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家的宠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1日 17:56  财富时报

  然而,在金融战线上,埃克森的成就令人震惊,并且一直令金融分析家们喜笑颜开。

  高盛公司的石油分析师Arjun N. Murti说:“这是全球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在任何时期,我都会选择推荐埃克森美孚。”

  他又补充说道:“同时,埃克森也是全球被误解最深的企业。对于很多人来说,埃克森就是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埃克森美孚旗下的Exxon Valdez油轮于1989年在阿拉斯加触礁,并因此泄漏了大量原油,引发巨额惩罚性损害赔偿诉讼,编者注)。然而,埃克森并不仅仅意味着油船事故。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埃克森一直恪守坚持着最好的企业文化和最佳的管理团队。”

  纪律、耐心和远见这三个词汇可以高度概括埃克森的企业文化,即埃克森之道。自各层管理人员被埃克森接纳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被灌输了这种精神要义,在其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地得以重申和强化。这种企业文化清楚地阐释了埃克森历经变迁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活力与眼光见解。

  如果满屋子都是石油经理人,即使不刻意吸引注意力,埃克森的管理人员也总是鹤立鸡群般卓然独立。他们拧成一股绳,对外界而言,他们通常都笼罩在一种神秘的光环之下,有时则显得高高在上,不可企及。

  在埃克森,工程师们最有话语权。自建立伊始,埃克森就不屈不挠地专注于一件事情: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从每桶原油获益。

  洛克菲勒先生本人是名会计,对创造效益走火入魔般着迷。休斯顿大学的历史学家和管理学教授约瑟夫·普拉特(Joseph Allen Pratt)说,洛克菲勒的这种企业定位依然渗透在埃克森的企业运营之中。普拉特教授正在撰写第五部埃克森的官方企业发展史,并得到了埃克森的资助。

  普拉特说:“确实有某种埃克森之道。这来自洛克菲勒创办的企业,来自曾经的新泽西美孚,这是根据洛克菲勒的传统价值塑造起来的企业。他们的价值观非常清晰澄明。这些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企业文化中,根基于100多年的企业发展史之中。”

  “法律恐怖主义”

  埃克森的竞争对手钦佩他们在油田探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即便这种专业精神也会被对手们愤怒地斥为傲慢。因为坚持企业的长期规划而取得超越其同行的巨大成就,埃克森的管理者们为此志满意得。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 Royal Dutch Shell )是埃克森美孚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它的首席执行官范德伟(Jeroen van der Veer)说:“埃克森是非常专业的企业。”

  也有人钦佩埃克森清晰的目标规划。另一家石油企业的高官说:“和埃克森合作时,人们了解埃克森的游戏规则。埃克森可以打有选择的仗,迫使对手感觉自己怎么都是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这位高管要求隐去姓名,以免危及他供职的企业与埃克森的关系。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与委内瑞拉政府产生龌龊之后,埃克森成功地说服英国法庭暂时冻结委内瑞拉政府价值120亿美元的资产以抗议其所称的委内瑞拉政府的侵占行为。该国石油大臣控诉埃克森实施了“法律恐怖主义”。

  不论竞争对手们如何评价埃克森的强硬态度,埃克森都获取了巨大的利益。据伯恩斯坦研究院的分析家内尔·迈克马洪(Neil McMahon)说,去年,埃克森每桶原油的收益是17美元,超过了英国石油公司的12美元,壳牌公司的14美元以及雪佛龙公司的16美元。

  不会有人为埃克森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所付出的代价感到歉意,对蒂勒森来说尤其如此。

  他说:“以严格、严谨的方式处理科学数据和科学事实,这是我们的商业运营模式。我们的所作所为并不为公众所了解。他们只看到了油泵的出油管,如此而已。他们并不了解开采那些石油所需承担的巨大风险,而我们很出色地掌控了这些风险。”

  近年来,埃克森与很多有实力的力量展开抗衡,卷入政府间的纠纷,与来自非洲、中亚、东欧及南美的跨国企业集团展开竞争。而去年春天,埃克森在达拉斯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期间,挑战来到了家门口。

  由于原油价格骤然上涨,每桶超过100美元,一伙股东试图迫使埃克森制定新的战略,开发替代能源,关注全球气候变暖。这种挑战并非史前无例,多年来,股东大会一直意见纷陈。然而,这次的异议是由洛克菲勒的继承人提出来的,而正是洛克菲勒于1882年创建了标准石油托拉斯。

  非同一般的压力

  涅瓦·洛克菲勒·古德温(Neva Rockefeller Goodwin)是塔夫茨大学的经济学家,代表洛克菲勒家族发表意见:“埃克森美孚需要重新跟上我的曾祖父所倡导的前瞻性的企业家理念。”她说,这家企业过去偏执于“羊肠小道,忽视了全球迅速变革中的能源结构图景”。

  埃克森的高层对来自洛克菲勒家族的反对声音置之不理,因为他们这么多年来已经遭遇太多这样的障碍。尽管如此,埃克森和其他的石油巨头们一样,都面临着一幅全新的能源结构图景。

  诚然,高企的原油价格意味着巨额利润,但同时也使得他们在获得油田开采权时遭遇更多的限制,这就导致石油企业增加产量和保存储量更加艰难。

  奥本海默投资公司(Oppenheimer & Company)的资深石油分析师盖特(Fadel Gheit)说:“这家规模最大的石油企业现在承受着非同一般的压力。”盖特在移师进入华尔街之前曾供职于美孚公司。

  20世纪60年代,包括埃克森和美孚在内的所谓的“石油企业七姐妹”垄断了全球绝大部分的石油储量。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公司由沙特政府全资控股,现如今,这样的国有企业掌握了这些原油储备的绝大部分,而其他的主要产油国,如俄罗斯和委内瑞拉,越来越限制国外企业涉足他们的原油储备行业。

  亨利·李(Henry Lee)是哈佛大学的一位能源政策讲师,他说:“问题非常现实。这些石油巨头们现在面对的世界格局与20年前迥然相异。这就意味着这些企业的未来面临很多的变数。他们对这种局面都了然于胸,都在努力地寻找10年、20年以后的出路。”

  来自国有能源企业的威胁以及能源开发所遭遇的更大难题,导致了90年代晚期石油企业的并购热潮,其中就包括1999年埃克森以810亿美元收购美孚的案例。

  美孚的前任主席诺托(Lou Noto)说:“当时,我们非常担忧。我们期待着经济环境好转,从地理区划和地质学的角度来看,石油开采的难度更大。我们之后的状况也很难预料。”

  虽然埃克森与美孚的合并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但是这个联合实体仍在努力地扩大其生产规模。埃克森的庞大规模赋予了其非凡的能量。然而,它所面临的难题也随着庞大的规模一起应运而生:企业的规模空前强大,为了发展,他们必须寻求越来越大的开发项目。

  在3月份召开的一次华尔街分析家会议上,蒂勒森坦诚地说明了他目前的困境:“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继续获得石油资源。”

  最糟糕的表现

  自1999年以来,埃克森已经花费了1250亿美元用于全球勘探新的石油储备资源。截至2012年,埃克森将每年花费250亿到300亿美元用于寻找并开发石油资源。尽管出产的原油和天然气产量与以前埃克森和美孚两家企业出产的相持平,事实上,埃克森的石油产量最近已经有小幅的下滑,下降了8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的产量为每天360万桶,而去年同期的产量为每天出产原油390万桶。

  坐拥370亿美元现金,再加上一份低负债资产负债表,埃克森大可对开采对象挑三拣四。在企业蓝图上,他们目前正在运作的以及处于规划阶段的共有120个项目,在全球各地,埃克森的石油与天然气储备达到了720亿桶,在非国有石油企业的原油储备量方面独占鳌头。

  为了保持这种发展速度,埃克森计划到2011年将新动工60多座油田或者其他的主要生产项目,包括西非海岸的十几座油田、中亚地区的液化天然气出口终端以及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美国本土及里海地区的大量天然气与石油开发项目。

  然而,尽管拥有在能源领域独步天下的能量,埃克森依然比其竞争对手更加谨慎。埃克森并没有过度花费,而是将其所获得的巨额收益用于回购股份,以及股东的大额红利发放。

  自2003年至2008年第三季度,埃克森已经向股东支付了将近1500亿美元的红利,其中包括400亿美元的股息,以及回购价值约1100亿美元的股份。

  然而,埃克森的股票有可能出现自80年代早期以来最糟糕的表现,这起因于近期的市场抛售行为以及油价的下跌。一些分析家认为,埃克森股票的现状反映了投资者对于其长期战略的疑问。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简称NRDC)的能源分析家安迪·史蒂文森(Andy Stevenson)说:“埃克森是赚钱机器,他们可以将那些利润用于清洁技术工艺的投资,这将扩大他们的基础产业。迄今为止,他们没有出台相关规划,他们只对石油和天然气感兴趣。”

  据伯恩斯坦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如果埃克森保持其每季度80亿美元的回购速度,在2020年至2030年的某个时期,埃克森将成为一家私营企业。他们今年已经花费了300亿美元,尽管这种结果似乎不太可能发生,他们的回购行为依然遭到了一些专家们的指责,他们更乐意看到公司将更多的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或者扩充能源储备。

  艾米·迈尔斯·杰斐(Amy Myers Jaffe)是莱斯大学休斯敦能源项目的副主管,她说:“如果一家企业没有更新储备,而是将现金用于回购股份,同时也没有扩大生产,这就意味着该企业在进行资产清算。”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