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欣
美“降级风波”殃及全球 亚太股市齐跌A股放量暴跌 美股早盘齐齐跌破3%
昨天,全球金融市场遭遇了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最黑暗”的一天。由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风暴,亚太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中国A股一路暴跌,跌破2500点关口,创下今年新低,跌幅一度高达4.83%,盘中一度出现百余只个股跌停。
8日,纽约股市早盘急跌,三大股指一度跌破3%。同时,标普将房地美及房利美的债务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给飘摇的全球金融市场再添变数。
文/记者杨欣
全球:一周蒸发2.5万亿美元
8月5日晚,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从最高级别的AAA下调至AA+,并将其评级前景定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度丧失AAA评级,引起全球关注。
当日亚太股市也全线走低,中国香港恒生指数最低接近900点跌幅;韩国股市一度暂停交易;澳大利亚股市周一低开低走,标普澳证200指数收报3986.1点,跌119.3点;日经指数险收9000点关口。
7日上午,以色列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TA-25指数开盘后超跌6%暂停交易,收盘时该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80.69点,跌幅为6.99%。此外,本地区唯一于周六开始一周交易的沙特阿拉伯股市上周六出现5.5%的暴跌。
暴跌之下,全球股市上周蒸发市值约2.5万亿美元。
A股:恐怕难以独善其身
周一深沪A股受美主权评级下调影响,低开收阴,沪综指一度跌破2500点,收报2526.82点,创下3.79%的年内最大跌幅。深证成指收报11312.63点,跌幅也达到了3.33%。板块方面,仅有黄金股遭到避险资金追捧,其余板块全线大跌,并出现罕见的76只跌停板。
“美国失去最高主权信用评级后,美元持续贬值将把全球拖入高通胀时代,随之而来的将是美国国债价格猛跌、全球股市下挫等连锁反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A股恐难独善其身。”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仇彦英说。
股民:2008年抄底还在亏
权威调查显示,今年有八成股民在被套和亏损中煎熬。80.6%的投资者坦承今年上半年亏了钱,10.2%的股民勉强维持盈亏平衡。
实际上,2008年1664点的成功抄底者不少还在亏损。股民江先生称自己在1664点抄底一直持股到现在,亏得一塌糊涂。2008年底,江先生在1664点满仓华能国际,成本仅6元多一点,此后股价一度冲至9元,但今年5月又从6.6元跌至4.8元,江先生被套20%左右,浮亏近10万。
调查显示,看多和看空的投资者分别为45.5%、49.8%,而看平的人仅有4.7%。
分析:海外市场非A股暴跌主因
全球股市的恐慌走势让不少老股民担忧2008年式的大跌再临A股。多数分析人士人认为,A股会受累全球股市而走弱,但无人认为2008年暴跌会再临。
目前沪综指动态市盈率15.04倍、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14.10倍,处于相对低位。包括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均认为,目前A股无论从估值还是面临的外围危机都无法与2008年比较,因此也难再现当初的连续暴跌。
悲观的分析人士则认为市场可能会下探去年7月低点,即跌破2400点,形成大的二次探底。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表示A股很难幸免,或将“探底2400点”,提醒股民“别急着抄底”。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A股市场而言,海外市场的动荡不是导致其暴跌的唯一原因,甚至也非主要原因。除了通胀和紧缩政策,经济增速的回落,以及企业盈利预期的向下修正,是暴跌的重要因素。“对实体经济的恐惧已经超过了对货币宽松的热情。”上海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说。
新闻分析
美主权信用“降级”
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据新华社电 美国标准普尔公司日前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此举引发市场剧烈波动,而它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也备受关注。
外储经营压力有所增加
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目前我国拥有着3.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其中70%以上为美元资产。此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给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带来一定压力。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不排除美元贬值的可能,这可能会让中国外汇储备遭遇一定的损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宋逢明警告称。
引发热钱压境之忧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事件将令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可能直面热钱压境的风险。“相比于欧美等国,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高增长,利率水平较高,汇率升值空间大,因此中国市场可能会成为部分国际游资的觊觎之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称。
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
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会带来美元走势的继续疲软,可能会增加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人民币会面临一定升值压力,未来几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可能面临外需持续疲软、汇率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不利环境。”张明说。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受限
此前市场对8月份央行再次加息的预期一度有所增强,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令央行加息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加不加息是个很纠结的事。”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目前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推出已是箭在弦上。这种情况下,中国央行对于加息可能会更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