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香港上海等逐鹿亚洲头号金融中心 东京落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02:01 第一财经日报

  亚洲城市香港、新加坡、上海乃至北京、天津、首尔等,都把世界金融中心伦敦当成了效仿目标,而东京已在这场争夺中显出了落伍之象

  林纯洁

  “这是一场战役,谁取得了领先,谁就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受益。”伦敦私人股权投资公司P.White&Co创始人及首席分析师Philip White表示。

  是的,为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香港、新加坡、上海乃至北京、天津、首尔等,正在展开激烈争夺,而你可能没有意料到的是,貌似强大的东京,居然在这场争夺中显出了落伍之象。

  亚洲很多国家本来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实现了经济腾飞,但这已经越来越难以维持经济的增长。亚洲国家需要高附加值的产业,这种时候如果能拥有一个区域甚至全球的金融中心,将至关重要。很多国家从英国身上看到了成功的范例,在该国,金融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高达25%到30%。在亚洲,有机会的城市都在竭尽全力。

  当然,这些亚洲城市几乎有着共同的弱点,包括金融创新能力与经营自由度等软环境方面。这也是它们与伦敦和纽约的最大差距所在。

  潮流之先:新加坡与香港

  香港和新加坡是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亚洲金融中心候选城市。新加坡已经是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而香港背后是中国内地蓬勃的经济。

  新加坡的优势集中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这个全球发展最快的离岸金融中心,有着严格的银行保密法和有利于非本国居民的税收制度,这让它在这些业务上拥有巨大的优势。

  过去的几年中,全球私人银行巨头来到亚洲后,70%左右都将新加坡作为自己的区域总部。2005年,新加坡的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了4700亿美元。这个数字在去年更是接近6000亿美元。在对冲基金领域,目前新加坡依旧是亚洲开设对冲基金公司最方便的地方,虽然香港地区在今年5月份也调低了对冲基金公司获得许可的难度。

  而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它可能将对上市要求作出改革,措施包括提高主板上市的门槛以吸引更多的海外大公司,以及降低中小板上市的要求。

  金融家愿意看到的局面,还包括新加坡正努力改变之前的那种“刻板”形象。赌场、游乐园、露天晚餐等等,开始在这个只有400万人口国家的各个地方出现。“我们不仅仅是在这里工作,同样也在这里生活,新加坡正变得越来越有趣。”一位对冲基金经理表示,“政府官员们也开始在公开场合承诺这种改变的持续性。”

  不过新加坡仍将面临遥遥相望的澳大利亚以及伦敦和香港的挑战。目前澳大利亚是全球第四大资产管理中心,该地区管理的资金规模高达1万亿美元。该国的专家自信地认为,到2015年,这个地区管理的资金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管理中心。

  而伦敦的实力更是不容小觑,这里聚集着众多重量级的富豪。“英国的税收制度有着很大优势,在这里海外富豪们并不用对自己在英国以外的收入缴税。”渣打银行驻伦敦的一位私人银行专家说。

  虽然香港在很多方面也具有重大优势,但这些优势与其自身和中国内地之间的关系相比,都显得不值一提。香港不仅是世界进入中国内地的门户,也是中国内地庞大资本接触全球金融市场的平台。在2006年,来自中国内地的大型IPO,无疑使香港成为了全球金融界最耀眼的地方。但是这股浪潮过去之后,香港不得不开始思考未来的道路。

  香港交易所及结算公司主席夏佳理在公司2007到2009年的三年计划中,将香港交易所的新目标定在:建成“国际领先的证券以及衍生品交易场所,关注于香港、中国内地以及亚洲其他地区”。而之前,香港交易所的关注焦点只是香港和中国内地。

  后起之秀:中国内地城市

  当然,庞大的中国经济能支撑的不仅仅是香港,上海,这个老牌的亚洲金融中心,也正致力于恢复往日风采。随着证券市场开始回暖,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在境内上市而不是香港或伦敦,在境外上市的公司也在开始回归。

  “我正在找一个新的地方,现在的这个地方太小了。”ChinaFund LP的CEO姜凯,在几年前从美国回到上海时将办公室选在了市中心的恒隆广场,现在他需要更大的地方来扩充业务,“我正在考虑外滩中心,或者是别的地方。”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虽然姜凯在中国没有客户,投资的还是美国的证券市场,但是他依然认为来到上海很重要。而他的同行,对冲基金管理公司FGG创始合伙人杰弗瑞·特科尔去年也来到中国,希望可以游说有关部门放松对这个行业的管制。

  “从历史上看,一个金融中心的出现必将伴随一个经济体的崛起。在这方面,上海拥有很大的优势。”White说,不过他同时认为,很多条件也在约束着上海成为一个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包括资本项目的不开放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并不是中国唯一有着金融中心梦想的城市,北方的天津也正在建设一个商业与金融的中心。同样还包括北京,很多大型的金融机构将总部放在其CBD地区,在这里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决策层。不过,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上海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走得最快,也最有成效。

  进退相映:首尔和东京

  经过多年努力,韩国的首尔也成为了金融中心的有力竞争者。这个城市将直接得益于当地的金融改革。

  韩国政府正在着手制定“

资本市场综合法案”(The Capital Markets Integration Act),他们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升首尔在全球金融版图上的
竞争力
。该法案最重要的一部分,将在2009年1月正式实行,届时将颠覆整个韩国的金融监管系统。

  根据上述法案,韩国的金融监管将从原来的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system)转变为否定列表制度(negative list system)。前者意味着所有“不被允许的业务都是被禁止的”,而后者则将确定“不被禁止的业务都将被允许”。这种改变将会极大鼓舞金融企业的创新行为。IMF驻首尔的代表Meral Karasulu就认为,这种改变可以让韩国的金融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层次。

  相对于新加坡、香港以及正在崛起的上海、首尔,东京的状况却相对复杂。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拥有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以国家计算),不过日本人却只关注本国市场,甚至东京都不能算是一个亚洲金融中心。从2004年到今年年中,东京证券交易所只接受了4家海外上市公司,大大落后于新加坡交易所——该交易所仅在去年就吸纳了40家海外上市公司。

  在日本的财经媒体上,时刻充斥着某某公司利用“毒丸计划”反击收购、银行与公司的经营混乱,以及公司高管决策制定过程的不透明。投资者希望自己的投资更快地增值,不管公司是通过加强业务、增加股息还是卖掉自己,而他们看到的却是管理层和他们并非志同道合。

  另外一些状况可能令海外投资者更难以接受。在日本,像公司业绩这样的重要数据,经常会被提前泄露给媒体,甚至连日本央行的利率决策有时也是如此。日本投资者对此似乎早已习以为常。在日本,只有在短期债券市场上,外资才比较活跃,而这也仅仅是因为当地低廉的融资成本带动的携带交易盛行。

  在Economist Group的报告中,日本是全球最有创新力的国家(以单位人口拥有的专利数量来计算),拥有在全球都具有领导地位的企业、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亚洲唯一真正全球化的货币,其首都东京具有大部分城市不能比拟的基础设施。但这一切并没有让东京成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败。当然,一旦东京的问题得到解决,其实力将不容小觑。

  相关新闻

  祁斌:金融中心与大国战略

  专家热议上海金融中心新路径选择

  投资者保护是金融中心建设必备条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95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