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断然宣布发泡餐具有毒是不科学的

2001年04月27日 06:48  人民网-市场报 

  聚苯乙烯发泡餐具质优、洁净、卫生、价廉,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而且杜绝了因消毒不严而引起交叉感染事故的发生,长期以来一直是快餐业优选的包装容器。但由于其在用后不易在自然环境中自行降解,加上管理不善以及人们环保意识淡薄,其废弃物被随意丢弃的现象相当普遍,从而给市容景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被形象的比喻成“白色污染”,由此引发了新的环境问题。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要求尽快治理,作为行业内人士,我们对此坚决支持。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媒体在报道聚苯乙烯发泡餐具时,称其“有毒”,我认为不够科学。

  日本国立医药食品卫生研究所河村叶子等四人在1998年5月13日召开发表的一篇论文《食品用聚苯乙烯制品中的苯乙烯低聚物》中谈到该研究广泛收集了25种聚苯乙烯食品包装容器,包括一次性水杯、蔬菜用托盘、方便面碗、大汤碗等,以食品含有的物质作为溶媒,柱温50℃→20℃/min→300℃(10min),注入口温度250℃,进入温度280℃,通过模拟溶出试验表明这些制品容器均含有被溶出的低聚物:苯乙烯二聚体、三聚体和四、五聚体等,其中二聚体平均抽出量为380ug/g,三聚体为9210ug/g。河村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没有提到二聚体和三聚体的致毒量,但在1998年4月1日《东京讯》报道中河村先生说:“苯乙烯二聚体和三聚体可扰乱荷尔蒙分泌,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这些物质损害荷尔蒙分泌的程度有多严重,但我们必须关心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容器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这说明从河村先生的高温试验中虽检出有苯乙烯二聚体和三聚体等有害物质,但致毒的含量还是一个待定的问题。

  对此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基于对人民身体健康的负责,跟踪一些可能致毒的有害物质是对的。众所周知,许多化学物质含有一定的量和在一定条件下会溶出一些有害物质,这是不足为奇的,问题是这些物质多少量构成致毒或是积累多少量会危害人体健康,应有一个量的标准,没有一定的含量标准,把凡含有一些有害成分的物质或过量后才可能影响人身体健康的物质,通通宣判为有毒物质是不科学的。

  因此希望我们大家在观察、分析、报道任何事物时,必须以科学、求实的态度,不要人云亦云,这样才有利于推进我国快餐业包装容器事业健康的发展。(唐赛珍 作者为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中国塑料工程学会降解塑料研究会理事长)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首尔7盘外招伤恒大 里皮回击首尔刁难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