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起来,限量其实是蛮符合中国人的消费心理的。一方面,限量生产的产品品牌往往多少有些知名度,使用起来人前人后都会引起不少朋友的羡慕,同时还多少在细节上表现出了有点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如果假以时日,这些限量制造的产品还可能被出手,有保值与升值的希望。但颇为有趣的一个现象是,海外那些最为“顶级”的高档消费品虽然有不少产量极为稀少,但都不太强调限量制造。
记得10多年前当“表王”宝玑(BREGUET)来华探路之初,曾经建议公司方面宣传自己的产品是限量发售。但时任董事长的博代(FrancoisBodet)却不同意这样做,他认为宝玑年产手表不超过5000只,而公司产品的款式在20种以上,所以同样款式的宝玑手表年产超过300只就算多的了,何必要夸夸其谈地去说什么限量。看看所有大拍卖行的记录,那些限量产品、尤其是编号数字“吉利”的品种往往会在香港与东京、新加坡拍出高价,而伦敦、巴黎、日内瓦、纽约对特殊的编号似乎从来没有特别高的兴趣。从中也不难看出东西方买家观念上的不同。
时移势易,近四五年来欧美著名品牌越来越倚重亚洲尤其华人圈的消费能力,为了讨好自己的大买家,找个借口在自己的某些产品基础上做些小改动,然后冠以纪念、庆祝等名义限量发售已经成为不少商家开拓市场的习惯性套路,有时每年甚至会推出好几种限量产品。奇怪的是只要是品牌有知名度,定价再怎么离谱的限量发售款式都会被人扫荡一空。
近日看到资料,瑞士著名的专业手表拍卖行ANTIQUORUM计划于9月22日在摩纳哥举行一场名为“唯一”的主题拍卖会。其中有确实是独一无二的手表,如江诗丹顿(VACHERONCONSTANTIN)的不锈钢1分钟陀飞轮、帕泰克·菲律普(PATEKPHILIPPE)18K粉金与白金盖表、播威(BOVET)手绘珍珠表盘跳时表、雅典(ULYSSENARDIN)蓝珐琅航海等都是唯一的一只表,而宝玑航海、爱彼(AUDEMARSPIGUET)新皇家橡树、IWC工程师等也是编号为第一的手表,虽然品牌价值有些落差,但阵容的整齐是其他那些限量发售666件、999件所无法比拟的。
其实,如果没有如此的拍卖会,许多发行量极少的手表是很难打听到确切的产量的。记得5年前,从雅典(ULYSSENARDIN)定了一对红色珐琅表盘的圣·马可系列手表,拿到货以后代理商告诉我一方面因为红色难烧,另一方面市场反应也不热烈,这对表只制造了50对,我买到的是最后一对。
其实,买限量手表的最大好处是能够不时地用上一下,而不会损伤手表,其他的东西就不一定是这样了。曾经在北京的一位朋友处看到用10年前的卡地亚(CARTIER)黑豹图案丝巾装裱在镜框里装饰墙壁,非常与众不同,回到上海后找出自己收藏的那条宝格丽(BVLGARI)99款艺术大师系列限量款,比划了半天还是不舍得把它装进镜框。毕竟它在1999年的零售价就是220美元,如今网上加价100美元很快就会成交,上海这种气候,挂在墙上一不小心发了霉,亏不是大了吗?你瞧,中国式的思维总是免不了纠缠在身,一不小心就会表露出来。
作者:文 丁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