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5日,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拉开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序幕。如果将这一天视为这场危机的起点,那么到今天,这场危机即将迎来一周年。
沦陷于“百年一遇”危机中的世界经济近期似乎否极泰来。复苏的言论已不绝于耳,复苏的证据也在不断出现。然而,眼下的复苏也许只是危机后低水平上的“超跌反弹”,世界经济是否已重回可持续复苏之路,目前难有定论。但正如《时代》杂志所评论,此次危机将对全球经济的未来产生根本性影响,危机之后的世界,将不再是危机之前的那个世界。一年来,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版图,改变了许多国家的命运,改变了成千上百万普通人的生活,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现状篇 全球经济喜忧参半 中国经济曙光初露
2009中国企业500强多项经营绩效指标超过美国企业500强,1706亿美元的净利润高出后者700多亿美元。与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企业相比,近日从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传来的相关数据令人眼前一亮。
遭受重创的中小企业同样表现出复苏迹象。在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浙江温州市,金融危机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促使温州进入转型期,不少企业家加大品牌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甚至涉足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我们遏制住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达到7.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刚刚举行的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说,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环境下,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结果。
8月,中国经济延续了上半年的良好复苏势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全社会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0.36%,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无就业复苏”困扰西方
不只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美国经济已经暂时止住下跌态势,今年二季度跌幅同比缩小了1%;日本同期GDP在时隔五个季度后也再次出现增长;欧元区同期GDP降幅缩小,欧盟发言人称“比想象的要好”。
不过,美联储近日发布的美国经济形势“褐皮书”则提醒人们,美国经济恢复喜忧参半,最大问题是动力不足,缘于消费低迷和创纪录的失业率。有专家指出,如果消费不能重启,经济难以进入自主增长的轨道。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决定消费的首要因素——可支配收入的现期情况不佳,预期也不乐观。
以美国为例,今年以来该国消费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6月、7月连续出现了负增长。此外,危机前几乎不存钱的美国人现在把近5%的收入储蓄起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的家庭储蓄率可能会升至7%-9%。
不仅在美国,全球范围内多数经济体都在承受“失业之痛”。“无就业复苏”的字眼已频繁见诸媒体。如果处理不好,失业问题将对经济产生新的冲击。
刺激计划进退两难
在危机高潮期,全球主要央行联手大幅下调基准利率,维持了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避免了全面崩溃局面的出现。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强力“药方”在大病之际不可或缺,但也有很大“副作用”,如果不能被妥善调和,重疾初愈的世界经济在康复过程中可能“虚不受补”,出现新的疾患,通胀就是一个重大风险。此外,专家还呼吁警惕公共财政危机爆发的风险。正因如此,国际机构、各国政府以及研究人士对建立“退出策略”已有普遍共识。但“退出策略”难点在于实施的时机和尺度。晚退出,退出不彻底,可能会导致通胀风险加剧;早退出,收缩过度,又可能釜底抽薪,危及复苏进程。决策者无疑面临两难选择和重大挑战。
改变篇 打破“西方崇拜”, 中国等成经济新引擎
改变一
削弱美国世界经济的地位
这场危机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或许就是改变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数十年来,美国消费者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此次危机爆发后,世界已经无法继续指望债台高筑的美国消费者来带领世界走出危机,各国纷纷开始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将目光转向其他国家或者国内。毋庸置疑,中国、印度等亚洲经济体正在快速成长,并不断扩大其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分量,为世界经济提供新的推动力。或许可以说,这场危机在暴露美国经济实力的缺陷和局限性的同时,凸显了中国、印度等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
当然,虽然遭受了打击,美国仍然是全球第一经济大国,世界经济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也没有国家能够在一夜之间取代美国的地位。不过,至少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世界经济将不再是单发动机,而会是双发动机或者多发动机。
改变二
经济增长模式遭拷问
这场危机改变了不少国家的命运,一些国家几乎是一夜之间,从“天堂”坠入“地狱”。不论是爱尔兰,还是波罗的海三国,抑或是冰岛,都在这场危机中遭受到了最沉重的打击。过度的金融泡沫或房地产泡沫,曾让这些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无限风光,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表面之下,却累积着可怕的风险。也就是说,他们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重大问题,需要纠正。然而,或许只有一场危机,只有泡沫破灭后带来的极端痛苦,才能真正促使这些国家反思存在的问题。
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些国家的遭遇和教训,其隐藏重大弊端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样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改变三
不再迷信西方经济理念
这场危机改变了人们的诸多观念。曾几何时,美国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令很多人眼花缭乱,无比羡慕。就连引发这场危机的“次级贷款”也曾被视为金融创新之举。然而,一场危机让人们意识到,所谓的金融创新,很大一部分无异于制造金融泡沫,只不过是华尔街用来圈钱的种种伎俩。可以说,这场危机打破了对西方和美国经济理念和政策的迷信,也打破了西方在经济、金融等领域的优越感。对很多国家和民众来说,美国和西方今后将不再只是学习的目标,还将是批判的对象。这种观念上的变化意味着,非西方国家将以更加独立的思想和更加平等的地位,与美国和西方进行各种交流。
格林斯潘
经济危机已近尾声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美国经济危机并未完全结束,但已近尾声。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说,整体经济已经触底,虽然经济危机还不能说已经完全结束,但已经“非常接近(结束)”。 “我认为经济崩溃已经不可能了。”
他确信美国经济已经在7月中旬迎来拐点。不过格林斯潘对房地产市场依然信心不足,认为房价目前仅仅是暂时企稳,依然有第二轮回调风险,但不太可能再次出现大幅下跌。
奥巴马
美经济衰退正在缓解
美国总统奥巴马此前在其每周例行的全国广播讲话中说,美国经济衰退正在缓解,但全面复苏尚需时日。奥巴马当日援引美国商务部最新经济数据说,过去几个月美国经济运行总体上好于预期,今年第二季度经济仅出现1.0%的负增长,这主要归功于规模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奥巴马认为,经济刺激计划与美国政府其他重大举措在过去6个月中“刹住”了经济衰退的步伐。不过,奥巴马提醒说,经济的全面复苏不可能一蹴而就,尚需时日。
索罗斯
美经济三季度有望“转正”
美国量子基金创始人乔治·索罗斯表示,受益于政府大规模刺激性支出,美国经济已经触底,且有望在三季度实现正增长。索罗斯不认为当前经济状况需要更多的刺激资金。美国经济在二季度下滑1%,一季度更是下滑6.4%,为1982年以来最大跌幅。为扭转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政府已向经济注入数以千亿美元计的资金。早在6月,索罗斯便指出美国经济十分脆弱,不断上升的借贷成本会阻碍经济增长,最终使美国经济可能出现停停走走的形势。宗和
产业寻访
看看这老板
一年来已完全华丽转身做内贸
去年金融风暴下,不少外贸加工企业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江阴民企桑阳集团,就逐步将内销比重提升到产品总量的70%,故事还上了央视《第一时间》。昨日,记者回访董事长陆文昌得知:现在该企业已100%做内贸,实现了经营的完美转身。
陆文昌告诉记者,能华丽转身的立身之本,还是科技创新。譬如企业开发的亚麻针织纱,填补针织领域空白,被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了“亚麻针织产品研发创新基地”称号。目前年产1000吨亚麻针织纱,大约能制作300万件(套)服装。产品已进驻国内商场、超市350多家,在上海、南京有不少回头客。明年还将进入整个华东地区。
采访中,记者意外得知,由于外贸内贸市场不同,桑阳集团还走过一段“小弯路”。陆文昌介绍,主要体现在品牌意识上。比如以前做外贸,只要保质保量完成加工就行了。工人也有依赖心理,想着反正外方验收合格就行,不合格就返工重做。
“可现在做内贸,自己给自己创品牌,还能依赖别人把关?”陆文昌介绍,譬如今年过年后的4个月,生产的产品,他就不满意:款式不新颖,做工不细腻,如果去卖不是自己砸牌子?“这批货后来我就不让卖出去,损失大概上千万”。经过自己的严格要求,5、6月份开始,桑阳投向市场的新产品非常受顾客欢迎。陆文昌表示,产品正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一旦在国内知名度打响,外贸市场回暖了,他们还是会考虑用自己的品牌去做外贸,而不是以往的代工终端。 马燕
试试这条路
开网店线上11天等于线下9年
金融危机下,实体经济萎缩低迷,人们消费能力下降,外贸订单下滑,而价廉物美、成本更低的网上购物获得了大众青睐,国内外不少老板在重重阻力之下,想到了“上网”。而日本的优衣库老板柳井正正是在这样的全球经济危机中,采取了电子商务等一系列销售手段,财富不降反升,增加了14亿美元,而这一成绩竟使得他由去年第6位擢升榜首,代替山内溥成为了今年的日本首富。
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危机背景下优衣库的中国经历。今年4月16日,优衣库在淘宝的旗舰店正式开张。开张当天就达成了近3000笔交易,实现30多万元的交易额。统计显示,4月16日到4月26日,有43万人光临过优衣库淘宝旗舰店,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4万人在淘宝上逛优衣库,相当于优衣库在中国所有实体店每日客流量的总和。这43万人在短短11天时间里消费了410万元,平均每天有4万笔交易,平均每秒钟超过一笔成交。
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优衣库在淘宝11天的成交额和客流量相当于在中国线下所有实体店之和,而后者是优衣库进入中国9年时间累积的成果。
国际品牌之所以能在淘宝上创下销售奇迹,源自错位竞争。淘宝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截止到目前,优衣库在中国仅拥有20多家实体店,而且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少数大城市。而统计数据显示,优衣库淘宝旗舰店的消费者超过2/3来自优衣库尚未开启实体店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二三线区域。那里的消费者蕴藏巨大的消费潜力,只是缺少释放渠道。
正望咨询最新发布的《2009中国服装品牌与服装网购调研报告》显示,接近六成(57.8%)的网购消费者在网上买过服装,服装占到了全部网购金额的约四分之一(23.5%)。根据2009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在去年以来危机的推动下,企业上网开店已成趋势,很多主流品牌的网销进入了“超速行驶”阶段。在金融危机中受创颇深的“大象”们,很快就找出了自我疗伤的新道路。 徐晓风
说说这一行
江苏纺织服装业 制造外的“6元”也赚
作为一个与国际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江苏纺织服装产业在金融海啸中受到的冲击,成为整个外贸行业的一个缩影。
危机:
出厂价只占销售价1/25
“危机以后,外商价格压得很低,比如我们给澳大利亚一品牌生产的丝绸衣服,当时我们的利润只有6元钱一件”,国家丝绸标准委员会委员、南通丝乡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春来说,而对方销售价格高达出厂价25倍,利润起码是十倍。经济学家认为,存在一个“6+1”制造产业链,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7部分,产品制造为“1”,其余环节为“6”,而国内企业只赚到了产品制造的这“1”,这在受到“海啸”冲击下更显现出来。
应对:
设计、品牌、营销、科技创新
采访中也有不少人认为,冲击是企业实现超越的难得机遇,这一年被业界多家企业视为“转型年”、“科技创新年”。金春来所在公司除了开始打造自主品牌,把贴牌减少到整体生产两三成外,还投资了一家公司专业研发设备。海澜集团、红豆集团等发起的连锁商业模式,向下游专卖店或物流基地延伸;本届江苏国际服装节上年轻设计师的原创作品争奇斗艳,培养人才、加强设计力量已成共识。
暖意:
今年上半年产值利润增长
种种努力已经初见成效:记者从刚闭幕的江苏国际服装节上了解到,2009年1-5月江苏纺织工业企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18%;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5.41%。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利润总额为33.4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07%。一批调整振兴重大项目也在会上露面。行业专家告诉记者,一方面,上半年产值、利润在增长,另一方面尽管产业链存在分工,但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不再只赚生产制造的1元钱,通过创新,尽量瞄准产业链上其他“6元”。由于全球经济没有彻底回暖,预计纺织服装出口行业还将有一段时间处于低谷,不过,复苏迹象中透出的这一年来的变化,已经带给人们诸多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