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上一年三分之一庄稼被糟蹋 野猪之患愁煞农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 15:48 新民晚报 | ||||||||||
生态环境好了,野生动物多了,难题也来了。在甘肃省康县南部山区野猪成群出没,拱土豆、啃玉米,已成为当地一大危害——野猪之患愁煞农民 收缴土枪生态改善 野猪成群结队扰民 临近中秋,正是甘肃省康县南部山区农民渴望收获的日子,可是今年,这里的农民却
9月2日,记者在康南阳坝镇采访时,镇长杜登芳在谈起野猪之祸时焦虑地说:“那真是件麻烦事儿!这样下去不行啊,莫说致富,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 一家数口忙上一年 三分之一庄稼被吃 阳坝是康县南部的一个镇,这里的山林长得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很高。随着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基本上没有了乱砍乱伐现象。加之茶叶经济的发展,以及天麻等中药材的种植,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然而,生态保护有了成效之时,麻烦来了:农民土枪被收缴了,几年前零零星星出没的野猪,在近一两年迅速繁殖,开始成群结队扰民,今年尤为严重,有的地方一夜之间就把庄稼啃得颗粒无收。 阳坝梅园沟深处的刘家坝村,有40多户人家。山坡上苞谷地的收成被野猪祸害得一年不如一年。据村民介绍,野猪一般夜晚出动,以前它们只在深山活动,如今山坡的农作物都快被糟蹋光了。杨文成一家有十来亩坡地,地块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茁壮成长的苞谷就是他一家人的命根子。但香甜的苞谷也吸引着野猪。自从玉米长出“红帽子”起,每天天一擦黑,杨文成夫妻俩就得“全副武装”,背上“忙筒”(状似喇叭,由木头雕琢而成),挎上“梆子”各奔东西去“守号”。所谓守号,就是在山坡地里用木头搭起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号棚”,号棚离地有一米多高,人猫在里面守候,静听外面的动静,一旦听到一串串野猪毁食庄稼的“哼哼”声就要设法驱赶。 村民杨文成告诉记者,他一家数口忙碌上一年,三分之一以上的庄稼都被野猪吃了。 采访中,托河乡人大主席姚永福告诉记者,苞谷、小麦、洋芋,野猪无所不食,而且吃得少毁得多,就连中药材天麻也不放过。他说,全乡9个村,除了花园村外,其余8个村情况都非常严重。其中李家沟、半坡、付家湾、康家坡村农民的庄稼损失程度在70%以上。 秧田乡乡长吕占玺对记者说,乡里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家要守夜。究其原因,他说:“过去,野猪数量少,在深山里食野果,吃饱了就不用出来。再加上农民家家户户有土枪,数量自然不会增长。但是,自从2002年全部收缴了农民的土枪以来,野猪家丁就日益兴旺,由于吃的庄稼都是“精饲料”,生命安全又不会有问题,过去挨枪的记忆早已淡忘,随着生活“富裕”了,野猪的繁殖能力越来越强,过去一年生一窝,现在一年两窝,而且一窝多则十来只。” 农户守夜看护庄稼 家庭生活遭受影响 “白天忙生产,晚上忙赶猪”,村民们说,这种日子真是苦不堪言,野猪之祸不知何时是尽头。 野猪之患不仅在于毁坏了庄稼,还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据托河乡的姚永福介绍,当地农民每年从3月至10月,三分之二的农户都要守夜看庄稼或其他作物。这意味着,夫妻能够正常生活的时间每年大约只有三两个月。 另外,村民们更担心的是人身安全。已有村民家的狗被野猪咬死咬残,人们担心野猪哪一天袭击人。 野猪,属猪科,通常生活在森林中,可用鼻尖掘取各种食物,雄猪具有尖锐发达的犬齿。野猪视力较差,主要靠听觉和嗅觉来发现敌害,发怒时会咬牙,竖起背毛向前猛冲。 它们通常过群居生活,4头~10头一群是较为常见的,有时一群多达30头~50头。 野猪的活动由傍晚开始,食物为草木、种子、昆虫、青蛙和蛇等。野猪有黑色、棕色和棕红色3种颜色,体长一般120厘米~180厘米,身高50厘米~110厘米,寿命达20余年,体重在80公斤~100公斤之间。 野猪属非重点保护动物 农民损失不在赔偿之列 记者在林业部门采访时了解到,野猪已被收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有人提出,解决“野猪之患”,关键要健全《野生动物保护法》。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可向当地政府提出赔偿要求。但野猪、野兔等属国家非重点保护动物,不在赔偿之列。 那么,它们给人类造成损害,由谁来负责赔偿?履行赔偿期限是多长?等等,都应补充到法律里,依靠法律来保障农民利益。另外,赔偿费应当按照自然灾害性质纳入国家预算开支,实行专款专用。 善待野生动物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段时期以来,人类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采取严格的手段来保护野生动物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可是,如果动物成灾,让农民眼看着自家庄稼任动物糟蹋,情理上就讲不通了。实际上是产生了新的不平衡。 因此,针对那些繁殖过快、数量猛增的非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应该通过科学的跟踪与分析,采用有效手段,有计划地将其种群规模限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这是理性的选择。否则,如果我们不能以“人”为本,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农民的忍耐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有一天,一旦人类对野生动物采取报复性的行动,野生动物又将再次面临灾难。这就是大自然的辩证法则。 人进,猪退?人退,猪进? 各方意见不一 当地农民和地方政府官员主张适量捕杀一些野猪,以保护农民利益。托河乡的姚永福认为,根据康南的实际情况,每个村应当配发少量土枪,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允许农民适当捕杀一些野猪。 有专家认为,要解决动物与人争食的根本之策还在于继续保护野生动物和强化生态建设。首先要加强生态走廊建设,把被分割的森林板块连接起来。其次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再则,要加大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坚决打击滥捕滥猎行为。 甘肃省旅游局局长邓志涛坚决反对捕杀野猪。他认为,野猪毁食农作物,农民可以调整种植结构,比如栽种茶树。茶树,野猪不吃。还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最好的办法是退耕还林。(廖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