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揭秘商家消费返券 > 正文
 

警惕黄金周四大陷阱:打折、返券、旅游、优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3日 03:56 北京青年报

  

警惕黄金周四大陷阱:打折、返券、旅游、优惠

黄金周消费警惕四大陷阱 供图/photocome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一折”陷阱

  “五一”长假期间,游客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吃、住、游、购物四大类,一些爱耍花样、不讲诚信的旅行社和商家也往往喜欢在这四方面做文章。

  吃:面对价格大战,一些热点旅游景区的酒店不但没有涨价,反而降价,结果游客
们往往只是看到价格前后对比,却并没有注意到菜量的“缩水”。

  住:由于游客选择的旅游景区多是位于陌生城市,所以对宾馆地理位置并不了解。在旅游旺季,同样是三星级宾馆,距离景区和市中心的位置不同,价格也要差很多。一些旅行社抓住这个猫腻,大打价格牌,结果游客经常是要忍受舟车劳顿,得不偿失,旅游质量严重受损。更有一些旅行社打出了“准星级”的牌子,结果只是“双人标间”,误导了消费者。

  游:在乘车方面,由于车型和配置不同,商家租车的费用也大不相同。一些旅行社打出了“全程空调旅游客车”的字样,价格也比其他商家便宜很多,“缩水”就在于偷梁换柱,将游客骗上一些安全性能较差、车内空间狭小的破车。

  在门票方面,一些旅行社虽然承诺景区入门门票免费,但景区内另设小景区单独收费现象却很普遍,结果是一路走来收票不断。此外,由于不少公司对导游实行“零薪制”,导游只好在游客身上“割肉”,所以出现游览时间减少、购物时间狂增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折起”:一些旅游购物商店打出了“一折起”的广告,常常是“一折”两字字号大,颜色醒目,而“起”字缩小字号,容易被忽略。同时,只有极少的商品是一折,而且商品的折后价格往往高于实际价格。更有商家设置了“特色购物”、“平安购物”等陷阱,表面上是诚信经营,实际上却是欺生宰客。

  文/新华社记者邹大鹏

  返券陷阱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假日消费要保持理智,谨防商家促销陷阱。

  节日期间,各地商家纷纷推出打折优惠、购物抽奖、购物返券、买一送一等促销活动,特别是返券活动更为诱人。以往是“买100,返30、50、60”不等,如今则是“买100,返100”“买200,返200”,返券金额与消费者支付金额相同。然而,这种返券活动好比“水中捞月”,看起来消费者很占便宜,实际上,像食品、品牌服装、家用电器、照相机等一些热销商品很少或者根本不参加返券活动,消费者真正想买并能买到的商品少而又少。餐馆返券也是如此,什么酒水、海鲜、烤鸭、20元以下的菜、主食、包间外用餐等,统统不在返券之内。如果消费者事先不问,服务员也不会主动介绍哪些返券,哪些不返券,只是当消费者结账时,服务员才会告知消费者。123

  专家提醒说,节日期间,商家总是变着法儿吸引消费。面对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消费者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智消费。一是参加有奖销售或者返券活动时,要主动了解有关活动规则,避免陷入商家设计的迷魂阵中。二是购物不凑热闹,不受他人影响,以避免冲动购物带来后悔与麻烦。三是购买大件商品要慎重,因为大件商品有“三包”责任期限,如果为应付节日临时用而购买,之后又长时间存放,一旦超过“三包”期限后,消费者则丧失“三包”权利。四是按需购物,不图便宜。

  文/新华社记者刘浦泉

  旅游陷阱

  出外旅游,很多人都会在当地买点纪念品。一些商贩抓住了游客的这个消费特点,做一锤子买卖,狠宰外地游客。专家建议,旅游购物要“冷眼旁观”,千万不要掉进商家所设的购物陷阱。

  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刘爱芝说,在导游帮商家赚钱的伎俩被人识破后,现在的商家又出了很多新招,游客在购物中一定要小心提防。

  “老乡”陷阱。“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给你个成本价,你也帮我一个忙。”在购物中,很多游客都会遇到这样热情的“老乡”。这时,一些游客就会出于对老乡的信任而慷慨解囊。殊不知这些商家一会儿跟东北人是老乡,一会儿又跟南方人攀亲戚。所以游客在购物中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虚假的同乡情而蒙蔽。

  “特色”陷阱。游客在旅游景点购物,大都图个特色,很多商家就抓住了游客买“特色”的心理,大肆宣扬所谓的“当地特产”。就拿玉器来说,辽宁出玉石、新疆出玉石、山西出玉石、北京出玉石……当地商贩们的介绍让人感到几乎全国各地都出美玉,然而买回来找专家一鉴定,结果可就和商贩的宣传大相径庭了。由于普通游客不可能对当地所有的特色都熟悉,所以在购物中要多咨询,或者提前确定自己要买的“特色”,别被商家的“假特色”所骗。

  “平安、吉利”陷阱。“一百元买个平安还贵啊!”“花点钱买上这个玉佩,保你升官发财。”在旅游购物中,很多旅游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推销方式。一些商家在“热心”询问你的年龄、属相、工作等情况后,进而向你推荐各种“保平安、发财、高升”的商品。对于这类商品,很多人觉得花钱不多,就图个吉利。专家提醒,出外休闲旅游,平安、顺利是每个人的心愿。但这些“保平安”的商品实际意义不大,要冷静对待商家的“热心”。123

  作者:张栋

  文/新华社记者王春雨

  “优惠”陷阱

  “五一”长假,又一个家电销售高峰来临,家电厂家、商家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但一些商家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中却陷阱重重。近日有业内人士现身说法,揭露家电市场促销活动中藏匿的种种陷阱,给消费者提个醒,帮助消费者认清这些真实的谎言。

  陷阱一:超低特价机。经常可见广告中“爆炸性”推出99元的彩电、66元的手机,这样的好事真的会落到消费者身上吗?给您4个难买到的理由:1.“超低特价机限量”,多则20台,少则只有三五台;2.先遇“内部消化”,再遭专门以倒卖超低特价机为生的“黄牛党”哄抢,消费者难得实惠;3.销售场面混乱,抢购不安全;4.常用抽奖产生,存在更多猫腻。

  陷阱二:返券消费。如今一些商家“返券”大行其道,即消费到一定数额后,商家按比例返还消费者限期限量消费的代金券。“返券消费”实际上是迫使消费者进行临时性消费,受很多非理性的消费动机影响,易被误导被动重复购物,增加购物成本,给顾客带来的实际利益很少。

  陷阱三:返修机、残次机。假设“廉价馅饼”真的落到了自己的嘴里,未必就能说“味道好极了”,消费者很可能遭遇一些黑心商家的返修机、残次机,特点是先天有质量问题,存在安全隐患,被“化装”成正品销售,或作特价机、赠品滥竽充数,欺骗消费者。

  陷阱四: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许多消费者冲着广告中的优惠去购物,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一肚子郁闷:“超低特价”原来只限5台;“全场打折”返的却是代金券;“买一送一”送的仅是价值很小的小礼品……个别消费者去找商家理论,但在广告中“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场所有”面前大都只好选择息事宁人。而商家则利用消费者这种普遍存在的消费心理,大搞促销,一旦发生争议,便抬出“最终解释权”作为挡箭牌。

  作者:张栋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