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律师联手查非法出版物 打假投向图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 17:12 北京娱乐信报 | |||||||||
在“3·15”即将到来之际,将打假的目光投向图书似乎是让人意外的事。其实也没什么意外的,图书既是精神文化产品,也是商品。既然是商品也就免不了有假冒伪劣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销量达200多万册的伪书《没有任何借口》就是今年打击伪书中典型事件。 虽然到现在为止,在法律上也没有关于“伪书”的确切概念,但毫无疑问,这个概念
信报讯 拿破仑·希尔是现代成功学奠基人。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读者就通过阅读了解了这位成功学大师。但可悲的是,读者了解他的途径竟然是由伪书和盗版图书构建的。据悉,“3·15”当天,美国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律师将与国内版权拥有者联手,以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记者在某知名网上的书店以“拿破仑·希尔”搜寻,共获得8页总计83本书名含“拿破仑·希尔”的图书。北京读书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除中信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思考致富》和华艺出版社今年出版的《成功法则》系列外,其余都未获得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授权,属非法出版。 眼下还没有对“伪书”的权威界定,人们只能用列举法对这种现象进行描述:假借作家或权威人士之名,伪造或“攒”出并非出自名家之手的文字出版以谋利……在北京读书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提供给记者的清单中,包含有从1997年至今年出版的100种与“拿破仑·希尔”有关的伪书或盗版书,涉及出版社50家。策划人称,这100种图书还只是不完全统计,“这些书中,有的内容根本与拿破仑·希尔无关,有的断章取义,把拿破仑·希尔的文字东拼西凑弄出来一本书。” 拿破仑·希尔著有《成功法则》、《思考致富》等书,全球销量超6000万册。拿破仑·希尔基金会拥有其图书及相关衍生产品的著作权。2002年底,电子工业出版社取得拿破仑·希尔15本图书、11张CD、2张DVD在中国区域的独家翻译、出版、复制、发行等权利。考虑到项目庞大,2003年华艺出版社加入中国区域版权方,今年1月,《成功法则》问世。 但问世后的《成功法则》并未取得预期的市场反响。图书策划人称:“伪书造成了相当坏的影响,读者不清楚哪本书是拿破仑·希尔的真正作品。加上多年来质量低劣的非法出版物已破坏了拿破仑·希尔原作的形象,我们准备大量引进出版其系列图书的脚步也一度变得畏缩。借助正在展开的打击伪书的势头,我们将对侵犯拿破仑·希尔国内国外版权方的合法权利行为进行追剿。” 记者了解到,3月15日电子工业出版社将推出两本拿破仑·希尔的著作《信念与成就》和《如何在人生中推销自己》。在正版产品出版的同时,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律师将与国内版权拥有者配合在“3·15”维护消费者权益。策划人称,他们将于3月15日把律师声明发给非法出版的50家出版社,让他们促请相关经销商及书店即时清退非法出版的拿破仑·希尔产品,否则将追究出版社及当事人的责任。 打假知识 什么是“伪书”? 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负责人认为,伪书的普遍做法有三类。 第一类,(外国本没有的图书)伪造外国作者及虚假评论。如伪造所谓哈佛等外国著名学府的教授或外国畅销书作家,伪造国际知名媒体、人物的评论,伪造国外图书畅销信息。 第二类,盗用国外已有影响或畅销的图书书名及相关信息,包括原外文名字及所获得的荣誉等,而中文图书内容则完全由自己编写的。上述两类图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励志及心理自助类等方面。 第三类,假冒中国著名作者。如冒充散文家周国平。 3月10日,在《中国图书商报》举行的“伪书沙龙”中,与会的十余位来自出版界和法律界的人士最终对“伪书”的定义是:伪书是非法概念,是对出版界涉及图书作者、内容、营销手段含有虚假信息的总称。 “三看一查”查伪书 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专家总结出了一套“三看一查”法—— 一看:看“著”还是“编”,“编”的书慎选。 书有“著”、“编”之分。“著”是指书的内容都是作者原创(如有引用,会在文中标明)。“编”是指书的内容非原创,是编辑人员搜集的资料,整理后完成的内容。“主编”、“编著”和“编译”都属于“编”。 二看:看版权页的英文说明,版权页无英文说明或说明不完整的书可能是假书。 版权页应该注明该书的英文书名、作者、版权、时间等,没有的慎选。但现在的假书已经开始在这一页造假,编写假的版权,所以即使版权页的标注齐备,也不能就确定书为“真书”。 三看:看目录和内容,目录或内容典型中国文风的书可能是假书。 一般假书的目录结构和具体内容带有典型的中国味道,而外国图书的语言一般是跳跃式的、轻松活泼的。 一查定真假:查询英文书名和作者,英文书名或作者在亚马逊书店或Google上搜索不到的一定是假书。 用书中注明书的英文原名在Google和Amazon书店上搜索,英文没这本书的那就是中国人编的,非国外引进版图书。 购买了伪书如何处理?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李建伟: 1.虽然“伪书”并非法律承认的概念,但伪书作为商品,可以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消费者权益。伪书大致相当于假冒伪劣商品,侵害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书店买了伪书,由于他与书店是买卖合同关系,书店就是违约行为。消费者可要求书店方或出版方退还书款,并依据《消法》49条要求出版方增加赔偿一倍的书款,以及因退还图书而产生的必要费用,如交通费等。 2.如消费者认为自己买到的是伪书,而书店或出版方否认是伪书,消费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消费者可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投诉,要求行政部门审查图书的真伪,并以处罚通知书作为诉讼的证据。但由于书价低,消费者打官司投入的经济成本较高,因此可采取集体诉讼,也就是针对一本伪书,集合众多购买该书的消费者一起向法院提起诉讼。 3.如果书店在明知该书是伪书的情况下还销售,消费者可向工商部门举报。 打假背景 伪书泛滥考验出版诚信 2004年曾连续好几个月位居我国图书销售排名前列,并创造了上市8个月售出200多万册“惊人”业绩的《没有任何借口》(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竟然是一部伪造作者、伪造宣传信息的“假书”!而这样的“假书”、“伪书”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还有很多。 在今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北京一家咨询机构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明,从2004年至今,北京市场销售管理、励志类引进版伪书达近百种,估计年发行量达到800万册以上,平均3天就有一种伪书上市! “内容先不去说,它是欺诈!”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日前举行的“坚决制止虚假图书营造诚信出版环境”座谈会上,尖锐批评出版界大社、名社、优秀社参与其中:“这哪里是在做书?是奸商行为!”他用“无耻至极”一词,传达了全国文化界和出版界对此事的愤怒:“是精神文化上的空虚导致造假。精神文化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邬书林说,这些行为违反《出版管理条例》、《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欺骗了读者,严重损害中国出版界声誉。因此,“总署态度鲜明,就是‘严罚铁律’四个字!” 2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紧急通知》,展开对“伪书”的专项检查。《通知》要求各省级新闻出版局对所辖所属出版单位所出版的图书进行专项检查。对出版含有虚假信息图书的出版单位要依法予以查处,对含有虚假信息的图书该销毁的必须销毁。同时要求各图书出版单位立即对所出版的图书进行自查。 假冒伪劣图书不完全记录 引发伪书风波的《没有任何借口》 引发伪书风波的机工版《没有任何借口》并非第一本伪书,但却是第一本销量超过200万册的伪书!而合法引进版权出版的、中国社科出版社的《没有任何借口》销量只有2万多册。 引进版图书应有版权合同登记号,而机工版版权页上却没有;机工版作者叫费拉尔·凯普,而通过美国出版商协会却无法找到这位作者资料,即使是亚马逊书店也找不到这本书;机工版封底印出的《纽约时报》书评更是无稽之谈。 目前,机工社已全面整改:出版该书的机工社经济法律分社一年内不能启动新的引进版项目;所有库存《没有任何借口》封存,各书店该书全面下架;对出版该书的分社社长进行了经济处罚,同意其辞去分社社长的职务。 叶永烈成遭遇伪书“重灾户” 作家叶永烈可谓是遭遇盗版和伪书的“重灾户”。在他的书房里除了陈放着他的各种各样的盗版本作品之外,还陈放着一大排冒用他的名字出版的40种伪书。 叶永烈告诉记者,前些日子,他刚从美国回来,发现一封来自山东的信。山东作家时锋在信中说,叶永烈的《面对危难的毛泽东》里面有3万字是抄袭他的《为了领袖的安全》,信后附了时锋的身份证复印件及诉讼书,准备跟叶永烈打官司。叶永烈说,其实这本书是打着他的旗号,以海南出版社的名义出版的冒名书,他并不知道此书。 这只是叶永烈与伪书遭遇之一。2003年,他不断接到朋友们的电话,说是正在读自己的“新著”。这一年,竟然一下子出现冒用叶永烈的名字出版的22种伪书(仅限于他自己收集到的),远远超过他自己的出书速度!实习生 舒心 湖南王跃文告倒河北王跃文 俗话说树大招风。王朔、王跃文、周国平等知名作家都曾遭遇这样的怪事——图书署名是“王朔”、“王跃文”、“周国平”,但这些书却并非他们所写。当然,人家说了,我就叫这个名字。中国公民的姓名权没有独立性,你可以叫王朔,任何其他人也可以叫王朔。 不过,去年湖北王跃文向法院起诉,状告河北王跃文和北京中元公司以及华龄出版社,要求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在这起全国首例同名著作权官司中,法院认定,被告虽不构成著作权侵权,但构成不正当竞争侵权,判令被告赔偿原告湖南作家王跃文10万元,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王同亿”现象 王同亿何许人也?他号称精通13国语言,身负“辞书大王”、“当代著名辞书编纂家”等头衔。他在20多年里主编、自编词典34部,字数两亿多,平均每天编撰3万多字。 王同亿最早现身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有关单位起诉王同亿抄袭案件5起,王同亿及出版那些辞书的海南出版社败诉。但败诉后3年,即2001年,王同亿的《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等4部劣质辞书又问世,“王同亿现象”卷土重来。出版行政机关责成出版社收回劣质产品。 余波未平,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不合格辞书名单,新疆教育、印刷工业、黑龙江人民等十余家出版社出版的19种不合格产品被查处。其中相当部分为伪劣辞书。 除署名文章外,本版撰文信报记者 赵明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