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教委招生行骗 糊涂家长奉上钱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 12:50 新闻晚报 | |||||||||
眼下正值高校招生录取期间,而曾在所住小区红极一时的“教委领导”张堡(化名)却于6月27日被刑事拘留。这名当过教师的骗子,凭着对高考招生信息的熟稔及一张三寸 不烂之舌,向一些考生家长行骗。这是本市第一起打着教委领导名义诈骗考生的案件。
“精通”教育信息 53岁的张堡在黑龙江插队期间做过语文老师,对高考招生程序比较熟悉。1995年回到上海,住在闵行区某新村的女儿家。由于没有收入又喜欢吃喝,便想到用“技能”来打打牙祭。由于每天关注教育新闻,他能将上海高校各类信息说得头头是道。张堡的“绝招”是估摸分数线,这也成为他顺利行骗的原因之一。一些人请张堡吃饭,向他咨询,在一次次赴宴中,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市场价值。 印制教委领导名片 2003年起,张堡给自己设置了新身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监察室主任”。第一笔生意随之送上门:2004年8月,一位家长表示自己的儿子想考“二本”,塞给他2000元现金,让他通通路子,分数线公布后,张堡告诉对方,进“二本”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他根本没本事所谓“搞定”,因为录取的都是考分上线的考生,孩子分数上线了,家长自然无所谓,没成功的,也不好意思要回费用,张堡更是一概不退钱。 东窗事发被举报 去年8月是张堡“生意”最忙的时候,很多饭局、家长找上门。在张堡所住小区,大家都知道有位神通广大的“教委领导”,还有一个“市场价”———帮人填志愿3000元,帮人搞定入校5000元至8000元。根据公安机关调查,张堡涉嫌诈骗金额达3.8万余元。 但张堡最终还是露馅了。去年,一位潘姓家长请张堡吃饭,给了张堡3000元,希望帮女儿进入“一本”,但后来女儿根据考分进了另一所大学。他想找张堡沟通一下,但多次打电话,张堡一直不肯露面。潘先生产生了怀疑,一个电话打到教委,才知道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市教委也很重视,迅速报警。但去年由于张堡户籍不在上海,女儿家房屋又正在买卖,户籍中找不到张堡这个人,案子暂时搁置了起来。 今年5月,张堡又活跃起来。一直关注此案的市公安局文保分局预料其今年必然会再兴风作浪,于是又到有关地区了解,得知其新的地址,将其一举抓获。 他为何屡骗屡成 “其实教委我一个人也不认识,也不可能去通路子,顶多就是上网查查分数。”张堡交代说,他之所以这么顺利,就是因为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个理想的学校,在这种心情下,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都会抓住不放。 鉴于当前正值高考招生录取阶段,为防止有人借机进行诈骗活动,市公安局提醒市民,要增强防范意识,千万别相信任何“通路子”的说法,不要病急乱投医,落入不法人员的陷阱。 晚报快评 糊涂爷娘 余衡 那个骗子,利用三寸不烂之舌,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教委领导”,居然就这样轻易骗过了那些可怜的家长。 不用说,几乎所有的骗子都是“心理学家”。因此,当我们发现了一个行骗案例的时候,不如看一看我们周围有没有“心理软肋”。 首先,很多人还是相信,“托一托人”要比电脑派分更有效。其次,他们相信“金钱万能”,以为靠数千元钱就可以走了后门通了路子。还有,他们相信传闻和小道,竟然以为口口相传的东西要比白纸黑字的文件真实。 这人的骗行最后当然是败露了。不过,只要有糊涂爷娘存在,骗子一定会有市场。因此,危险不仅在骗子,还在我们的心中。 作者:□晚报记者 王凤梅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