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毒酒”、河北香河的有毒韭菜、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刚刚离我们远去,昨(7)日,重庆的“孔亮”鳝鱼火锅又查出问题油碟,再一次给老百姓的餐桌亮起红灯……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近日强调,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让成都不仅是美食之都,而且是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的城市”。
食品造假要加重处罚
对于“问题油碟风波”,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陈进禄表示,这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一定要通过媒体进行曝光,有关部门应该查封这些店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吃的方面造假,不仅危害百姓健康,更是丧尽天良,他认为要加重处罚才行。
而李仲辅参事则认为,作为消费者听到这种消息后很让人愤慨,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完全是在坑害老百姓,更是不顾子孙后代,这些黑心老板一定要尽早抓起来,给他们重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首先要调查清楚问题的缘由,掌握这种危害已经持续多久、影响范围有多大;了解这些情况后,要对有关单位进行严肃处理,这种涉及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要从一开始就要抓,并加强防范。同时,政府也要制定法律法规来约束这些不法行为。近期,市人大也要就食品安全问题到地方作调研。
市政府首发“安全令”
老百姓怎样才能吃到放心、健康的食品?
安全要如何监管才能不留“空白”?本月2日,成都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对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管理范畴、职能、监管方式等进行了明确。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强调,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要深化整治,扩大战果,“让成都不仅是美食之都,而且是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的城市”。据悉,这是成都市首次以政府名义下发的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从9月起到明年,全市将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分批对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进行集中整治,同时还将对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等流通环节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法规解读
分段监管变多头管理为“纵向接力”
【文件摘录】要坚持一个监管环节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成都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即市农委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市质监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并承担原由卫生部门负责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市工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市卫生局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负责全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等工作,并承担现由市卫生局承担的市食品协调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届时由市卫生局移交该职能)。
【解读】以前的食品安全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每个部门都有管理职责,且相互间还有重合的部分。采取分管监管的形式,其实是把食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形成分为初级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业及食堂消费等4个环节,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就如同接力一样,把食品安全链进行了“纵向接力”,确保食品安全的整个监管过程没有空白。
重点监管
从源头遏止食品安全事件
【文件摘录】食品安全工作要以农村和城乡接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和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以粮、食用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等11类食品为重点产品,以蔬菜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生猪屠宰厂(场)、小食品加工作坊、小饮食店、“农家乐”等为重点场所,整治无证照非法生产、加工、销售食品和制造、使用虚假食品产品标识以及私屠滥宰、制售病害肉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和违法犯罪团伙。
【解读】《意见》明确了要以构建安全的消费环境为重点,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买得放心。从规定来看,监管的重点领域是餐饮单位和农村,因为老百姓在食品消费领域里涉及最多的是餐饮单位,而农村是监管最不容易到达的地方,近年来我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和集体食堂。监管的重点对象是米、面、油等11类重点食品,这些是老百姓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食品,这些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制假售假的行为也较为突出。对于农副产品及肉类食品则偏重于对蔬菜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基地、生猪屠宰厂(场)的监管,从源头上遏止可能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长效监管
把不合格食品挡在市场外
【文件摘录】整合农委、质监、工商、卫生、水利、公安等部门的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加强检测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我市食品检验检测网络,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信息评估和预警预报体系,并定期向社会发布。
【解读】这是要在全市构建食品安全的应急处理和预警机制。通过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逐步形成系统、科学的信息评估和预警预报体系,对食品安全事件可以早发现、早处理、早报告、早控制,确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和食品监管部门能迅速做出反应,正确应对危机。
【文件摘录】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加快形成我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力争到2006年底,初步建立起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解读】这是根据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等级和食品安全等级的高低、采取不同监管方式的做法,是食品安全的分类监管机制。我市将通过风险评估和等级评估制度,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纳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分守信企业、警示企业、失信企业、严重失信企业四个等级对企业进行监管,对餐饮业实行A、B、C等级的量化分级管理,信用低、等级低的就重点监管。
【文件摘录】试行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逐步推广食品召回制度。
【解读】这实际上是通过市场准入、强制检验、强制退出,建立起食品安全的淘汰机制。一方面,给符合条件的食品企业发放经营许可证,给符合条件的食品发放市场准入标志,把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食品挡在食品市场以外;一方面加强对允许“入市”生产、销售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把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食品强制退市,确保市场上存在的始终是合格企业和安全食品。这也可促使企业加强自检,一发现不合格食品,主动进行召回。
□消费提醒选购食品注意“三防”
食品是家家户户大采购的重要内容。怎样吃得放心?在挑选食品时,除了验看商标上的标识是否完备时,消费者还要有“三防”。
一防“太白”,有的米面制品、水发制品和水产品呈现不自然的白,可能会含有有害的漂白物质。
二是防“反常”,比如有的水果会显得特别大,这时也要提高警惕,这些食物可能经过生长激素的处理。
三是防“艳”,主要针对汤料、饮料、肉制品等。一些厂商为了“卖相”使用过多的色素甚至化学添加剂,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食品安全问题7宗罪
●食品内有异物●超过保质期●食品细菌指数超标●添加有毒的工业原料●菜果中农药残留超标●肉类中兽药残留超标●黑假加工点的假冒伪劣食品
□名词解释
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的定义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立法行动
《食品安全法》草案
首提食品召回制度
7月21日至30日,全国人大食品安全重点建议办理调研组到浙江省、广东省、贵州省开展专题调研,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决策参考。建议要改进食品安全监管效能,首先应制定食品安全核心法律,加快构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新框架。立法要处理好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的关系。法律调整范围要涵盖有关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全过程。
据悉,在《食品安全法》草案中,首次制定了食品召回制度,该制度针对的是不符合标准及可能存在危险的缺陷食品。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国务院法制办2004年已启动了《食品卫生法》的修订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完成了前期调研工作;2005年《食品卫生法》的修改工作被列为了国务院立法计划的一档项目,国务院法制办计划在形成法律草案,征求各部门意见后,争取年内将法律草案报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为了力争让修改后的新法能够用科学、有效、可行的制度和机制确保食品安全,国务院法制办在修改《食品卫生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立法思路。
早报记者孟梅曾小清何娇娇关义霞杨丹牛正捷实习生白聪颖摄影方炜华小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