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诺贝尔文学奖:105年的误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16:39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黄振伟

  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四,瑞典皇家文学院的常任秘书都会来到那张古旧的路易十五时代的办公桌前,宣布一个让全世界的出版商、作家、读者关注已久的消息:“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这样的仪式已经进行了一个多世纪之久,但在10月6日下午,在全世界媒体的“众目睽睽”下,现常任秘书的恩达尔教授并没有宣布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诺贝尔文学奖无故“缺席”,瑞典文学院“沉默是金”,并未作出任何解释。一时世界各大媒体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猜测纷纭迭起。

  10月13日,姗姗来迟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揭开了“红盖头”,却爆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震惊的“冷门”——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此前外界预测的热门人选都纷纷落马。

  “我感觉天旋地转,脑子里简直一片空白。”当品特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后,在伦敦的家中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几乎兴奋得“失语”了。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再一次推出一个对于全世界读者相当“陌生”的作家,再一次让全世界读者“黯然”地真正“失语”。

  被“篡改”的诺贝尔遗嘱

  诺贝尔文学奖到底怎么了?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每况愈下”?它高度保密50年的评奖过程究竟潜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这个秘密为什么不能公诸于世?

  在上世纪整整一百年里,它“毫不留情”地落选了一些举世公认的“文学大师”,而在新世纪的五年里,它评出的大都是读者“闻所未闻”的作家。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内,一名学生激动地对记者说:“诺贝尔文学奖早就失去了公正性,那仅仅是瑞典文学院十几个老朽每年必须‘玩’的一种‘文学游戏’,我根本不读他们评出的所谓文学大师的作品,而是读自己心目中大师的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的信任危机由来已久,在世界范围内,许多人都在质疑,诺贝尔文学奖究竟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评出的。

  诺贝尔文学奖的研究权威专家傅正明先生在经过多年研究后,一语道出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奖的问题:“在诺贝尔评委中,坚持和忽略诺贝尔遗嘱的倾向之争始终争执得十分激烈,诺贝尔文学奖在这种争执中不断调整评选标准。”

  按照诺贝尔生前的遗愿,诺贝尔文学奖应该是“一份奖给在文学上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优秀作品的人”。其关键词是“理想倾向”,但是何谓“理想倾向”一直以来在评委中争论不休,被赋予了不同的解释。诺贝尔文学奖就在这种不同解释的“博奕”中“摇摆不定”,以至于最后“篡改”了“遗嘱”,失去了“评判”的标准。

  它不是一个世界文学奖

  文学批评家朱大可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里,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几乎都不是一流作家,诺贝尔获奖作家“二流化”的趋势正在形成,获奖者的争议愈来愈大,一些获奖者被证实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性标准相距甚远。

  而著名作家王安忆则在媒体公开表示,她对诺贝尔文学奖产生怀疑已经很长时间了:“《百年孤独》得奖后,曾让中国作家知道西方读者喜欢什么,诺贝尔奖喜欢什么。但现在,这条路越走越绝望,第三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逃不出两大主题:风土人情,性和暴力。奈保尔和库切都是如此。”

  为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的马悦然先生,在一次访谈中,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问他:“在你心目中,诺贝尔文学奖是个什么样的奖项?”他回答说:“它就是十八个瑞典人给的一个文学奖,仅此而已。它不是一个世界文学奖!”

  文化衰竭的时代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霍勒斯·恩达尔教授曾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担忧,他表示现在是拓展文学奖的时候了,因为“文学奖的发展与文学的发展同样重要,诺贝尔文学奖一直以来的非议则预示了我们当下文学及文化所处的危机”。

  而朱大可则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核心问题在于其作家来源的总体性短缺。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近年越来越难找到令人满意的颁奖对象。这从一个侧面揭发了文学全球性衰退的严酷真相。”

  文学乃至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衰退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有人惊呼:“我们处在一个文化衰竭的时代。”人们谈论起文学似乎是在讨论一个始于遥远的18世纪早期,伴随着印刷术而出现的古老事情。现在,那古老的历史正无可挽回地迅速衰退,不管文学大师绞尽脑汁地说什么、写什么,都像是在“自娱自乐”,而与公众并没有多少关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