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9日  12:22
丁烈云: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 建设工程大数据平台
丁烈云: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 建设工程大数据平台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9日  10:46
陈晓红:创新要成为贯穿一切工作的红线
陈晓红:创新要成为贯穿一切工作的红线

湖南商学院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9日  10:46

直播回顾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全程回顾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全程回顾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9日  10:46

日程安排

09:30-10:00嘉宾致辞
10:00-11:00主旨演讲(各20分钟)
      (一)数字建造与建筑业产业变革
      丁烈云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创业研究
      陈晓红 湖南商学院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11:00-11:05 宣布获奖人名单
11:05-11:25 获奖人短片播放
11:25-11:35 颁奖
11:35-12:00 获奖人感言

最新新闻

董明珠获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董明珠获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新浪财经讯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上海举行,现场揭晓了“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等奖项。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获颁“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方祥建代其领奖。 以下为方祥建现场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作为下属,从我与董总一起工作十几年的切身感受,对董总的管理思想与工作精神的理解,按三个时间节点,八个字,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格力电器发展历史上有三个重要节点。一个是1995年。1994年的时候,格力电器的销售副总带领几乎整个销售团队叛逃到竞争对手,公司这个时候遇到了危机,董总当时还是业务员,1995年她回来担任经营部长,整顿销售队伍,进行销售管理制度的建设,当年的营业总收入同比1994年翻了7倍。 二是2001年,当时有部分干部以权谋私,以权谋利,很多员工敢怒不敢言,这个时候董总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改革措施。如她把总经理信箱设在偏僻的地方,如厕所,食堂等,通过员工举报发现问题,把一些不合格的干部撤职或调整,干部队伍作风迅速改善,干部队伍战斗力显著增强,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格力发展得更快更好。 三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董总这一年也开始担任董事长兼总裁,响应国家号召,大刀阔斧改革。2012年之后几年,即2013年到现在的6年左右时间,公司营业总收入,是过去21年(1991到2011年)营业总收入的将近三倍,利润与税收是则是过去21年的3-5倍,是很大进步。格力电器不但连续13年家用空调产销量世界第一,同时近几年发力高端装备、数控机床、生活品类、手机、大数据产业等,相关产业都在高速发展,坚持自主创新,进步很大。10月22日总书记视察格力,称赞格力电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主创新决策部署方面,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作为下属,我感觉到董总精神有八个字,“责任、坚持、价值、奉献”。 格力2018再起航,我们在2018年全力冲刺2000亿目标。我们定了一个目标,2023年做到6千亿。同时,希望通过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与各位优秀专家学者进行深度交流探讨,与复旦大学加强校企合作,同时希望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可以加入到格力电器,我们共同推动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供给侧改革,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9日 21:32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9日 12:22
华中生获2018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华中生获2018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新浪财经讯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上海举行,现场揭晓了“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等奖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生获2018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以下为获奖感言: 华中生:尊敬的陈委员长、王主席,各位来宾、朋友、同学上午好!首先,感谢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授予我2018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这个崇高的荣誉。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在学术界具有很高影响力,同时也也有很强社会影响力。感谢学术同行对我工作的认可,感谢今天会议主办方辛勤的劳动。我也想感谢我的领导、老师、朋友和同学,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我是从事(服务学)管理领域研究,这是相对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也是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领域。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换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伴随着快速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未来,绿色、健康、和谐已经是人们生产生活活动关注重要目标。虽然我在相关方面,比如健康养老、服务新制造、平台服务方面做过一点工作,但是未来要做的工作更多。今天的获奖与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鞭策和激励。我将以今天的获奖作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时代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为引导,通过潜心研究和开拓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管理学科和形成具有原创性的、面向国际管理科学理论和智慧方面尽我绵薄之力。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9日 12:18
丁烈云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9日 12:15
陈晓红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陈晓红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新浪财经讯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上海举行,现场揭晓了“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等奖项。湖南商学院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以下为获奖感言: 陈晓红:尊敬的陈委员长、王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非常荣幸能得到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这个奖在管理学界有崇高声誉,也是中国管理学第一大奖。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社会各界、复旦管理学基金会对中国管理学研究学者高度的重视,也是极高的荣誉。作为我的研究领域,在信息决策、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我希望能够做出更多成绩,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经世致用的学者,做顶天立地的研究。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改革和创新的领域。所以我希望为此而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天道酬勤,任重道远,继续加油!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9日 12:11
苏东水获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9日 11:50
陈晓红:创新要成为贯穿一切工作的红线
陈晓红:创新要成为贯穿一切工作的红线

  新浪财经讯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上海举行,湖南商学院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出席并演讲。 她指出,现在国家层面创新驱动战略正在前所未有的大力实施,但我国现在还有很多核心技术是受制于人,在关键装备、关键部件、基础理论、基础材料、基础研究领域我们有很大短,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加强,我国仍处于全球创新第三梯队。 陈晓红表示,希望从根源上、体制机制、双创教育文化,创新软环境需要加强。她进一步指出,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转型升级发展,给双创提供新动力新方向;创新创业也能够有利促进数字新技术融合,数字经济时代催生非常多新的创业场景,催生新的技术融合;创新创业还带来了社会经济显著变化。 陈晓红称,现在高校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措施,她认为,“创新要成为贯穿一切工作的红线,现在仍然需要家国情怀,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攀高峰。”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晓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做一个学术的报告,今天讲的不是很专业的学术问题,现在国家各个高校高度关注创新创业研究,分三个部分介绍一下,一个关于创新引领时代发展新变革趋势,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新模式以及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现在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确实是国家命运所系,大势所趋,也是形式所迫。刚才讲到中美贸易战关系,现在我们抢占世界科技强国,到2050年建设成为世界强国目标如何实现。 现在在国家层面创新驱动战略也在前所未有的大力实施,两会上习总讲的话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现在我们看到建设创新国家极度重要性,中美贸易战是新常态,刘鹤总理召开我们开会强调中美贸易战是长期的过程。怎么来通过创新崛起应对中美贸易战,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而且采取的策略做最坏打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进一步改革开放、创新、崛起。 我们国家现在是有很多核心技术是受制于人,这个成为最大的隐患,我讲到是有很多统计,在关键装备、关键部件、基础理论、基础材料、基础研究领域我们有很大短板,包括数字建造很多底层基础是受制于人。确实我们很有必要来做下一步必须攻关的清单,我们领域平均水平也是到世界第二,但是短板也是在基础的软件,芯片等等,实际上长板在物联网应用和新兴技术,这是块是有我们的长项,所以我们要清楚各个领域长板、短板在什么地方。 我们看到ICT的排行,10家排名最好当中美国6家,中国3家,卡脖子技术也只是一个冰山一角,工程院、科学院也在各个领域找出卡脖子技术和颠覆性技术,还有原创技术在什么领域实施关键突破。所以科技创新能力确实亟待加强,包括我们现在仍然处于全球创新第三梯队,希望从根源上、体制机制、双创教育文化,创新软环境需要加强。两院院士会习总讲了关于创新驱动,希望大家可以强占先机。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转型升级发展,给双创提供新动力新方向,国家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构建产业链新的发展体系,我们需要这种科学的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活力。数字经济时代,这样一个新时代它的产业竞争和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有一个新的模型和竞争新态式。 创新创业也能够有利促进数字新技术融合,数字经济时代催生非常多新的创业场景,也催生新的技术融合,促进新技术产业落地,这是如何用新技术推动新业态,新的产业,还有新的技术发展。创新创业带来社会经济显著变化,双创已经成为激发国人智慧和创造力重大的改革举措,现在我们国家日均新设企业有1.6万家,数字经济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的热点,也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变革它的生产生活新方式。 高校也是出台很多相关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新工科、新文科,新理科,更加推动融合,高等教育在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展方式也在变革,这个变革也催生对高等教育新要求,基金委也在改革,突出原创,聚焦前沿,需求牵引,共性导向。针对重大问题和技术管理问题上独辟蹊径。创新要成为贯穿一切工作的红线,现在仍然需要家国情怀,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现在有很多科学家在这个时间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二部分讲一下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新模式。数字经济一种新的定义和内涵,特别希望通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来提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新业态。数字经济时代迎面而来,我们国家2017年数字经济体量达到26.7万亿人民币,所以是高于GDP同期增速。人工智能现在也是成为战略性新产业,国家也是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时代它的新形式我们面临新形式包括经济发展新形式,社会发展新形式,90后、00后观念的变迁,创新战略加快实施给我们带来新机遇。 技术发展新形式,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等共享平台经济,催生很多新的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技术。数字经济是典型新经济,要做大做强经济,推动产业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效转型。新一代技术融合推动各个领域创新发展,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也会成为我们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在它的智能应用,整合协同,互联持续严谨方面都会有新推动。数字经济时代智慧政治创新,我们投入了很多钱,也取得很大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行业痛点,比如它的数据不共享,不互通,形成信息孤岛,这方面问题运营成本高,新技术融合方面给政府服务也会带来新变革,提升政府治理效力和决策效能。比如智慧交通同样也是有存在一些行业痛点。 在智慧交通方面我们是可以大有可为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等区块链,云计算对智慧交通会产生很大变革。在智慧环保这也是我们团队着力做的这一块工作,实际上我们现在仍然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但是存在问题还是很突出,包括各地环保组考察,但是仍然存在有一点做假或者是环保督察者走了与在这里不一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建立物联网实时监控,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包括区块链我们通过分布式战略,我们就可以很好解决这方面智慧环保行业痛点。 智慧医疗看病难看病贵怎么分级诊疗,如何通过智能化、人工智能来解决医疗方面的问题,实现智慧治疗创新,包括智慧教育。智慧物流创新等等。新技术融合会给各个行业带来颠覆性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和影响。大数据也已经成为这种创新创业新引擎,而且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新动力,包括在供给侧改革方向它的分析,它的推动。正在跟相关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技术融合来引领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而且也在重构制造业、服务业创新发展方式,包括我们在制造型服务,服务型制造等等,通过大数据来推动它的模式转型和升级。而且也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包括价值主张、业务流程、收益模式、价值网络重构也是在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所以也带来日益丰富的创新创业场景,所以我们认为不仅仅是技术,也是新的思维方式。怎么来构建这种大数据环境下精准创业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包括寻找新的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资源和创业环境,而且进行精准数据驱动,数据化预测和决策,来实现精准创业,这是基于数据获取、交易、存储、分析、展示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创新创业公司。大数据创新创业有三种商业模式。这里有很多一些典型案例。 同样区块链也为创新创业带来新机遇,所以这些新技术现在我们也跟相关企业搞,质量链就是疫苗、奶粉等等,如果我们上公有链,可以对质量监控起推动作用,区块链不可篡改,这是五大要素。通过公有联盟私有链可以在商业上进行落地,摩根史丹利对区块链预测曲线可以看到这个趋势,今年两会我提出了区块链有这样的做法,也得到了响应,加快对它的标准化,推动对它的应用,确实在很多一些比如金融各方面领域,食品安全、农业都有广泛应用场景,所以跟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也可以实现多领域、多场景创新创业,这是这些领域可以实现非常多场景创新创业,而且可以实现八种开放式商业模式创新。人工智能也能够为创新创业开拓新空间。 层级结构和生态图谱可以看到技术层、应用层都有非常多的可能新的创新创业机会和空间。所以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大学团队都在围绕人工智能新技术在走进新的创业公司。至于各个领域应用不断凸显,而且也可以形成三种商业模式创新,包括创业公司、平台和各种做人工智能咨询和定制服务等等。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也是在异军突起,我们也可以看到。 数字技术融合下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相互促进来共生共存,这是我们要高度关注的在这个领域的创新创业。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在高校我们讲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我们要有新的更高一点定位,就是科学定位包括价值观,办学观,专业观,质量观,包括我们如何主动进行转型,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多做一些贡献。如何实现这种校企有效合作与对接,在模式创新方面怎么来实现,我总结两方联动,三大对接,四位一体,作为高校新办学思路转型。而且能够突出文化的引领,培育互联网+的双创教育新生态,而且倡导人人可为,实实可为,处处可为的创业理念。双向的聚合来构建三二四新模式,贯穿整个大学培养,研究生培养整个全过程。 构建三即分层梯进,构筑两类双创实践平台,四是系统集成强化四轮驱动。咱们学院可以说是商学院,也是一本高校,但是比985研究方面有差距,但是我们独辟蹊径我们希望应用型、创业型人才方面可以作我们的贡献,找我们的定位,我们把一些七个废旧仓库,这些仓库进行改造变成我们的创客中心,创客工厂,创客书院,创意坊等等,变成了学生各方面可以在这里创业创意,还有创想空间。我们做了很多老厂房改造,我去丁校长华科他那个改造也是做的很漂亮,是师生服务中心。尽管学校一般但是也跻身首批教育双创事业高校,也是国家众创空间,也是做了一些实践探索。我们强化数字经济,瞄准国家战略需要,确定创新创业新基点,确定创新创业新定位,明确创新创业主目标,我们强调交叉融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紧扣数字经济培植创新基础,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与新功课建设紧密融合,强化交叉跨界,探索创新创业培养新模式。 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把人才培养和数字解决相关契合度紧密配合,培养专业人才,我们希望可以一起努力,迎接创新创业新未来,为国家献策献力。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9日 10:46
丁烈云: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 建设工程大数据平台
丁烈云: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 建设工程大数据平台

  新浪财经讯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上海举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出席并演讲。  丁烈云表示,工程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需要四项技术作为支撑,一是工程软件,二是工程物联网,三是工程机械,四是工程大数据。“这里面我们国家都有很好的基础,但是程度是不一样的。”丁烈云称,物联网传感器行业中国已经形成了规模,马上5G推行更有利于工程物联网数字工地建设,“这是我们的强项”。 他指出,工程机械需要进行升级,提升智能化水平,工程大数据要强优势,为智能建造打好基础。“我们有的是工程,有的是工地,有的是工程数据,不能白白浪费应该集成起来。” 丁烈云称,建设行业也应该像工业一样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制定以数字建造为核心的中国建造2035发展战略为“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行业转型升级提出技术支撑,从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丁烈云:尊敬的陈委员长,王主席,蔡主任,刘校长,焦书记,各位领导、专家、同学,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基金会让我汇报一下对于建筑行业今后发展趋势一点体会,题目是“数字建造与建筑产业变革”。 我们国家是制造大国同时也是建造大国,高速工业化进程造就了大制造,高速城镇化进程引发大建造。在建造领域已经有多个方面是世界第一。比如超高层建筑,目前全世界十大最高建筑当中,我们国家是占43%,桥梁工程最近热点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55公里长,其中5.5公里海底隧道,海底隧道施工是采取沉管法,每节沉管11米高38米宽180米长,几万吨重。还有地铁工程再过几年总里程将是世界地铁总里程之和,我们是花不到20年时间,发达国家花100年时间。 尽管我们是建造大国,但是建造行业里面生产方式还是粗放式、碎片化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带来一系列问题,一个是产品性能欠佳,建筑寿命不到30年,资源浪费也是比较大,每平方米用钢、用水泥、能耗都比发达国家高得多。还有安全问题也是比较突出,去年建筑业死亡人数达到3800人,在生产安全领域排第一的,超过了煤矿业。还有环境污染当中垃圾排放也是很大,生产效率也有待于提高。 怎么办?制造业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中国制造2025开启了我们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征程。其中它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把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走中国制造之路。根据制造业的启示,我们建设行业怎么样把碎片化、粗放式、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化升级成集成式、精细化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这里提出来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工程建造领域进行深度融合,这一点和制造业有一定不同,制造业发展是串联式发展,1.0-4.0,但是建筑这个行业工业化都没有实现,所以不能跨越式发展。另外数字化都没有实现,不能提智能建造,这是基于我国建造行业国情和特点出发的。 发达国家正在抢占数字建造技术高地,不管硬件、软件、平台解决方案、数据标地等等,他们都占领技术高地、占领市场。到底什么是数字建造?目前全球没有统一的定义,建筑行业有一个很大特点,一个建设项目必须经过四个阶段,设计、规划、建设、运维,这个过程当中都要用数据化技术,通过全过程规范化建模,通过数字链驱动工程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建造和服务模式,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功能,这是数字建造。数字建造背景下,会带来什么方面的变革?有五个方面变革。 首先,产品形态发生变化。现在建筑产品是实物产品,今后可能是除了有实物产品还会有数字产品,甚至是智能产品。数字化背景下建筑设计、建造不再是靠一般的设计,是通过数字建模,基于模型的设计。这里面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北京的朝阳区凤凰中心,这个造型是莫比乌斯环,这个是通过数字建模通过模型驱动设计。右边是上海中心,这个建筑方案是习近平主席审定的。这个形体扭转了一下,通过扭转120度以后风作为在上面效益减少了24%,是更科学的。施工过程当中也是这样,通过数字化建模进行施工。所以数字建造模式下,我们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产品数字化建模过程,一个是产品实物建造过程。两个工地,一个是数字工地还有一个是实体工地。这两者之间是两个关系,一个是先试后建,后台指导前台施工。后台有强大数据支撑前台工人施工,所以最后提供产品是两个产品,一个是数字产品,一个是实物产品。 带来的问题需要我们今后研究,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加载产品数字属性,来实现产品价值增值。我们现在经常讲到三维模型,这个模型和进度模型结合起来就变成了四维,进行进度控制,如果和工程量计算结合起来就是五维模型可以进行成本控制。如果和质量结合起来就变成六维模型可以进行质量控制,如果和安全结合起来就是七维模型,和碳结合起来就是八维模型。这是需要根据价值来看。 问题二,数字化设计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也在最初设计是要投入成本,这个成本谁来支付,按照道理说应该是谁收益谁支付。 问题三,数字化最好的是设计过程当中,完成运维当中设计优化,我们现在建设管理模式是设计招标,规划招标,施工招标,装修招标,这种建设过程不连续性与我们信息技术应用希望能够连续,这个矛盾如何解决,这是体制机制应该发生变化。 问题四,换蓝图,80、90年代大家有这个印象,那时候是甩图版,用CAD进行画图,今天不再是原来平面蓝图是用信息模型三维四维模型替代蓝图,这是进入新阶段。它的设计标准、建造标准、交付标准如何定义。 问题五,补短板,解决软件无基的问题。这个红色是国外软件,蓝色是我们的软件,大家可以看到在底层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建模软件是一片红,上面讲的智慧城市,包括智慧制造,智慧农业,智慧交通这是蓝色的,在别人软件基础上开发的,所以这是我们今后要进行解决的。 第二,经营的理念也会发生变革。原来是产品建造今后可能更多是服务建造,服务建造表现两个方面,一个产品建造过程当中服务。工程机械的服务,Uptake企业2014年成立,2015年成为全球最佳创业公司,他是做机械服务,但是自己没有一台工程机械。该公司是把工程机械建立成物联网,然后分析工程机械的运行状态,再提供服务。什么时候该维修,怎么样改进工程机械,通过提供工程服务来进行盈利。还有使用过程当中服务是要拉长建筑产业链,这里面举一个例子,阿姆斯特丹边缘楼,这个楼是最环保的楼,在南面装上太阳能板,通过太阳能板提供建筑用电,多余电再入网,还有装2800个传感器进行智能调整,最后它所提供的电比它用的电还多,所以不仅仅是零排放建筑,而且还是负排放建筑。 产业链如何拉长?实际上我们大家经常考虑,经常讲的养老物业,养老人需要卫生需求,安全需求,健康需求,这些需求都可以通过装上各种各样传感器以及智能终端,为老年人提供监护服务、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现在我们实际是如何做的?把房子建好后在里面穿墙打洞。因此,我们应该建筑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老年人需求,运营过程当中也要考虑。建筑产业链谁来拉长,谁来做这个市场,这是我们今后要分析的问题。 第三,市场形态发生转变。原来产品交易情况是物与物交易情况,其实世界已经走向平台经济,这是十年前、二十年前世界五百强名单,里面前十名平台经济产业只有微软,2016年蓝色都是平台经济产业,这个时候原来通用电器排第一,2016年排第九,2017年通用电器出了前十以外。平台经济非常具有生命力,信息技术有三大定律,其中一个定律是说一个平台价值取决于在这个平台上连接用户数量,平台价值与平台上用户数量平方成正比,数量越多平台价值就越大。 建筑行业如何打造面向建筑业平台经济,进行资源组织和配置服务,在平台上如何定义产品服务,如何搭建平台,特别是如何完善平台经济法律法规依据。滴滴打车出现了很多问题,建筑人命关天,如果不管理好不规范好问题会更大,所以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 第四,生产方式会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建筑是建筑施工,今后是制造加建造,这是什么模式?是建造、制造通过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模式来进行造房子。或者是就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需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建筑模块体系怎么定义。房子是个性化不可能是批量的,但是它的模块,它的建筑构建可以批量化生产,构建如何定义,还有便于运输,便于安装,结构应该是安全的,还可以是防震的。 问题二,如何建立建筑构建柔性生产线获得规模效益。 问题三,多空间制造运输,建造资源协同机理与调度优化。 问题三,装配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3D打印能否用在建筑,能否打印房子,这是一个趋势,也许今后可以,但是今天不行,只是纸上谈兵,因为附加值太低,有一种情况附加值很高就是在太空、火星上面打印房子。美国NASA,欧洲ESA都在考虑,这个效率比较高。 第五,行业管理。如何从管理到治理,从单项监管到共生治理,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封闭循环到开放进化。必须建立一个开放式行业大数据平台,建筑物联网,工程物联网,行业资源网提供数据驱动服务以及行业协调,以及标准制定,以及企业自治,这也是需要研究一系列问题。 如何建立工程大数据平台,现在国家有大数据计划,工信部也讲建筑行业能否有自己的大数据平台,这是今后要做的。还有面向工程大数据如何做好数据挖掘、融合,计价体系,工程质量,工程安全进度控制等等。大数据治理下能力建设,政府的行业治理能力建设以及企业的能力工程组织。 以上变革需要四项技术作为支撑,一个是工程软件,一个是工程物联网,一个是工程机械,工程大数据,这里面我们国家都有很好的基础,但是程度是不一样的。工程软件是需要补短板解决软件无基问题。工程物联网我们要扬长项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物联网传感器行业已经形成了规模,马上5G推行更有利于工程物联网数字工地建设,这是我们的强项。工程机械我们要促升级,提升它的智能化水平,工程大数据要强优势,为智能建造打好基础,我们有的是工程,有的是工地,有的是工程数据,不能白白浪费应该集成起来。 最后建设行业也应该像工业一样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制定以数字建造为核心的中国建造2035发展战略为“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行业转型升级提出技术支撑,从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我汇报完了,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9日 10:46
董明珠获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董明珠获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新浪财经讯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上海举行,现场揭晓了“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等奖项。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获颁“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方祥建代其领奖。 以下为方祥建现场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作为下属,从我与董总一起工作十几年的切身感受,对董总的管理思想与工作精神的理解,按三个时间节点,八个字,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格力电器发展历史上有三个重要节点。一个是1995年。1994年的时候,格力电器的销售副总带领几乎整个销售团队叛逃到竞争对手,公司这个时候遇到了危机,董总当时还是业务员,1995年她回来担任经营部长,整顿销售队伍,进行销售管理制度的建设,当年的营业总收入同比1994年翻了7倍。 二是2001年,当时有部分干部以权谋私,以权谋利,很多员工敢怒不敢言,这个时候董总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改革措施。如她把总经理信箱设在偏僻的地方,如厕所,食堂等,通过员工举报发现问题,把一些不合格的干部撤职或调整,干部队伍作风迅速改善,干部队伍战斗力显著增强,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格力发展得更快更好。 三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董总这一年也开始担任董事长兼总裁,响应国家号召,大刀阔斧改革。2012年之后几年,即2013年到现在的6年左右时间,公司营业总收入,是过去21年(1991到2011年)营业总收入的将近三倍,利润与税收是则是过去21年的3-5倍,是很大进步。格力电器不但连续13年家用空调产销量世界第一,同时近几年发力高端装备、数控机床、生活品类、手机、大数据产业等,相关产业都在高速发展,坚持自主创新,进步很大。10月22日总书记视察格力,称赞格力电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主创新决策部署方面,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作为下属,我感觉到董总精神有八个字,“责任、坚持、价值、奉献”。 格力2018再起航,我们在2018年全力冲刺2000亿目标。我们定了一个目标,2023年做到6千亿。同时,希望通过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与各位优秀专家学者进行深度交流探讨,与复旦大学加强校企合作,同时希望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可以加入到格力电器,我们共同推动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供给侧改革,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详情]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

  新浪财经讯 11月9日,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在上海隆重举行。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名誉院长苏东水获颁“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 湖南商学院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生获颁“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获颁“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为今年的“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获奖人及获奖人代表颁奖。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王家瑞出席颁奖典礼。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理事长、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威,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先后在颁奖典礼上致辞。颁奖典礼由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主持。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秘书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宣布了今年的获奖人名单。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外经贸部原副部长刘山在等嘉宾,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的理事、监事,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的历届获奖人代表,获奖人亲友代表,以及复旦大学师生等近400人一起见证了当天的盛会。 丁烈云、陈晓红分别以“数字建造与建筑业产业变革”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创业研究”为题作主旨演讲。[详情]

华中生获2018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华中生获2018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新浪财经讯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上海举行,现场揭晓了“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等奖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生获2018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以下为获奖感言: 华中生:尊敬的陈委员长、王主席,各位来宾、朋友、同学上午好!首先,感谢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授予我2018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这个崇高的荣誉。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在学术界具有很高影响力,同时也也有很强社会影响力。感谢学术同行对我工作的认可,感谢今天会议主办方辛勤的劳动。我也想感谢我的领导、老师、朋友和同学,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我是从事(服务学)管理领域研究,这是相对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也是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领域。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换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伴随着快速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未来,绿色、健康、和谐已经是人们生产生活活动关注重要目标。虽然我在相关方面,比如健康养老、服务新制造、平台服务方面做过一点工作,但是未来要做的工作更多。今天的获奖与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鞭策和激励。我将以今天的获奖作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时代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为引导,通过潜心研究和开拓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管理学科和形成具有原创性的、面向国际管理科学理论和智慧方面尽我绵薄之力。谢谢大家![详情]

丁烈云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丁烈云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新浪财经讯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上海举行,现场揭晓了“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等奖项。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以下为获奖感言: 丁烈云:我谈三点感受。第一点感受就是我们真的是非常幸运处于一个好时代,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代。管理学的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实践,而实践活动往往是与时代脉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这些学者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为学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使我们能够面向中国的重大需求来做研究,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二点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管理实践往往是超前于管理理论,因为我们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的,我们是从先试先行开始的。改革开放到了40年,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要发生变化,应该把我们超前的实践活动和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来进行提高,形成中国的管理学理论,形成中国的管理学学派。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我感谢基金会为我们管理学者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第三点体会,我要谢谢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谢谢评委。我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得到这么高的荣誉,得到这么重要的认可。我一直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如果说做了一点工作,最多也就是搬了一块砖,添了一片瓦,没有想到给我这么大的认可。我想这会激励我今后更多时间用于研究,为中国的管理学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谢谢大家![详情]

陈晓红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陈晓红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新浪财经讯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上海举行,现场揭晓了“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等奖项。湖南商学院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以下为获奖感言: 陈晓红:尊敬的陈委员长、王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非常荣幸能得到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这个奖在管理学界有崇高声誉,也是中国管理学第一大奖。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社会各界、复旦管理学基金会对中国管理学研究学者高度的重视,也是极高的荣誉。作为我的研究领域,在信息决策、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我希望能够做出更多成绩,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经世致用的学者,做顶天立地的研究。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改革和创新的领域。所以我希望为此而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天道酬勤,任重道远,继续加油!谢谢![详情]

苏东水获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
苏东水获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

  新浪财经讯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上海举行,现场揭晓了“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等奖项。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名誉院长苏东水获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 以下为获奖感言: 苏东水: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能获得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让我深感荣幸,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关心、支持和参与东方管理学发展的每一位专家、学者的荣誉。感谢基金会评委,这是你们对从事东方管理学研究的肯定。40多年来东方管理学的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取得的成果,是因为国内外有这么多专家、学者长期勤奋努力,以及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最后,我期望东方管理学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详情]

陈晓红:创新要成为贯穿一切工作的红线
陈晓红:创新要成为贯穿一切工作的红线

  新浪财经讯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上海举行,湖南商学院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出席并演讲。 她指出,现在国家层面创新驱动战略正在前所未有的大力实施,但我国现在还有很多核心技术是受制于人,在关键装备、关键部件、基础理论、基础材料、基础研究领域我们有很大短,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加强,我国仍处于全球创新第三梯队。 陈晓红表示,希望从根源上、体制机制、双创教育文化,创新软环境需要加强。她进一步指出,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转型升级发展,给双创提供新动力新方向;创新创业也能够有利促进数字新技术融合,数字经济时代催生非常多新的创业场景,催生新的技术融合;创新创业还带来了社会经济显著变化。 陈晓红称,现在高校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措施,她认为,“创新要成为贯穿一切工作的红线,现在仍然需要家国情怀,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攀高峰。”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晓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做一个学术的报告,今天讲的不是很专业的学术问题,现在国家各个高校高度关注创新创业研究,分三个部分介绍一下,一个关于创新引领时代发展新变革趋势,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新模式以及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现在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确实是国家命运所系,大势所趋,也是形式所迫。刚才讲到中美贸易战关系,现在我们抢占世界科技强国,到2050年建设成为世界强国目标如何实现。 现在在国家层面创新驱动战略也在前所未有的大力实施,两会上习总讲的话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现在我们看到建设创新国家极度重要性,中美贸易战是新常态,刘鹤总理召开我们开会强调中美贸易战是长期的过程。怎么来通过创新崛起应对中美贸易战,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而且采取的策略做最坏打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进一步改革开放、创新、崛起。 我们国家现在是有很多核心技术是受制于人,这个成为最大的隐患,我讲到是有很多统计,在关键装备、关键部件、基础理论、基础材料、基础研究领域我们有很大短板,包括数字建造很多底层基础是受制于人。确实我们很有必要来做下一步必须攻关的清单,我们领域平均水平也是到世界第二,但是短板也是在基础的软件,芯片等等,实际上长板在物联网应用和新兴技术,这是块是有我们的长项,所以我们要清楚各个领域长板、短板在什么地方。 我们看到ICT的排行,10家排名最好当中美国6家,中国3家,卡脖子技术也只是一个冰山一角,工程院、科学院也在各个领域找出卡脖子技术和颠覆性技术,还有原创技术在什么领域实施关键突破。所以科技创新能力确实亟待加强,包括我们现在仍然处于全球创新第三梯队,希望从根源上、体制机制、双创教育文化,创新软环境需要加强。两院院士会习总讲了关于创新驱动,希望大家可以强占先机。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转型升级发展,给双创提供新动力新方向,国家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构建产业链新的发展体系,我们需要这种科学的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活力。数字经济时代,这样一个新时代它的产业竞争和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有一个新的模型和竞争新态式。 创新创业也能够有利促进数字新技术融合,数字经济时代催生非常多新的创业场景,也催生新的技术融合,促进新技术产业落地,这是如何用新技术推动新业态,新的产业,还有新的技术发展。创新创业带来社会经济显著变化,双创已经成为激发国人智慧和创造力重大的改革举措,现在我们国家日均新设企业有1.6万家,数字经济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的热点,也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变革它的生产生活新方式。 高校也是出台很多相关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新工科、新文科,新理科,更加推动融合,高等教育在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展方式也在变革,这个变革也催生对高等教育新要求,基金委也在改革,突出原创,聚焦前沿,需求牵引,共性导向。针对重大问题和技术管理问题上独辟蹊径。创新要成为贯穿一切工作的红线,现在仍然需要家国情怀,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现在有很多科学家在这个时间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二部分讲一下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新模式。数字经济一种新的定义和内涵,特别希望通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来提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新业态。数字经济时代迎面而来,我们国家2017年数字经济体量达到26.7万亿人民币,所以是高于GDP同期增速。人工智能现在也是成为战略性新产业,国家也是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时代它的新形式我们面临新形式包括经济发展新形式,社会发展新形式,90后、00后观念的变迁,创新战略加快实施给我们带来新机遇。 技术发展新形式,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等共享平台经济,催生很多新的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技术。数字经济是典型新经济,要做大做强经济,推动产业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效转型。新一代技术融合推动各个领域创新发展,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也会成为我们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在它的智能应用,整合协同,互联持续严谨方面都会有新推动。数字经济时代智慧政治创新,我们投入了很多钱,也取得很大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行业痛点,比如它的数据不共享,不互通,形成信息孤岛,这方面问题运营成本高,新技术融合方面给政府服务也会带来新变革,提升政府治理效力和决策效能。比如智慧交通同样也是有存在一些行业痛点。 在智慧交通方面我们是可以大有可为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等区块链,云计算对智慧交通会产生很大变革。在智慧环保这也是我们团队着力做的这一块工作,实际上我们现在仍然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但是存在问题还是很突出,包括各地环保组考察,但是仍然存在有一点做假或者是环保督察者走了与在这里不一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建立物联网实时监控,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包括区块链我们通过分布式战略,我们就可以很好解决这方面智慧环保行业痛点。 智慧医疗看病难看病贵怎么分级诊疗,如何通过智能化、人工智能来解决医疗方面的问题,实现智慧治疗创新,包括智慧教育。智慧物流创新等等。新技术融合会给各个行业带来颠覆性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和影响。大数据也已经成为这种创新创业新引擎,而且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新动力,包括在供给侧改革方向它的分析,它的推动。正在跟相关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技术融合来引领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而且也在重构制造业、服务业创新发展方式,包括我们在制造型服务,服务型制造等等,通过大数据来推动它的模式转型和升级。而且也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包括价值主张、业务流程、收益模式、价值网络重构也是在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所以也带来日益丰富的创新创业场景,所以我们认为不仅仅是技术,也是新的思维方式。怎么来构建这种大数据环境下精准创业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包括寻找新的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资源和创业环境,而且进行精准数据驱动,数据化预测和决策,来实现精准创业,这是基于数据获取、交易、存储、分析、展示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创新创业公司。大数据创新创业有三种商业模式。这里有很多一些典型案例。 同样区块链也为创新创业带来新机遇,所以这些新技术现在我们也跟相关企业搞,质量链就是疫苗、奶粉等等,如果我们上公有链,可以对质量监控起推动作用,区块链不可篡改,这是五大要素。通过公有联盟私有链可以在商业上进行落地,摩根史丹利对区块链预测曲线可以看到这个趋势,今年两会我提出了区块链有这样的做法,也得到了响应,加快对它的标准化,推动对它的应用,确实在很多一些比如金融各方面领域,食品安全、农业都有广泛应用场景,所以跟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也可以实现多领域、多场景创新创业,这是这些领域可以实现非常多场景创新创业,而且可以实现八种开放式商业模式创新。人工智能也能够为创新创业开拓新空间。 层级结构和生态图谱可以看到技术层、应用层都有非常多的可能新的创新创业机会和空间。所以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大学团队都在围绕人工智能新技术在走进新的创业公司。至于各个领域应用不断凸显,而且也可以形成三种商业模式创新,包括创业公司、平台和各种做人工智能咨询和定制服务等等。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也是在异军突起,我们也可以看到。 数字技术融合下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相互促进来共生共存,这是我们要高度关注的在这个领域的创新创业。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在高校我们讲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我们要有新的更高一点定位,就是科学定位包括价值观,办学观,专业观,质量观,包括我们如何主动进行转型,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多做一些贡献。如何实现这种校企有效合作与对接,在模式创新方面怎么来实现,我总结两方联动,三大对接,四位一体,作为高校新办学思路转型。而且能够突出文化的引领,培育互联网+的双创教育新生态,而且倡导人人可为,实实可为,处处可为的创业理念。双向的聚合来构建三二四新模式,贯穿整个大学培养,研究生培养整个全过程。 构建三即分层梯进,构筑两类双创实践平台,四是系统集成强化四轮驱动。咱们学院可以说是商学院,也是一本高校,但是比985研究方面有差距,但是我们独辟蹊径我们希望应用型、创业型人才方面可以作我们的贡献,找我们的定位,我们把一些七个废旧仓库,这些仓库进行改造变成我们的创客中心,创客工厂,创客书院,创意坊等等,变成了学生各方面可以在这里创业创意,还有创想空间。我们做了很多老厂房改造,我去丁校长华科他那个改造也是做的很漂亮,是师生服务中心。尽管学校一般但是也跻身首批教育双创事业高校,也是国家众创空间,也是做了一些实践探索。我们强化数字经济,瞄准国家战略需要,确定创新创业新基点,确定创新创业新定位,明确创新创业主目标,我们强调交叉融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紧扣数字经济培植创新基础,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与新功课建设紧密融合,强化交叉跨界,探索创新创业培养新模式。 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把人才培养和数字解决相关契合度紧密配合,培养专业人才,我们希望可以一起努力,迎接创新创业新未来,为国家献策献力。谢谢。[详情]

丁烈云: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 建设工程大数据平台
丁烈云: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 建设工程大数据平台

  新浪财经讯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上海举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出席并演讲。  丁烈云表示,工程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需要四项技术作为支撑,一是工程软件,二是工程物联网,三是工程机械,四是工程大数据。“这里面我们国家都有很好的基础,但是程度是不一样的。”丁烈云称,物联网传感器行业中国已经形成了规模,马上5G推行更有利于工程物联网数字工地建设,“这是我们的强项”。 他指出,工程机械需要进行升级,提升智能化水平,工程大数据要强优势,为智能建造打好基础。“我们有的是工程,有的是工地,有的是工程数据,不能白白浪费应该集成起来。” 丁烈云称,建设行业也应该像工业一样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制定以数字建造为核心的中国建造2035发展战略为“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行业转型升级提出技术支撑,从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丁烈云:尊敬的陈委员长,王主席,蔡主任,刘校长,焦书记,各位领导、专家、同学,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基金会让我汇报一下对于建筑行业今后发展趋势一点体会,题目是“数字建造与建筑产业变革”。 我们国家是制造大国同时也是建造大国,高速工业化进程造就了大制造,高速城镇化进程引发大建造。在建造领域已经有多个方面是世界第一。比如超高层建筑,目前全世界十大最高建筑当中,我们国家是占43%,桥梁工程最近热点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55公里长,其中5.5公里海底隧道,海底隧道施工是采取沉管法,每节沉管11米高38米宽180米长,几万吨重。还有地铁工程再过几年总里程将是世界地铁总里程之和,我们是花不到20年时间,发达国家花100年时间。 尽管我们是建造大国,但是建造行业里面生产方式还是粗放式、碎片化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带来一系列问题,一个是产品性能欠佳,建筑寿命不到30年,资源浪费也是比较大,每平方米用钢、用水泥、能耗都比发达国家高得多。还有安全问题也是比较突出,去年建筑业死亡人数达到3800人,在生产安全领域排第一的,超过了煤矿业。还有环境污染当中垃圾排放也是很大,生产效率也有待于提高。 怎么办?制造业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中国制造2025开启了我们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征程。其中它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把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走中国制造之路。根据制造业的启示,我们建设行业怎么样把碎片化、粗放式、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化升级成集成式、精细化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这里提出来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工程建造领域进行深度融合,这一点和制造业有一定不同,制造业发展是串联式发展,1.0-4.0,但是建筑这个行业工业化都没有实现,所以不能跨越式发展。另外数字化都没有实现,不能提智能建造,这是基于我国建造行业国情和特点出发的。 发达国家正在抢占数字建造技术高地,不管硬件、软件、平台解决方案、数据标地等等,他们都占领技术高地、占领市场。到底什么是数字建造?目前全球没有统一的定义,建筑行业有一个很大特点,一个建设项目必须经过四个阶段,设计、规划、建设、运维,这个过程当中都要用数据化技术,通过全过程规范化建模,通过数字链驱动工程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建造和服务模式,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功能,这是数字建造。数字建造背景下,会带来什么方面的变革?有五个方面变革。 首先,产品形态发生变化。现在建筑产品是实物产品,今后可能是除了有实物产品还会有数字产品,甚至是智能产品。数字化背景下建筑设计、建造不再是靠一般的设计,是通过数字建模,基于模型的设计。这里面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北京的朝阳区凤凰中心,这个造型是莫比乌斯环,这个是通过数字建模通过模型驱动设计。右边是上海中心,这个建筑方案是习近平主席审定的。这个形体扭转了一下,通过扭转120度以后风作为在上面效益减少了24%,是更科学的。施工过程当中也是这样,通过数字化建模进行施工。所以数字建造模式下,我们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产品数字化建模过程,一个是产品实物建造过程。两个工地,一个是数字工地还有一个是实体工地。这两者之间是两个关系,一个是先试后建,后台指导前台施工。后台有强大数据支撑前台工人施工,所以最后提供产品是两个产品,一个是数字产品,一个是实物产品。 带来的问题需要我们今后研究,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加载产品数字属性,来实现产品价值增值。我们现在经常讲到三维模型,这个模型和进度模型结合起来就变成了四维,进行进度控制,如果和工程量计算结合起来就是五维模型可以进行成本控制。如果和质量结合起来就变成六维模型可以进行质量控制,如果和安全结合起来就是七维模型,和碳结合起来就是八维模型。这是需要根据价值来看。 问题二,数字化设计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也在最初设计是要投入成本,这个成本谁来支付,按照道理说应该是谁收益谁支付。 问题三,数字化最好的是设计过程当中,完成运维当中设计优化,我们现在建设管理模式是设计招标,规划招标,施工招标,装修招标,这种建设过程不连续性与我们信息技术应用希望能够连续,这个矛盾如何解决,这是体制机制应该发生变化。 问题四,换蓝图,80、90年代大家有这个印象,那时候是甩图版,用CAD进行画图,今天不再是原来平面蓝图是用信息模型三维四维模型替代蓝图,这是进入新阶段。它的设计标准、建造标准、交付标准如何定义。 问题五,补短板,解决软件无基的问题。这个红色是国外软件,蓝色是我们的软件,大家可以看到在底层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建模软件是一片红,上面讲的智慧城市,包括智慧制造,智慧农业,智慧交通这是蓝色的,在别人软件基础上开发的,所以这是我们今后要进行解决的。 第二,经营的理念也会发生变革。原来是产品建造今后可能更多是服务建造,服务建造表现两个方面,一个产品建造过程当中服务。工程机械的服务,Uptake企业2014年成立,2015年成为全球最佳创业公司,他是做机械服务,但是自己没有一台工程机械。该公司是把工程机械建立成物联网,然后分析工程机械的运行状态,再提供服务。什么时候该维修,怎么样改进工程机械,通过提供工程服务来进行盈利。还有使用过程当中服务是要拉长建筑产业链,这里面举一个例子,阿姆斯特丹边缘楼,这个楼是最环保的楼,在南面装上太阳能板,通过太阳能板提供建筑用电,多余电再入网,还有装2800个传感器进行智能调整,最后它所提供的电比它用的电还多,所以不仅仅是零排放建筑,而且还是负排放建筑。 产业链如何拉长?实际上我们大家经常考虑,经常讲的养老物业,养老人需要卫生需求,安全需求,健康需求,这些需求都可以通过装上各种各样传感器以及智能终端,为老年人提供监护服务、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现在我们实际是如何做的?把房子建好后在里面穿墙打洞。因此,我们应该建筑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老年人需求,运营过程当中也要考虑。建筑产业链谁来拉长,谁来做这个市场,这是我们今后要分析的问题。 第三,市场形态发生转变。原来产品交易情况是物与物交易情况,其实世界已经走向平台经济,这是十年前、二十年前世界五百强名单,里面前十名平台经济产业只有微软,2016年蓝色都是平台经济产业,这个时候原来通用电器排第一,2016年排第九,2017年通用电器出了前十以外。平台经济非常具有生命力,信息技术有三大定律,其中一个定律是说一个平台价值取决于在这个平台上连接用户数量,平台价值与平台上用户数量平方成正比,数量越多平台价值就越大。 建筑行业如何打造面向建筑业平台经济,进行资源组织和配置服务,在平台上如何定义产品服务,如何搭建平台,特别是如何完善平台经济法律法规依据。滴滴打车出现了很多问题,建筑人命关天,如果不管理好不规范好问题会更大,所以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 第四,生产方式会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建筑是建筑施工,今后是制造加建造,这是什么模式?是建造、制造通过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模式来进行造房子。或者是就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需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建筑模块体系怎么定义。房子是个性化不可能是批量的,但是它的模块,它的建筑构建可以批量化生产,构建如何定义,还有便于运输,便于安装,结构应该是安全的,还可以是防震的。 问题二,如何建立建筑构建柔性生产线获得规模效益。 问题三,多空间制造运输,建造资源协同机理与调度优化。 问题三,装配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3D打印能否用在建筑,能否打印房子,这是一个趋势,也许今后可以,但是今天不行,只是纸上谈兵,因为附加值太低,有一种情况附加值很高就是在太空、火星上面打印房子。美国NASA,欧洲ESA都在考虑,这个效率比较高。 第五,行业管理。如何从管理到治理,从单项监管到共生治理,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封闭循环到开放进化。必须建立一个开放式行业大数据平台,建筑物联网,工程物联网,行业资源网提供数据驱动服务以及行业协调,以及标准制定,以及企业自治,这也是需要研究一系列问题。 如何建立工程大数据平台,现在国家有大数据计划,工信部也讲建筑行业能否有自己的大数据平台,这是今后要做的。还有面向工程大数据如何做好数据挖掘、融合,计价体系,工程质量,工程安全进度控制等等。大数据治理下能力建设,政府的行业治理能力建设以及企业的能力工程组织。 以上变革需要四项技术作为支撑,一个是工程软件,一个是工程物联网,一个是工程机械,工程大数据,这里面我们国家都有很好的基础,但是程度是不一样的。工程软件是需要补短板解决软件无基问题。工程物联网我们要扬长项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物联网传感器行业已经形成了规模,马上5G推行更有利于工程物联网数字工地建设,这是我们的强项。工程机械我们要促升级,提升它的智能化水平,工程大数据要强优势,为智能建造打好基础,我们有的是工程,有的是工地,有的是工程数据,不能白白浪费应该集成起来。 最后建设行业也应该像工业一样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制定以数字建造为核心的中国建造2035发展战略为“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行业转型升级提出技术支撑,从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我汇报完了,谢谢大家。[详情]

主办单位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