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陈惟
近年来,关系民生大计的食品安全频频敲响警钟,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秩序中民众关注的“焦点”,据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王龙兴昨天披露,上海目前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趋于好转,总体上处于受控状态。
生产和流通全方位监管
新规划的160万亩设施粮田和1000公顷设施蔬菜,将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在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猪肉瘦肉精检测已形成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委托检测和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监测相结合的三级检测网络。加强市境道口监管。
各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堵疏结合取缔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窝点的实施意见》和《禁止为无证无照食品加工活动提供场所的通告》,通过连续不断的集中整治,规范净化了本市的食品市场环境。
全市集中开展对集体用餐配送的专项检查,消除隐患。监管部门会同市教委、市建委分别就进一步加强民工子弟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安全制定下发了通知。组织开展了民工子弟学校、学军学农基地、建筑工地等重点食堂整治活动。结合食品卫生行政许可换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部署了餐饮业分级分类管理工作。
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外地进入上海的农副产品安全问题较突出,“瘦肉精”抽检超标均是来自外地的生猪;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屠宰场仍未得到有效整顿;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大卖场等流通领域的经营秩序还不规范,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地下加工窝点有“回潮”,一些无证“黑厂”钻进正规食品生产基地,无证无照生产的熟食、豆制品、盒饭和地下有害肉制品流入市场;正规生产企业的商业信誉受到质疑,大型食品企业使用变质、过期原料或者非食用原料充当食用原料或添加剂,被接连曝光;盒饭和超市熟食卫生问题仍然经常发生。
多管齐下实行标本兼治
上海要针对生猪及肉制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梳理、调整部门职责和工作界面,建立闭合型的监管系统,由以往分段监管转为按品种全过程监管的模式;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综合整治以及“瘦肉精”、农药残留的检验检测,加大指定市境道口进沪生猪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力度;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采取有效监控措施,防止食品地下窝点“回潮”,并对提供无证照食品加工活动场所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严格执行巡查回访等制度,完善对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QS管理,目前已有米、面、油等15类食品纳入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管理,另外13类食品的审查认证工作已经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