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9日22:27 新浪综合

  理查德·泰勒教授的四重身份和他最好玩的几个研究发现

  来源:财经智识 夏春

  哈哈,真没想到昨天饿着肚子写完的文章,居然预测对了,Richard Thaler(理查德·泰勒)以对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贡献获得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有网友说列了那么多名字,总能撞对一个,其实够资格获奖的人太多了,我今天下午还说忘记写Michael Jensen和William Meckling了,他们两人写的一篇企业理论的文章是经济学和金融学引用率最高的文章,接近7万了,要知道一篇学术文章有1000个引用就已经是影响很大的研究了。而引用率第二和第三的文章,作者都是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两位心理学家,Kahneman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Tversky已经于1996年病逝了),在我的《行为金融学》课程里,在第三讲就重点介绍Kahneman的研究了。

  在Kahneman获奖感言里,他特别感谢了Thaler,不仅将自己的获奖归功于Thaler,还称他是“首位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开创了行为经济学”的学者。这样的描述十分准确,因为在他们两人相识之前,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为什么?因为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人很理性很聪明,而心理学的基本假定恰恰是相反的,人常常犯错,现在统计下来我们常犯的错误就有117种之多!

  不过,如果你随机放开一篇经济学论文和Thaler的一篇论文进行比较,你立刻就会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通常的经济学论文充满复杂的数理模型,但Thaler的论文就很少用到数学,这和心理学论文也是一样的。所以大家现在就能够理解下面这张照片上面的文字了:

  其实这张照片配的文字,其实是有点嘲笑Thaler的,第一句话说,数学太难了,所以玩不转的人才会去搞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的行为经济学。

  这张照片来自于电影《大空头》,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华尔街电影,强烈向大家推荐。不过由于电影讲述的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房地产泡沫时,涉及到一些复杂的金融产品,比较难以让人理解,所以导演想到请一些名人现身解读。在解释大机构纷纷买入事后让他们亏损惨重的和房地产挂钩的抵押债券时,Thaler出来解释说,这和大家在赌场看到有人赢钱于是纷纷跟风下注是一个道理。电影里和Thaler一同出场的是美女歌手Selena Gomez。要知道,这样的待遇,恐怕很难有第二个经济学家能遇到,所以上面配的文字第二句话就有点酸溜溜的味道,而且还有点色,我就不翻译了吧,你懂的!

  昨天介绍Thaler的贡献,想的是尽可能简单。照搬过来是这样的:

  Richard Thaler:最积极地向经济学家普及心理学知识的人,行为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学科影响力巨大,与2002年获奖的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有着长期合作的关系,帮助奥巴马赢得得总统宝座的重要智囊之一。

  Thaler把他一生的学术经历和研究主题全部写入了他的书《错误的行为》,这本书难得翻译得很好,写得也十分通俗易懂。因为这本书是个人回忆录性质,所以写了很多职业发展和研究课题的细节。我会把其中有趣的内容都在我的课程里介绍。

  比如第九课我就会介绍Thaler研究的一个风靡全球的真人秀游戏,叫做Deal or No Deal,是一个多轮抽奖或者说换钱的游戏,如果传统经济学或者金融学家去玩,就会先看看以前的节目,估计一下大概平均可以抽到多少奖或者换到多少钱,然后一旦有机会获得超过平均值的时候,就选择Deal(成交),然后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可实际上,很多玩这个游戏的人,大多是失望而归。原因在于他们的决策过程不是上面的模式。但他们本来可以赚到比如说80万但选择了No Deal之后,后面如果赚不到80万,但还是可以赚到超过这个节目平均奖金应该选择Deal时,他们还是一个劲地喊No Deal,因为只要低于80万,他们就觉得自己亏了。这个收到过去结果的影响进行决策的过程,其实Kahneman和Tversky早就发现了,只不过他们发现的过程是找大学生用10元-50元做出来的结果,一直被经济学家质疑,为什么大学生没有经验,奖金也太少。没想到现在的游戏涉及到几十万甚至最高奖5000万(人民币)时,大家的不理性行为反而更加严重了。

  在投资上,大家舍不得割肉,就是因为总和过去可以在高价卖出时可能赚到的钱比较,其实是一模一样的。

  在第十课,我会继续讲这个“过去出现”的参照价格。但这次我讲的是出租车司机的故事。Thaler发现出租车司机总是给自己设定每天赚钱的目标,一旦达到目标就收工了,达不到就拼死地干,也不肯休息一下。但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在达到目标快的时候,比如下雨天很多人要坐车,多干几个小时,而在难以达到目标的时候,少干几个小时。我们描述的出租车司机问题听上去很简单,但这种受到参照物影响的行为同样出现在投资上,不仅散户,就算是专业投资人和企业高管,也常常做出类似的不理性的决定。Thaler说过一个给学生考试打分的故事,如果试卷比较难,总分100分,大家平均分只能拿到70多分,学生们就不太高兴,但如果把总分改成137分,大家平均分就能拿到90多分,虽然这两种不同的打分都会变成A, B, C这样的等级分,而且学生的最终得分不会因为总分的不同有任何差别,但学生们还是都拥抱137分的计算方法,他们会给老师更高的教学评估,这就是Thaler利用心理学为自己赢得学生喜欢的办法。

  那为什么要选137作为总分呢?因为这是一个质数,学生很难从这个分数把自己的得分换成100分的总分下对应的分数。如果用200分作为总分,得到140分的学生就不会那么高兴了,因为他很快就知道自己还是只有70分。一个小小的技巧,可见Thaler的高明之处!

  再说一个好玩的真事,因为Kahneman在2002年获奖,而另外一位行为金融学创始人Robert Shiller在2013年获奖,Thaler知道他迟早也会获奖,所以他总是在诺奖宣布前就去理一个发,好等到获奖时记者找上门来的时候给大家一个好的印象。有人问我,为什么Thaler没有在2002年或者2013年获奖,我的回答很简单,现在这个结局才是最理想的,因为一个人获奖得到的奖金最高!实际上,这些年要想单独获奖是越来越难了,过去我想到的名字也就Robert Lucas, Paul Krugman,Jean Tirole,这一次轮到Thaler了。他非常高兴地对记者说:要以非理性的方式花掉这笔钱!

  Thaler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有开玩笑的成分,一方面我认为是他已经非常富有了。这个和之前的很多诺奖得主是很不一样的,我在明尼苏达大学读经济学博士的时候,有两位老师获奖,一位87岁还在大冬天来给我们上课就是为了补贴家用,一位的太太说,家里总算有笔钱可以翻修一下厨房了。

  那么Thaler为什么富有呢?原来他在运用自己的研究发现上很早就成立了基金管理公司。Thaler在1985年就和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发现,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在接下来3-5年会成为输家,而过去表现差的股票会在接下来3-5年成为赢家。这个当时的金融理论解释不了。而Thaler把这个现象归因于心理学的重要概念“过度自信”。要测试自己是不是过度自信很简单,只要问一下觉得自己开车技术比平均水平高还是低,通常超过90%的人会说自己水平比平均,也就是50%更高,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Thaler没有把学术研究停留在纸面上,他和另外一位教授搞了一家基金公司,叫做Fuller and Thaler Asset Management,他们既做共同基金,也做对冲基金,都是把自己的学术研究发现运用于实践。可能这家公司大家没听说过,没关系,很多人在摩根资产管理公司会看到几个名字里面有“行为”二字的基金,比如“别人未发现的行为增长基金”,或者“别人未发现的行为价值基金”,其实这些都是由Fuller and Thaler管理的,这个“别人未发现的”比较好玩,其实只是普通人不知道而已,这些在学术界可不是什么秘密。Thaler平时的主要兴趣还是在研究和政策方面,并不会参与基金日常管理,可毕竟他的名字就是一块金子招牌啊。现在拿了诺奖,肯定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到他的公司。

  很多人以为行为金融学只是研究投资心理学的,其实并非如此,行为金融学一个主要的领域是挖掘出其他人犯错造成的投资机会,而Thaler就同时具备了两个领域都非常擅长的本事!在我的喜马拉雅在线课程里,我会向大家介绍许多由行为金融学家发现的新的投资策略,他们往往具有风险较小,收益率较高的特征。

  Thaler在一个重要的投资策略上做出过非常有影响力的研究,这个策略可以叫做Stub Trading,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才好。简单来说,就是当一家母公司把旗下受欢迎的子公司剥离上市后,子公司往往受到市场热捧,股价高涨,而母公司似乎在短期内无法收益,股价变动不大。理论上,由于母公司仍然拥有子公司的大量股权,两者之间的Stub价值,也就是母公司的市值减去它所控制的子公司市值应该是正数,也就是说,当子公司股价上升时,母公司的股价也应该上升。如果变化不大,那么这个Stub价值就会变成负数。一旦这种情况出现,聪明的投资人就应该买入母公司股票,等着它涨起来,同时如果可能的话,卖空子公司被高估的股票。这个策略只要做好多样化和风险管理(主要是卖空时候的保证金要求),那么是可以比较稳定地赚钱的。

  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Thaler可是最早发现这个投资策略的学者。我非常相信,他的公司在运用这个策略上熟能生巧。

  他还有几本书也非常值得推荐,上面这本书记录了很多传统经济学研究难以解释的谜团,本来这些文章是写给对经济学有兴趣的大学生看的,所以文笔都非常通俗易懂,没想到,这些文章引起了传统经济学家的兴趣,这个就是Thaler获得诺贝尔奖的最重要的理论,革命性地改变这个学科,让大家一起去探索新的问题和新的研究方法。Thaler在培养行为经济学和金融学人才上居功至伟,他举办的夏令营培养出目前行为经济和金融研究一大批中坚力量。

  Thaler另外一个身份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资深学术顾问。在奥巴马竞选的时候,Thaler给了一个建议,通过当时深受年轻人欢迎的Facebook来为竞选筹款,想出的办法就是隔一段时间就在筹款人当中抽奖,可以得到和奥巴马握手和见面的机会。这个实际上是利用了心理学发现的大多数人会“高估小概率”事件的倾向,比如拉斯维加斯赌场枪击案或者飞机失事报道之后,大家就觉得去赌城玩或者坐飞机不安全了。虽然被抽中可能性很小,但年轻人还是踊跃捐款,使得奥巴马筹到的款项超过了对手希拉里。在帮助奥巴马推动政策时,Thaler建议多采用中性或者正面的关键词汇,因为相比那些负面的词汇,遇到的阻力会小很多。Thaler把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检验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助推》,书名的含义是在改变人们的行为上,不需要做出大的改变,这样往往遇到很大的阻力。真正好的政策应该设计得符合大家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只要轻轻一推就能达成良好的效果。我经常跟学生说,最需要读这本书的就是香港政府的官员,因为就我的生活经验观察,他们在推行政策的时候,方式方法都十分老套僵硬。

  Thaler还有很多严肃的研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这篇文章《比较 | 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相信很多微信群已经在转载这篇文章。不过,这是非常学术化的介绍,读起来不是那么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我还是建议大家阅读Thaler的个人回忆录《错误的行为》,当然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成为我在喜马拉雅FM课程的听众!

责任编辑:韩佳鹏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