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金周”的周而复始,消费陷阱也总会去钻大家视野的空隙,让人们防不胜防。今年的消费陷阱将会有什么新的特点呢?大家如何应对呢?
一、非法组团国内游“你想花最少的钱,在这个“十一”获得最大的快乐吗?只需269元,并提前预付50元定金,就能在“十一”假期享受到贵州水银河3日游。”一些促销员登门揽客。有关部门提醒,这大部分属于非法组团。克敌秘诀:不要相信找上门的“推销员
”;要求组团方出示详细行程与住宿安排;每一笔支出都必须索要发票。
二、偷梁换柱的餐饮陷阱沿海的许多旅游城市的许多餐厅都出售海鲜,而且还会让消费者现点现做。然而有时候,明明在食客面前欢蹦乱跳的活鱼活虾,到了后台就被调包成了冷冻海鲜甚至是存放一段时间的死海鲜。
三、名胜景点安排少花钱外出旅游,消费者无非想去看看名胜景点,但是到当地后大失所望,因为旅行社行程表中安排的景点中,真正的名胜景点并不多。许多当地真正知名的景点是不去的,如果消费者要求增加,就会作为自费项目加收费用。不少消费者为了不白来一趟,只好另外掏钱去参加自费景点项目,这就给导游、司机提供了赚取服务费、门票折扣的机会。
四、看不懂的模糊信息广告旅游购物是大家旅行中的常规行为,商家常常为此推出各式夸大了的广告吸引游人。促销广告中,承诺的超低特价产品数量与实际数量不符;特价产品往往标注商品的型号、功能;随意编制数量和价格,这是吸引消费者到商场来的诱饵。
五、退换货是一扇打不开的门“3天包退,7天包换”,这在平时看似合理的承诺,可在节假日的消费中却很难保证。尤其是反季商品、特价商品,商家往往规定不在保修、包换的范围内,更不要谈包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