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金融体系的改与革:都是不公惹的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8日 00:00  人民网

  当地时间3月14日,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英国南部的霍舍姆区召开。图为财经高官们在会议间歇拍“全家福”。

  英国首相布朗3月18日发布一份名为《通往伦敦峰会》的报告,为4月2日即将在伦敦召开的G20峰会定调,呼吁世界各国强化全球协调行动。新华社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24日(北京时间25日)表示,将全面改革贷款办法,扩大贷款的灵活性,减少不必要的附加条件。IMF总裁卡恩称,“这些改革标志着国际货币基金帮助成员国方式的重大转变,在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此刻,特别需要这种变革。”

  体系变革主张多

  IMF在伦敦金融峰会的前夕出台措施,多少有点“洗新革面”的味道,因为它在贷款方面污名久远。估计它是想以此举争取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主动权。

  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问题;二是金融监管问题;三是国际金融机构的决策机制改革以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四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本位制改革问题等等。在这些问题上,各国各有主张,但也有所侧重。

  美国希望全球协调行动,共同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促进经济恢复,想要尽快摆脱目前的困境。欧盟却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监管出了问题,在20日结束的春季首脑会议上,各成员国领导人认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重点应放在监管。

  扩大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话语权是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主张的重点。3月14日,在G20国财长、央行行长会议上,“金砖四国”在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尤其是在改革IMF等问题上,发出了有史以来的最强音。

  另外,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也成为焦点。3月16日,俄罗斯在总统新闻局网站上公布了G20正式提议文稿,建议建立一种“由国际金融机构发行的超国家的储备货币”。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撰文指出,创立一种“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

  都是不公惹的祸

  有媒体称,如果说去年11月华盛顿峰会开启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序幕”,那么这次伦敦峰会也许会掀起改革的“高潮”。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招致越来越多的反对之声?

  专家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元霸主地位使得全球金融资源不均衡。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后,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作为唯一的国际货币一枝独秀,全球对美元储备的需求却不断增大。但由于国际社会缺乏对美元在发行、流动、回流等方面的有效约束,美元的发行脱离实体经济,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金融“陷阱”,最终导致今天金融危机的发生。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总理25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上猛烈抨击美国政府,认为其通过发行国债的做法是“一条通往地狱之路”。

  另外,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义务与权利的不均衡也是发展中国家呼吁改革的原因。以IMF为例,目前发达国家在IMF的发言权比例为57.9%,仅美国所占份额和投票权就分别高达17.674%和16.732%。相比之下,中国在IMF中的份额和投票权分别为3.997%和3.807%,印度为2.443%和2.338%。一直以来,世行行长由美国人担任、IMF总裁由欧洲选择已成“潜规则”。发展中国家无法表达自己的诉求,这就妨碍了更加公平、有效的机制的建立。

  “改”强还是“革”弱?

  G20召开在即,它能否达成彻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目标?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前景并不乐观。毕竟,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是一场利益和实力博弈的过程。在这场利益博弈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改良派”还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

  这并不代表着以欧盟、新兴经济体国家为代表的“革新派”永远处于下风。有学者认为,未来要建立以美元为主,欧元和亚洲的货币都能够发挥适当决策的多级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非不可能。“改”强 “革”弱只是暂时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相关数据显示,新兴市场GDP已占全球的50%,贸易量占40%,外汇储备占70%。

  专家指出,随着金融危机爆发,西方发达经济体纷纷进入衰退期,世界经济重心将持续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发展中国家公平地加入到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来,发展中国家应该被赋予更多发言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