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旅游 > 正文
 

大家都误会了 专家说不能把黄金周取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 17:24 人民网

  自1999年“十一”到现在,我国实行一年三个长假期的制度已经迈入第七个年头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既让人们享受到假日的愉快,又让人们有时不痛快。抱怨之后,人们更关注“不痛快”的解决办法。为此,人民网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德谦同志。

  记者:十一“黄金周”刚刚过去,老百姓和传媒关于“黄金周”的谈论又多了起来。
这几年,关于“黄金周”批评的意见越来越强烈,有的研究者还提出了取消黄金周或者取代黄金周的建议。不知道您对这个现象是如何看待的。

  刘德谦:大凡人们关注的事情,往往免不了不同意见,讨论或争论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习惯这种民主常态。这类讨论或争论中,反对者的声音有时更洪亮。显然,“黄金周”就遇到了这样的声音,尤其是每年“五一”或“十一”之后,这样的声音就更激烈。但是,声音洪亮,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多数人的意见,更不意味着正确。在“黄金周”期间旅游,有许多让旅游者不满意的地方,诸如旅游目的地拥堵、交通压力过大、旅游价格上涨、服务欠佳……等等问题。于是,取消“黄金周”似乎是一个干脆的解决办法。但是,对于问题的认识与处理,不该再重复过去那种简单化的思维和办法。

  记者:在这之前您曾经说过,“黄金周”期间去旅游,是老百姓自己的选择。的确是这样吗?

  刘德谦:第一,大家都知道,“黄金周”期间去旅游,这决不是谁的规定。从1999年到现在,有关方面的放假通知,都只不过是将“春节”、“五一”、“十一”的法定节假日与工时制度形成的休息日做了一种连接。三个“七天”,政府和有关方面的任何人,都没有告诉老百姓应该做什么。旅游,完全是老百姓自己的选择。你可能还记得1999年“十一”假期的旅游“井喷”现象。第二,如果相信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联合统计的话(今年五一黄金周后,针对有的报道提出的质疑,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做出了详细的说明,我自己觉得我们没有什么依据再不相信),那么这些年来,尽管“拥挤”,尽管“不便”,尽管“涨价”,选择旅游的人仍然年年增加,旅游规模与收入一年接一年不断地刷新着历史最高纪录。200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接待旅游者1.0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7亿元,分别比2003年同期增长12.1%和14.7%;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2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7亿元,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16%和20%。据全国假日办刚刚公布的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的汇总资料,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再次显著增加,出游人数又创新高,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5%;实现旅游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16.6%。在分析和认识“黄金周”时,绝不应该忽视这一事实的存在。出游者增多,也就说明了老百姓的选择。既然老百姓选择了黄金周旅游,为什么我们要取消它呢?

  记者:为什么老百姓要选择黄金周去旅游呢?

  刘德谦:因为这是他们家庭、亲友、同学、同事们难得的共有长假日。有些研究者对“黄金周”的理解有些偏差,以为“黄金周”就是“旅游黄金周”,这是一种不够全面的误会。如果全面地理解,应该说“黄金周”是一种休假制度,它是把法定的节日休假和工时制度所形成的每周休息日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长假日。称其为黄金周,就是说这样的长假日对老百姓说来有着可贵的黄金般的价值,而不仅仅指某些相关产业收入的增加。当然,这些产业的收入增加也是黄金周价值的体现,但绝非黄金周的本来含义,更不是它的唯一含义。

  记者:这是一个对黄金周很有见地的理解。那么过去人们的误会是怎么产生的呢?

  刘德谦:误会的产生,是黄金周长假形成之初,也就是最初1999年的“十一”长假和后来的几个长假,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旅游。这样一来,旅游就便成了黄金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人们的旅游需求长期以来受到了种种制约:一是过去收入有限;二是可以支配的休假日有限,尤其是中长期假日更是有限。所以在实施长假日之初,人们的旅游需求被引爆了,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误解。其实要化解这种误解,首先我们的研究者们必须明白,黄金周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通过对劳动者休息时间的平行位移,创造一个大家共有的长假日,而我们的老百姓正需要这样的长假日!同时还应该看到,长假日的利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旅游之外,在家休息、探亲访友、购物娱乐、求知充电、健身美容……所有的职工都完全可以自由地选择。现在,老百姓对长假期的安排不仅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而且也越来越趋于理性,不仅懂得了如何利用长假积极地享受生活,而且积极地利用长假安排有关增进健康、增长才干、理家置业、关爱子女、孝敬老人、友情联谊的诸多活动。尽管目前中国职工已经享有了114个假日和休息日,但是三个被称为“黄金周”的日子,却的确是我国在职职工的共同假日。期间出游拥挤不便,还要忍受涨价之苦,之所以他们仍然选择黄金周出游,就因为这是他们一年中难得的共有长假日。

  记者:那么您对“黄金周”时出现的问题怎么理解呢?

  刘德谦:一是问题的确存在,二是应该看到许多问题正在缓解的现实。因此,如果从老百姓的需要出发,就不应该取消“黄金周”长假日。关心百姓生活,关心百姓旅游中的感受,当然是为百姓的假日生活送去更多的舒适和方便。应该说,在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方面的重视下,经过旅游、交通、商业等行业的共同努力,目前问题正在缓解。大众传媒也不时传来一些不满和抱怨,但是在更大量的正面报道中,我们也看到了“节日气氛浓烈”、“旅游活动安全有序”、“受到游客一致好评”、“旅游创新高”、“安稳落下帷幕”、“名副其实的黄金”、……不能说我们的官员都是在说假话,我们的大众传媒和记者、编辑都是在粉饰太平!

  在今年“十一”黄金周刚刚开始的时候,不少媒体已经注意到了“中国民众回归理性消费”的趋势,报道了“大多数中国人”“开始追求舒适度和自己认可的休假方式”,然而在黄金周结束的时候仍然传来了许多关于老百姓“国庆假期欢乐出游尽开颜”的可喜消息:沈阳“文化旅游吸引眼球”,宁波“旅游亮点纷呈”,天津“近郊休闲游依然火爆”,青岛“高端旅游日渐升温”,花果山“黄金周和谐安全顺利落下帷幕”,

九寨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大连“度过了一个安全、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成都“市民出游意犹未尽”,北京“出境游人数创历史新高”,广州“游客的旅游的满意度达95.56%”,上海“旅游收入同比增长7.80% ”……等等好消息。

  记者:您是否注意到了与您不同的意见?

  刘德谦:不可否认,现在“黄金周”中的问题仍然还有不少,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大家都十分关心有关问题的解决,这是一件好事情。

  记者:刘教授,您觉得应该如何评价七年来的黄金周?

  刘德谦:今年十一前,

焦点访谈的一次网上调查的情况是,57.37%的投票者认为黄金周“利大于弊”;21.71%的投票者认为黄金周“弊大于利”;持“无所谓”态度的占20.93%。不久前《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的“长假第七年,咱挤着乐着争论着”,也许正是当前这一社会现实的写照。

  记者:您注意到了黄金周很多人并不选择旅游,甚至有人干脆睡大觉吗?

  刘德谦:说有人在黄金周选择了睡大觉。这不能成为取消黄金周的理由。就象更多人选择了旅游,选择了到科技馆、到书店、到商场,或者去健身、读外语、写文章、学驾驶、会亲友、谈恋爱、理家务、打麻将、买电器、购新车、看新房一样,那是各人的自便。这正是假日给大家带来的方便与自由。

  记者:有人提出了用普遍的具有强制力的带薪休假来代替黄金周,这样一来,老百姓人人都有了自己的假期,而且还有了选择休假时间的自由。

  刘德谦:的确有的研究者建议,中国应该实行“带薪年休假”,应该用带薪休假代替“黄金周”。“带薪年休假”在中国还是新事物。其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早已写进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而且,在我国,不少单位(如国家机关、一部分企业)也早已经实行了这一制度;学校教职员工的寒暑假,也是带薪休假的一种形式。在今天条件比较成熟的时候,如果大家来探索如何细化带薪休假制度,出台一个具体办法,自然不失为进一步落实劳动法的一个进步。

  从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来看,人们的有关“替代”的主张其实混淆了三种概念:一,工时制度产生的每周休息日(见《劳动法》第四章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二,劳动者的节日休假(见第四十条);三,带薪年休假制度(见第四十五条)。“黄金周”是工时制度产生的休息日与节日休假的位移连接,它与带薪年休假制度并无矛盾;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具体办法的出台,不能构成取消“黄金周”的理由。

  记者:有研究者还认为,取消“黄金周”对旅游业的正常发展也有好处。

  刘德谦:取消“黄金周”对旅游业真有好处吗?不见得。可以预料,如果不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带薪年休假”,黄金周的取消,将会导致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中距离旅游和远程旅游的萎缩,不仅老百姓结伴而行的中长距离的旅游难于实现了,而且旅游业、商业、交通业、住宿业、餐饮业这些年来为了适应黄金周所做的努力,也将面临毁于一旦的危机。

  记者:那么实行普遍的带薪休假呢?

  刘德谦:这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有组织地减少工作”的确是人类“通往幸福和繁荣之路”的进步。但是,理想实现的步骤,必须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相吻合。人人都希望自己和他人每年都有更长的带薪假期,可是,却还应该考虑中国经济的承受力。我国各地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劳动生产率不高,是我国存在的现实。一是如果要在全国普遍推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就必然会抬高生产活动的劳动成本,这于民于国都是不利的。二是如果注意到我国经济落后地区乃至发达地区的偏僻地带,有的连日8小时工作制、周40 小时工作制都不能贯彻的现实,现在就普遍实施带薪休假,似乎遥远了一些。

  有资料显示,全国职工的最大关注点还是提高工资,普遍的强制性带薪年休假制必然导致劳动成本的提高,不仅会增加企业消化难度,也必然带来提高工资的难度,这对于广大职工来说,并不是一件让人太高兴的事情。如果两害相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那么还是以促进工资增长更重要。

  劳动成本的提高,同时还会产生一些其他问题:在目前人民币坚挺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吸引投资,也将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同时,劳动成本的提高,也让老百姓对物价上涨或CPI(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过大更加担心,这对于我国中低收入的劳动者家庭,也是相当不利的。

  此外,国外的经验教训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法国,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曾一度实行过周35小时工作制,国家也给了很大的财政补贴,但是在很多地区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却难以实施。今年三月份,法国国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取消了35小时工作制,使每周的工时可以在劳资共识的基础上延长,以便于资方的生产安排,劳方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尽管如此,因政策的反复带来的社会意见的分歧,闹得法国现在也不得安宁。从法国的经验教训可见,关心老百姓的休息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不根据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衡量我们的休假制度。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减少劳动时间时都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我们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再全面地继续减少劳动时间,会是可行的吗?

  记者:那么,解决黄金周消费过于集中的弊病,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刘德谦:在继续实施“黄金周”的时候,我个人认为,“舒缓需求释放速度”,不失为其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可供考虑的办法应该是较多的。比如,此前我个人就曾对此有过一点建议(参见2000年6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旅游专版《对“假日经济”的认识和建议》);后来在《北京青年报》上也刊载有岳祚弗教授的相似建议。我们意见的共同点是“需求缓释”。即不要把“黄金周”死死地固定在诸如现在1一7日这样的七天,允许各地以地域为单位进行适当的位移,譬如移至4月25日至5月1日,乃至移至5月8日至5月14日,或移至9月25日至10月1日,乃至移至10月8日至10月14日,甚至更远一些。这样一来,“黄金周”就发展成为“黄金月”,不仅可以充分满足老百姓的旅游及其他消费的需求,也提高了旅游及其他消费服务的质量,同时也缓解了有关方面的压力,无论对消费者对商家等,都是很有益处的。这个建议是否科学,是否可行,也许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记者: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带薪年休假”制度呢?

  刘德谦:不是。我觉得我们最好能够有一个具有弹性的“带薪年休假”制度。弹性的“带薪年休假”制度,与普遍的具有强制力的带薪休假不是一回事。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在继续实施“黄金周”的同时,建议我国能够出台一个具有弹性的指导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实施办法。所谓“弹性”,即这个办法可以在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分批实施;而且实施细则上,不妨将“带薪年休假”的具体实施方法适当交给劳资双方去协商落实(不妨纳入劳资合同),目前不要急于“一刀切”。待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有了更多成果的时候,再将它普及推广到全国。这样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体现出国家对职工的关心,同时兼顾了老百姓和国家,以及各个相关方面的利益。

  记者:在采访结束时,您能否再对黄金周说几句?

  刘德谦:“黄金周”以不被取代为宜。如果“带薪年休假”制度是具有弹性的,那么老百姓从中的受益程度也就无法平等。为了在总体上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利益,我个人认为“黄金周”在经过“需求缓释”(办法是多种多样的)安排后,仍以不被取代为宜。即使目前还有这样那样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与不足,也不能因噎废食。(供稿/刘德谦 编辑/杨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69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