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早有严禁食品与玩具混装的规定,但近一年,尤其是今夏以来,“玩具食品”仍在市场上频频出现
沈小姐没想到,她会迷上一种蛋筒,仅因为它附送的小玩具可爱有趣。
沈小姐在便利店偶然买到这种奶油草莓口味的双色冰淇淋蛋筒,拆开时看到外包装上一行醒目的大字:“内赠奇趣纹身贴纸”。这引起了她的好奇。她仔细撕开包装纸,终于找到了薄薄的小画片。它用透明塑料(8383, 12.00, 0.14%)食品袋包起来,上面是卡通形象。她按说明,轻轻一撕一贴一扯,手背上就多了个活生生的图像,红蓝两色颇为惹眼。自从发现这种蛋筒后,沈小姐就时不时要去买一只。在她的影响下,办公室其他年轻人也成了“贴纸蛋筒”的爱好者。
原本为吸引小孩而设的“蛋筒+贴纸”组合,却对成年人产生了如此大的魅力,不禁使人感叹这种促销手段如此有效以致难于禁止。但沪上专家郑重提醒,这种混装的玩具食品至少有两大隐患:首先是不卫生,其次,小食品袋本身和里面的贴纸多由塑料制成,长期与食物混杂极易污染食品,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喜欢上这种蛋筒的沈小姐们,是不是该清醒了?
市场动向:玩具作容器
同时任中国轻工总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上海站和上海市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副站长的喻雨琴告诉记者,六一节前的一次抽查显示,违反卫生部禁令而在食品包装中混装直接接触食品的非食用物品的现象已基本不见,但采用塑料袋包装玩具的非直接接触方式,在食品里混装非食用物品的现象依然存在。她表示,除了在大袋麦片里附赠瓷杯、大罐奶粉里赠送量勺等已被普遍接受的促销方式外,其它在食品里混装玩具的方式都是不提倡的。
有趣的是,目前出现的新动向则是将玩具作为容器来装食品。比如一种五彩的软性糖果装在一根橡皮管子里,可吹上吹下,还可以升降,其色彩和外形都能一下抓住孩子的视线。又比如塑料制的小房子或小汽车,门一打开,里头装的巧克力豆就可食用。但这同样存在隐患,食品包装有严格的卫生标准,而玩具内层的颜料、质地、涂层都有可能不过关,甚至可能产生致癌物质。
消费心理:要的是情趣
“玩具食品”为何畅销不衰?有关营销专家提供了一个案例。
去年7月,日本中部地区新上市的一种玩具糖果,风靡了整个关东地区和大阪、东京等大城市,几乎天天供不应求。许多人在因特网上设立了布告栏询问:“这里买不到,是否有意转让?”
这种玩具糖果其实是将10厘米高的布玩具熊“泰迪”与巧克力豆组合在一起。这跟我国市场上的一些玩具食品大同小异,只不过它被设计得更人性化,有自己的名字、生日和不同的装扮。生产“泰迪”的企划人员说,顾客消费休闲食品为的是追求慰藉、缓解疲劳,他们想过如在糖果盒里放一个可爱的“泰迪”,慰藉效果将更明显。估计“泰迪”每年可卖上30亿日元。
如同收集“泰迪”一样,为了收集某品牌薯片推出的水浒108将、西游记54张魔幻卡等系列画片,都让孩子们煞费苦心。看来,“玩具+食品”的组合还会对消费者产生持续较强的诱惑力。
閺傜増姘拃锔俱仛閿涙矮鎹㈡担鏇熸暪鐠愬綊顣╁ù瀣兊缁併劋绱伴崨妯肩搼楠炲灝鎲¢惃鍡曡礋鐠囧牓鐛ラ敍宀冾嚞閸曞じ绗傝ぐ鎿勭磼閻愮懓鍤潻娑樺弳鐠囷附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