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养老基金入市仍有三大障碍

2001年06月08日 14:02  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杜增良/文

  “我们交的钱都拿去养老人了,等我们老了,谁来养我们?”

  记者的朋友王先生在北京一家国字号的大公司工作。每个月他工资条上的“养老保险”一栏中总要被扣去几十块钱。前两天,王先生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问题,他有点慌了神。在电话里他冲记者说:“我才知道,现在的养老保险是透支的,而且缺口越来越大。我们交的钱都拿来养现在的老人了,往后孩子越来越少,等我们老了,谁来养我们?”

  5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社会保险研究所与博时基金[微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研究成果。其中提到,1995年开始将个人账户引入基本养老保险,单一的社会统筹制度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基金管理方式也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也就是说,职工的养老问题不能再单指着国家来解决,得从参加工作开始就为自己积累养老金。但那些已经退休的老人过去没有给自己积累养老金,还有那些在1996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们也没有为自己积累过。这就意味着,现在在职的一代人既要承担继续供养上一代“老人”的义务,又要为自己将来养老进行个人账户积累。这种双重负担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养老金不够发,只有从职工个人账户里借支。就这样,在职职工存到个人账户里的钱,被转手发到了退休职工的手里。像这样被发出去的钱已高达1990亿元。

  人们形象地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为“三条腿的板凳”。也就是说,要想退休后维持比较好的生活水平,哪条“腿”都不能少。现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成了空账,“板凳”有点坐不稳了。

  统筹基金缺口虽大,但并没有大到走不过去的地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个人账户制度是以国家信誉为担保的,也就是说,即使目前养老保险的缺口难以堵上,政府作为“最后出台的角色”,也会给“兜底”。因此,对于建立个人账户的职工个人而言,不存在什么风险。另外,目前统筹基金的缺口虽大,但并没有大到走不过去的地步。有关方面正积极寻找对策,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以下便是专家建议的几项方案:

  一是把每年的补缺口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相当于财政收入的5%。建议中央以立法形式明确这一财政政策。何平先生分析说,这样做总的来看问题不大,但对于那些本来已经是“吃饭财政”的贫困、落后地区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二是尽快确定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根据测算,在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基金缺口就能缩小200亿元。何平对各地允许职工大面积提前退休的做法表示了不同意见:提前退下来的职工也没闲着,这样做事实上并不能减轻当地的就业压力,反而会给养老增加新的压力。

  此外,专家想到的对策还包括规范工资基数管理,加快进行个人账户基金的资本化管理运营等。

  养老基金入市仍有障碍

  何平介绍说,按照个人账户最初的设计方案,一名职工每月将自己工资的8%存入个人账户,30—35年之后,虽然他个人只存进了十几万元,但他的个人账户里将会有五六十万元。个人存的钱,大概只相当于他将要支取钱数的30%。那么,另外高达70%的“利润”从何而来?

  “资本化运营是个人账户的生命力所在”,何平说。在增值过程中,是否把养老保险基金引入股市是最令人关注的环节。对此,何平先生表示,希望有关方面关注养老基金入市的课题,尽快为养老基金入市清除障碍,争取在一两年内促成此事。

  何平指出,目前养老基金入市仍存在三个方面的障碍:

  一、我国虽有比较成熟的基金管理机构,但是专门用于管理养老基金的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来,经验积累也很不够;

  二、如果养老金进入证券市场,应该有市场波动不大、适合养老金投资的金融产品,这一产品应该有更稳定的投资回报率。但目前看来,资本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还满足不了这一要求;

  三、目前还有人坚决反对养老金入市和个人账户积累制。在体制方面,养老基金由谁来管理也还存在很多争论。

  何平同时指出,由于被大量透支,目前看来个人账户还没有可以用于资本运作的钱。但从今年开始,我国将在辽宁进行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方案试点,实行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的分开管理,个人账户将走向真正的积累。这是一个大趋势。如果试点工作顺利,一年后可以将新社保体系在全国范围推开。那么,个人账户积累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养老基金入市条件也将更加成熟。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