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意产业从困境中拯救英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 16:50  《中国商界》杂志

  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却走在世界前列。创意产业使英国从一个世界制造工厂转型为“世界创意中心”。通过对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状况的介绍、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启示。

  文/杨锦

  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具有标杆作用。它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创意理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利用公共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

  英国的音乐产业,占全球音乐产业的15%,音乐销售市场位列世界第三,出口的净收益比英国钢铁工业还要高;英国音乐人组成的工会,规模比英国煤矿工人工会还要大;来自英国的优质设计,随处可见。目前全球生产每一辆车的原型中,都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生或毕业生的创意;香港国际机场、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德国国会大厦,都出自英国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手笔;伦敦是全球第三大最繁忙的电影摄制中心,在过去的几年里,英国电影已经多次获得奥斯卡奖,如《角斗士》、《艾里斯》、《高斯福大宅谋杀案》和《指环王》;英国视频游戏的销售额占全球的16%,占据了英国和欧盟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和美国10%的市场份额;英国的动画片在托尼奖中占有一席之地,歌剧也在百老汇上演,而且是美国音乐剧目的第二大来源国。

  虽然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却走在世界前列。这与政府的重视以及实施相关的产业政策有关。

  文化创意产业推动英国转型

  上个世纪90年代,英国因为政府的产业政策未能刺激经济发展,某些产业的发展濒临危机。1994年,澳大利亚公布了国内第一份文化政策报告。英国政府派团赴澳大利亚考查,回国后马上建立组织管理机制,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指导小组,首相布莱尔亲任组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ITF: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并亲自任主席,他提出要“通过英国引以为豪的高度革命性、创造性和创意性来证明英国的实力”,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把推广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拯救英国经济困境的有效方法。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工业路径文件》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创意工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

  英国政府一方面加强民众对创意产业的认识,使创意产业的规模具体化;另一方面,又强调文化活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与大多数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规划不同,布莱尔政府1997年提出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不仅从概念上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区别,同时试图从国家政策的制定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英国工党政府发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多方面好处,提升了民众福利的施政纲领,同时有利于工党作为一个创新型政党的形象被重新树立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积累财富和扩大就业,此外,对于推动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