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次贷危机爆发周年回首遗祸难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5日 10:16  财时网-财经时报

  编者按:疾风骤雨般的美国次贷危机在过去的一年里从美国金融业蔓延到美国经济实体,并进一步祸害到全球经济实体。次贷危机造成了美国欧盟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并伴随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对全球未来几年的经济前景形成了深远的影响。而几乎每一个坏消息的传来,都能招致全球证券市场的“跌跌”不休。投资者信心动摇,像躲避瘟疫般逃离高风险市场。

  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到次贷危机噩梦结束的迹象。相反,由次贷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有进一步向金融市场蔓延、向实体经济辐射的趋势。

  本报记者 贾志奇

  美国次贷危机去年8月全面爆发,在过去的一年内,我们看到的是几乎遍及全球的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调整,这次危机卷入的金融机构之多,波及范围之大,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一次。

  次贷是柄双刃剑

  回顾次贷的历史,客观地说次贷产品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很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房贷。次级抵押贷款为低收入者或信用较差者提供了选择权。

  但次级抵押贷款的高风险性也伴随而来。相比普通抵押贷款6%-8%的利率,次级房贷的利率有可能高达10%-12%,而且大部分次级抵押贷款采取可调整利率(ARM)的形式,随着美联储多次上调利率,次级房贷的还款利率越来越高,最终导致拖欠债务比率和丧失抵押品赎回率的上升,酿成危机。

  祸起放贷冲动

  2001年至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

  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如只付利息抵押贷款,它与传统的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不同,允许借款人在借款的前几年中只付利息不付本金,借款人的还贷负担远低于固定利率贷款,这使得一些中低收入者纷纷入市购房。但在几年之后,借款人的每月还款负担不断加重,从而留下了借款人日后可能无力还款的隐患。

  2007年3月22日,美国国会参院银行委员会举行题为“房贷市场危机:原因与后果”的听证会。会上,消费者代表Jennie Haliburton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几年前借贷时,她对贷款员说只能每月付700美元,贷款员劝这名退休人士每月凑出800美元,她接受了贷款,毫不知月付是会上升的。“后来我才知道,我每月要付1000美元。”

  美联储数据显示,次级贷款占全部住房抵押贷款的比例从5%上升到2006年的20%,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过去两年,随着美联储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至5.25%。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出现降温迹象,但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并未因此而停住脚步。

  此时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很自然地会出现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次级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加剧了次级市场危机的发生。

  金融工具放大危机

  丰富的金融工具一方面在促进经济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埋下了一些隐患。

  房地产景气时,放贷规模不断增大,为了及时补充资金与分散风险,放贷机构开始向投资银行出售资产抵押证券(ABS),随后,按照评级和定价,投资银行又向保险公司与基金等金融机构出售债务抵押债券(CDO)以获得资金,并继续向放贷机构购买债券,转手过程中不断“增值”,资金再次流入房地产市场,创造了电子形态的“虚拟货币”和虚拟货币形态的财富。

  次贷的规模在此过程中被不断放大,一旦资金提供者违约,不再偿还贷款,次级放款机构,如新世纪、贝尔斯登的对冲基金等,立即由巨额盈利陷入严重危机,损失也被不断扩大,导致次贷危机迅速蔓延。

  次贷危机遗祸难消

  次贷危机之初,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于2007年6月5日说:“次级抵押贷款部门遇到的麻烦不太可能扩散至更广泛的经济领域或金融体系中去。”

  仅仅过去两个月,在2007年的8月,美国金融系统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中。

  在本周次贷危机爆发一周年来临之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14%,美国经济濒临衰退边缘,全球股市市值蒸发8万亿美元,许多首席执行官(CEO)以及已经数以千计的员工遭到解雇,而一些地区房价的跌幅甚至高达40%。

  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报告称,金融业在次贷危机中的损失已达5030亿美元,这一数字未来几个月还将继续增加,而且信贷紧缩问题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分析认为,银行最终亏损和减值可能高达1.6万亿美元,无人可预测全球经济何时重返次贷风暴前的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看法是,美国楼市一日未复苏,金融市场都不能好转。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