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美次贷危机对亚洲银行影响有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 04:46 金融时报

  记者 袁蓉君

  最近,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消极发展和相关的结构性工具如债务抵押债券(CDO)和住房抵押支持证券(RMBS)的不确定性,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亚洲银行可能受到牵连的关注。不过,国际两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公司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上周五同时对此做出评论认为,因亚洲银行对美国次贷市场的涉入程度不深,受到的负面影响也相对有限。8月6日,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廖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因中国管理当局对于持有海外债券一直有比较严格的信用等级要求,中国的银行受到的影响也很小。

  在分别对亚太和亚洲地区国际活跃投资银行、全能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进行初步调查后,标准普尔和穆迪得出了上述结论。总体上看,穆迪相信美国次级资产质量问题的财务影响和有关的信用传染对亚洲银行来说是可控的,这些挑战与他们目前的评级地位相匹配。而标准普尔则认为,亚太银行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原因是他们持有的美国次级债数量不管是与股本还是净收入相比都不大,即便是出现理论上最坏的情况即100%损失掉,对于银行的影响也很有限。

  目前,穆迪对亚洲国际活跃的投资银行和全能银行维持“稳定”的评级展望,称他们对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有限参与导致其所受影响也较小。事实上,亚洲这些机构在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作用仅限于购买RMBS、资产支持

证券、CDO作为投资证券组合管理的一部分,或者作为基金投资的一部分。根据穆迪的调查,尽管亚洲地区大型商业银行拥有高水平的流动资产并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寻求更高的收益,但他们参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程度与其资本金和收入水平相比也不高。有数据显示,亚洲金融机构在美国次贷市场的总头寸与每家公司的资本金相比都很小,通常低于其一级资本的5%。在日本,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已经促使其2006年年初在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总头寸有所减少。

  标准普尔则把整个亚太区银行分为三大类来分析各自受到的影响。第一类是持有很少次级债的银行,日本大多数大型银行都属于这一类,他们不会受到什么影响。第二类是有相当数量的次级债但风险可控的银行,包括台湾一些银行和保险公司、日本部分区域性银行等。第三类是持有次级债比例很高但次级债信用等级也较高的银行,尽管因市场重估可能会出现账面损失,但实际的损失可能也不大。

  标准普尔还特意提到了中国银行。目前中行次级债占股本的比例在亚太地区来说是比较高的。但是,廖强认为,该行不会因此而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除非中行持有的次级债的信用等级不像标普原来预计的那样高。据悉,中国管理当局对于银行持有海外债券一直有比较严格的信用等级要求。从长期来说,持有高等级债券的收益虽然不高,但风险是可控的。

  10年前,从亚洲起源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而10年后,美国次贷危机又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人们对于美国是否会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争论正在出现。对此,廖强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知晓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我们认为,目前这个问题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还没有达到会造成严重打击的地步。所以,我们还没有看到美国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迹象。”当然,他指出,由于实际的损失率高于原来的预期,那些评级比较低的债券持有人的损失自然会很大。但是,“次级债是结构性产品,其损失是分档的,高等级的债券持有人现在看起来还是比较安全的”,他说。

  对于正在全球寻找投资机会的中国的银行来说,美国次贷危机无疑是一堂最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对那些正准备启程出海的QDII来说更是如此。不过,廖强认为不必过于担心他们的投资风险。这首先是因为管理当局对于银行持有海外债券有严格的信用等级要求,风险可控,不会给国内银行造成大的问题。其次,QDII规模不大,且其资金来源于其他投资者,投资失误只会造成其净值缩水,不会给银行造成直接的财务损失。再次,与投资

股票相比,投资高等级的次级债券的风险要小得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