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越南80后年收入2万-3万美元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07:54 东方早报

  “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追逐物质,利己主义正在损毁我们的文化,人变富了,心灵却比过去空虚。”92岁的作家友玉(Huu Ngoc)曾这样批评道。经历过战火的越南人至今对上世纪80年代初的饥荒心有余悸,他们每个月通常会存下至少一半工资,并很难接受信用卡带来的超前消费概念。在他们看来,1975年后出生的年轻人“总是乐观过度,对社会有着虚幻憧憬”。

  西化的一代

  “我对政治不感兴趣,但这并不说明我不理解社会。”阮明德坐在街边的塑料凳上,啜着冰咖啡说,“年轻人只要懂得这个社会体系的运作方式就行了。”事实上,他两年前刚刚入党。

  28岁的阮明德是个地地道道的“西贡人”,嗜烟,健谈,最大乐趣是坐在街头喝上一杯浓烈的冰咖啡。他是一家证券公司的秘书,平时自己也拉些外贸单子。阮明德的英语带些口音却非常流利,认识没多久,他就向记者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各种“行规”和“潜规则”。

  “如果在马路上被交警拦下,只要给他点小费就可以免开罚单。”打着领带的阮明德看起来和简陋的咖啡摊格格不入,他像西方人那样耸耸肩道,“这些对外国人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所以越南本土人才有竞争优势。”

  和阮明德一样,成长在越南经济革新时代的都市青年发现,融入世界比想象中更容易。52岁的酒店经理陈俊说,他在美国出差“总觉低人一等”,但他21岁的儿子在美国留学却如鱼得水,完全没有“文化休克”之症。“我想,他们这一代人已经被迅速西化了。”陈俊说。

  如果说20世纪下半叶的几场战争还能勾起他们父辈的模糊记忆,那么在20岁出头的年轻人看来,那些历史书和战争博物馆里的故事“都是老祖宗的事”。

  “在越南,最受崇敬的有两种人,日本人和美国人。”旅行指南“Lonely Planet”上写道。越南人的消费倾向无疑体现了这一点。

  这里的时尚女孩身上大多留有日韩文化的印迹。胡志明市中心一家商场化妆品柜台的小姐告诉记者,在越南,最受欢迎的化妆品是资生堂(日本品牌)。学习日语韩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理发店里最常听到的也是日韩音乐。

  “拿来主义”

  家长们对这一切似乎乐见其成。他们向子女从小灌输这样的理论:外语是这个社会最实用的技能,也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英语是成功的基石,因为越南的大学通常没有好的专业课程,要学什么都得通过社会实践。”专职记者兼旅游手册编纂人潘文海说。他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刚成年的女儿去年拿到一笔奖学金,目前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留学。

  潘文海说,越南年轻人的成功哲学是“拿来主义”,“就像国家的经济发展学习中国可以避免很多失误,越南企业也是依靠国外经验发展。只要英语好,肯下功夫向外国人学习,升迁就很快。”

  从普通翻译变身为企业老总的故事在越南比比皆是。这让耳濡目染的年轻人相信,英语就是一切。在越南的大学,英语系毕业生的首选往往是外企翻译。

  和潘先生不同,在河内一家酒店担任经理的陈俊几乎倾其所有,咬牙把儿子送去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念大学。每年3亿越南盾(折合人民币12.5万元)的学费让陈俊一家不得不节俭度日,但他告诉记者,像他这样望子成龙的父母不在少数。“在城里,只要有条件,每个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出国。”陈俊说,“在农村则是另一种期待,孩子去外国打工可以赚更多钱,也赢得邻里艳羡。”

  经济革新22年来,涌出国门的越南人愈来愈多,而“80后”则有条件比他们的父辈提前拥抱世界。记者接触的越南大学生大多向往去英国或澳大利亚留学,而新加坡因为申请奖学金比较方便,也成为很多经济不宽裕的学生的首选。

  “如果要说变化,我们比上一代更重视社交,追求双赢,我们懂得享受生活。”阮明德说。他的身边,一辆辆摩托车不顾红灯,在十字路口前飞速掠过。唯一不变的,也许是越南人对秩序的忽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