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时报 印度】一些国家习惯了拥有战略力量的观念和现实。就像19世纪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今天的中国也是如此,娴熟于欧洲古典的力量平衡游戏。
印度明显不同。从经济角度看,它的信心已被推高,现在西方看着它的目光混杂着尊重和贪婪:“印度很快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什么样的交易能打动这个新兴市场呢?”
然而,为了了解印度的政治和与外部世界的外交关系,最具启发意义的是与1920年的美国相比。就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过去二十年中,印度正意识到它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深刻的改变。而且,和当时的美国一样,印度还不习惯行使国际权力。
印度的历史和文化,从公元前3世纪神秘的阿育王到甘地,推进它在与世界的关系中更加强调道德伦理,并且将自身看作“特殊的”国家。相比中国,印度发现很难适应作为新兴强国的地位。当然,如果说印度有“自卑感”,可能显得有些夸张。然而印度在不断将自己与中国比较,继续与巴基斯坦纠缠,最近开始批判与美国的关系。
印度承认在所有的战略层面,它与中国并不在一个层次,但同时宣称在“民主化”方面对中国的优势,这很正常。但一位印度学者以“呆板的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多样化作比,这可能就不太合理了。
印度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张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在二十国峰会(G20)中的关键作用,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加强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强硬派。从新德里的角度出发,中国合理、谨慎、基本满足的形象(由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传递给世界)看起来不那么明显了。
涉及到巴基斯坦时,印度似乎同样缺乏信心。在各方面,人口、经济、军事和政治上,印度远远 高于巴基斯坦。但是印度似乎并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它西北邻居的关系,甚至在其政府中没人负责这一问题。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不能公开宣称,比起当前的混乱局势,它更喜欢穆沙拉夫在巴基斯坦的独裁。实际上,在印度流行的是面对巴基斯坦的深深挫败感。印度对巴基斯坦政府的提议大多悬而未决。每次印度官方表达他们的不安,美国、或者国际社会总是批评他们的表现不负责任。
如果印度不相信美国及其盟国能在阿富汗真正“成功”,也不愿意塔利班重新掌权,这会导致巴基斯坦塔利班化。然而印度似乎在以一种非常“欧洲”的方式处理阿富汗问题;它愿意出钱和专家,但不会派出军队。
印度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焦虑和沮丧,转化为对美国幻想破灭和愤怒的混合。从新德里的角度看,这令它被巴基斯坦操控。印度不能完全确定美国人究竟是“幼稚”还是狡诈——不管怎么说,他们不放心。
不管怎样,俄罗斯总理普京访问印度带来的两国关系回暖,并没有对两国关系带来根本性的逆转,就像印度20世纪90年代与俄罗斯决裂一样。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交流,只有他们各自与中国的五分之一。时下在新德里和莫斯科盛行的是简单实用主义。
虽然有足够的空间让欧洲了解印度的世界观,但它(相对中国)在欧洲看来,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而非政治。当谈到政治和双边关系,法国和德国的立场似乎比英国更重要。英国统治的痕迹仍然可以在新德里的建筑和印度军队的制服上看见,但英国已失去在印度的任何优势。过去的事 是真的已经过去了。
印度对战略力量的不安,它与庞大的欧盟相似之处仅有英语,反映出它仍在过程中的自我意识重新确定。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实践,它不会成为另一个中国——它既缺乏手段也没有雄心。这是西方在印度投资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