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也理财-生活 > 《经纪人》2005 > 正文
 

经纪人:有性婚姻无性尴尬 婚姻与性的时代变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 14:30 《经纪人》

  “不是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太快!”

  关于“婚姻与性”这一社会现象的讨论,以及相关的学术争议,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之中,使得许多媒体甚至诸多专家都用惊诧的语气预言:中国的“性革命”正在来临。与此同时,无性婚姻也在张扬自己存在的理由。

  在有性与无性之间,我们究竟听到了怎样的声音?这些声音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婚姻与性”的时代变奏

  文/之剑

  午夜过后,站在国贸大厦高处的阳台上俯瞰北京,有多少窗上的灯火在闪烁,如星星眨眼。也许每个瞬间,都释放着不尽的爱的火焰。我们的性和我们的婚姻,就像是生活之河中溅起的一朵浪花,她就是河流,她就是大海,人们的生活也许就在这每个瞬间发生着、改变着。

  简单地说,中国人的“婚姻与性”正介于开放和不开放之间,人们对此的认识也在于懂与不懂之间。如何把这一不很明了的状态描述出来,就是本文的目的。笔者不是婚姻专家,更不是性学家,只是一个思考社会学的人,文中参考、引用了大量的他人成果,在此申明和表示谢意!

  有性婚姻的无性尴尬

  专家说法能否证明“无性时代”的来临?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曾经带领36名研究员用一年的时间对中国人的性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已婚男女或同居男女中,每月性生活不到一次的人数超过25%,在最近一年中一次性生活都没有的夫妻占到了6.2%。

  广东省性学界泰斗朱嘉铭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中国女性性机能障碍的发生率大致在35%~60%之间。在我国被调查的4700位已婚妇女中,患性冷淡的占23%,在生活中曾有过“性问题”困扰的女性占59%,诸多的“性问题”浮出水面。

  对于“无性婚姻”的界定,从国际相关组织到中国的权威部门一直就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但大多数主流的性社会学家认为,夫妇间没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却长达一个月以上没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无性婚姻”。

  北京大学医学部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性学会秘书长胡佩诚对使用这个概念十分谨慎,他表示,“无性婚姻时代”的说法言过其实。“当性生活远远不如以前频繁时,许多人从生理到心理上就会下意识地出现一些隐忧,认为自己的情况已经接近或者成为了‘无性婚姻’。事实上,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性生活数量下降、性生活不和谐、男性出现短暂的性功能障碍、女性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性冷淡……这些广泛存在的性问题是可以通过指导以及治疗得到改善的。而真正意义上的‘无性婚姻’却是心理上与生理上双重障碍,能够改善的可能性极小。单纯地把越来越多广泛存在的‘性问题’上升到‘无性婚姻’时代的提法并不确切。”

  人们的爱是不是越做越少?

  有人断言:无性婚姻绝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乃是一种带有明显国际化趋势的全球性“疾病”。虽然举例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能引起共鸣的例子,或许就是具有普遍性的例子,也就具有了典型性。

  39岁的周自敬坐在飞驰的红色出租车里,手机夹在左边的脸肩之间。他一边通电话,一边在上面飞速地书写。就是那本备忘录,把周自敬的生活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工作和睡觉。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周自敬几乎没有在8点钟以前回过家,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要办,他不得不以牺牲个人“性福”,来换取那个叫做“成功”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婚姻也不是性,而是那个黑色的备忘录。周自敬通常要工作到凌晨1点钟,随后,头一挨着枕头,“就死了,那是另一个世界。你说我哪还有工夫想那档子事?”

  杨伶俐,一位气质不俗的少妇。她的丈夫大她4岁,是一家装饰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每月的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年底还有一份说得过去的奖金分红,杨的月薪也有三四千元。这样的家庭收入维持一份体面生活绝无问题,但她丈夫却想,房子有了,车呢?还有,将来生了孩子怎么办?不上贵族学校肯定不行,不出国留学肯定也不行,钱从哪儿来?杨说丈夫杞人忧天,丈夫却说她头发长见识短。他们的基本生活状态是:丈夫回家的时间越来越迟,星期天也不见踪影,回到家倒头就睡,两人间的“性福生活”自然越来越少,有时候连一月一次都不到。一次,两个人开始都挺有“性趣”的,可到了关键时刻,丈夫却忽然没了动静,杨睁眼一看,丈夫竟然打起了呼噜!

  一个震惊的发现:中国女性仍处于“性屈从”

  潘绥铭所组织的调查发现,中国女性仍然是“第二性”,处于一种“性屈从”的地位,数据为证:男性首先要求过性生活的占61.3%,而女性首先提出的仅占3.8%。有41.1%的女性曾在性生活中假装达到性高潮,比男性多9个百分点。

  曾经在自己不情愿的情况下不得不过性生活的妻子占40.4%,而在丈夫中仅占25.2%。更有甚者,曾经被迫过性生活的女性达到25%之多,男性只有8%。

  与此相应,女性在性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对性生活不感兴趣”(24%),一直对性生活有兴趣的女性仅仅占到19.1%。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对于80%以上的中国女性来说,过性生活并不完全是出于自己感兴趣,而是出于“义务”、“满足对方”、“维持关系”等等性之外的原因。

  另一位著名性学家李银河在接受采访时说:“性高潮仍然是一个衡量性生活质量的硬性指标,我在调查时发现,不少女性不仅没有性高潮,而且对此处之泰然。

  高分居率下的“性情”之冷

  有迹象显示,我们越来越走向一个夫妻高分居率时代。一周才能见一面的“周末夫妻”,甚至“月末夫妻”、“季末夫妻”越来越多。

  一项有关黄金周的调查表明:黄金周过后,济南市民政局受理的离婚案激增;北京民政部门一天里为近300对夫妇办理了离婚手续,件数突然比平常日子多出许多;而沈阳市在10月份也办了1752对,明显呈上升趋势,其中有不少是分居男女。

  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在2002年底,“周末夫妻”在北京已经超过了1万对。上万对夫妻只有周末才能见面,平时的生活工作和单身时的情形基本相同。

  相对而言,“周末夫妻”还是比较幸运的,那些“月末夫妻”、“季末夫妻”甚至半年才能见一面的夫妻情侣们,则广泛存在于中国的大中城市,特别是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目前,国内还没有权威的夫妻分居比例专项调查,但毫无疑问,这个比例在日益扩大中。

  据两性问题观察家蓝怀恩女士分析,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涡轮效应,让男女皆卷进事业发展和挣钱狂潮,这是造成夫妻情侣两地分居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买房、买车、孩子出国留学等消费的驱使下,大家自然以搞好经济为家庭的核心目标,总想努力个十几、二十年再喘口气。

  “审美疲劳”在蔓延

  笔者曾多次从朋友口中听到电影《手机》里那句经典道白 ——“审美疲劳”。犹如北京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师姜辉所说,“有些男人是婚内不行婚外行”,男人受到下视丘的大脑指挥下半身影响,“审美疲劳”早成了无性婚姻的首要杀手。

  人是不渴而饮的动物,所以,如果一切交由身体做主,那么性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游戏。一夫一妻制用婚姻的形式使性伴侣相对固定下来。这减少了雄性之间为争夺配偶而进行的无休止的竞争,留下了更多合作空间和养育子女的时间和精力。从这一点上说,一夫一妻制正是保证人类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但正如有的专家所说,在基本需求满足后,人往往会生出“更上一层楼”的愿望,这从本性上符合人对自我膨胀的需要。你会满足于一辈子对着一张脸吗?抛开自制不算,你得承认人的天性是好奇而贪婪的。对于性伴侣的数量,男人的向往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历代的皇帝就是他们的榜样。而女人,虽然“左拥右抱”并非美丽人生的最高目标,但多几个人爱也无妨。况且人还有一个本性,就是喜新厌旧。

  寡性婚姻的有性诉求

  容易靠近的身体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身体是不容易靠近的,那现在看来应当说是“容易靠近的”。

  2004年10月25日,新浪网公布了此前通过它进行的“中国女性性调查”的结果。这项被认为是首次“走进公众视野的大规模的关于女性的性调查”历时40天,新浪网的点击率为40多万次,收到有效答卷31482份。

  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对于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全国有54.2%的人认为非常重要,39.6%的人认为重要;对于自己性生活质量的满意度,19.9%的人非常满意,55.2%的人比较满意,19.7%的人不满意,5.2%的人非常不满意;经常获得性乐趣的比例为52%,47.6%的人经常有高潮,而66.5%的人承认有自慰行为。

  主持这项调查的专家之一、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晓年认为:网络调查的形式能带来更真实的调查结果,“这次调查分为三期,而三期的统计结果没有太大差别,这说明人们在网上答卷的时候没有作什么隐瞒。”

  社会科学院的性学专家李银河从1989年开始进行性调查和研究工作。她观察后发现,从那时到现在,社会环境“这十几年的变化非常大,表明实际上中国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

  2004年11月6~8日,第二届全国性文化节在广州举行,曾经“谈性色变”的中国人兴致勃勃地聆听性学报告、观看性文化图片展、参加百万安全套彩车行等活动……即便如此,看上去“性福”的中国人还是被“2004杜蕾斯全球性调查报告”的数据惊呆:人均性伴侣人数19.3人,位居全球第一。谁拥有19.3个性伴侣? 中国难道一跃成为了“超级性大国”?杜蕾斯公司的这项“全球性调查”从2001年开始,已经连续进行了8年,在曝出“19.3”数字之前并不为中国人熟知。当然,作为一项以公司名义操作的全球调查,其公信度也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但无论是炒作也好,提升公司知名度也罢,“19.3”还是唤醒了我们对于中国性文化和性现状的重新关注。

  从“无声信号”到铺天盖地“黄段子”

  在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了20余年的社会禁锢之后,性开始从中解脱。而自90年代以来,当满大街都是“治疗阳痿”的广告、性器具店开遍大江南北,“伟哥”是最受人关注的词汇之一,“性开放”作为一种时尚日益甚嚣尘上。这一切就是一种“无声信号”。

  曾几何时,“黄段子”漫天飞,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既省钱又安全——当谈性成为时尚。民间的各类笑话很多,为什么唯“黄段子”独领风骚,几成铺天盖地之势?全国几千万乃至上亿只手机,无时无刻不在储存和发送着各种“带色儿”的笑话,还有在数不清的饭桌上、茶话会上也在复述着这类笑话。中国的文化背景不容易制造出西方的“性解放运动”,但也没有任何一种其他文化能够造出如此规模的“谈性运动”。

  “黄段子”大普及是与女人的加入有关的。中国的导游小姐擅讲“荤段子”已经很出名了,还有一批年轻的女明星、女强人、女白领,也乐此不疲,甚至大大方方地专喜欢讲给男人们听,不少地方有了民间的“黄协”,只差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了。

  正是现代社会的开放,文化的活跃和自由,使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禁锢觉得难以忍受,讲黄色笑话能够获得犯禁的刺激和快感,而隐藏在背后的是某种性的诉求。

  色情服务轰轰烈烈

  从改革开放开始,歌厅、洗脚、洗头、按摩、艳舞到酒吧、夜总会等,轮番演绎着色情服务,这是公开的秘密。尽管相关部门对于这些丑陋现象的打击从来就没有松懈过,但为何打击之后又会沉渣泛起、打而不绝呢?

  原因固然很多,但色情活动与中国人长久的性压抑以及成人文化有着不能完全分割的联系,尽管二者完全不是一码事。

  从古到今,在儒家观念长期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国度里,成人文化仍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历史上存续已久的法律关于风化的规定、关于公序良俗的规定,在一个多元一体的社会中,在人们逐渐认可价值多元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存续?

  对此,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性学专家和社会学家储兆瑞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人口不断涌向南京这座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一部分外乡经商、公务男子因为长时间的孤独、寂寞,特别希望有人来关心,尤其是异性。但在现实中,由于大家都忙着自己的生活,接触到的人群虽然范围很广,但想要找到一位真正的“红颜知己”却是很难的事。因此,一些人将目光转向了娱乐场所,在那里花钱享受“温柔一刻”,以换取片刻的生理和心理缓解。而这类人群由于远离家人,或是受不住形形色色的诱惑,长期压抑的性渴求往往一触即发,而一些色情服务无疑迎合了这部分人的需求。

  在许多方面,成人的性满足以及性教育是色情品和嫖娼卖淫的天然有力的对抗物,性健康教育更是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基本措施。若能智慧地视为“必要之恶”,无论男女有了这份思想准备,就不会无休止地自我耗损,进而,不致造成离婚。

  蓝女士有位男性朋友是标准的“内在美”(内人在美国)单身汉,他的工作很自由,专找项目投资,做成一笔便吃一年绰绰有余,所以平常除了享受吃喝,就是找漂亮MM,反而年头到年尾与妻女共处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但一见面,跟女儿是又搂又抱,对老婆呢?他坦言彼此都性欲不高,于是搂着老婆睡觉,就成了他们之间最亲密的身体语言。

  难道女方会不知道他的风流韵事吗?非也,与这位朋友的妻子私下交流,与其防堵男人不如“放牛吃草”,饱了自然回家,撑了就会心虚,根本不必盯死一个男人,只问自己过得充实与否,能够一直有新知识和生活心得与老公分享,男人反而尊敬这样的女人,轮到他担心被老婆淘汰掉了。

  一个北京女子在广州最大的涉外公司当高管。丈夫也曾希望调到广州工作,但因无法适应当地生活,最终未能成行。目前,双方分开达5年之久,感情非常稳固。问到其中的根由,女子笑而不答。

  

  [1]  [2]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新闻 全部婚姻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