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旅游 > 正文
 

中国民营资本的艺术冲动 资本操纵下的艺术怪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 18:02 《财经时报》

  □ 本报记者 黄振伟

  两年前中国民营资本就蠢蠢欲动,今年已开始疯抢艺术这块“蛋糕”,而在资本与“蛋糕”的不断碰撞中,与西方一些大企业如卡地亚、资生堂等以巨资投入艺术领域相比,中国民营资本投资艺术的现状,表现出来的却是资本操纵下的艺术“怪胎”

  “上河城资金链断了、陈家刚跑了,不论跑到哪儿,钱总是要还的……”曾经创办中国第一家民营美术馆、“红得发紫”的陈家刚,现在常常作为民营资本介入艺术的“失败典型”被人提起。

  七月,还是成都,还是

房地产商人,还是民营资本介入艺术,“2005成都双年展”再次吸引了公众的注意。此次双年展的投资人邓鸿已经不像当年的陈家刚那样“孤军奋战”了,他有了越来越多的“同道者”,就在“双年展”开幕的十几天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名流云集在上海浦东证大广场上,参加由民营资本投资的证大现代艺术馆首个艺术展的开幕式。

  而在北京、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不断有民营资本介入艺术的消息传出。充裕的中国民营资本早就在疯抢艺术这块“

蛋糕”了,而在资本与“蛋糕”的不断碰撞中,一系列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愈发地凸现出来。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年,在中国房

地产界,上河城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一个普通的房产项目能够拥有这么大的名气完全是因为上河美术馆,创办中国第一个民营美术馆也让陈家刚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全国当时有100多场艺术展览曾在上河城美术馆举办过,全国各地的艺术名流更是在上河城“走马灯”地出现,而上河美术馆寄予着陈家刚这样的梦想:他要用自己拥有的资本,赋予一座城市文化的内涵。

  梦想和现实的遥远距离往往超乎想象,现在的陈家刚是格外落魄的,他那座“充满回忆的新城”早已作为烂尾楼被拍卖了,而上河美术馆也早已挪作他用,而他自己则负债累累。他的身份也不再是风光的“有着高雅艺术品位的投资商人了”,而是正“痴迷”于设计与摄影的普通人了。虽然他曾对有关媒体表示过要在房地产界“东山再起”的雄心,但制造了那么有名气“烂尾楼”的房产商人还能“起死回生”吗?

  陈家刚的好友潘石屹曾公开表示,陈家刚天生可能就是一个艺术家,但他后来又要做个优秀的商人,才最后导致他的失败。在房产商眼里,陈家刚是一位艺术家;而在艺术家眼里,陈家刚则是一位房产商,在艺术家和房产商之间,陈家刚的身份是“模糊”的。

  在很多人看来,上河城项目的失败与艺术有着紧密的关系:艺术与商人利益之间有着楚河汉界般本质的区别,艺术是鱼,商人利益是熊掌,陈家刚并没有找到鱼和熊掌两者兼得的结合点。而现在在艺术界和房产界“愈来愈红”的邓鸿似乎找到了这个结合点,而这个结合点所催生出的却是个艺术“怪胎”。

  资本操纵下的艺术“怪胎”

  在成都双年展画册的前言上,投资人邓鸿这样写道:“坦率地说,成都双年展之所以能够举办,一是托加州集团的经济实力,二是因我本人对艺术的热爱。但这并不是大型展事成立的根据,因为这种展览只有支出没有回报,不能成为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

  事实是如此吗,作为商人的邓鸿为了艺术就心甘情愿地付出资本吗?

  此次成都双年展的主题为“景观:世纪与天堂”,很多人在看到这个主题后,都自然而然地想起邓鸿投资兴建的两处房产:“世纪城”和“九寨天堂”。展览画册中除一篇千余字阐述与艺术有关外,其余的文章都与艺术展览没有直接关系。很多艺术家在开展前,就颇有微词地说,这样的双年展应该说是地产项目的附属品,更让艺术家不能忍受的是与“双年展”同时举行的还有一个“万人啤酒节”。

  开幕当晚,成群的艺术家在结束了开幕酒会后,纷纷来到世纪城感受属于自己的艺术盛宴,但他们感受到的却是馆外广场上人声鼎沸的“万人啤酒节”。熙熙攘攘的成都市民毫不犹豫地汇入了这股艺术与世俗调合在一起的夜色狂欢中。双年展的朦胧夜色中,大众的世俗狂欢压倒了一切。

  成都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冯博一说:“策展过程中,因为资金并不在策展人手中,使得什么事都需要上报方案,必须通过董事会同意才能执行。这使得策展人夹在艺术家和董事会中间,来自董事会的压力是无法回避的,到了策展的最后阶段,作为策展人的最后底线是,只要让画都挂起来,雕塑都立起来,展览能开起来,也就是最大的努力了。”

  成都双年展落幕以后,关于民营资本介入当代艺术的是是非非,在很大范围内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相当一部份艺术家质疑,举行这样更多服务于房产项目的双年展到底有多大意义?民营资本到底是真心诚意地赞助艺术,还是想借着艺术的光环“大捞上一把”。

  而来自投资方的意见则认为,民营资本投资艺术,抱有商业目的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不允许投资人对自己的投资有决定权,谁还会去投资呢?只有尊重投资方的意见,才能不断激起民营资本对艺术关注的持久热情,也才能真正形成民营资本与艺术的更好互动。

  “养不起”的民营美术馆

  “浮出”水面的中国民营资本,现在不仅仅投资举办展览,还开始拥有自己的私人美术馆作为大型展览的后盾,如投资中国当代艺术三年展的葛亚平在2003年就办有南京红色经典艺术中心,而创建于2002年6月的民营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更是为众多艺术家所熟知。

  “建美术馆容易,养美术馆难”,这是民营美术馆不能回避的一大难题。常年“养”一个美术馆和“一掷千金”地办一次艺术展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一次艺术展只需一次输血,而一个美术馆却需要天天输血,一个是百米赛跑,一个是马拉松。中国有不少民营资本都对私人美术馆觊觎已久,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终极原因只有三个字:“养不起”。

  刚刚举办完艺术展览的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现在每天接待人数只有几十人,门票收入甚至连电费都负担不起,而艺术馆每年的支出则有几百万元之多,这样庞大的资金需求对艺术馆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知名的北京今日美术馆在苦苦经营三年有余之后,今年可能才刚刚持平。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日美术馆每年的运作费用大概在300万元左右,这样一笔大的支出仅仅靠定期举办一些展览活动是根本无法维持的。作为民营美术馆,要想生存,当然要考虑赢利的问题。今日美术馆不能只依靠背后的今典集团的支持,因为这样不是一个美术馆持续长远发展的良性运作。所以今典集团强调美术馆的独立运作能力,以保证美术馆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在谈到如何独立运作以保证美术馆的良性发展时,张子康表示:“今日美术馆的主要赢利点是在信息产业中心方面,包括图书中心、信息图片中心、画廊、书店、服务中心和广告公司等。而且他们还在不断拓展信息产业中心的业务,但这种拓展总的原则是,商业和学术两块分得泾渭分明,展览活动则和商业经营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今日美术馆的独立运作方式不能代表中国所有民营美术馆的经营运作方式,看来,众多的民营美术馆所面临的经营现状真正是“摸着石头过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