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桂娟:最晚应在十三五期间开征碳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21:18  新浪财经
王桂娟:最晚应在十三五期间开征碳税
  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在即,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庄贵阳和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政策研究员王桂娟做客“哥本哈根会议”系列访谈,解析中国低碳经济路径及碳税的制度设计。(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主持人权静:庄博士再给我们补充一下。

  庄贵阳:王教授介绍的比较全面了。还有一类政策是基于市场的政策,排放贸易、交易。现在基本上可以划分四大类,第一大类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所导向的国家目标,发展规划,强制性的标准,以及标识等等。第二类就是税收、金融、贸易、投资等等方面的激励政策。第三类就是市场的手段。第四类就是信息服务,或者是自愿减排等等。

  王桂娟:碳税可能列入其他税种征收

  主持人权静:我们知道王博士是来自于财政研究所,有相关的研究,尤其给我们带来了一份报告,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从税收的角度来给大家详细的阐述。

  王桂娟: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财政部研究所从事了一项关于环境税制路线图包括碳税设计,也是刚刚完成的。接下来我要谈的内容就是基于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主持人权静: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个常识,碳税是什么样税种,怎么样收法,在全世界哪些国家是征收了碳税的?

  王桂娟:大家猛一听碳税都认为是一种新的税种。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来说,碳税并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税种,从世界各国的开征经验讲,往往是作为消费税的组成部分,是其中一个税目。我们建议不是把碳税作为一个税种引入,它有很多种可能的形式,在下面我会详细的介绍。首先是明确,不管是从国际上还是从资深的设计来讲,碳税不是独立的税种。

  主持人权静:不是征碳税的钱,而是放在其他的税种之中。

  王桂娟:比如说放在我们新开征的环境税中,或者参照燃油税一样放在消费税中,作为消费税的税目都是有可能的。

  王桂娟:碳税宜低税率引进

  主持人权静:怎么分类的问题。碳税到底是什么税,是按什么标准来算的

  王桂娟:碳税针对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和个人征收的一个税。它的征收对象就是针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促进人们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主持人权静:具体怎么征收,我们每个人也呼吸二氧化碳,按人头收吗?

  王桂娟:主要是针对使用化学燃料,国家希望通过政策减少排放的。对人就没法说了。

  主持人权静:比如说用煤、石油比较多的企业。

  王桂娟:对。

  庄贵阳:对碳税,我研究的不多。但是我想碳税肯定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还是以保护全球的环境为目的,通过消减二氧化碳来缩减全球变暖的速度。

  主持人权静:全世界有哪些国家是已经征收了碳税的?

  王桂娟:据我们的统计,开征碳税的国家主要有芬兰、挪威、英国、丹麦、爱尔兰、意大利、德国、瑞典、爱沙尼亚、波兰、斯洛文尼亚,再加上法国。

  主持人权静:挺多的,美国没有,头号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没有。

  王桂娟:美国连《京都议定书》都不加入。

  主持人权静:我们来讨论中国的碳税怎么设计,王博士也谈到放到环境税里面更加合适一些。

  王桂娟:从理论上来说,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征收的,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说,碳税一般是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按照含煤量来进行征收。从本质上来说,碳税是通过增加化石燃料的价格来提高能效和资源的节约使用。

  碳税的具体的开征形式,我们认为它还是应该尽量的符合现在简化税务的大思路,不宜单独作为一个税种。目前大家讨论的有三个方案:一个是作为新开征的环境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就是作为消费税的税目,参照燃油税征收;第三就是把它作为资源税的一部分来开征。但是我们的研究,认为倾向于前两种选择。

  因为从碳税的具体目的来说,跟资源税的设计目的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的。所以我们倾向于把它,先引入环境税,碳税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排放也是作为一个开征对象,或者把它直接放在消费税中。

  主持人权静:税率是怎么设计的?百分之多少,或者是什么计量方法?

  王桂娟:在具体的税率设计中,我们认为要比较慎重的。开征碳税需要有几个原则:一个是约束与激励并存。一方面要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但是对采取积极措施、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企业也要鼓励,给他们设计一部分的优惠税务。而且在开征最初,考虑到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对能源密集型行业,不不宜一下子给它们太高税负,否则对经济的影响有点过大了。这是一方面。

  再一个,跟我刚才说的一样,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毕竟我们现在发展还是硬道理。不宜对产业还有企业的竞争力打压过大。所以提出低税率引进,再逐步提高。

  主持人权静:先做起来,然后慢慢一步一步细化。

  王桂娟:如果一开始税率过高,抵触、反对的意见呼声就比较高,也不易顺利开征起来。但是如果税率过低,大家没什么感觉,也不会改变一些消费行为。所以我们建议先低税率开征起来,国家明示这个税率是要逐步提高的,给大家一个合理的预期。

  在大家选购汽车,或者是其他一些消费行为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预期,税肯定是要提高的。我们大的方针是低税率引进再逐步提高。

  王桂娟:碳税征收初期不宜超过每吨15元

  主持人权静:现在已经有一些效果了,自从国家规定1.6升排量的汽车购置税可以减半之后,很多人买车的时候都选择更节油的汽车了。随着税务的逐步提高,让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有这样的概念。引进的时候有没有一个初始的设计税率?

  王桂娟:我们也进行了一些不同假设税率在虚拟情景下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分析。基于我刚才的考虑,一方面我们是要积极去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对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产生较大的压力和打击。目前初步的设想是按照每吨二氧化碳多少元来设计的税率。现在提出来是不易超过15元每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主持人权静:这个是有点专业,具体落实到老百姓的消费行为上,大家还没有什么直接的感觉。直接跟花钱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王桂娟:是可以按照不同化石燃料含碳量征收过去。

  主持人权静:更多是针对企业?

  王桂娟:设计上针对企业和个人。我们主要是对企业征收,但是这个税负是转嫁的,企业成本增加了,末端产品的价格增加,老百姓购买的时候,税负还是由消费者负担的。对天然气、汽油,老百姓去买私家车汽油的话,里面就含有碳税的部分了,税负也是老百姓能感觉得到的。

  主持人权静:大家最直接的感受,开费油的车成本越来越高了。

  庄贵阳:王教授可以解释一下,一吨煤可以排多少二氧化碳。

  王桂娟:按照我们理论上的含碳量,实际上不同的煤含碳量不一样,包括石油、天然气都是不一样的。大体按照一个平均水平来算的话,如果我们按照每吨二氧化碳征收1元的碳税的话,对应到煤的话,就是每吨煤要增加1.94元。对应到原油,每吨原油要增加3-4元。如果我们按照10元每吨二氧化碳来设计这个税率的话,煤每吨要增加19元多,原油每吨要增加30多元。这个应该不是特别高。

  主持人权静:再折算到普通的人,开车要是加油的话。

  王桂娟:可以自己折算一下。

  王桂娟:碳税最快十二五期间征收

  主持人权静:更少一些,低引进逐步增加的意思。

  最后讨论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推出时机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大的经济形势还是在经济复苏和回升的过程当中,如果现在这个时候推出碳税会不会对我们经济复苏有负面和不利的影响?怎么拿捏这个度,选择好的时机来推出?

  王桂娟:在时机上,我们也专门做了分析。我们认为开征时期,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国际的经济环境,与我国的整体税负水平都是要联系在一起考虑的。

  刚才我也说了,在具体形式上我们倾向于把它作为环境税的组成部分,或者是消费税的组成部分,目前资源税还没有推出,我们虽然有资源税改革的计划但是还没有推出。我们想结合目前的国内的经济形势,我们的经济刚刚启稳回升,应该先推出资源税的改革,再抓紧时机安排碳税的进一步改革。

  我们想在碳税具体的开征上有两个方案可以选择,一个是力求达到的快方案;再一个是必须确保的“慢”方案。快方案,我们想最好是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慢”方案在十三五期间,应该把它推出来。按照这种测算,2020年中国还不对二氧化碳排放开征碳税,对于我们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减排目标就非常不利了。

  主持人权静:目标能不能完成可能也跟碳税的征收有关。最好能够提早进行部署。

  王桂娟:对。

  主持人权静:碳减排应该是以市场的形式实现,还是走强制的实现,更多是自愿的落实还是强制的推进。这个两位怎么看?

  王桂娟:我觉得是两个角度,税收本身就是国家一个强制的手段。但是为什么把税收手段作为经济政策呢?不是行政手段。没有强令要求经济主体不能进行碳排放,经济主体是有一定的选择空间的,征收碳税是强制的手段,但是没有强制的要求必须购买小排量的汽车。

  主持人权静:你可以自愿选,但是告诉你选择大的肯定贵,如果你愿意承担这个成本是可以。

  庄贵阳:从国际经验来看,碳税是一个强制的手段,但它有其他的配套措施,比如说你用了清洁的能源,可能会有一些补贴,通过这些会使消费者自己会做出相应的选择。这样的话才能降低征税的成本,减少社会的矛盾。

  主持人权静:好的,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访谈就先进行到这儿,非常感谢两位。中国作出承诺,在2020年碳排放减少40—45%,确实是非常宏大的目标,但是我们也相信这个目标之下,中国会采取一步一步非常扎实的行动,碳税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也希望这个制度能够尽快的完善起来。谢谢两位做客我们的直播间,也谢谢网友收看我们哥本哈根会议的系列节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