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国家质监总局等五部委联手进驻奶企检查复原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10:55 新京报

  

国家质监总局等五部委联手进驻奶企检查复原乳

味全率先打出了“复原乳”的标志,但销售出现了下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工作组下周起进驻12家重点企业进行监管

  本报讯 (记者 危剑侠) 记者昨日从中国奶协获悉,国家质监总局、发改委、农业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五部委近日联合发文,决定对液态奶加强监督检查。12月5日至12月26日,五部委将联合派出工作组对在液态奶市场占有份额居全国前列的12家企业及其生产加工场所进行驻厂监管。

  此前有媒体质疑复原乳执行情况,认为“复原乳”规定虽然出台月余,但大企业“装聋作哑”,质检部门“动作迟缓”。

  昨日,中国奶协副理事长王怀宝称,五部委派出众多工作组,并不是因为出现了检查压力,主要是表明国家对液奶监察下定决心。

  按照国务院10月19日发出的通知,凡使用复原乳的企业,自2005年10月15日起,必须在其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醒目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比例。10月15日前生产但未标注“复原乳”的奶制品则允许销售至2006年1月15日。

  此次行动的重点,是检查企业是否使用复原乳。五部委中以质检部门为主,地方质检及相关部门也将派员协查。此次驻厂监管将严格监管生产液态奶的各个环节,内容包括原料进厂把关,生产过程监督,检查产品标签标注等。重点分别是:原料进厂把关、生产过程监督、查生产台账和销售台账;检查产品标签标注。发现企业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停产甚至吊销有关证照。相关监管结果将于12月29日汇总并上报。

  据悉,检查组是否12家重点企业之外的乳品企业,将视驻厂检查的实际情况而定。

  背景

  复原乳频打擦边球 6成乳品企业搞勾兑

  复原乳指的是将奶粉勾兑后变身为液态奶。此前,农业部已公布了复原乳的检测技术行业标准和12个检测机构,但目前复原乳检测费用较高,关键还是在于企业自律。而市场上已有不良生产厂家在标注“复原乳”信息上打起了擦边球:有的

酸奶产品悄悄地在配料一栏里简单标注了“奶粉”,但在包装上只字不提;有的给消费者出“计算题”,在配料中只强调鲜奶的含量大于等于85%,至于奶粉的含量则含糊其辞。

  据上海市奶业行业协会不久前提交的一份调查中统计,1999年我国进口干乳制品合计14.6万吨,2004年上升到34.4万吨。其中进口量排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上海、广东、天津、北京和内蒙古,而它们恰恰是国内乳品制造业相对发达的省份。

  据介绍,乳品生产厂家青睐“复原乳”,主要原因在于“复原乳”的成本低、利润高。关税下调后,洋奶粉到岸价格在每吨1.2万元左右,一吨奶粉可以还原成8吨液态奶,而8吨鲜奶在国内仅收购价就达2万元以上,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厂家对“还原奶”趋之若鹜。

  目前,杭州味全优酪乳率先在原料成分表中标明了有奶粉,但市场已受到下滑影响。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牛根生承认,他们以前在

酸牛奶生产上使用约20%的复原乳,接到国务院通知以后立即停止,全部使用生牛奶做原料。伊利、光明、古城等企业也表示,他们过去在酸奶中使用一点复原乳,现在也停止了。

  据了解,此次蒙牛和伊利各有35家工厂必须接受监管,为12个企业之最。专家分析,部分大企业之所以遮遮掩掩,是因为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而且消费者不成熟的情况下,先标“复原乳”

  比较吃亏,大企业都怀着侥幸心理等待观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让企业统一时间标志。他估计随着企业标志改装,企业认识及国家监察到位,本月底标志情况可能会有较大改观。

  业内素有“大炮”之称的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昨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国内至少有六成企业在使用复原乳,这个60%还是保守估计。据他了解,西安有家乳品厂,所销的900多吨液态奶,只有200多吨是企业收购鲜奶,其他都是由奶粉勾兑而成。

  动向

  个别乳品贱如水 企业热衷抢奶源

  距离2006年1月15日最后大限还有月余,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目前几乎所有乳品企业的奶制品销售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价幅度一般在50%左右,这一“跳水”价格使部分乳品比水还便宜。光明袋装纯牛奶从原来每袋1元降到0.6元,8杯装酸奶由8.8元降至5.8元,980毫升原味酸奶价格由9元降至7.8元。

  蒙牛、伊利、三元、三鹿、新希望的产品也在降价。与此同时,据农业部畜牧司的监测,复原乳规定实施后的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鲜奶身价普遍上扬,结束了去年以来持续徘徊的低迷状态。

  随着复原乳盖子逐渐揭开,一种新的趋势也开始显现,国内乳品企业纷纷开始关注原材料基地建设,抢占奶源出现热潮,“得奶源者得市场”重又得到共识。

  蒙牛日前宣布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全资新建一个日处理150吨鲜奶的液态奶生产企业,计划在2006年元旦前后开工投产。

  伊利总投资达12多亿元的产能扩张计划也宣布全面开花,并且开展了系列奶源扩张,先是收购内蒙古第三大乳业公司牛妈妈30%的股权,投资2.5亿元兴建年产量30万吨的生产基地。而在华南的布阵中,伊利虽然未能成功控股长富乳业,但一纸两年的排他性独家加工合约,又挖断了蒙牛在华南最大的奶源命脉。

  本报记者 危剑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31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