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隐匿在人群中的大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16:41 《财经时报》

  素侠

  在中国读者眼里,今年的诺奖得主品特实在是一位感觉很陌生的作家。这样陌生的感觉首先应该是出于我们对于戏剧文学的阅读缺乏。一般读者的想法是,戏剧应该是在剧院里演出的,不应该只是用来阅读的。另外的一个原因则是翻译的问题,他的作品在国内翻译的比较少。再者,他的作品一般是归属在荒诞戏剧流派的,而说到荒诞戏剧,大家一般想到
的,还是贝克特、尤涅斯库、阿达莫夫和热奈等人 ,而不是现在才进入我们视野的品特。

  在作家陈村的眼中品特是一位众望所归的剧作家,他看过他的戏剧《背叛》。他说剧作家获奖比小说家获奖更不容易。而《天涯》杂志社的主编李少君只是泛泛地说读过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有黑色幽默的性质,他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而另外几位作家干脆就表明了自己真实的态度,他们对于这个文化新贵真的没有什么了解。韩少功说他的作品我不是很熟悉,所以不好发表意见。残雪也说自己对这个作家不是很了解,但是又说就他的文学创作观看来,很像法国新小说作家。

  但是在当代的戏剧家那里,我们知道品特对于中国的观众并不是一个陌生人,他的戏剧作品曾经多次在剧场里上演,可以说,他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因为他一直在我们之间,他好象是一位隐匿在我们中间的大师。但是我们的目光从来没有聚焦在他的身上。直到今天,他的光辉才被我们看见,耀亮了我们的眼睛。

  著名前卫戏剧导演孟京辉显得格外兴奋,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同行品特的尊重与推崇。他说:“大约在1989年左右,我还在上研究生时,就从《外国戏剧流派选》上看到了哈罗德·品特的作品,这其中就包括我后来搬上舞台的《送菜升降机》。”“品特作品的意义是世界性的,他的胜利也将对全世界从事戏剧运动的人给予鼓舞。也许因为我自己是搞戏剧的吧,我觉得品特的获奖是给全世界戏剧人挣脸了。他的作品充满了变革,因此具有很强的世界性,对于中国戏剧人也并不陌生。”

  孟京辉同时也表示了他的遗憾:“像他的《情人》等好几部作品,国内很多戏剧院团和学校都排演过,但可惜的是,中国导演和演员很难领会他的精髓。”比如品特在国内被排演次数最多的作品《情人》,本来是一出反映两性之间微妙的关系和个人生存状态的作品,但却被解释得庸俗,成了一出言情戏。其实,就算在英国,他的作品也以难懂著称,所以英语文学中有“品特式的晦涩”之说。

  目前英国健在的剧作家中,品特是作品被翻译到中国并被排演最多的人。孟京辉1990年导演了他的《送菜升降机》,在中戏舞台做了一场演出,导演赵屹鸥在1991年导演了《情人》,并于2004年又在上海重新排演了这部话剧。而导演徐昂也同样将《情人》搬上了人艺的舞台,导演古亦安分别于1995年和2002年执导了《背叛》。著名的戏剧评论家童道明认为,明年年初国内的话剧舞台上极有可能出现“品特热”。

  实际上,品特的戏剧作品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并没有出版过单行本,他的作品只是零星见于国外戏剧作品的选本里。因为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戏剧基本上是小众的事物,关注戏剧的好像除了圈子里的人,一般人很少关注。

  文艺界需要重新“寻找品特”、“发现品特”,但出版界的态度却不是那么“配合”。虽然已经有多家出版社表示要洽谈品特的作品版权,争取在国内引进出版,但对于市场前景,却大多不看好。因为戏剧剧本在图书市场的受众有限,连莎士比亚的作品都不好卖,何况品特还是一位荒诞派剧作家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