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碎 看露天电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 13:05 《财经时报》 | |||||||||
□关山月 想来北京买房的朋友都说现代SOHO是现代居住的典范,除了现代的建筑还有人性化的社区文化,什么诗歌、演出特别多,搞得外地一些艺术愤青纷纷往北京跑。 记得一天我与一帮朋友从国贸出来,大家说去SOHO看看,正遇到丁薇等在为后街男孩
果然,等演唱会完毕,SOHO各种精品美食店就热闹了起来,灯光打在建筑与建筑相间的玻璃地面上,脚下一片恍惚,头顶上各种广告飘在直线条的钢筋建筑物上,让人有一种身在纽约的不真实感。 在青灰的露天空地上,一面白色的幕布正在升起,几颗黑色的脑袋在移动。朋友几个都欢呼了起来,一些逝去的记忆突然被唤醒:这不是露天电影吗? 由于发电机的故障,声音效果非常不好,所以影像也极其模糊,但几个民工却笔直地坐在银幕下,此外并没有衣服光鲜的白领或者其他人群。 “不是不让你们进来吗?”我有些好奇。 “除了我们没人来看这么破的电影。” 老电影作为浪漫怀旧的媒介,却成了文化匮乏者的替补品,这毕竟是不用花钱就可以享受到的娱乐,尽管效果奇差,大家看得依然津津有味。让我自然想起前段时间关于高雅艺术的争论,认为只有中产阶层才会去享受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民工最多喜欢看看二人转等。龙应台就反对这种从文化上区分人的高低等作法,她认为这不过是有些文化官员的官本位意识而已,其实生活在社会底层中的人中也不乏能听得懂巴赫的人,倒是有些中产者进了音乐厅就打瞌睡。 这些名工都为《芙蓉镇》刘晓庆、姜文的表演所吸引,当看到接吻的镜头都笑了起来,这不能说是他们品位低下。记得在我刚有记忆时就跟着一些大孩子追随放映队跑,不过,当时露天电影没有接吻镜头,都是关于英勇抗战或者抓国民党特务的镜头,于是,在我们的童年理想里,为祖国奉献生命无非是人生最崇高的理想。所以,直到成年后,看到接吻或者出位的镜头还会脸红,在少年时如果看到有人对着接吻的镜头哈哈大笑一定会斥责他们没品位。 现在,则认为这是自然的生理反映,与理想与社会毫无关系,与多多在《天堂电影院》看到老放映员把那些被剪掉的接吻镜头重新缝合起来时的激动一样,我们都为电影所折射出的人类普适的情感而流泪。 这个具有电影最远大理想的人,同样喜欢这些接吻镜头,可即或是在意大利,50、60年代也有如此多关于人性的限制,那些普通居民却在电影院度过了最美好的岁月。 于是,吉斯皮·托那托利才在褪色的胶皮里串起了那些关于广场街道、阳光以及粉色初恋的记忆,让逝去的岁月与儿时理想变得如昔。可是,对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娱乐洗礼的民工或者有钱的中国人,怀旧就变成了多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