个笨的问题,建立一个团队,很多钱投进去,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越做到后面的时候,越做越难,因为它的数据到后面,比如说正确率是99.99%,我们有5个9,增加到7个9,这么一点点的提高需要的数据是指数增长的,我们把它叫做长尾效应,其实做到后面是特别难的,即使这么难,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做数据,结果最后你发现有什么问题呢?还是做不到人的水平,我们是跟人比,比如说我们现在做人工智能,不管是产品也好,还是流程也好,还是他的服务体验也好,就是要做人类水平,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新闻报道,里面都说超过人很多,比如人脸识别超过人很多,这是一个完备数据节,这是作为学术研究的,真正到人工智能落地的时候,是一个开放环境,是没有完备大数据的,这个数据是永远没有镜头,而且数据越做到后面越困难,因为它有长尾效应。在这种情况下还不一定能做到人的水平,这是现在算法的缺陷。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我们做数据工程,做大数据,包括尤其做大数据的标签,做高质量的大数据,去赋予它人的智能,把它转移过去,让它具有人的水平,在视听觉这种感知能力上接近人的水平,它就有产业价值。在感知层次上,其实有些方面它是不可替代的,你看到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外观检查,很多数据进去以后,它确实能够达到熟练师傅的水平,师傅看到这个是成品还是废品,他也能够看到是废品还是成品,就是到机器换人,他可以做到自动化的处理,不需要人去做这个事情,可以把人替换下去。还有一部分是大数据洪流,不断涌现大数据,特别大的数据,这个数据人是处理不了的,必须要用实现用机器来做自动化,必须要用人工智能赋能,用这种方法做数据的自动化或者是知识的数据化,必须要这么干才行。这是数据流,比如说大数据、数据洪流的自动化的处理。 从数据流怎么去提取信息流,现在提取它的语义流,它有语义信息来提取出来,这都需要人工来做。另外从产线的角度,比如说我们单批生产设备,要机器人化,这样可以做成自动化,可以代替人,提高效率或质量,还有整个产线,整个车间的生产设备本身的自动化,也靠人工智能来实现,所以人工智能不管是从信息空间还是从物理空间,我们把它叫做信息物理空间(CTS),实际上我们做的智能制造,包括做新零售、新制造都是在CTS,一部分是虚拟的信息空间,一部分是实体空间或者物理空间,这两个空间里面进行,一部分是网络的,比如说互联网,一部分是实体的,比如说生产设备或者是实体店或者实体的分销商,一部分是虚的,一部分是实的,这两部分都需要人工智能的赋能,就可以实现智能化,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带来生产产品品质的提升。谢谢![详情]

侯永志:不落实规划 很难实现区域差异化高水平发展
侯永志:不落实规划 很难实现区域差异化高水平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 “我们制造业城市的地位是永远不会削弱的,当然对每个地级城市来说,有可能它会变化,但是从整个中国来说,我们制造业城市的地位是不会削弱的。” 1月1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表示。 侯永志表示,差异化高水平发展要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行业,甚至将来要在蓝海的竞争要通过合作来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东西。 侯永志认为,每个战略型新兴产业,要把具体地细化,到底有哪些结构,哪些产品,首先要搞清楚几个链条,这样大家分工才能实质性地展开,如果不落实到具体发展规划上,很难实现很好的分工。 以下为发言实录: 侯永志:各位下午好!我想用这8分钟的时间讲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就是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制造业城市化高水平差异化发展。我今天想强调的不是一般的差异化发展,而是高水平的差异化发展,我下面讲一下具体的内容。首先我们讲一个大的概念,我们知道中国现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变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想表达一个观点,无论我们社会矛盾怎么变化,物质产品的生产仍然是第一位的,不管我们怎么变化,就是到了将来更远的时期,没有物质产品的生产,人类社会是不能运行的。 我们讲不充分的发展,首先想到的还是我们有许多的物质产品的生产是不充分的。举一个电力来说,电力产品的生产,现在我们中国每个人一年的电力消费是4000度左右,而美国是12000度,就是一个人消费的电力是12000度,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中国人按照美国人这样的消费水平去消费电力,我们还需要多少电力生产?我们说现在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首先电的供应必须充分,否则你在夏天是没办法用空调的,你到冬天是没办法用暖气的,这都是能源生产问题。还有一个不充分的发展,就是我们的高端产品的生产是不充分的,我想从上午大家都在讨论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如果我们的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足够强大,可能我们不至于被动,所以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不充分,高端产品的生产是不充分的。 我们来到制造业城市,我们制造业城市的地位是永远不会削弱的,当然对每个地级城市来说,有可能它会变化,但是从整个中国来说,我们制造业城市的地位是不会削弱的。我们怎么理解城市所谓的高水平差异化发展呢?当然差异化发展简单地理解就是分工,问题是我们讲差异化的时候,这种分工要体现到更高层次上,不仅仅体现在一般的产品间的分工、产业间的分工,可能我们需要体现为价值链、产业链上的分工,而且我觉得我们城市之间的分工,不一般的我们理解简单的所谓应变模型,你生产高端的,另外一个城市生产低端的,在某一个链条上可能是这样的,而在另外一个链条上可能另外一个城市是高端的,你这个城市是低端的,实际上将来的分工我理解的是一个网络化的,大家实际上就是说这种分工的链条是相当复杂的一个格局,具体我也描述不出来,我感觉就是所谓高水平差异化,实际上是高端复杂的分工格局,我觉得这是我要表达的一个观点。 另外我们的高水平差异化发展的方向,实际上就是毗邻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另外我觉得我们高水平的差异化发展还是要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作出重要的贡献,我觉得这就是我理解的所谓高水平差异化发展。它还表现在我们要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行业,可能大家都知道蓝海竞争、红海竞争的问题,甚至我们将来要在蓝海的竞争要通过合作来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高水平差异化发展,体现出合作,创造出我们没有的,我觉得这就是我们高水平发展、差异化发展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怎么样能做到地区之间的差异化高水平发展?我觉得规划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习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曾经说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是人在其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是要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机会,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会更好前进。其实对于我们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讲做规划,其实说是我们摆脱这种在区域经济规律面前的被动状态,我们要主动地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也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我们通过规划来引导各地更好地发展。我觉得做规划怎么样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其实就是说我们能不能把规划做得细致一点,不要太粗略,我们都是搞高端或者说就几个战略型新兴产业,每个城市都这么些。实际上每个战略型新兴产业,要把具体地细化,到底有哪些结构,哪些产品,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几个链条,这样大家分工才能实质性地展开,否则只能说就应该合作、应该分工,如果说我们不落实到我们的具体发展规划上,你是很难实现这种很好的分工的。 在我们做好规划以后,规划要怎么做,我想大家都理解,有两个要注意到,要照顾好各方的利益,我们利益各方也要处理好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问题,可能有些地方让你暂时地忍耐一下,短期利益有损失,但是会获得很好的长期利益,这是认识上面的问题,通过真诚地合作来实现更好的分工。我先就讲那么多。[详情]

茶洪旺:佛山制造要对标德国工业4.0打造一批隐形冠军
茶洪旺:佛山制造要对标德国工业4.0打造一批隐形冠军

  茶洪旺:佛山制造要对标德国工业4.0,打造一批隐形冠军 北京邮电大学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茶洪旺 “我看了世界历史,凡是第三产业发展很好,制造业实际经营发展很差的国家,最后路都走得不远,美国也同样如此。” 1月12日北京邮电大学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茶洪旺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表示。 茶洪旺表示,差异化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加快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做可以避免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发展,可以通过产业集群、产业共生、产业转移来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茶洪旺建议,佛山发展制造业要创新,不仅要培养大而强的企业,更重要的是要有铺天盖地的小而精的中小企业。佛山企业要对标德国工业4.0, 要在工业2.0和工业3.0上好好地补课。 以下为发言实录: 茶洪旺:各位嘉宾,下午好,刚才几位专家谈了,我想站再一个世界的角度来看我们佛山的制造业。我们总结过去的历史令人兴奋,佛山确实创造了奇迹,但是展望我们未来怎么办,我们确实要有紧迫感,压力很大。 根据这次论坛的题目,我放眼看世界,目前全球产业链重组是一个趋势,世界各国又重新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大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时候中国正在进行制造业转型升级,美国呼吁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会做得比较好,制造业的去工业化,带来国内的发展的忧虑,纷纷寻找一些借口,中美贸易摩擦,大家的评价很多。我一般来说,我不是从贸易的角度来看问题,是从一个大国打压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的一种手段,从这个可以悟出来一个道理,国家的富强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整个的发展历史、崛起历史、称霸历史,什么时候制造业发展好,美国什么时候称霸世界,什么时候制造业衰退了,美国什么时候就要在世界上其它国家找借口,特朗普所说的贸易逆差也好,包括你说的不公平,这些仅仅是借口,实际上来说践行中国制造2025,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看我们发展得很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山制造业是中国的一个窗口,从制造业的视角来看,佛山是中国的代表,所以这次我来佛山很兴奋。 今天我就想说一下佛山为什么很中国呢?佛山的成长过程,我看了你们的有些材料,一开始选择制造业发展,中国实际上有一个比较时髦的观点,就是认为制造业下降了,第三产业上去了,经济发展就上来了。我看了世界历史,凡是第三产业发展很好,制造业实际经营发展很差的国家,最后路都走得不远,美国也同样如此,所以说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佛山的路选对了。为什么佛山会创造各种奇迹,因为我们的路子很对,这是我要说的。 制造业方面,国内很多地方抛弃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方向发展,真正来说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制造业,不会有兴旺发达的金融业,所以我们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佛山未来怎么走,不要丢掉我们的制造业去追求我们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要,但是必须围绕着制造业来发展,这是佛山的情况,也是中国的国情。 第二个问题我想跟大家一块讨论一下,既然我们佛山过去在历史上制造业发展很好,展望未来我们怎么走。我想我们要考虑这么几个问题,佛山作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窗口,我们要进一步地发展,我想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到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一些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跟中国一样,前有发达国家的堵截,后有新兴国家的追兵,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在制造业上,在技术上来卡我们。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地跟我们抢占市场,国际上来说国际大环境是这样。 从我们自身来说,佛山又面临着什么呢?制造业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用我们发展经济学的话说,我们高层的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走呢?我们一样要考虑,所以我认为佛山的路,你们面临的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问题。 佛山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我想应该从经济来说,是不是考虑这个,围绕着我们的论坛主题,第一个要构建差异化错位发展的思路,就是政府部门也好,企业也好,要构建差异化错位发展的思路。构建差异化错位发展思路要与我所说的我们的周边城市,要形成一个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的协同发展的格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佛山怎样进入到粤港澳精神的实施的高层里面,我想我们首先必须正确地认识到佛山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大的来说我们佛山的优势,行业基础比较雄厚、扎实,经济实力较强,紧邻广州大都市,这是总体来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劣势是科研实力比较薄弱、高端人才比较短缺、高端的教育资源也匮乏,我们整个制造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为什么说佛山是中国,中国是佛山,我们都是中低端的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从区域经济层面上来分析,我把港澳去掉,剩下的9个城市来考虑,因为港澳的资料找不到,我看了以后,我们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里面制造业的发展存在落差,我看一个地区,深圳、珠海、东莞,这是制造业发展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是中山、惠州、广州,像我们佛山、江门、肇庆是第三梯队,从这个可以看出来,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中山、惠州,这六个城市,制造业行业的趋同性比较严重,大家知道行业趋同性重,就会发生恶性竞争,我们佛山跟在大湾区里面的比下来以后,我们是第三梯队,我们比较弱,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整体来看我们佛山在制造业发展,在我们的大湾区里面属于第三梯队,它主要是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领域几乎还是空白的,我说得不对,大家可以批评,我是看一些资料来看的。这个现状决定了佛山制造业在大湾区可以实现比较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避免行业趋同的恶性竞争,所以面对这样的格局,所以要构建差异化错位发展的思路,就是制造业发展,与其他9个城市形成差异化竞争,我们跟你们有竞争,但是我们不是趋同竞争,是差异化竞争,我也发展,你也发展,但是我们错位发展,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共同、协同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善于便捷合作,打造梯队效应,避免制造业同质化竞争。我们不要跟着别人,你有什么,我就搞什么,最后产生恶性竞争,所以基于差异化发展的思路,立足于佛山的制造业基础和现有的发展前景,凡是具有差异化错位发展比较优势的制造业,我们要组织力量好好地论证,只要达到这个条件的,我们就应该重点扶持。政策上、资金上、人才上重点扶持,让它成长起来。 差异化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加快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做可以避免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发展,可以通过产业集群、产业共生、产业转移来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可以跟大家讨论一下,我们今天的论坛,下午论坛有一个城市协同发展,我们从协同上来分析,协同发展必须应该首先以协同的区域政策,然后才能有协同发展的思路、行动,你区域要协同发展,必须要有协同发展政策。我在北京参加京津冀发展,我就跟北京市讲,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协同政策,不可以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的车可以进石家庄,石家庄的车进不了北京,怎么协同呢?这样只有在政府顶层设计的层面上,设计好协同发展政策,然后才会形成利益共享、分享共担的协同政策机制,才能够形成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到港澳,是不是要中央出面,光是在我们珠海地区,随便你怎么协同,这个我们要做探讨。 就当前来说,佛山要协同发展,要抓住深圳,再一个就是要看能不能和我们的广州达成协同城市,然后再一个是香港、澳门,所以能不能加快广佛同城化,这个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不然我们佛山确实成绩很惊喜,但是要进一步发展,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不得不重视。 下面我们再谈一下怎么样打造高地,我们看了以后,就以目前佛山的制造业来说,就当前来说要打造品质的高地,产品上不去,制造业当时在鼎盛的时候,当时需求方来说要求不高,现在来说需求的要求并不是过去的标准了,我就提出这几个问题跟大家一块讨论。对标德国,发扬工匠精神,我们在国内推进智能制造最容易忽视的是匠心和人的作用,我看有些领导在讲,一谈到智能制造,把匠心排除掉了,我们想想看机器代表不了人,更代表不了匠心精神,所以把对标德国作为企业转型升级重要举措,这样以后体现了工业提质量,补短板,要打造中德合作示范区,中国、德国,还有日本,我对日本的民族感情上来说,我也没有,但是日本的工匠精神,日本的精益求精精神,还有韩国人的精神,我们都要学。 工匠精神,我们要有小而精、小而美,是德国中小企业的最大体现,它把一个螺丝钉生产到世界上是它第一,把一把小刀、一个拉杆、一个水龙头都是世界第一,我看了你们的材料,你们现在所谓的龙头企业,在过去的水平上生产到极致,我认为极致就是品牌,所以我们要用工匠精神打造德国制造的金字招牌,所以我们从这个来看,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从这点来说,在座的企业家也好、领导也好,我们还缺乏一支产业素质很高的产业工人队伍,我很感谢农民工,我们的制造业都是没有经过更多培训的农民工,我们看看日本、德国,德国为什么制造业强大?它有一支素质很高的产业工人队伍,这是我们欠缺的。我们一追就追高的技术工程师、院士,你怎么样来落实呢?这个要考虑。 我们佛山要发展制造业,我们要创新,前面几位专家讲,我不展开说了,创新不仅要培养大而强的企业,更重要的是要有铺天盖地的小而精的中小企业,我们有没有小而精的中小企业?然后形成国内的隐形冠军,成为品牌,极致就是品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想我们佛山不要急于说进入百年企业,我们看看我们有没有会产生百年企业?我们现在有一个观点,算是有一个百强企业,我说真正有生命力的是百年企业,我们可以自己算算,我们佛山有多少百年企业,你们再看看日本、德国有没有百年企业? 我看了你们的资料,我们要弘扬制造业文化,佛山的制造业情结很深,从明清到现在,我们往往会忽视产业的发展、忽视文化、观念,所以有些时候比如看德国人,我跟德国人交往,德国人不相信价廉物美,价廉的东西物不美,物美的东西价不廉,我们既想用低价,又想买好的东西,有没有可能? 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政府要克服追求GDP,企业也要克服急于马上赚钱,通过引进来了就可以用,今天引进了技术,明天就要产生效益,这点大家很清楚,技术是买不来的,市场换技术也是换不来的,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我看我们佛山的产业集群,不是很好。要加快生产型制造业,制造业和服务协要协调发展。搞企业的,我们佛山要对标德国的工业4.0,要在工业2.0和工业3.0上好好地补课。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黄群慧: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者协同
黄群慧: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者协同

  黄群慧: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者协同,能形成当地制造业的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黄群慧 财经网讯  “以深圳为龙头,加上香港的研发能力,再加上广东佛山本身作为制造业腹地的优势,创新链、产业链到价值链这三者如果能很好地协同,最后能形成当地整个制造业的优势。 ” 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黄群慧介绍,当前全球制造业确实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重构的时期。从技术视角看,智能制造和制造业的服务化这两个重要发展趋势在推动全球制造业迎来一场新的、大的变革。现在各个国家之间都在相互竞争,取得这场变革中的主动权。从制度视角看,中美贸易摩擦有可能重构整个全球竞争秩序。 黄群慧认为,这两种技术变量和制度变量都在变的情况下,中国各个区域的制造业面临着一场新的竞争。各大区域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都在重新布局战略。由于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有些实质性的进展,包括在行政体系上,可能会有很大的融合过程,从研发到制造整个链条都会融合在一起,我们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会融合。 黄群慧最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面临一个新的巨大的机遇,从创新上看面临的机会会更多。如果以深圳为龙头,加上香港的研发能力,再加上广东佛山本身作为制造业腹地,整个形成了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一个很好的完整融合。创新链、产业链到价值链这三者如果能很好地协同,最后能形成当地整个制造业的优势。中国几个区域都在互相竞争,谁能够胜出,关键是看谁能以创新链作为原始的驱动,同时增加自己的价值链,最后在产业链上实现创新和价值。如果粤港澳大湾区能够突破我们所说的制度上的藩篱,因为现在香港、澳门包括深圳特区有好几种制度,他们之间如果能够突破这种制度的障碍,未来很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它将来会成为我们全球的科创中心。 以下为发言实录: 黄群慧: 我们这次大会挑了一个很好的主题,叫全球产业链重构,这种重构过程中我们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同时我们这节的主题是关于城市之间制造业发展的差异问题,围绕这两个方面我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应该说现在全球制造业来说,确实是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重构的时期。至少我们一般分析一个变化会从两个视角,一个是技术视角,一个是制度视角。技术视角大家知道,现在有一种智能化的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2010年之后,大的趋势变化很大,尤其是智能制造已经是代表了我们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中国制造2025也好、制造强国战略也好,其中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其实我们还不能忽视的另外一个发展的趋势就是制造业的服务化或者我们说的服务型制造,这也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这两个大的发展趋势在推动整个全球的制造业迎来一场新的、大的变革。这个变革谁能够作为一个主动权,现在都在各个国家之间竞争,包括像美国的制造业,德国工业4.0,包括中国制造2025其实都出于这个目的来制订。 另外一个变量就是我们说的制度变量,现在对我们国家来说,其实对全球也是这样的,就是中美贸易摩擦。这个变化其实我们在想,大家都在未来一个过程会有重构整个全球竞争秩序的可能,现在一系列的贸易谈判都在做。这个对我们国家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当然现在包括美国他们正在制订一些围绕着产业链来谈,至少有两个,一个创新链,一个产业链,因为美国对中国的产业链依赖很大,因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是全球第一。我们的制造业增加值2016年是3万亿,相当于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美国和日本之和,所以其实我们对它的供应链供应很强,而他对我们的供应链依赖很大,现在他们的一些智库也做研究,怎么能够甩开中国的红色供应链。另外包括创新也是这样,全球创新的价值链、创新链也融合在一起,如果反过来我们作为技术源来说,中国如果离开了像美国这种创新的供应源,中国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所以无论是价值链、产业链还是创新链,这些都面临一个大的调整的阶段。而对中国来说在中美贸易摩擦这种全球化的贸易秩序有可能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这也是一个大的变化。 这两种技术变量和制度变量都在变的情况下,我们作为中国的各个区域之间在制造业竞争,其实我认为面临一场新的竞争。这个竞争一方面是各大区域战略在重新布局,现在我们知道的京津冀、长三角,包括我们的粤港澳大湾区,这几个大的战略都在重新布局。我们原来知道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年在衰落,整个制造业的布局在中国这四个大的区域,应该会有一个新的变化,这个新的变化正好就应了我刚才提到的两大背景,全球的制度变革和全球的技术变革,这两大背景下加上我们四大区域之间制造业的竞争,未来中国的制造业的版图会有一个大的变化。现在我们可以分析,像刚才说的差异,每个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关键的核心竞争能力,比如说京津冀这个地区,像北京的研发实力是比较强的,而像长三角这边,因为现在它有一些新的变化,以前上海作为浙江和江苏的龙头作用不彰显,现在由于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有些实质性的进展,包括在行政体系上,可能会有很大的融合过程,他们从研发到制造整个链条都会融合在一起,我们创新链和产业链会融合。 到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其实是一个新的巨大的机遇,可能是不是这一周像我们说规划都要公开,就是这种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其实可能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如果让我个人来判断,从创新的角度,单纯谈创新,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机会更多一些,因为像以深圳为龙头,如果再加上香港的研发能力和深圳再加上像广东佛山这边,本身的制造业的腹地,整个形成了完整的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一个很好的融合。我一直认为创新链、产业链到价值链这三个要有一个很好的协同,最后能形成你当地整个制造业的优势。如果说在这几个大版图都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谁能够胜出,关键是能够把以创新链作为原始的驱动,同时增加自己的价值链,最后在产业链上把创新和价值能够实现。当然在这我确实感觉到我们广东这边尤其粤港澳大湾区,如果能够突破我们所说的制度上的藩篱,因为现在我们至少是这么几个区域,好几种制度,香港、澳门包括深圳特区,这四种制度,他们之间如果能够突破这种制度的障碍,未来我很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它将来会成为我们全球的科创中心。如果以粤港澳大湾区来看,我就简单谈这么几点。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沈岗:中国工厂所需要的人工智能很多并不涉及算法
沈岗:中国工厂所需要的人工智能很多并不涉及算法

  沈岗:中国工厂所需要的人工智能很多并不涉及算法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机器人公司总裁 沈岗 财经网讯“中国现在所讲的人工智能,更偏向于大数据处理,对大数据进行一些预测,然后推断出整个市场的流向。”1月12日,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机器人公司总裁沈岗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沈岗介绍,日本把它的人工智能称之为学龄前人工智能,它不是用数据来建立一个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在工厂,当看到一个工件的时候,怎么推理出,或者模仿人的动作把整个工艺建立起来。这部分的人工智能更适合于制造业,日本也把这部分技术作为日本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所以日本的人工智能和欧美包括中国的人工智能会是比较大的区别。 沈岗表示,中国所想要的人工智能分这两部分,现场需要有蓝领工人这样技能的人工智能,而对管理层,需要的是用大数据提高管理效率的人工智能。 对于中小企业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沈岗认为,能够提高工厂工作效率、提高产线工人技能、取代产线工人技能的技术,是中国工厂所需要的。但它并不涉及算法,更多是人把算法决定好以后,再把这些功能打包,拿到现场,大家一起来用。 以下为发言实录: 沈岗:大家下午好!我叫沈岗,是来自碧桂园,今天开始的时候看到这个名单,我也很差异,因为王院长、邓教授还有任总裁、黎董事长都是在这个行业里面非常资深的,我很谦虚地坐在了第一个,后来看到战略合作有个碧桂园,可能因为这个关系,我排名比较前,在人工智能方面可能和这几位专家相比,我知道的更少一些,不过因为工作关系,我和人工智能也有一些接触,可能和这几位专家相比,我谈的一些事情更是偏重于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经验。 大家对碧桂园比较熟,对我可能还是没什么印象,我想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我自己,在来到碧桂园之前我是工作于一家机器人公司叫发那科,我是1992年去日本留学,然后大学毕业以后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在日本念书,大学毕业以后进入了日本发那科机器人研究所,进去以后搞的是图像处理,然后一直做到整个发那科技机器人研究所的软件开发总负责人,软软件开发部部长,2013年成为发那科机器人研究所的总工程师,2014年回国,因为2013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4年回国担任上海发那科的常务副总监机器人事业部部长,同时也是作为日方的董事,2018年7月1号正式加盟碧桂园,创立了碧桂园的机器人公司,一直工作到现在。 人工智能对来我说最早接触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大学本科是做步行机器人的,当时是1998年,当时的问题就是说如果我做机器人,我的能耗做得不好,电池的效率还不是很好,就出现一个问题,我怎么能够让我的机器人走得更远?所以我硕士一年级的课题就是用当初最好的优化方法,神经元网络,也是现在人工智能的前身来进行一个优化处理,怎么把它做得效率更高,能让整台机器人的能耗更小、走得更远,这是我最早接触人工智能。 之后进入发那科以后,我是负责整个视觉处理,这时候就走向了传统的图像处理的领域,之后再负责整个软件开发的同时,我们也开始一点点有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来,但是真正我接触人工智能还是在回国以后,当时我在上海发那科负责市场的时候,有一个课题,就怎么把工厂里面的品质外观检查人员给取代,这是在广东地区很多工厂是做代工,大概有30%的员工是用视觉目视去检查零件的外观,进行外观检查的品质管理,这一部分如果能用人工智能,可以给整个产业省下很多。所以当时我们也和日本一家叫PFM的公司一起合作,用它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功能来进行图像处理,怎么把一些缺陷、杂质附在手机或者这些外科上面,这样的一些瑕疵检测出来然后取代掉,当时我们也是和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一起合作,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所以从这个经历上来说,在日本对人工智能的分析和欧美、中国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其实对大家来说,大家也可以想象得到,人的能力一部分是由于思考,还有一部分其实是技能,到工厂里面去看,工厂里面其实也有分类,一部分是蓝领工人,一部分是白领工人,蓝领工人更偏重你的动手能力,而白领工人更偏重思考、推理能力。包括中国现在所讲的人工智能更偏向于大数据处理,对大数据进行一些预测,然后推断出整个市场的流向。 而日本把它的人工智能称之为学龄前人工智能,它不是用数据来建立一个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在工厂当你看到一个工件的时候,你怎么来推理出,把整个工艺建立起来,或者你模仿人的动作把整个工艺建立起来。我觉得这部分的人工智能更适合于制造业,日本也把这部分他们称之为学龄前智能的技术作为整个日本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所以从这点来说,日本的人工智能和欧美包括中国的人工智能会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这部分的人工智能对中国的影响,包括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我觉得更贴近于,中国所想要的人工智能企事业是分这两部分,现场你需要蓝领工人这样技能的人工智能,而对于整个管理层,你需要更多的可能是这种用大数据来提高你管理效率的人工智能。 但在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我们到底怎么来使用人工智能这应该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大家觉得人工智能很高大上,但是这么高大上的人工智能怎么落户到我的中小企业里面,其实刚才有一个人提到过,我们用的这些提高工厂工作效率、提高产线工人技能、取代产线工人技能的这些技术,是中国工厂所需要的,但是它并不涉及算法,更多是你把算法决定好以后,你把这些功能打包,你可以拿到现场,我们一起来用,我觉得这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应用方式。 而对整个现场来说,我们更多的可能是用一些大公司的管理软件进行网络化处理,然后把整个管理的质量提高起来,我觉得这两方面的组合都是现在中国制造业所需要的人工智能。同时佛山地区,它到底是需要怎么样的人工智能,我想整个佛山地区应该是产业比较集中的一个地方,现在这些产业包括进入碧桂园以后,我们碰到的一个问题,我所需要的产品没有很快能找到,我所需要的供应商,我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去把它匹配起来,而佛山本身有各种各样的生态链在里面,我们怎么把自己的产品通过一个大的网络,通过人工智能这样的一些搜索功能或者管理功能可以共享共有,我觉得会是佛山整个产业链里面大家会比较关心或者能迅速提高效益的做法。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张燕生:三个“四位一体”帮助佛山制造转型
张燕生:三个“四位一体”帮助佛山制造转型

  张燕生:三个“四位一体”帮助佛山制造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脱胎换骨转型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佛山人都是以企业为中心来构造一个企业、市场、政府和社会协同发力、四位一体的这么一个制造业发展的模式,因此才能创造出我们佛山的制造业的卓越发展。”1月12日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表示。 张燕生表示,要通过三个“四位一体”来支撑佛山下一步的发展。第一个“四位一体”是企业、市场、政府、社会四位一体,推动佛山制造业协调发展的这么一个市场模式。第二个“四位一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它的三个支柱,就是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来促进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第三个“四位一体”是佛山和广东和整个国家和全球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 张燕生最后强调,佛山人怎么主动地走出去,争取省里面的支持,争取国家的支持,争取国际社会全球化的支持,这样能够解决我们佛山人没有的跨境创新网络,跨境融资网络,跨境人才网络,这个构造对佛山企业和制造业的转型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下面我们把问题给燕生老师,您已经很清楚佛山了,前面三位老师也讲了,你看看下一步到底咱们的重点,包括您前面也稍微提到了一下,就是下一步您觉得咱们的转型升级都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的要素? 张燕生:首先来讲我觉得佛山来讲,我自己是看三个,我们叫四位一体来支撑佛山下一步的发展,首先第一个四位一体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过去这么多年,我们通过引进的要素创造,也就是我们构建了一个企业为中心的,企业、市场、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推动我们佛山制造业协调发展的这么一个市场模式。这一点我觉得是我和肖耿教授我们在做中国的未来和我们在做政府与市场,我们的最深刻的心理,就是佛山人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它从来都不把它对立,说应该是大市场还是小市场,大政府还是小政府,大社会还是小社会,佛山人都是以企业为中心来构造一个企业、市场、政府和社会协同发力、四位一体的这么一个制造业发展的模式,因此才能创造出我们佛山的制造业的卓越发展。 我觉得佛山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现在也是国家提出来的叫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从佛山现在也是朝这个方面在给力,它是以实体经济为本,然后它有三个支柱,一个支柱就是科技创新,一个支柱就是现代金融,一个支柱就是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来促进我们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佛山有一个金融高新区,是在南海,过去这么多年调研,我一直问自己一个问题,金融高新区的未来是一个金融的功能区还是创新的功能区,还是城市化、房地产开发的功能区?它未来从盈利的角度更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区?如果仅仅从挣钱的角度,我个人的看法是它不会搞金融,它不会搞科技,它今后更可能是一个新城区和成功的房地产的供应区,也就是我们佛山从构建一个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的制造业的产业体系的角度看,我和肖耿教授我们过去调研和写佛山故事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心得,就是佛山奇迹,是在金融抑制条件下打造出来的,也就是说金融在佛山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时候,它始终是怎么能够解决金融抑制。因此从佛山下一步的发展来讲,怎么样能够把这三个支柱牢牢把握,为实体经济转型服务这么一个坚实基础,以这个为重点来发展我们的金融,金融为实体转型服务,金融为科技创新服务,金融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在这个方面也就是我们的金融高新区怎么能够探索出一个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共享金融和一个开放开发式的金融,这么一个新的金融,这个新金融和旧金融的区别是什么呢?也就是美国这次的泡沫,一个最惨痛的教训,就是90年以来的美国高技术制造业率持续下降,2000年到2007年发明专利申请的增长率持续下降,什么上升了?金融上升了,房地产上升了,建筑上升了,也就是说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最后导致美国经济和产业的空心化,佛山下一步新的四位一体就是无论是金融也好还是科技创新也好,牢牢地把握,为实体经济转型服务。 我们佛山下一步,第三个四位一体就是怎么能够牢牢把握住佛山和广东和整个国家和全球这么一个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这个部分的意义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研究佛山,怎么能够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到现代制造业务,我们会发现光靠佛山的资源禀赋不够,光靠我前面讲的引进的要素创造和协同的要素创造,我个人觉得也是不够,怎么能够举全省之力、全国之力、全球之力,把一些重要的科学装置、重要的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能够引到佛山来,和我们佛山传统制造业协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佛山才能完成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脱胎换骨的转型,我就说那么多,谢谢! 主持人:谢谢燕生老师,实际上是从三个维度谈了四位一体,有四个要素,其实这个东西同时做起来还是挺难的,它内部的协调也很重要,所以在你看来有没有一个链条连接着,它可以来突破一下这一点。 张燕生:其实就是我们的主题,我们的主题是叫做世界变局下的中国制造的转型,我们讲的是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转型。我刚才讲的三个四位一体,第一个四位一体的核心是企业,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够创造一个叫企业能够蓬勃发展的环境,实际上我们就讲制造业的转型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讲政府、市场、社会,都是要帮助我们的企业生存成长和发展。 第二个四位一体,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现代科技创新,还是现代金融还是人力资源,核心都是由企业构成的实体经济这么一个产业的集群和高端要素的集群,仍然是把企业放在一个集群的角度,放在一个链条的角度来讨论,金融怎么能够为实体服务?科技创新怎么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人力资源怎么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 第三个四位一体我们会发现要做到前面两个四位一体,你会发现光佛山的力量不够,开放的要素创造是什么概念呢?佛山人怎么能够主动地走出去,争取省里面的支持,争取国家的支持,争取国际社会全球化的支持,这样能够解决我们佛山人没有的,也就是叫跨境创新网络,跨境融资网络,跨境人才网络,这个构造对我们佛山企业和制造业的转型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易珉:佛山应整合制造业打造全国性应用研发中心
易珉:佛山应整合制造业打造全国性应用研发中心

  易珉:佛山应整合制造业,打造全国性应用研发中心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首席顾问 易珉 财经网讯 “模式创新应该是最大的创新,没有模式创新,再好的技术创新也没有办法应用。”1月12日,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首席顾问易珉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易珉认为,最大的科技创新是应该应用在我们生活当中的,而目前整个大广东地区恰恰缺乏一个应用中心,而这个应用中心的意义就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创新的成果。目前全中国很少有一个城市能像佛山一样有整合所有制造业的能力,因此更应该在大广东或者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衔接与应用的中心。对此,易珉总结道:“怎么能够把所有的制造业的领域整合起来,做一个全中国特别著名的应用研发中心,这其实应该是佛山的发展方向。” 在谈到地区协同发展问题时,易珉从佛山的角度介绍,应该先规划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然后找准制造业在全国的定位,最后反过来反思假如能打破这个机制,这个城市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需要发展什么、避免什么,这样才能解决长远规划的问题。 以下为发言实录: 首先感谢《财经》杂志,在来的路上也跟苏总沟通了几句,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佛山,因为我们谈了很多,关于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里面的角色,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角色,乃至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全球的角色,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咱们今天的议题。 首先我想分享一个点,创新大家都知道,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但是我个人认为模式创新应该是最大的创新,没有模式创新,再好的技术创新没有办法应用,所以我下面的话题是想谈佛山要想找到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在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突破点,可能是要另外地思考一条路,就是找一条应用的研发中心,就是在目前国内的比如说像深圳、上海、江苏一带,像北京、京津冀一带,我们国内的科技创新,不乏科技创新,有很多科技创新的点都在做非常前沿的事情,我们都能登月,而且到月亮的背面去看。但是科技创新和真实的应用之间,我们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城市,我把佛山认为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的大枢纽,因为历史上走到哪各城市都能看到佛山的瓷砖、佛山的照明、佛山生产的工具、佛山生产的所有东西,但是我是想说一点,最大的科技创新是应该应用在我们生活当中,所以我觉得在整个的大广东地区缺乏一个应用中心,这个应用中心的意义是衔接了刚才侯部长包括黄老师说的点,就是说真正的创新在它的边界以外,就是说我们的创新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好地来应用这个创新的成果,而不是把创新放在那申请了一个奖,放在书架上就完了。在应用方面,我觉得全中国很少有一个城市能像佛山一样整合了所有的制造业的能力,但是对市场的衔接方面很多城市是没有衔接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在大广东或者说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衔接与应用的中心,这个中心应该非常大,涵盖航天、人工AI、化工、基础交通设施,因为这些东西我们都能在粤港澳大湾区找到,比如说像香港的科研非常非常发达,深圳的科研、人工AI包括电子非常发达,广东的石化行业又是全中国的龙头之一,比如说照明业、瓷砖,有很多基础设施制造业。 但是我为什么想到这一点呢?我给大家举两个案例,这两个案例就能够说明我们在应用领域有什么问题,第一个案例是某非常顶尖的汽车公司,就是国际上的品牌,他在研发的过程当中为了减重,把车辆的重量减下来,他把车辆的后窗,研究能不能用最轻的材料,用PC来做,叫聚碳酸酯,这个东西是个老材料,但是国际上的顶尖应用都能够研究出来它经过不同的处理加上不同的催化剂,加上不同的添加材料,它能变成航空航天里面的像替代玻璃一样的减重的一种高强度材料,这个汽车中心就为了把这块厚玻璃的应用落实在车辆上,他们花了一年的时间找应用研发中心,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全中国找不到,最后这件事是通过研发这个材料的公司跟欧洲这家汽车公司之间互相来邮寄样板,我做出来一件,你试试抗冲击能力行不行,再寄回来,再重新研发,再重新做。再寄过去,再寄回来,这之间的时间是一年,这一年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做了一个实验,我这个材料行不行,但是这个东西我觉得是佛山特别需要建立的一个中心,因为佛山的地域有深圳,深圳的人工AI的研发,佛山有广州,比如说石化行业,大广东地区的发达程度,它有很多的可以应用的领域里面的一些实操案例,比如说高铁经过广东地区,港珠澳大桥,还有包括像香港大学的科研成果、深圳的科研成果、广州地区的科研成果,所有这些把它连接起来的应用中心是我们现在正欠缺的东西。而且应用中心的开发,作为佛山这个城市并不是不具备条件,它涵盖几乎所有工业领域的条件,比如说实话行业、电子行业、制造业,我们经常说电子行业哪发达,广东发达,你到深圳去看华强,你到那去看几乎涵盖了全球所有的电子,但是我们就是因为有一个能够替代玻璃的应用的研究,它会花一年时间来做这件事,我觉得佛山要做这件事很简单。 第二个应用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现在大家都知道地铁、高铁,反恐的成本非常高。我们进到门里面的安检,这实际上是一个悖论,我们这么多人流要经过人工的安检非常麻烦,但是我们有没有能够现成的人工AI的东西,我们成果一大堆,人脸识别,远程的大数据整理,都有,但是怎么能够应用在这些反恐的领域,怎么能应用在解决人流、客流拥挤的问题,这些我们都没人研究,所以我觉得广东地区像我讲的这两个案例很简单,我们怎么能够把所有的制造业的领域整合起来,做一个全中国特别著名的应用研发中心,这其实应该是佛山的发展方向。 有的时候规划先行,其实是我们这个市场还是需要的一种理性思维,我为什么这么说?比如从我这个行业来说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词,叫做TOD,欧洲在二战之后发生的一种现象,城市重建,城市重建的时候肯定吸收了原先被战争毁掉的城市一些优点和缺点开始的,TOD的原词叫做(英文)什么意思?我如果再把这个城市打乱重新建的时候,我能不能在发展交通先行,我把基础设施先修,然后再决定城市的功能团,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团之后,我再决定这个城市怎么做,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有意义在哪里?先发展后发展,其实不是问题,因为有的人先发展,有的人后发展,实际不同,既然你说做时间的朋友,时间在先也是朋友,时间在后也是朋友。 我的问题是想回答,如果从TOD的思路来入手,做一个城市的长远规划,比如说粤港澳大湾区的长远规划和战略上的思维,我觉得有一个地方很重要。佛山这个城市的市场定位,它的定位在粤港澳大湾区是什么角色?既然它是制造业做得最好,那好,它制造业可能已经发展到极致了,它能不能做制造业的创新和再创新,人类社会创新有两类:1、颠覆性创新,就像刚刚黄老师说的;2、再创新,所谓再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我忽然间发现再创新,比如说高铁,高铁就是一种再创新,它再怎么创新也是在轨道上跑,它没有脱离轨道,从50公里发展到今天的350公里。所以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像佛山这个角度来说,用这种TOD思维,就是先规划你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然后制造业的定位在全国的定位是怎么样,然后反过来再反思我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假如我能打破这个机制,我发展它什么发扬光大,我发展它什么,避免什么,我觉得这个思维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许召元:佛山制造竞争力在于产业集群和配套
许召元:佛山制造竞争力在于产业集群和配套

  许召元:佛山制造竞争力在于产业集群和配套,还不具备核心技术、品牌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 “怎么样打造我们新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肯定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核心技术、核心品牌这样优势的形成是需要很长时间的。”1月1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许召元分析,在佛山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专业集群,很多集群都非常有竞争力,比如说家电、装备制造、陶瓷、家具等等,这种产业集群给企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提高了它的效率,但还不具备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的优势。 许召元还指出,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目前企业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较突出的比如成本上升得比较快,中小企业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许召元老师,从您的角度,您看中国转型升级,实际上这从佛山来说,它是从2000年开始,它的转型还是相对比较早的,那您看从全国的角度来说,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到现在为止有哪些优势,您给我们分析一下。 许召元:首先非常感谢佛山市政府《财经》智库连续举行了两次关于佛山制造,去年是佛山样本,今年是佛山攻略的研究,我也有幸参与其中,通过这两次的研究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拜访了很多的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做了一些沟通,对于我们理解制造业企业这些年转型升级的经验,现在面临的一些挑战、探索以后的路径,我觉得有很大的支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课题组包括我个人一直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就是说中国制造走到今天我们在全球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现在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什么地方,我们这种竞争力的可持续性怎么样,这是关系到我们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怎么样转型升级的路径,这是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年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今年的中美经贸摩擦,实际上反映的是美国感觉到中国制造对他的威胁了,这说明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从国内来看2012年进入新常态以后,我们面临着很多去产能、成本提升,很多很多的压力,我们很多企业感受到经营很困难,怎么样客观看待我们转型升级的进展,看待我们的竞争力?所以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觉得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这几年在全国的地位还是在提升的,比如说2010年的时候,中国制造的总规模刚刚达到赶上美国,20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到2017年的时候,我们的制造规模已经是美国的1.7倍,现在我们已经比它高了70%。从产业结构上来看,中国出口在全球的份额这几年也是持续在提升的,产业的出口结构是在优化,我们在低技术制造业的出口商,从2012年到2017年基本上是持平的,但是在高技术、中技术这些产品的出口上,其实它的份额、增长速度比其它的增长都要快,这说明我们在全球的份额以及制造业结构上都是有优化的,在面临这几年成本上升这么快,去产能、融资成本约束等等一系列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总体好的成就,说明中国制造还是有着它独特的竞争优势。 这种竞争优势主要是来自于什么方面呢?做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首先我们看制造业竞争力,来自于它的核心技术、核心品牌,我们也看到像比如说佛山美的,很多其它一些少数企业,放眼全球它都是非常先进的,它都有核心技术。但是我们觉得从中国制造整体来看,我们还不具有这样的核心技术、核心品牌的优势,刚才朱森第老师也谈到了这一点,我们目前竞争力还不仅来自于我们的技术优势,综合优势前面提到就是低成本的优势,改革开放以后很长时间我们有了巨大的低成本的优势。这几年国内很多方面包括我们调研当中也发现,这几年其实国内制造业成本上升很快,特别是民营企业都感觉到成本上升有很大的经营压力。很多研究也发现,我们和主要的其它的制造业强国、大国相比,我们在成本上也不具有优势,比如说我们在和东南亚国家相比,我们在人工成本、土地、能源成本上都不具有优势,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比如说和美国相比、日本相比,我们在很多成本上不具有优势。这两个方面我们都不是现在主要的优势来源,目前最主要的优势是在佛山的调研当中,包括其它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很多制造业企业,这几年之所以还有一定的优势,最主要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我们形成了一个非常齐全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配套的优势。很多企业给我们说,前几年转到越南去,最后觉得他们的成本会更低,但是发现他们的产业配套能力不行,综合优势还不如在大陆这么高。在佛山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专业集群,很多集群都非常有竞争力,比如说家电、装备制造、陶瓷、家具等等,这种产业集群给企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提高了它的效率,所以我觉得中国这几年总体表现得还不错,最主要还是由于我们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配套的优势。 展望未来,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竞争优势,它的可持续性,它的独特性怎么样,我们认为这种优势虽然有,但是它比较脆弱,它不像来自于核心技术、核心品牌的那种优势,别人难以模仿、难以复制,我们这个产业集群的优势、产业配套的优势,其它国家相对来说就容易模仿。比如说其它的小国家,他不能做这样一个很齐全的产业链,因为它可以在部分产业上可以把它努力地完善起来,所以这样就提出了我们要加快推动转型升级这样一些挑战,这也是国内这几年加强研发等等方面,怎么样打造我们新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肯定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核心技术、核心品牌这样优势的形成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像美国达到这个水平是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的积累才能达到这个高度,我们也不能指望几年内在很多技术上都有突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发挥巩固我们传统的竞争优势,就是我们产业链配套的优势。用空间换时间,我们把传统的优势尽可能延长,为我们新优势、核心技术的突破创造空间。 怎么样延长这样一种产业配套优势?我觉得几个方面,第一点要继续降税降费,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营商环境,降低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更长时间的优势。我们要有一个竞争的角度,我们要防止为竞争对手补短板,我们这几年看到像美国、发达国家都在推进制造业的回流,我们国内现在也有很多企业开始出现了产业转移,我特别同意刚才马司长的观点,我们要支持企业向国外走出去,但是我们不能够支持企业整个地转移出去,我们觉得它要在企业走出去,利用世界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还是要把它的核心的能力、核心的知识保证在国内,要防止其它国家、竞争对手对我们整个产业配套能力要加强,对我们形成一个挑战。要充分利用目前的数据化、信息化这样一些新的技术,刚才美的的方总也介绍了工业4.0现代化的工厂,可以为各方面效率成本都有很大的提高,充分利用现在这些技术,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主持人:谢谢许老师,您讲的咱们的优势主要还是产业集群这一块,配套也比较齐全,这是咱们的主要优势,这个优势相对又比较脆弱,不可持续,许老师也谈到了一些期待,我现在再给您三分钟时间,我想问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咱们的优势特点,结合优势的特点,事实上有时候咱们也很明显地显示了咱们制造业的一些弱势,这些弱势您又是怎么分析,最主要的弱势,大家也知道技术、人才方方面面高精尖的东西不多,您怎么看这些问题? 许召元:其实因为转型升级是一个相对比较长期的过程,所以在转型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佛山制造业其实是转型得比较好的。在这次研究当中我们也做了比较,我们看到佛山制造相对的人均效率比全国平均水平是要好的,尤其是产业升级,它是有效果的,但是我们说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中,目前还没有达到我们进入这个世界第一阵营,企业发展得都比较好,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目前企业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较突出的比如说成本上升得比较快,我们在佛山好多企业都反映,比如厂房制造成本、环保成本,这几年都上升比较快,在我们的优势没有相应地提高那么快的情况下,我们的成本上升比较快,实际上相对来说就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像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实在全国也都很突出,像佛山发展这么好的地方,这个问题应该相对其它地方是比较好的,因为佛山整个的经济都很好,但是实际上我发现有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也存在这些问题,还有一些其它问题,我觉得这些短期内的挑战,也是我们转型升级路上需要克服、需要应对的地方,是今后几年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来处理的着重点。谢谢!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吕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政府不应处处伸手
吕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政府不应处处伸手

  吕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政府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处处伸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吕铁 财经网讯“要想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政府应当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政府最应该做的,最能够做好的事情上。政府要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处处伸手。”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吕铁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吕铁认为,经过过去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已经完成了对发达国家的规模的追赶。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总和,所以规模追赶已经完成,新阶段是人均制造业增加值的追赶,这个过程难度更大,问题更多。 吕铁介绍,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是经济效率的提升。2017年,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5.7倍,日本、韩国、德国都是中国的3倍多一点,所以中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除了劳动生产率的追赶,还有资本生产率,这几年中国大量的投资使资本生产率下降比较快。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对增长的影响实际上从2008年以后也是在下降的。回到中国制造业的现实,要支撑中国制造业持续、高质量地发展,提升各种要素的生产力水平,不管是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非常关键。 吕铁同时提到,从企业来出发,应该从着重通过低成本扩张来提升市场占有率,转向着力提高资本的收益率、投资回报率。从政府的角度看,则应当是更有效地运用政府手中有限的资源,把这些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政府最应该做的,最能够做好的事情上,也就是说要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处处伸手。 吕铁最后表示,真正的探索型创新涉及一些大的突破性创新,它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基础研究、基础技术上的研发成果支持。这在方面是佛山的短板,也是今后要突破的方向。未来佛山应当弥补基础研究的不足,向高端人才培育的短缺,还有先进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不足的领域多努力。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吕铁:前面两个嘉宾就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分别从国际环境和已经建立的优势今后将要进一步培育,这两个角度谈了他们的观点,对我来说也很有启发,下面我想把问题拉回到具体一些,就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到底要把着力点或者把重点放在哪里,换句话说,相对于过去这个阶段,现在推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到底它的关节点放在哪,我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分别从产业、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来谈。 第一个观点就是从产业这个角度,我觉得推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应该把着力点放在生产力的提升上。因为刚才前面发言的主旨演讲的嘉宾和我们圆桌论坛的前面两位嘉宾其实都谈到了这个观点,经过过去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已经完成了对发达国家的规模的追赶,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超过美国,到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实际上已经是排在第二位的美国和第三位的日本加起来的总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017年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总和还要多,所以这个规模追赶已经完成了,进入了新阶段就是人均的制造业增加值的追赶,这个过程应该说是难度更加大,面临的问题更加多,所以在人均的制造业增加值要赶超美国和日本、德国,包括新兴的制造强国,像韩国这些国家,我觉得关键要使追赶过程,因为时间比较长,要使它的可持续的保持一个比较高速的人均的追赶,提升生产力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保罗·克鲁·格曼就说过一句名言:生产力并非一切,但是从长期看,生产力几乎就是一切。我们现在讲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同领域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很多的阐述,你是搞技术的,你是做企业的,都可以谈出到底制造业转型升级它的内涵是什么,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是经济效率的提升,从经济学的角度是这样。回到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现在虽然规模追赶完成了,但是人均追赶是下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这个追赶,提升生产力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生产力水平比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制造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刚才实际上朱老师用2016年的数据,他说的是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18%,是日本的31%,实际上和我的数据,我更新了一下,到2017年,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5.7倍,日本、韩国、德国都是中国的3倍多一点,是这样的水平。所以中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劳动生产率的追赶。因为劳动生产率非常关键,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的收入提升,最后影响消费升级,最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非常大,还有资本生产率,这几年中国大量的投资使资本生产率下降比较快,还有从增长的角度来说,对增长的影响,实际上从2008年以后也是在下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回到中国制造业的现实来说,要支撑中国制造业持续、高质量地发展,提升各种要素的生产力水平,不管是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或者是综合起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是非常关键的,这是一个方面。 刚才很多嘉宾都说到所谓的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实际上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三明治现象,这种现象并不是中国遇到的特例,在后发的制造强国像日本、德国、韩国都遇到这种情况,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方面是提升技术水平,形成差异化的能力,往前走,再一个是通过提升生产率,降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所以提升生产率就为转型升级赢得时间,从产业来说提升生产力水平非常重要。 第二点,从企业来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因为转型升级的重点实际上主战场就是企业,企业推动转型升级,应该从这个过程,着重通过低成本扩张来提升市场占有率,要转向着力提高资本的收益率、投资回报率这样一些效益的指标或者说效益创造,要提升到这上面来,因为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大量地投入,而且投入有不确定性,要投入研发、投入品牌、投入人民素质的提高,这种都要大量地投入,所以企业没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完全是靠从外部融资来应对这些问题,实际上对个别企业、个别的时间段是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整体企业都这样做,长期这样做,杠杆越加越大,去杠杆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最后的这种投入到转型升级,实际上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是有风险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的实力就非常重要,所以要把提升资本的回报率和投资的收益率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从企业看。 第三点,从政府的角度看,我觉得应该是更有效地运用政府手中有限的资源,把这些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政府最应该做的,最能够做好的事情上,也就是说要更好而不是更多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过去的3、40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得很快,政府确实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我觉得如果进一步地分析,可能很多政府出台的产业政策到底效果有怎么样有很多争议,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政府做得很好,对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很大,就是政府大量地投入,把基础设施的网络搞起来了,不管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等这些,大大地降低了制造业发展的物流成本,现在老说越南、印度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今后的发展潜力很大,但是有一点比如印度,它的基础设施真正要达到能够支撑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它要费很大的力气,所以中国过去30多年政府做这些事,我觉得对制造业的发展的促进,可能比很多人所谓的新兴产业的产业政策,可能更没有争议,大家更认可。今后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觉得政府,过去说基础设施是硬设施、硬条件,今后应该在远的环境的打造上,像供需基本平衡,政府不要干预太多,到处去降成本,竞争越来越激烈,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这样企业就血拼式地竞争,它怎么去提高回报率,怎么去提高投资的收益率,政府提供一个供需基本平衡的环节,还有知识产权保护,还有优质优价,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都非常重要,所以我就说政府应该是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而不是要更多地处处伸手,这是我的第三点看法,谢谢。 主持人:谢谢吕老师,吕老师强调了三点,无论是从产业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的角度以及从政府的角度,其实您的核心观点还是强调效率,一个是从规模,然后强调人均生产力的提升,第二点从企业的角度,你还是强调从过去的投资,然后怎么样提升资本的回报率,最后政府,实际上你还是强调政府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去做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李老师从这个角度谈了,现在我想问您的是,根据您的基本观点,包括您对佛山的调研,我觉得您讲的也是基本的观点,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李老师提出了佛山,事实上他提出了一个概念,最后应该如何从利用型创新向探索型创新的一个跃迁,您现在基本上还把佛山的这种创新归纳为一个利用型创新阶段,您大概给我们讲一下。 吕铁:这是分配给我创新驱动发展里面的一个观点,因为首先利用型创新更多的是在利用层面是属于渐进式创新的范畴,更通俗一点说,更多的是针对这种产品和生产工艺这个角度,真正的探索型创新涉及到一些大的突破性创新,它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基础研究、基础技术上的一些研发的成果的支持,这方面确实前面的发言嘉宾,包括我们的报告也提出了很多看法,这在方面也是佛山的短板,也是今后要突破的方向,弥补基础研究的不足,向高端人才的培育的短缺,还有那种先进的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不足,只有这些技术经过长期的积累,在研发机构明确了它的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企业再根据对市场需求的判断,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对这些技术进行产业化、市场化的转化,投入市场,这样才能实现所谓的探索性的创新,这方面是今后佛山要努力的方向。 过去不能说没有创新,更多的应该是一些应用型的,跟市场更接近的,这些也会带来很好的效果,也是佛山企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重要的支撑,但是这种毕竟不属于比较大的创新,带来的回报比这种探索性的创新也要少得多。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马社:相关部门和企业界对“WTO改革”重视不够
马社:相关部门和企业界对“WTO改革”重视不够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商会咨询委员会顾问、商务部原欧洲司副司长马社出席并演讲。 马社认为,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界对“WTO改革”重视不够,“国际商会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了WTO改革的准备,美欧日的贸易部长已经多次开会,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他们已经把走在前面了”。 马社介绍称,“WTO现状难以为继,必须改革”已经成为了国际共识,美国人认为,现在数字制造、数字产业和数字贸易已经很多了,但WTO对前述领域还是空白,此外,还有很多方面都远远不适合当前的形势,所以必须改革。而改革的方向就是“公平贸易”原则,主要议题就是产业的补贴纪律、国企的竞争规则、劳工政策、环保政策,还有支持产权保护等等,目的是要“三零”即“零关税、零补贴、非关税壁垒”。“这个改革对我们现行的规则和管理体制是有巨大的挑战,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他强调。 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转型升级怎么办?马社认为,要迎难而上,没有其它的路可走。他提出三点,第一、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确实落地。“WTO的改革有很多跟我们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改革来促进国内的改革,倒逼国内的改革,来熟悉规则、利用规则”。第二、要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优势互补,不能赢者通吃。第三、要加强和欧洲国家的合作,“其实欧洲国家对于中国智造2025和美国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态度,因为贸易战的原因和目标之一也都是中国智造2025,而欧洲对中国智造2025是既看到了一种威胁和挑战,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机遇,他们是想合作的,这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他补充道。[详情]

方洪波:2019年美的在数字化的投入预算将超20亿元
方洪波:2019年美的在数字化的投入预算将超20亿元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出席并演讲。 方洪波表示,我国经济增长以往所依靠的人口红利、互联网红利等“增长红利”都已经或即将成为过去,如今,“增量红利”要向“存量裂变”的方向发生转变。因此,中国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必须在行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自我改变。 “我们摸索的路径就是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围绕这些方面来对价值链进行重构”,方洪波解释称,所谓价值链重构就是围绕“怎么开发产品、怎么制造产品、怎么把产品卖给别人”这三个环节进行重构。 在智能制造方面,方洪波表示,首先要做精益生产,然后在精益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在其看来,所谓企业的价值链数字化就是要从数据出发进行分析、计算、重构并实时指导生产。 方洪波举例称,美的的洗衣机生产已经推行了C2M系统,即用户可以直接在商城上订购属于自己个性的洗衣机产品,全过程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就像在淘宝上买东西一样,这个产品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哪一天生产、哪一天交货、哪一天上门安装”。 他还透露,美的在顺德还拥有一间自动化工厂——黑灯工厂,“它基本上没有人,从原材料进去到产品出来都不需要工人操作,已经实现了高度的精益化、自动化”。 方洪波还表示,美的打造了与所有供应商协同的操作平台,“现在所有跟美的合作的供应商都可以不见面,全部通过手机在供应链里进行交互、交易”。 在商业模式方面,方洪波强调以软件驱动硬件,软硬结合。在其看来,家电产品不应只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应通过软件来驱动硬件,“未来任何一台家电产品都是可以与人进行实时交互的,它是一个活生生的交互终端,未来再通过软件不断地去进行升级和驱动,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2019年,我们将围绕着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进行拓展。未来我们要打造数字化美的,希望通过几年的时间实现真正完全价值链意义上的数字化。2019年美的投入在数字化上的预算将超过20亿人民币”,方洪波表示。 美的现在在国内是首家兼具制造业知识、软件、硬件三位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供应商[详情]

张燕生:大国博弈会推动改革开放
张燕生:大国博弈会推动改革开放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出席并演讲。 张燕生表示,在新时代,佛山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佛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精髓就是要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张燕生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做企业、做产业的第一要义,无论什么形势都不能够放松生产力的发展、竞争力的发展和通过开放赢得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他认为,虽然开放会“引狼入室”,但开放也是“与狼共舞”,“培养狼性”。此外,佛山要不断在开放中探索更好的商业模式、管理和组织模式、创新模式,第三,开放的动力来自于危机、挑战和压力,因此当前大国政治经济博弈会加剧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在这种情况下,佛山传统制造业会发现,我们的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要素约束明显,环境资源约束趋紧,教育资源缺乏,缺人才的问题突出,金融服务实体能力不足,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高端要素集聚不够,成本上升很快”。 张燕生提出,佛山要解决缺技术、融资难、缺人才、缺品牌、缺渠道的“五缺”困境。。第一,佛山要构建跨境的一流人才网络,开展全球范围的合作,为企业解决高端人才的短缺问题。第二,佛山要发展一流的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第三,佛山要建立跨境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互联互通的网络。[详情]

朱森第:我国制造业“前有围堵后有追兵”
朱森第:我国制造业“前有围堵后有追兵”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出席并演讲。 朱森第认为,如果我国的制造业能够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那么我国就能够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否则“可能很多原来的战略设想都实现不了”。 他强调,要恰当评价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乐观。在判断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面,他认为,要看到世界格局的变化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要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制造业是在转型升级的路上,任务很艰巨,一定要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信心来迎接严峻的挑战,从当中抓住机遇,要满怀信心,砥砺前行”。 “前有围堵,后有追兵”是朱森第对我国制造业现状的总结。他认为,我国制造业存在六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存在诸多短板和瓶颈,还有相当多“卡脖子”的地方。这涉及到了关键材料、存储芯片、关键芯片、高端装备等领域。此外,我国制造业的总体效率和效益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显不足。“拿效率来讲,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是日本的31%,是美国的18%”,“这几年虽然制造业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是工业增加值率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跟美国的工业增加值率的差距反而大了,从11.68%,变成15点几个百分点”。 朱森第提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结合国情形成制造业推进战略和路径,“这个战略归结起来就是并行战略,工业2.0要补课,工业3.0要普及,工业4.0要示范,2.0补工业文明,3.0普及信息化和自动化,示范就是数字化和智能化,中国的制造业从大走到强,沿着这样一个主攻方向,我们要从现在的这样一种惯性思维、惯性的动作转换到我们将来以智能、创新驱动的这样一个产业,这个路径就是精益化+速度化,最后走向智能和制造”。[详情]

朱伟:2025年佛山要形成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朱伟:2025年佛山要形成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朱伟:2025年佛山要形成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 “努力将佛山制造打造成中国制造的最高品质,我们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1月12日,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朱伟表示,近几年佛山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掀起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佛山制造向佛山创造,佛山速度向佛山质量,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的发展道路。 朱伟表示,佛山市力争到2020年,要培育形成装备制造、家居两个超万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两个超五千亿、四个超三千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引领佛山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在这方面我们力争到2025年的时候,佛山要形成一批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朱伟介绍,接下来佛山要坚定不移地以深化供给侧升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大致方针,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一是要巩固,继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第二是要增强企业活力,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把佛山打造成为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洼地。第三是要提升产业链的竞争水平。 以下为发言实录: 朱伟: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佛山,佛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大市,作为一个普通的地级市我们工业总产值接近2.5万亿,在全国的大中城市都排在第六位,在这么一个制造业大市举办一个中国制造论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我把近几年佛山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向大家做个汇报。 近几年佛山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掀起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佛山制造向佛山创造,佛山速度向佛山质量,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的发展道路。我们坚定不移地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要抓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力争到2020年要培育形成装备制造、家居两个超万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两个超五千亿、四个超三千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引领佛山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在这方面我们力争到2025年的时候,佛山要形成一批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我们以品质革命为重要导向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以质取胜、技术标准、品牌带动”三大战略,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13个,拥有驰名商标160件,数量在全国地级市居首位,努力将佛山制造打造成中国制造的最高品质,我们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在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左右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高企树标体制行动计划,争取高新技术企业在年内达到5000家,并在高精尖技术领域挖掘和培育一批行业单打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融通发展,全力推进计划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积极对接引进清华大学、中科院、中科工程院等大院大所,合作组建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佛山清华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到2020年累计引进各类创新平台100家,在关键贡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攻关上取得突破,从源头上改变佛山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 我们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鼓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机遇,深化产业和科技创新,推动佛山和广州共建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若干万亿级的产业集群,以建设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为契机,加强与香港、澳门在金融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佛山制造,牵手港澳国际化优势并船出海,持续加大引进优质项目,引进了一汽大众、丰田、本田、爱信精机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整体提升,加快佛山制造走出去的步伐,支持企业通过市场开拓、境外投资、并购重组等模式实现全球化的布局经营,美德并购德国库卡,并返程投资,打造智能科技园的案例不断涌现,积极打造对外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发起成立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及观察城市达41个,其中包括范堡、科隆、英格尔斯塔坦等18个德国著名的工业城市。 我们着力破解企业痛点和难点问题,为制造业转型发展营造优良环境,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的营商规则体系,持续深化放改服改革,在优化业务流程、压减审批时限上下功夫。佛山市的政府自主改革,3+5的商事制度改革等多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千方百计降低税费,生产要素成本及制度型交易成本,近来三月年累积为企业减负超过1000亿,在促进已有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新的市场主体,仅2018年佛山新登记的市场主体就有增加了15万户,增长30.9%,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的大型企业超过20家,广东制造业500强有109家,我们基本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遍地珍珠的产业协作生态体系。 接下来佛山要坚定不移地以深化供给侧升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大致方针,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一个就是要巩固,继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淘汰遍布佛山的村级工业园的一些低效产能,腾出新的空间发展新兴产业。第二个就是要增强,我们要增强企业活力,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把佛山打造成为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洼地,然后要推动更多的大企业特别是像美的这样的大企业,我们要真正地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遍地珍珠的这么一个产业协作生态体系,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第三就是要提升,我们要提升产业链的竞争水平,所以今年的中国制造论坛的主题选得非常好,就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调整,当前中国的制造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不够,中美经贸摩擦上升到中美经贸斗争,使我们制造业缺芯少核的问题,矛盾更加突出,所以我们要沿着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我们要使我们产业链的整体竞争水平真正地达到中高端的水平。最后我们要在畅通上下功夫,我们要畅通生产和消费的环节,我们特别要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使更多的金融之水浇灌实体经济。 今天国内制造业产学研界的专家代表齐聚佛山,这是我们一次难得学习的机会,我们诚恳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各位来宾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佛山的发展,为佛山的制造业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必将对佛山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也诚挚着邀请各位多在佛山走一走、看一看,期待佛山这片投资创业的热土上与大家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最后祝2019中国制造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和各位来宾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各位!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周延礼:金融要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周延礼:金融要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新浪财经讯 由佛山市工商联主办的2019中国制造论坛于1月12日-13日在佛山举行。主题为: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出席并演讲。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对于我国如何积极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周延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要立足于“5G时代”科技创新的需要,加快金融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步伐。二要推进广东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需要,金融科技将成为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的动力源。三要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制造业融资需要,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上发力。 以下为演讲实录: 周延礼: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指导,佛山市工商联主办,《财经》承办的“2019中国制造论坛”,与大家一起交流“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话题,此次论坛汇聚行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金融机构代表,共商中国制造业发展大计,意义重大。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以美欧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在前期实施刺激经济的政策现在大部分都处于回归正常化,世界经济总体延续了复苏态势,但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减少,金融条件逐步收紧,经济增长的同步性降低,正对全球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表现在制造业的是,面临新的全球规则、全球价值链、全球均衡和全球治理。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制造业布局带来影响难于预测,可能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最大的,结果是“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此,我国如何积极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发挥自身作用,提出中国方案,承接产业国际转移,乘势而上,扬长避短,搭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快车,要在科技创新领域拔得头筹,金融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要立足于“5G时代”科技创新的需要,加快金融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步伐。2019年5G技术将进入商用的新阶段,也是互联网产业新技术支撑新应用的快速发展起步之年,数据类终端、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将赋能各行各业,优化信息对称、提高征信效率、丰富管路模式。5G商用将有序推进,有效支持了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垂直应用。 一是在制造业已形成的智能制造的格局下,5G技术将广泛应用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5G车联网、车辆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和产业。以“+互联网”方式,制造业产业链+金融科技形成金融价值链。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的场景化企业融资模式,这样的金融服务会促使制造业产业链与金融价值链融合发展,使“一企一策”的金融产品提质增效,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获得感更强。 二是在社会层面,金融服务要让社会终端用户始终处于联网状态,使金融科技、保险科技能更有效地服务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养,支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社会万物互联的能力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由此可见,借助5G的低延时、高宽带广覆盖等技术特征,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作用。预计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与金融业融合、与信息化融合、与科技研发融合,对我国的产业升级,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银行保险业的管理数字化转型,为“数字金融+产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发展也插上了翅膀。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为例,从电池制造,零件的库存管理,生产组装线的供应、整车出厂、销售、客户消费包括汽车金融,租赁、分期付款购车等方面的供应链金融管理的科技数字化产生重大影响。通过5G技术在充电网和充电桩建设应用,车联网、互联网、能源网,车路协同等多种复杂应用场景提供实时支持,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信息将助力与我国工业能源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要推进广东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需要,金融科技将成为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的动力源。 一是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快使用监管科技的步伐,研究制定实施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对于科技创新型制造业企业,只要是有产品力、有品牌力的、风险控制强的,要在信贷政策、保险费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全面助推金融服务和科技信贷提质增效。 二是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数字银行、数字保险的技术研发投入,强化金融资源配置到制造业融合发展领域。通过金融科技和服务场景的技术优势来优化信贷结构,降低制造企业的融资成本。借助保险科技提高精准保险服务能力,银保协同对广东的智能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发展科技保险、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保险,科技贷款保险、推广针对小微企业的“银税互动”,解决小微企业的抵押品不足困境。保险机构要坚持不懈地大力开展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机器人保险等的财产保险、人身意外和企业管理风险保障。 四是未来广东金融业服务制造业发展要立足于“金融科技+制造业数字化”为目标,以金融科技推动高标准金融设施建设,实施跨境金融、航运金融、中小企业企业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金融资源配置大湾区的制造业要素融合发展。提高人工智能的应用的水平,包括人工智能制造的水平。目前广东金融机构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要立足于金融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以“数字金融+产业互联网”为支撑,提高广东的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广东金融科技发展要对接港澳地区的管理、法律、金融科技和人才管理的科技应用的水平包括底层技术和应用技术能力。 三要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制造业融资需要,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上发力。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金融与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金融业如下几个方面还要继续深化改革: 一是在农村金融服务,支农支小这方面欠账较多,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农业保险要解决好保障低成本高的问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五项任务要求,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二是在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方面,金融服务与连续十三年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有待加快,现在人民币交易量占全球货币交易量不足百分之三,以人民币作为清算货币的数量占全球货币清算量不到百分之二,金融国际化能力与国家对外开放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还有较大的距离。 三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市场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格局下,我国金融机构如何推动对外开放,发挥稳定器和助推器的作用,是我国金融服务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四是金融服务在产品创新能力下功夫,要在国家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消减进口环节制度成本等方面要有所作为。 五是金融业要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支持“做出去”企业融资安排,通过贸易融资与保险、项目融资、信贷资金、支付结算、保险增信等有效管控各类风险,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六是金融机构需要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发展的规律,创新金融发展基础和条件,研究提出推动改革开放货币扩张与金融稳定的内在逻辑,进一步规划国家金融战略,积极参加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特别是制定国际监管规则中,要发挥作用,提出中国解决方案。 我的讲话完了,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戴小京: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局面
戴小京: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局面

  戴小京: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局面 财讯传媒集团总裁、《财经》智库董事长 戴小京 财经网讯“中国制造业强国战略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甚至在某些领域的差距还不断加大。”1月12日,财讯传媒集团总裁、《财经》智库董事长戴小京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如此表示。 戴小京认为,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局面:发达国家正力保制造业优势,新兴国家也正在利用成本优势和工业环境的改善奋力追赶。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必须完成动能转换,从转型升级中寻找突破之路。 戴小京表示,如何让传统制造业实现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如何发展新兴制造业以取得制造业的制高点,需要我们找到突围之道。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佛山功夫、佛山精神、佛山制造、佛山建造,让我们引以为豪,感谢大家来到佛山参加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指导、佛山市工商联主办、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承办的2019中国制造论坛。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局面,发达国家正力保制造业优势,新兴国家也正在利用成本优势和工业环境的改善奋力追赶,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必须完成动能转换,从转型升级中寻找突破之路。 中国制造业强国战略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甚至在某些领域的差距还不断加大。如何让传统制造业实现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如何发展新兴制造业以取得制造业的制高点?我们需要找到突围之道。 佛山作为以民营经济和制造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代表性城市,始终都在探索践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了将佛山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从2017年开始,财经杂志和财经智库与佛山市人民政府联手共同打造中国制造论坛,今年是中国制造论坛的第二年。从去年聚焦全球制造业变局下的新产业革命,到今年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其目的都是希望通过中国制造论坛的思想交流、专家建言、趋势研判、战略定位,为佛山乃至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探索方向与途径助力前行。 (本文来自于财经网)[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