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曝光台 > 正文
 

回扣惊人 审计重拳挥向盐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 09:50 天府早报

  国家审计署已进驻广西,明年针对盐业系统的专项审计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盐业体制的问题已经进入中央决策层的视野,改革即将进行。我们的审计结果将为改革提供信息和依据。”9月27日,在广西北海,国家审计署长沙特派办广西盐业审计组负责人对记者透露。

  此前,该负责人一行八人已于9月初进驻广西,开始了针对广西盐业系统为期两个月的审计。按照计划,明年针对盐业系统的专项审计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内部人士透露,这绝非一次寻常的财务审计。种种迹象表明,一场针对盐业的集中整顿开始启动,盐业体制改革的序幕也由此悄然拉开。

  高层批示整顿盐业

  据了解,

审计署的这次审计活动是受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委托,临时安排的专项活动。审计组负责人说:“这次审计主要针对整个盐业垄断体制产生的问题。”他说,“中央如此重视某一领域的审计,我个人还是第一次经历。”

  国资委助理巡视员陈国卫是长期从事盐业改革研究的专家。作为原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他一直在为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奔走呼吁。

  在2004年8月,陈国卫就上书总理温家宝,痛陈中国盐业体制之弊,呼吁对盐业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温家宝总理、黄菊、曾培炎副总理分别进行了批示,让有关部门研究。此后,中央纪委决定委托

审计署对全国盐业系统先进行审计。

  陈国卫作为国资委方面的领导也参加了会议。他给有关部门提出了从广西开始审计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采纳。

  广西和广东是全国食盐主销区,其中的问题也多次被媒体曝光。审计组负责人称,“两广地区盐业民愤大,影响也大。目前初步查出的很多问题都很严重。”

  触目惊心的“回扣”

  长期以来,中国对盐业实行专营管理。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盐业公司和盐务局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盐业公司既是食盐和工业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盐业管理的政府管理部门,还掌握着企业赖以生存的食盐计划制定权。

  在食盐计划执行过程中,除负责计划的个人向生产企业索要回扣、红包外,各地盐业公司也都公开向生产企业索取高额回扣,这已是业内不宣之秘。

  业内人士说:“几乎没有一家盐业公司不拿回扣,也没有一家生产企业敢不给盐业公司回扣。”回扣名目繁多,有运费补贴、仓储补贴、回笼货款奖励、调销奖等等。据估算,目前全国每年有700万吨食盐计划指标,保守估算,腐败的规模也足以让人触目惊心。

  有些盐业公司把回扣用来盖楼、买车、搞福利,胆大些的就干脆私分了。众所周知,中国各省盐业公司实行全省统一管理、统一计划、统一供应、统一结算、统一缴纳碘盐基金的“五统一”办法。这就说明,很可能是省级盐业公司有组织有领导地私分这些回扣款。

  广西每年的食盐计划是24.6万吨,每年实际销售额是28万到29万吨,最高30万吨。有四五万吨的计划外指标。其中三分之二靠区外调拨。光回扣款每年大约就有700万到800万元。这些钱哪里去了?

  而盐业公司贩卖私盐、盐业执法人员做私盐贩子的保护伞之类的恶性事件也频繁出现。

  制盐企业呼唤审计

  很多制盐企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应对省级盐业公司的账目加强审计。

  一般来说,各省盐业公司除了国家下达的食盐计划外,还掌握数目不小的计划外指标。广西每年就有四五万吨指标。这也成为盐业公司的牟利渠道。盐业公司会按照工业盐的极低价格购进,一般是每吨200元左右,再以每吨2000元左右的食盐价格销售出去,赚取高额利润。光这一项,广西盐业公司一年就可以获利数千万元。企业呼吁审计部门追查这些钱的去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