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次级贷款债券曾经得过AAA评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10:09 大洋网-广州日报
资料链接 75%次级贷款债券 曾经得过AAA评级 据了解,所有的次级贷款债券中,大约有75%得到了AAA的评级,10%得了AA,另外8%得了A,仅有7%被评为BBB或更低。实际情况是,2006年第四季度次级贷款违约率达到了14.44%,今年第一季度更增加到15.75%。Alt-A和次级债两类证券的违约率可能会随着美国房价的大跌而急剧增加。四大评级机构从美国按揭贷款评级中获得的收益累计超过30亿美元。由于为投资银行发行的各种创新工具提供评级成为其业务的主要收入,因此评级公司很难对按揭贷款证券MBS给出中立的评级判断。 次级债危机以来,评级机构和在安然事件中一样,出了问题才迅速降低次级债的评级,从2005年第四季度到2006年第四季度,标准普尔已经把大约1210亿美元的次级贷款评级予以调降,其中80%被调降到“BBB”及以下的评级,同期穆迪氏把520亿美元的次贷评级降到“BBB”及以下的评级。但目前其在美国已经面临严峻的诉讼压力。俄亥俄州的检察官马克·德安(Marc Dann)评论说,“这些评级公司在每笔次级贷款生成的评级中都大赚其钱,他们持续给这些证券AAA的评级,所以他们实际上是欺诈的同谋。” 记者观察:评级鉴定真实性成隐患 在风口浪尖的当口,标准普尔的执行董事总经理、企业及政府评级全球主管PAUL COUGHLIN勇于在纽约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在这个专访中,标普等评级机构认为自己不过是此场危机的替罪羊,他们认为人们应该明白不应该完全依赖一个评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评级机构真的像他们自己说的那么无辜吗?也许投资者是急功近利了些,在没看清楚整个评级时,就急匆匆地买了这个证券化的有价债务。但评级机构自己在对一个债券做出评级的结论时,自己又有没有真的看清楚这个债券包裹里到底包含了什么东西呢?要知道,没有评级机构的评级,这些证券化的债务是不能大范围公开发行的。评级机构的话也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的话。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评级机构由谁来监管,其评级过程是怎么样的?据了解,评级机构的管理者在美国是NRSRO,由它来对评级机构进行认可,目前得到认可的有包括标准普尔在内的5 家。 而评级机构采用的资料是被评级人提供的,原则上评级机构并不对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审查,但标普表示会依据自己的专业经验和数据库资料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鉴别。在这个环节,记者认为正是由于本应起到层层监管作用的各个环节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才导致了此场危机的爆发。如果标普也能亲自跑到第一线去了解,其所评级的已被打包的有价债券里到底包含了什么“原料”,这些“原料”是否属实和安全时,也许这个问题会在评级这个环节上被发现,被堵住漏洞。但是很显然,评级机构所看到依然是由被评级机构提供的各种“说法”和材料,这是其做出评级的基点,记者认为其评级的安全隐患就出现在这里。 (陈海玲 方利平)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