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半小时观察:打开中国民间投资的玻璃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9日 22:13  CCTV经济半小时

  半小时观察:打开中国民间投资的“玻璃门”

  在当前的经济情势下,许多国家都缺钱,所以很多事很难办;但中国面临的问题却是,手里有钱,不知该如何用好。中国虽然还远远算不上是富裕的国家,但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一是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二是经济增长最快,在主要经济体中政府财政最宽裕;三是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很高,数十万亿的资金,像一个沉睡的狮子,趴在银行里。

  虽然中央提出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预计各省还会有更多资金的配套,但事实证明,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有限,如果没有带动民间资本,不仅经济增长乏力,还会增加财政赤字。国际上的通行经验是,一块钱的政府投资可带动五块钱的社会资金,这意味着,拉动经济,更多要靠政府想办法来撬动民间投资。

  但我们现在对民间资本的限制还有很多,许多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比如银行、证券、保险等等,至今还对我们的民间资本紧闭大门。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各地政府也习惯于把工程交给国有大型企业,民间资本难有做为。种种或明或暗的限制,就成为中国民间资本无法进入的“玻璃门”。

  2008年开始,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区相继宣布,高速公路建设放弃之前“经营性公路”的投融资模式,转而全部改为政府投资,政府收费。此外长三角不少高速公路属于民营企业的股权,正在被地方政府逐步收回。在政府资金投入希望撬动民间资本的背景下,出现如此“官进民退”一幕,让人心生感慨。

  2005年2月,国家出台的旨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非公经济36条”中,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在此次中央和地方抛出的数额不菲的投资大单中,从目前公布的项目中涉及的行业和企业来看,民营企业仅获得10%的份额。在这波投资热潮中,政府和国企拿到了绝大多数资源和优质项目,民间资本再次被边缘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晰。

  在达沃斯采访的时候,我非常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全球私募股权投资的巨头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了兴趣,在给他们机会的同时,但愿也能给我们自己的民间资本同样的机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