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邮政:交了钱什么都能寄 假药何以泛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 11:10 南方日报 | |||||||||
作者: 钟跃东 疾风骤雨的执法行动固然重要,加强对药品销售渠道的监控才是治本之道 记者发现邮购零售等流通环节存在漏洞,患者缺乏安全用药意识也助长假药流传
编者按 在全国多个地方造成服用者死亡的“治疗风湿哮喘”假药,原来早已流传到广州,并已经导致患者死亡。7月30日,本报经过深入调查,将事件真相大白于天下。执法部门迅速出动、老龄委呼吁老人要小心、受害者纷纷痛陈、假药贩子如过街之鼠……一时间,全社会掀起声讨假药、问责假药何以泛滥的强大声势。目前,执法部门查处假药的成果尚在统计中,不日将向社会公布。可以肯定的是,经过此次大规模清查行动,制假售假网络均遭到重创。今天,一直跟踪该事件的本报记者对假药泛滥的原因进行了全方位审视思考,本次集中报道也以此暂时告一段落。但本报对危害群众健康的假药的关注与打击仍将持续。 假药案经本报曝光后,在各方的关注下,目前已成为相关职能部门的一个工作重点。连日来各方都在全力追查此事,药监部门放弃周末休息展开药店大检查。读者纷纷询问:是什么原因令夺命假药泛滥?哪些部门哪些人应承担责任?综合各方反馈信息,结合本报的调查,记者发现假药的邮购、零售等渠道存在明显漏洞。而患者缺乏安全用药意识,也在客观上助长了假药泛滥。 问责邮购:交了寄费任何邮品都能寄吗? 综合各地媒体报道和当地药监部门通报,记者发现邮购是这些假药的主要销售渠道。 记者调查了解到,早在2002年,国家药监和邮政部门曾就此类邮购假药的监管查处联合发文,到2003年上半年,两部门再次发文《关于防止假劣药品通过邮政渠道寄递的通知》,共同打击邮售假药的不法行为。通知提出对制售假劣药品问题严重的重点地区,经当地药品监管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协商,邮政部门在接受邮寄药品时,可请用户出示药品销售部门开具的发票和药品监管部门开具的证明收寄。 近日的执法行动发现,邮政部门的个别支局不仅没有起到把关的作用,甚至成为假药贩子的帮凶。山东药监部门日前就通报,该省6家地方邮政支局涉嫌为售假提供渠道。 有市民建议,加强邮政部门的包裹、快递服务窗口服务人员的素质,对其进行一些药品常识的培训,培训成本不高,却能减少很大数量的假药从邮政渠道流通。而一些专家则提出,邮寄药品的服务可以适当压缩,集中在一些较大的邮政网点,药监部门在这些地方可以联合邮政部门对药品进行检查。 对于正常邮政渠道的监管,省邮政局相关人士则认为,假药流通的最大漏洞是无法可依。具体说就是邮政部门并无开箱检查寄送物品的权力,而且在没有工商或药监部门下文,明确要求不能邮寄某些药品的情况下,无权拒绝寄送某些药品。但问题是,工商或药监并不是邮政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否有权向邮政部门下文,邮政部门是否有义务依此文执行。由此,部门间的协调不力,是否也是假药在邮政渠道少被监管的原因呢? 问责药店:处罚太轻售假暴利足以捞回?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在广东,假药销售已进入具有合法证照的药店。 记者于7月29日暗访了5家药店,有4家在出售假药。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假药侵入零售领域说明,其流通渠道已比较完备。不少市民在采访中表示,他们会在药店购买假药的一个原因在于相信药店,因为这些药店具有国家有关部门发给的各种证照。那么,这些药店所有者在办理了相关证照后,有关部门又对他们进行了怎样的日常管理呢? 从此次假药案的情况看,一些地方的假药进入药店销售渠道已超过两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未被发现,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药店特别是分散在各地的私人药店的管理,暴露出药品销售管理中的软肋。所幸,在媒体曝光后,相关主管部门开展了积极有效的行动,短时间内查处了多家售假药店,这至少让我们看到了有关部门对于假药的查处决心。 一些药店经营者对于药店售假方面的管理有这样的建议:与其去探讨对流入正规渠道的假药如何监管,不如研究正规药店出售假药如何处理。一个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正规药店本身销售假药将被从重处罚,使其销售假药前不得不考虑所冒风险。 目前对于生产、销售假药,没有构成犯罪的,按照《药品管理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没收假药及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该批假药冒充正品价格的5倍以下的罚款。只有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构成犯罪。这样宽松的处罚,让一些见钱眼开的药商甘愿冒着被处罚的风险经营假药。 有市民称,应向国外监管食品、药品的制度学习,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就处以重罚,让违法药商倾家荡产。目前国内的药品市场正处于一个相对混乱的时候,“乱世须用重典”。 问责患者:服后不适为何还要继续用药? 夺命假药流入广东一事经本报曝光后,大批读者来电来函咨询或举报此类治疗风湿、哮喘的假药。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人服用假药3到4年,早产生明显不良反应了,仍然继续服药。 许多服药者初服此药是经口耳相传或街边广告,服药前、服药后一直未向正规医院的医生咨询,长时间一直不知所服为假药。一些人甚至到死都不知身体一直受假药侵害。更有甚者,知道是假药照服不误,本报早前报道了西关老人中有之,前日报道的个案中有之,如市民方先生的岳父出现了浮肿和手抖,又获知了所服为假药,依旧不听家人劝阻。专家分析,这与服药者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对这些药物产生了依赖有关,也与其安全用药意识淡薄,安全用药知识缺乏不无关系。有些患者轻信他人宣传,不到正规医院或药店买药。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要作好市民安全用药方面的宣传。省药监稽查分局局长何镜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在9月的宣传活动中加入对此类假药打击的宣传。 - 事件回顾 1 读者报料记者调查 7月18日,刘刚(化名)看见母亲正在服用一种名为CO风湿骨痛宁的胶囊,作为专业的药品打假人员,他的职业判断告诉他,这是假药。 记者接报后立即展开调查,假药受害者纷纷现身说法,而更多服药者身体受损而不自知,更有一些人在服用此类假药多年后,早早辞世,而其家人到假药案被媒体曝光之前,始终不知其真正死因。人们总以为病人是死于这种或那种疾病,很少有人会怀疑到假药头上。由此,流毒湖南、内蒙古、江苏等省区,造成数十人死亡的邮购假药在广州浮出水面。 2 报道出街反响强烈 7月30日,本报以《夺命假药流入广州》为题,对事件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反响强烈。各种有关此类假药的线索、咨询涌向本报信息中心。循线追踪,大量服食假药引发不良症状甚至死亡的个案纷纷出现。 在调查开展4天后,记者从市民的报料中了解到,服此类假药时间最长的人长达5年。一名59岁的何姓老者,早在1999年就在恩平听人介绍开始服用此类假药流毒最广的一种——“复方川羚定喘胶囊”。其家人读到本报报道,并得到相关部门证实后,老人才停服此药。 3 部门出动严查假药 报道刊出后,药监部门迅速出动,对全市药店进行大清查,查处了一些销售假药的药店。执法人员发现,假药正通过各种渠道流传。网上广告,街边贴纸、卡片,小诊所的推荐,人们口耳相传,各种方式的宣传让这些主要成分是激素和麻醉物质的假药,越来越多流入民间。 到假药案在广东东窗事发时,假药流毒已渗入广州、深圳、东莞、阳江、恩平、清远、梅州、惠州、潮州、汕头等多个地区。而假药的销售渠道也随着这些地下宣传而扩大。 - 新闻背景 假药成公害困扰全世界 假药目前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假药事件中有6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假药泛滥成灾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制造假药能带来丰厚的利润。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假药的生产额高达800亿法郎,国际贸易商会则估计,假药在全世界药品市场上占了6%~7%的份额,制药工业每年因此损失惨重。一些药品销售行业的从业者说,在我国,制造假药在一些人的眼中已经成为操作便利、利润奇高的生财之道。它是与走私、贩毒一样的高利“生意”,可说是一本万利。这一点正是假药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业内人士的说法是,只要假药还会产生高利润,就还会有人生产,有人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