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喝不得桶装水也不安全 我们还能喝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 14:52 《财经时报》 | |||||||||
□本报记者 刘腾 期末考试的成绩不错,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刘佳得到了妈妈承诺的“奖赏”:去青岛看海。不满11岁的刘佳很兴奋,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海。 天很热。在一个建筑工地旁,刘佳找到了一个自来水龙头,她洗了一把脸,然后低
刘佳作了一个鬼脸:“我只知道北京的自来水是不能直接喝的,青岛的也不行?”妈妈郑重地点了一下头。 然后,在距离轮渡不远的一个路边冷饮摊上,妈妈为刘佳买了一瓶矿泉水。刘佳很喜欢可乐类饮料,但是这回她点名要喝矿泉水——她已有的知识告诉她:青岛崂山的水是很甜的。 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天下午开始,刘佳没有了游玩的兴致。她开始“闹肚子”,霍香正气水不管用,最后,妈妈带她去医院挂了“吊瓶”。 “真缺德,”刘妈妈开始咒骂黑心的商贩,“把自来水灌进瓶子就当矿泉水卖。”这种判断并没有依据,但是她有经验,在北京的街头,自来水龙头“罐装”的“矿泉水”也经常能够买到。 刘佳发誓她“再也不会去青岛”。当然,她也有了深刻的教训:自来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就是“矿泉水”也不保险。 比较于“水危机”或者媒体多有报道的“水荒”,刘佳以及她的父母对饮用水的卫生问题更有体会。虽然他们不清楚,就北京而言,专家已有结论:未来的5年不会出现“水荒”,但是饮用水安全问题,却时时存在。 过时的标准 10年以前,法国著名影星阿兰·德隆到中国访问时,曾经在发布会上傲慢地指出:中国的水“太脏”,所以他的中国之行不得不随身携带着生活饮用水。消息传出,甚至连那些崇拜阿兰·德隆的中国女影迷都不禁有些愤怒:怎么能这么看不起中国人! 但所有愤怒的人都知道,除了不懂得外交辞令,阿兰·德隆确实“言之有理”。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饮用水的标准每年都有新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总能随着新的标准而变化,而我们就不行了。”据北京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问题专家胡建英介绍,WHO于1992年提出的《饮用水水质指南第2版》(已于1993年颁布实施),包括了与健康有关的水质指标135项。 根据这一准则,澳大利亚1996年制定的饮用水标准有248项,加拿大新修改的饮用水标准有139项,美国则是每年都要对饮用水标准进行修订,以确保饮水安全。 在中国,这一标准制订于1985年,翻看这部标准(GB5749-85),各项指标共有35项。如果够仔细,你还能在其中找到“滴滴涕”和“六六六”——作为剧毒农药,它们早在1983年就已经严禁生产和使用。相反的,在当今国际上十分关注的亚硝酸盐、溴酸盐、贾弟鞭毛虫、隐孢子虫等标准,在中国依旧是空白。 1985年之后的20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20年,工业化冲动最强烈、实践也最迅速的20年,同时,也是污染速度最快的20年。新的污染层出不穷,但至少到现在,10年前为法国人所不屑的那个标准,依旧适用于中国人。 有消息说,不出意外的话,到今年9月,有关饮用水新的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新标准多舛 标准延续了20年,另一种情况也在延续:制订标准的是卫生部,而管理自来水厂、铺设楼房供水管线的是建设部,两者并不协调。 所以新标准直到现在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推出的日期也存在变数,甚至有可能大大推延。在这之前,它已经被拖延了若干次。 1995年和1997年,卫生部和建设部曾两次组织专家修订原有标准,并上报国家质量监督局,都因“种种原因”被搁置。2000年,卫生部再次组织专家修订饮用水卫生标准,依旧没有结果。 2002年7月,卫生部索性独自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检测标准共计96条(包括34项常规检测和62项非常规检测)。随后,在2004年,建设部也编制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共计101条。 但这都不是国家标准。两个文件都已经由颁布并实施,但是它们也都强调,在没有新“国标”替代之前,1985年的“国标”依然有效。 “建立标准和实施都存在问题。卫生部有标准、建设部有标准,实施却要靠国家质量监督总局,怎么可能理顺?”胡建英说。 生活在北京的刘佳是幸运的。因为2008年的北京将举办奥运会。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委员会副主任王占生认为,那时北京的水质有可能“与国际接轨”,毕竟为了奥运会,国家会给北京大量投入,而北京的自来水设施基础本来就不错。 “但其他城市如何呢?农村又如何呢?”王占生说,“所以第一步是建立国家标准。标准是一个根本。” 水欠账超过GDP? 但即使在北京,改造水网的投入,也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陈旧的输水管线本身,就是一个污染源。 有一种说法,在北京某些地区挖自来水管道,甚至挖出了清朝时的输水管件,这一说法虽然夸张。但北京的地下水输送系统确实陈旧,而且缺少更换。 北京最早兴建自来水厂始于1908年,1910年“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座水厂——东直门水厂开始正式向北京城区供水,至今已近百年历史。直到1949年,东直门水厂也还是北京的“独苗”。 那时输送水使用的是铸铁管,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也曾阶段性使用过水泥石棉管,后来考虑石棉对健康不利,进行过改装。 直到2000年,另一种不合格的水管——镀锌管被建设部勒令“禁止”。在城镇新建住宅中,“禁止使用冷镀锌钢管用于室内给水管道”,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限时禁止使用热镀锌钢管”,推广应用铝塑复合管、交联聚乙烯(PE-X)管等新型管材,“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推广应用铜管”。 禁令始于2000年6月,但是这之前已经安装的旧有管道,有关部门也无力撤换。在那之前,碳钢管和镀锌钢管,是城市供水管道的主力。 “这些东西没法改动,你要全部换掉,北京就会变成一条有无数口袋的拉链裤。而且每栋楼房都有,埋在墙壁里,是不是要把每栋楼都拆开?”胡建英说。“有人说,进行这项工程的投资,可能要超过我们的GDP。” 除去投入巨资以外,工程量也大而杂乱,几乎不可能完成。 所以老管线只能依靠自然淘汰,王占生认为,现阶段可行的方案是追加对水厂的投资,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加工”。例如进行臭氧活性炭处理,这样的成本需要每吨水追加投资250-300元。 按照这种设计,像上海这样日需要700-1000万吨水的城市,对自来水厂需增加投资30亿元人民币,“完全可以承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