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风雨十年 究竟使谁“致富”了?

2001年06月26日 16:59  财经时报 

  我国股市成立已有十余年的光景了,在这一期间,创造了许多神话,造就了许多百万元、千万元大户。著名的“杨百万”已是尽人皆知的成功典范,许多股民羡慕不已,“杨百万”成为股民心目中的英雄,在股市里“暴富”成为股民追寻的目标。股市的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不但能起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还使财富再分配。那么,我国的股市究竟使谁致富了呢?

  王贵荣/文

  一是上市公司富了。股票真是个好东西。如果是企业不流通的资产,平价转让常常无人问津,甚至打折还不愿意要。若是发行股票上市流通,其价格即使是净资产值的数倍,也严重供不应求。用友软件发行前的每股净资产值才1元多,竟然能以每股36.68元的价格发行2500万股,并且中签率才0.37%,不得不使人惊叹。如此的结果,使得许多上市公司一下就暴富了,资金也充足了,如果没有投资项目就把钱先存入银行,用的时候就方便多了,用不着东求爷爷西告奶奶了,怪不成千上万家公司排队等着发行股票。等股票发行完了就更有方便条件了,需要钱就可以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尤其是增发的筹资量还远远大于发行新股,使公司的资产以每年数倍的速度递增。

  二是证券公司富了。我国股市流通股的年平均换手率高达500%,去年一年投资者交易股票的佣金达400亿元,远远高于上市公司给股东的派现额。从证券公司员工的待遇就可得知,自从1996年的牛市开始,证券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内部装修豪华异常,职工住房大大改善,年末奖金数目惊人,各方面待遇都高于金融机构同行。

  三是投资机构富了。在股市里,投资机构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投机性强、波幅大的股市成为机构投资者运筹帷幄的乐园。机构资金雄厚,人才辈出,可以借助信息及资金的优势操纵股价,银广厦等大牛股的崛起都是机构投资者的杰作,其获利率往往以十倍计。

  四是股评家富了。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股评家都是赚钱的,不会因为股市走熊,证券报就停刊了,股评家就不发言了,只不过少说一些罢了。出了名的股评家就像长了金口玉牙,只要一说哪只股票好,散户就趋之若鹜,第二天肯定上涨,再说能不涨吗?甚至有个别道德败坏的股评家竟然违背良心与“庄家”勾结,为机构做“托”而赚取不义之财。

  五是证券报社富了。目前各种国家级的证券类报刊达三十余种,其发展速度可谓惊人。《中国证券报》已经成为全国十大发行量报刊之一,其广告价值也身价倍增。

  六是卖证券报刊的富了。与股评家的性质接近,无论股市涨跌,我自悠然卖报。年末结账,总有赢利,不会出现股民今年赚,明年赔的情况,并且收益还大于一般的上班族。

  七是投资机构的操盘手富了。机构的操盘手一般都是有较高学历的金融业高材生,或者是以前在股市里小有成功的人士。自己有些积蓄,在操盘的过程中埋一些“老鼠仓”是很自然的事,再有老板给的报酬也不少。

  八是早期的胆大的股民。在股市成立之初,有许多胆大的人士暴富了,但在随后的1994年大熊市里被消灭掉了。只有少数的幸运者躲过熊市成为大户,著名的杨百万就数此列。还有就是在1997年的大牛市里大胆投入的少数人,成了暴发户。

  九是有实质内幕消息的人富了。能够预先知道国家重大经济政策变动以及上市公司内部消息的人,赚钱就轻而易举了。如上市公司把利润藏起来做成亏损报表,就可以大量建仓,等到大量派送股价高涨后再出局,如此循环反复不暴富才怪呢。

  十是国家富了。股市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国家,去年的500亿元印花税轻松入账,不用税务局东奔西跑地催要,股民自觉地就上缴了。5元发行的股票,一上市就值10元甚至30元,随着流通股的发行及增发,国家股不费吹灰之力,其净资产翻着跟斗地往上涨,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值。国有股大幅增值的同时还可以以二级市场价格减持,使得身价数倍地增加。股市也真神奇,硬是无形之中创造了那么多财富。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