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金股权是鸡肋还是烫手山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20:52 财时网-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刘洋

  我们早已厌倦了电视频道中那些“兄弟反目”、“割袍断义”之类的剧情。但有时,这类题材还是很能吸人眼球——例如正卷在分手漩涡之中的摩根士丹利(下称“大摩”)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

  曾经

  说起大摩合资中金,已是十年有三了。1995年,大摩出资3700万美元,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手组建中金,并令后者成为当时内地首家合资证券公司。

  简单的从时间上判断,这家彻头彻尾的合资证券公司的成立,甚至要早于2002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所以,把大摩合资中金视为中国合资证券公司发展的大背景也并不为过。

  “你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吗?一旦我们签下这份合约,我们就是在和一个八百多磅的大象共舞!”这是摩根士丹利行政总裁麦克(John Mack)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禁不住的激动回忆这段令人自豪的往事。

  据Thomason Financial统计,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A股承销业务的三甲分别为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以及银河证券。中金公司独立承销了中信银行(601998)、中国远洋(601919)、中海油服(601808)等,并联合银河、中信证券等券商承销了中国石油(60185)、中国太保(601601)、中国神华(601088)、建设银行(60193)。中金公司因总承销融资了1300多亿元人民币名列榜首。

  另外中金公司、中信证券(600030)、瑞银证券、银河证券、中银国际位列承销费收入前五名,分别进账20.76亿元、14.18亿元、11.94亿元、6.64亿元、5.43亿元。中金再次以收入第一而排名首位。

  偏头疼

  但令大摩持续“偏头疼"的问题同时出现了:第一,没有人愿意再把中金当作一家合资证券公司来看待。中金公司在投行业务上的强势地位让众多大型央企在上市的时候把中金当作主承销的首选,但选择中金的原因只是因为中金公司姓”中“而不姓”摩“。

  第二,其他的合资券商却在这时风声水起,如瑞银集团在入股北京证券之后,只保留核心的6个营业部,而放弃其余21个营业部,全力挺进投行市场,甚至直接把北京证券更名“瑞银证券”。高盛高华成立时间虽然短,但是依然凭借高盛的“盛名”杀进了总承销额的第七名,其独揽宁波银行主承销的身份,俨然是向中金发出了挑衅的信号。

  第三,中国本土券商的底气越来越足。连续3年的牛市让拥有大量营业部的中国本土券商实力大增,营业部开门就等巨额的佣金收入,让不少行业都羡慕不已。比如,中信证券(600030)就是被羡慕得几乎嫉妒的一家公司,第一家上市的证券公司,趁行业低弥之际的大手笔兼并,经营业绩从2004年的每股盈利0.07元,一路狂飚,2005年每股盈利0.16元,2006年每股盈利0.8元,而刚刚过去的2007年更是创纪录的突破118亿元的总收入(合每股3元多)。业绩支撑中信证券的股价从05年最低的每股4.17元,一路狂奔至07年的每股117元。中信证券的优异表现甚至推动了“券商上市”的板块概念。

  鸡肋

  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大摩正在“享受”这种落差,并且已经有些年头了。据知情人士透露,中金公司成立后不久,大摩便逐渐淡出对公司的管理,“沦落”为被动投资者,仅享受对应的红利。中金可称得上中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大摩显然不肯驻足于坐收红利。

  尽管此前有传闻称,中国证监会将修改外方股东在合资公司中所占股权最高不得超过33%的规定,提高至49%,但这对大摩而言或许已无关痛痒。而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外方股东不能同时在中国持有两家合资券商股权。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就是大摩持有中金34.3%股权的滋味。那么现在,放弃中金公司,像高盛、瑞银乃至美林一样另立稍小一些的“山头”,听起来也不算坏。

  事实证明大摩也是这样做的。海外媒体已有消息称大摩正急于变卖所持中金股权,其与上海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合资公司的事宜也大有进展。但中金及大摩对此皆不对媒体做任何评论。

  烫手山芋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07年底花费50亿美金巨资购买相当于大摩9%股权的强制可转换债券,给深陷“次贷”泥沼的大摩拉了一把手,大摩这时候把持有的仅享受分红权的中金公司股权出让,怎么看都像是一种交换。但谁有这个能力接手呢?

  中金公司这34.3%,大摩原本出资3700万美金,那是13年前的价格,现在出手绝不可能保本而出,毕竟大摩还需要钱来继续应付美国的股民。

  谢国忠教授认为,这部分股权价值至少在45亿美金之上。但业内人士普遍不这么看。一个非上市公司的仅有分红权的股权,即使是“二股东”的身份,仍然不值这么多。普遍的观点认为50-60亿人民币是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

  但纵观整个资本市场,谁有能力一口气出50-60亿人民币的现金接盘?

  市场人士分析,由于交易标的较大,且转手的难度较大,因此大型国际私募接手的可能性很小,目前除了中金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中央汇金公司之外,只有两类机构可能接手,一是中国人寿(601628)这样的大型保险公司,二是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汇丰银行之类的机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