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预计特斯拉2017年销量达9万辆

2013年05月29日 21:38  新浪财经 微博

  近期高盛给予特斯拉中性评级,目标价61美元,主要内容如下:

  高盛把特斯拉的股票评级下调至中性,从美洲买入名单中移除,风险/回报更为平衡。

  情况变化

  特斯拉公司公布第一季度财报后,高盛把该公司股票评级下调至中性。高盛认为,特斯拉公司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该公司拥有合适的产品、理想的商业模式和有望获得成功的团队,其增长前景具有真正的稀缺价值。然而,特斯拉股价从3月19日低点上涨了59%(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5.4%),根据周三收盘价计算,距离高盛未来六个月的新目标价61美元仅有9%的上涨空间,使风险/回报更为平衡。2012年1月17日高盛把特斯拉列进买入名单以来,该公司股价上涨110%,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5%。过去12个月中,特斯拉股价上涨85%,同期标准普尔指数上涨15%。

  目前观点

  高盛认为,特斯拉公司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总体积极,本季度的流动资金情况有所改善,按照2万辆的年产量计算销售额有所增长,意味着日产量达到55辆,远远高于2月份35辆左右的日产量。但是特斯拉公司也存在弱点,不计碳排放额度收入,第一季度毛利率相当低,仅有5%,并且出现预订/订单撤销更新。高盛修正2013-2015年调整EBITDA预期,分别从8400万美元/3.44亿美元/5.04亿美元下调到6900万美元/2.67亿美元/4.01亿美元,主要是因为租赁会计准则的运用,推迟了收入确认。实际上,高盛对特斯拉公司的全年预期变化不大。高盛认为特斯拉将在年底实现25%的毛利率,因为大量成本杠杆依然存在(即使产量接近销售速度),比如物流费用减少、组件成本降低和制造工艺改进。尽管这对特斯拉打造其业绩纪录有积极影响,高盛依然认为,该公司调整后利润的潜在风险开始得到充分体现,目前股价涨幅过大,高盛对此持观望态度。高盛的估值基于企业价值/销售收入、企业价值/ EBITDA、市盈率和到2018年的贴现现金流,折现后得出现值。由于特斯拉第一季度经营良好,销售额好于预期,季度末流动资金有所改善,因此高盛的折合率从此前的20%降至15%。高盛也上调了稀缺溢价,从此前的15%上升至20%。主要上行风险/下行风险:长期需求和经营的稳定性。

  高盛因租赁影响下调近期每股收益预期

  高盛下调2013/2014/2015年每股收益预期,主要是考虑到特斯拉最近宣布融资计划的影响。根据特斯拉公司的预计,这个计划现在的交易收入大约占美国销售额的25%,该公司预计将在今后几年增长到50%。尽管这个项目本身并不属于租赁范围(参考2013年4月2日高盛的分析:Model S汽车吸引客户选择,并非没有损益风险),但是特斯拉被要求采用租赁会计准则。因此,高盛预计这对特斯拉在2014年和2015年的收入产生超过5亿美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这项计划导致前期收入确认降低。然而,在今后几年这方面的影响较小,因为账面累积的租赁款项基本上抵消了降低的前期收入确认。高盛依然预计,特斯拉将在2017年实现产量正常化,达到9万辆,营收为64亿美元,盈利约合每股5.33美元,这支持高盛未来六个月61美元的新目标股价。

  高盛小幅调整近期销售预期

  高盛强调了确定特斯拉预期的主要假设。相比此前的预测,高盛小幅调整了2013年和2014年产量预期。尽管高盛把2013 年Model S汽车出货量预期上调到2.1万辆,符合特斯拉最近公布的财务指导,不过同时下调了该公司2014年销售预期,反映了ModelX汽车平台的缓慢发展。如图所示,高盛预计这家公司拥有ModelS/X车型,下一代汽车项目将在2017年全面投产,这个初始区间基于估值得出。

  可持续需求依然是重要问题

  尽管生产目标的执行情况符合计划,但是长期需求依然是关键因素。因此高盛对特斯拉公司的预订/订单取消更新感到失望,这个因素增加了更多的透明度。正如上文所述,根据年度运行率计算,特斯拉接受订单的速度大于每年2万辆,表明1月/2月的时间框架急剧增加。

  长期来看,高盛通过产品价格和产量需求的广泛关系,对特斯拉ModelS车型和第三代车型的产量做出预计。高盛提出了全球豪华车销量及其价格定位的简单回归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评估特斯拉汽车的需求。高盛认为,汽车并不是纯粹的商品,就同样的价格定位而言,产量具有显著的差异,归结于主观因素的作用,比如品牌知名度和品质认知,高盛认为特斯拉公司拥有良好的起点。

  ModelS车型的价格预期为7.5万美元(中间价为8.3万美元,抵扣7500美元的税款),第三代车型的价格预期为4.1万美元,表明汽车需求预期分别为5.1万辆和8.7万辆。然而,鉴于电动汽车目前的接受率将对较低,高盛对结果进行折合,根据目前的模型估算,到2018年,ModelS/X车型的销量为3.7万辆,第三代车型的销量为6.7万辆。

  高盛认为,如果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出现明显的提高,这些数据具有显著的上升潜力。

  估值

  高盛采用企业价值/销售收入、企业价值/ EBITDA、市盈率和贴现现金流为该公司估值,然后把四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平均。最后,高盛上调了稀缺溢价(从15%上调到20%),反映特斯拉的增长特点,这在高盛给予评级中是相当不寻常的做法。

  高盛在估值中运用的目标倍数来自广泛的企业群体,包括豪华车制造商、汽车技术公司和高增长公司,他们的增长特点与高盛预计特斯拉今后几年的增长特点相似。由于只有少数预计指标出现在2014年以后,高盛使用2014年的估值倍数对今后几年进行预估,但是对结果进行折合,得出现值。由于特斯拉第一季度经营良好,销售额好于预期,季度末流动资金有所改善,高盛把折合率从此前的20%下调到15%。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方要日更正官房长官相关言论
  • 体育中超-黄博文两球 恒大主场4-0贵州 视频
  • 娱乐黄贯中轰黄家强 港媒曝因朱茵兄弟反目
  • 财经传房产税确定向增量开刀 杭州或纳入试点
  • 科技亚马逊Kindle入华落定:6月7日国内上市
  • 博客蒋方舟:妓女悲惨遭遇 北京超美朝霞(图)
  • 读书八角楼见证慰安妇屈辱史:旗袍(全)
  • 教育中国校友会网2013大学排行揭晓:北大夺魁
  • 育儿北京发现一6岁男童感染H7N9禽流感
  • 李光斗:中国式关系营销面临变局
  • 太友:大连女骑警何来去留之争(图)
  • 苏鑫:现在怎么买房能保值
  • 白明:中国石油进口超美国意味什么
  • 李山泉:互联网摧毁中产阶级
  • 易鹏:城镇化40万亿投资是个谬误
  • 叶檀:中投成了烫手山芋
  • 钮文新:中国进口10万亿美元?
  • 黄鸣:中国为何没能诞生乔布斯
  • 罗天昊:产业协同 长三角更胜珠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