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不堪重负灵魂自高楼坠落 一个美丽少妇自杀之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18:44 《时代信报》

  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首次世界预防自杀日”。以预防一个危害自己的行为来“冠名”一个“警戒日”,表明了一个事实,自杀已经成为全世界公共卫生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据估计,每年花在自杀方面的经济补偿大约有好几万亿美金,在中国,自杀是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也就是说,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自杀未
遂比自杀成功的现象更加常见,估计每年有2000万到5000万人有非致命性的自杀未遂。

  来自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其中有13.5万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一个美丽少妇的自杀之谜

  绝大多数的自杀未遂者属于一时冲动,50%的自杀未遂者考虑的时间不足两小时,有28%甚至不足十分钟,

  “拉我一把,我就活回来了——”

  不堪重负的灵魂自高楼坠落

  2005年7月13日清晨7点,闹钟准点响过。家住沙坪坝双碑的汪艳秋起床了,她坐在梳妆镜前,她把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穿上了她最喜欢的红色

连衣裙。这一天,汪艳秋没有像往常一样给丈夫做饭,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朝自己做护理的美容中心走去,而是直接爬上了自家住房的最高层19楼,然后攀登铁梯推开天窗。

  之后,像是许多电影里面中出现过的场景,这名27岁的年轻女子从高楼飞跃落地。半个小时之后,躺在急救室的汪艳秋停止了最后的呼吸。

  汪艳秋的死让认识她的很多人感到不解和惋惜。

  有人说,汪艳秋自杀的原因是因为她和丈夫发生了口角。汪的丈夫开了一家小型商贸公司,7月份是业务繁忙的季节。2005年7月11日凌晨1点,汪艳秋和晚归的丈夫在家里大吵了一架,当时有很多人在场,两个人火气都很大,汪艳秋甚至想动手打她的丈夫(朋友说,这是她第一次有这样的冲动)。后来丈夫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汪艳秋哭得很伤心,她的朋友们就劝她想开些,当时她的情绪还挺好,说:“别担心,大不了

离婚算了,我才不会为这个死呢。”

  汪艳秋送走了劝慰她的朋友之后,拨打丈夫的手机,丈夫一直没有接。她给丈夫发短信:回来吧,我错了。1个小时之后,喝了几大瓶啤酒的丈夫被熟人送回了家,两人没有说什么话,各自入睡。

  如果说,汪艳秋就在当天自杀了,那么事情过程就很简单了。汪艳秋仅仅是因为这场夫妻之间常见的怄气走上了绝路。但是,让她的丈夫和很多人感到不解的是汪艳秋的自杀选择在了两天之后。而在他们吵架后的第二天,两人就已经和好如初,汪艳秋甚至要求丈夫答应她8月份带她去香港旅行,两人一起还去办理了港澳自由行的通行证,“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的不愉快”。

  “她的死是一个谜”汪艳秋的同事兼好朋友邓霞说,她是一个很能干的人,性格爽朗外向,朋友很多,“我不知道她有什么想不开”。

  汪艳秋的死对她丈夫打击很大,这个看上去精明沉稳、有点执拗的商人一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应该不是因为前两天吵架而自杀”,她的丈夫说,两人结婚4年,他们都没有要小孩,平时相处很愉快。尽管以前也吵嘴,但不到一个钟头就会和好如初。

  平时,汪艳秋就呆在家里,常常邀约一些朋友来家里打牌,在她自杀前的一个礼拜她不再愿意和朋友一起打牌了。她告诉朋友说自己觉得生活很无聊,情绪变化有时候挺大,心情时好时坏。但是她的家族没有精神病史,汪艳秋也看不出有抑郁症的倾向,甚至她在弥留之际还告诉丈夫,这并不是他的错,是她“自己勇敢的选择”。

  时隔近两个月,当记者来到她以前居住的小区时,汪艳秋的死已经不再是邻居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她为什么想不开呢?我肯定有什么对不住她的地方。”汪艳秋的丈夫仍然处在哀痛中,穿着笔挺的西装却萎靡不振,一提到亡妻,他就感到自责和懊恼,不愿面对记者。

  汪艳秋没有告诉丈夫为什么要寻死,她只要求他“好好活着”,在丈夫的心里,汪艳秋的死始终都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全市每年6600人选择自杀

  在汪艳秋死后的近两个月时间里,媒体公开报道的重庆自杀者就超过4名。汪艳秋的死,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根据调查,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成为第五大死亡原因。在15-34岁人群中,自杀位列第一死因。而心理学家说,很多自杀的人并不想死,只是一时的冲动。

  那么,重庆每年的自杀者人数有多少呢?记者向市公安、卫生、统计等部门咨询的情况是,目前还没有做过类似的统计和测算。但根据全国十万分之二十二的自杀率,重庆每年有6600人死于自杀,按照联合国全球自杀未遂人数是自杀成功人数的10——20倍估计,重庆每年的自杀未遂人数为5万人以上。

  重庆市急救中心急诊科的李主任说,每年,他们都会抢救数以百计的类似自杀者。在全国的许多医院,几乎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事,每年全国有28.7万人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还有200万人左右自杀未遂。

  跳江自杀,璧山商人阿强(化名)曾经亲自经历过一次。阿强当时30岁,在经历了驾驶员、建筑工人、销售员等多年的艰辛积累之后,在重庆璧山县城开了一家自己的五金商店。

  阿强平时极为镇定,喜怒不形于色。后来因为生意失败,潦倒商场,竟然投沱江自杀,幸而被消防人员救起,送到医院急救。他一见到记者时,涕泪迸流,悲不自胜。后来,好几个哥们儿都分别抽时间轮流陪他,直到他完全确立了信心,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为了这篇报道,记者特意和他再次相见。这次碰面已经是阿强自杀未遂一年之后了,他的精神似乎好转了许多,迎面走着的他抽着香烟,还朝记者笑了笑。记忆中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见过他笑了。那种神情就像是他已然从创伤中痊愈。

  谈起当时自杀的那次经历,阿强的神情依然忧郁。“我不会再想着自杀了,那滋味很难受。”阿强说当时他被救起后其实还是挺绝望的,只不过他太害怕当时那个死亡经历了。

  “投水后什么感受?”他说:痛苦难当。

  “究竟痛苦到什么程度呢?”

  “江水直灌呼吸道,肺部气体又内逼,内外并冲,胸痛如裂,无法忍受(另外有人耳鼻因而溢血),但在刹那间,就闷绝过去了。”

  他说起这些竟然心有余悸,眼泪直流,可见投水的痛苦,是如何地可怕了!

  阿强回忆起当时为什么要自杀时,记忆依然深刻。

  “当时是一时冲动吗?”

  “不是,考虑了很久,真的是对生活彻底绝望了。而且,被救以后还不止一次的想起过要自杀。”

  “现在有觉得上次自杀不应该那么做吗?”

  “其实,当时真的是考虑清楚了的,已经没有路了。”

  “为那个事情后悔过么?”

  “没有,你看我这一年过得也蛮辛苦的,好歹几个兄弟帮了我一把。”

  “你当时自杀前有没有想过几个兄弟?”

  “当时的状况,就是不想让大家知道,大家都不容易,而且我不愿意麻烦大家。”

  “那次经历有没有让你有什么改变?”

  “当然有了,你看我都算是一个死了的人了,很多事情都想开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再遇到什么问题你还会不会——

  “肯定不会了,大家那么帮我,我也是男人,有责任活下来。”阿强抢话回答,语气坚定。

  “听说重庆有个自杀幸存者联谊会,我倒是很想参加的。”阿强很想告诉那些正准备将自杀行动付诸实现的人,“所有的痛苦磨难都是生命的必经历程,走出阴霾时,就会发现,人生又多了一笔难得的财富。”

  记者后来了解到,重庆“自杀幸存者联谊会”并不是一个常设机构,只是几个自杀未遂者的年度聚会,而且去年只举办过一次。据当时的主办者说,对于抑郁孤独者而言,由于缺少必要的亲情、友情支持系统,希望借他们的聚会通过媒体报道以后,将那些徘徊在生死边缘、孤独的“自杀谋划者”拉回来,消除那些藏在抑郁绝望者心中,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我当时觉得活着已没有任何意义,所幸朋友及时用友情拉住我,”阿强说,这个世界因为有几个朋友还是值得留恋。

  相关报道:

  拯救自杀者:生死时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1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