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业创新:澳大利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6:51 中国产经新闻

  记者组2月22日下午采访这个名为ECT公司清洁煤试验厂时,每个人都得到一份作为礼品相赠的清洁煤样品,一厘米多直径的长条状黑褐色的产品,很轻,像是一件艺术品。讲解人员介绍说,维多利亚州的三大发电公司,如果都采用这种清洁煤发电,排放可减少56%,虽然成本会增加一些,但如果把碳排放的税加进去,成本是持平的。

  汽车产业: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是一个处处需要汽车的国度,因此汽车产业是澳洲的一个重要产业。2月20日,联邦政府创意产业、科学与研究部部长金姆·卡尔议员在接受采访时,着重谈到汽车产业。

  他说,上个月我们开始对汽车产业政策进行回顾。这样的举动遭到一些抨击,认为我们的回顾与反思是出于人文角度,不是出于经济角度。说开了,其实我们这个回顾并不仅仅是汽车产业,而是涵盖多个产业,是一个系列回顾,而回顾是为了创新。在回顾的基础上,我们今年7月份将拿出一份绿皮书,12月份拿出一份白皮书。这个回顾实际是对澳大利亚的重要产业进行一次大的调查,以此为依据制定发展政策。

  澳大利亚年产汽车40万辆,年总产值250亿澳元,其中50个亿用于出口。丰田在澳设厂所生产的丰田车,60%出口到中东市场。金姆·卡尔部长说,汽车产业对于澳大利亚非常重要,面临的压力很大,上至航天业,下至塑料行业,都有关联。汽车产业有7万名员工,技能都比较高,他们形成了全澳洲技工大军的基础。与他国进行汽车产业贸易往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这对大国的出口政策都有影响。

  金姆·卡尔部长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的多元化是个必然趋势,这个产业的最大压力来自于消费者的需求。他们当前的主要购买意向是4轮驱动的越野型汽车,而这种车又存在着耗能大、排放多的弊端。因此,我们对汽车产业的回顾与反思主要集中在发展新技术,促进汽车产业更快地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建立了汽车绿色基金,主要用于新能源的开发,以及新型发动机的研制,在增加动力的同时降低能耗,开发更多的可用于产生动力的新能源。绿色基金还要用于汽车产业政策,让蓝领工人也享受到创新的成果,享受到发展新技术的好处。包括绿色基金在内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将是一个面向未来社会的、对可持续发展有利的政策。

  面对中国记者,金姆·卡尔部长还特意谈到中国汽车。他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速度惊人,我们的企业也向上海、武汉的汽车厂提供零配件。中国的自主品牌也在诞生,像奇瑞这个品牌,我们非常希望它能早日进入高端市场。

  绿色大楼:

  探索建筑节能创新之路

  在减缓全球变暖的努力中,建筑节能被提高到重要位置,在这个问题上,澳大利亚不仅认识到了其重要性,而且有了实际行动——CH2绿色环保大楼和60L绿色大楼。虽然本报在2月28日的采访纪实之一,一文对这两座绿色环保大楼有所提及,但记者认为仍有必要进一步介绍它们的建筑节能效果。

  建筑节能究竟有多重要?仅以中国为例,当前建筑的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30%,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95%的建筑不符合节能标准。就在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杨澜表示,她准备就此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发表意见,她说:“现在有必要通过相对刚性的政策推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的标准,因为在未来一二十年仍将是建筑的高峰期。”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两座大楼,就是建筑节能的样板之作。

  2月22日上午,中国记者组成员走进了墨尔本市市政府大厦2号楼,它的英文缩写名称为CH2。在10个楼层中,只要是可以想象得到的部分,全部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屋顶用传统的材料,通风口设在地板上,把20℃的新鲜空气输入,进入房间升温,空气流通到屋顶聚留,在曲线形的屋顶板上被收集,转换成热能27℃进入回收系统。新鲜空气只使用一次,每半个小时室内的空气就更新一遍,新鲜空气量是传统建筑的两倍,不像传统的空调对空气循环使用。制冷使用的是相变材料,窗户装有自动夜间通风降温装置,混凝土天花板为波浪状,遮光栅格面墙(电源来自光电池)有跟踪太阳的功能。

  效果怎样?据介绍,这座大楼自2006年10月开放使用以来,工作在此的市政厅员工普遍感到效率提高,“下午不会睡觉”。由于空气新鲜,细菌也传播无门,病假明显减少,在办公区域很少听到有咳嗽声。一份员工调查显示,生产(工作)效率比传统大楼提高了11%,因此节省开支从原设计的916000澳元提高到200多万澳元。

  建造这座大楼,墨尔本市政府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它的设计成本和施工成本较传统大楼要高。但最新的一份独立报告显示,大楼将在7年内收回环保投入的成本,比原计划提前三年。这个结论也让墨尔本市市长苏震西先生松了一口气。正是在他的力主下,这座环保大楼才得以建成。而所谓“使用纳税人的钱盖豪华大楼”的说法,也因其优异的节能降耗性和环保投入成本的较快回收有了正面结论。一年多来,这座楼已经在国际上获得了18项大奖和众多国际赞誉,引起建筑设计界以及环保专家的兴趣。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商寅泉摄)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