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住质量全国百城排第83 网上调查拖了后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07:42 新京报 | |||||||||
昨日,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图为经济学家肖金成正在作报告。本报记者薛珺摄 部分上榜愿景理由。 北京市基本情况(得分:0.831)
本报讯 昨天上午,在2005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从12个因素和各城市客观条件、网民认同度考量,我国首次发布《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及“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北京城市生活质量排名第四,位列于深圳、东莞、上海之后。报告中指出北京居住质量和社会保障方面排名较低,而北京人平均预期寿命为79.62岁,排名第一。 北京人平均预期寿命第一 《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显示,生活质量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东莞、上海、北京、杭州、珠海、宁波、苏州、广州和厦门。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研究课题组组长、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介绍,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及经济决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和其他城市相比,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12项具体指标中,北京拥有最多的“第一”和很多位于前列的排名,北京人平均预期寿命为79.62岁,排名第一,其他的像消费结构、教育投入、医疗卫生、文化休闲、就业几率等都处于100个城市中的领先位置。 网上调查拖了北京“后腿” 据介绍,北京的“老大难”交通方面和居住质量、社会保障等几方面排名较低,尤其是居住质量在百座城市中排名仅列83名,说明北京人在享受了高水平的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在拥有较好的工作条件并获得了较高收入的同时,北京人的居住质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连玉明介绍,北京在网络公众调查中的表现也稍显“逊色”,网上调查和网友留言对北京的批评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北京的生活质量“打了折扣”。 首次推出生活质量指数 《城市生活质量报告》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历时一年多时间研究编制,引起与会各界人士关注,在国内首次推出“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按照该指标体系,结合70万人次网上投票结果,研究编制了这部报告。 《城市生活质量报告》称,生活质量是城市价值的核心,城市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城市价值是否最大化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有没有价值,不仅要看这个城市能否创造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要看这个城市能否更高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为它的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相关新闻 城市发展网友最盼平价医疗 国内首次发布未来5至10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愿景 昨天上午,“2005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在国内首次发布了“未来5-10年中国城市发展的十大愿景”:平价医疗、社会保障全覆盖、诚信、迁徙自由、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阳光政府、节水节能节约、防治艾滋病、公共安全、无差别教育。据悉,这十大“愿景”是由约15万网民从25个候选关键词中选出的。 “城市是市民的城市,每个市民对自己生活的城市都有愿望和要求。”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说,希望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与全国网民共同讨论这个问题,对于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愿景,专家有专家的观点,百姓有百姓的观点,但归根结底要关注百姓的观点,生活质量是百姓的第一大事。百姓关心的,就应当是政府关心的,更应当是未来城市发展需要关注的。 城市行政级别高不等于生活质量好 专家称东部沿海城市生活质量全国领先,北京多方面需改善 昨日发布的《城市生活质量报告》中,所引用的数据主要是2001至2003年的统计数据。对此,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研究课题组组长、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进行了解释。 连玉明介绍,本来准备近期将《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出版,但由于国家有关部门还未发布2004年的的相关统计数据,所以要到年底才可出版。同时因为没有2004年的各项统计数据,此次《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主要引用的是2001至2003年的统计数据。 他对报告分析说,总体上生活质量网民认同度、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生活质量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四个直辖市上海、北京、天津和重庆,属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几个城市,但在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中只有上海、北京名列前10位,天津排在35位,重庆排在第60位。这说明经济和行政级别并不必然等于生活质量好。 “休闲娱乐是城市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社会保障、创业发展等则是城市居住者更高层次的需求。”连院长说,对北京来说,治安状况、交通、人们居住条件都是有待于改善的方面。 对话专家 “交通拥堵阻碍北京宜居” 本报记者对话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昨日,本报记者就本次活动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研究课题组组长、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北京交通便利程度最差” 新京报:北京与宜居城市的差距在哪里? 连玉明: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宜居却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最大软肋。而交通拥堵正是影响城市人群生活质量最大的瓶颈,经过我们调查,北京的交通便利程度是全国大中城市中最差的,交通问题也是北京成为宜居城市最大的阻力。北京交通堵塞的根源是利益集团博弈的必然结果,这些利益集团就是人、车、路。这三个方面本应该围绕着城市管理而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但目前三方面却各自为政,这属于城市管理综合征,长期下去北京交通将越来越堵,而且矛盾得不到解决。 “办奥运会加大南北城差异” 新京报:既然交通问题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瓶颈,那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连玉明:解决交通关键不在于疏堵,而在于制定长远的规划。现在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首先摒弃摊大饼式的城市结构,发展北京周边的边缘集团(如昌平、顺义等区县),减少城市中心区的压力,逐渐分散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其次,优化城市功能,优化配置以及节约利用土地资源,要集中精力将中关村、CBD等已经成型的优势地区做大做强,不要每个城区内都搞软件城、商务中心;最后,要在城市的战略规划上将目光放得远一些,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不要将眼光只盯在眼前或者10年后。 新京报:今后北京在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连玉明:北京在城市发展中错过了很多良机,首先举办奥运会加大南北城区差异,北京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南北城区发展不均衡,本来通过奥运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将南城发展起来,改变城市结构,但北京只看到了现实利益而忽略了缩小南北城区差距的机会;另外,应把北京的第二机场修到天津,将天津作为国际机场,这样不仅能够加强京津两地的贸易往来还为北京节省了资源,对实现京津一体化提供了先决的条件;还有,目前京津冀一体化还停留在口头上,北京今后发展要注重大北京的建设,建设环渤海的经济圈,因为只有周边地区都发展,才能减少周边人口对北京的压力,从而使其成为宜居城市。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李华良 刘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