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英要建300万套买得起的房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 07:20 新京报

  英国首相布朗承诺,年均兴建20万套;包括社会住房和平价私有住房

  布朗建房计划:

  1.保证在550个公有场址兴建10万套新住房。

  2.精简住房规划流程,提高住房建设速度。

  3.保证社会住房良好的建筑标准。

  4.在5个“环保城镇”建10万套“绿色住房”,实行严格的建筑标准以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最低。

  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在11日披露的立法规划草案中承诺,未来十年内政府将兴建300万套“买得起的房屋”,帮助成千上万初次购房者实现安家梦想。

  三年内100亿英镑建房

  按照英国惯例,首相的立法规划通常由女王在秋季议会开幕时的典礼上宣读,但此次布朗却摈弃传统,提前四个月公布了立法规划,而住房兴建计划将是布朗施政议程的核心。

  据英国媒体报道,布朗政府将以年均兴建20万套住房的速度,争取在2020年前为英国民众供应300万套住房。这将意味着,布朗将在未来三年留出100亿英镑,用于针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住房的建设。这些新房将被建在公共部门的土地上,比如国防部或

卫生部拥有的土地,政府正在研究投入更多的公共部门土地兴建房屋。英国
财政部
门将鼓励贷方提供更多的25年定期利率按揭,以保护购房者不受利率浮动影响。

  英国住房部长伊薇特·库珀将于下周发布一份绿皮书,列出住房计划的详细措施以及纳税人将为此计划花费多少钱。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说,目前规划的新建住房场址集中在英国中部和北部地区,新建的住房既包括社会住房,也有一些平价的私有住房。

  布朗在下议院辩论时说:“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也不是在一夜之间就能解决的问题。政府要保证住房惠及大多数民众,而不仅仅是少数人才有资格购买。这一计划既能满足民众对拥有住房的渴望,也能保障英国有更好的未来。”

  开发更多“褐色地带”

  除了公共部门的土地,英国政府正考虑开发更多的“褐色地带”修建新房。褐色地带是一些废弃的、闲置的或未利用的工业或商业设施,因为环境污染使得扩建或开发变得复杂。开发“褐色地带”也是为了避免在受保护的城郊绿色地带建房。

  但环保人士则依然怀疑布朗能否恪守承诺。保护英格兰乡村运动(CPRE)是英国一个慈善组织,目的是争取保护英格兰的郊野区域,该组织政策主管尼尔·辛登警告说,此次住房兴建计划要避免重复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兴建社会住房时的超高层建筑风潮。他说:“我们不希望在城镇外围看到那些设计糟糕的劣质超高层建筑。”英国经济连续十几年的稳步增长、失业率较低和银行利率低等因素,刺激了房产市场的“高烧不退”。从1993年至2001年,8年增长了180%;2001年—2004年,房价的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为了减少房产市场的泡沫,英国政府和英格兰银行采取了多项措施降低房价,如连续小幅调高贷款利率、大量扩建廉价房等。(吴妮)

  -解读

  布朗志在“一石三鸟”

  本报讯(记者谢来 实习生吴妮)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研究员田德文认为,布朗提出的此项住房计划志在一举三得。一是应对英国住房供不应求的危机,二是为体现与布莱尔的政策有所区别,三是为2009年大选争取政绩。

  田德文研究员介绍说,此次新建的社会住房有可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民众,这对降低住房成本,抑制房价有一定作用。英国近年来房价高涨与中国虽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可比。

  两国房价过高都是因为经济增长速度快,政策干预力度不够造成的。但是,中国还面临着城市化过程,大量农民成为市民意味着更强大的住房需求。

  布莱尔相信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也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干预,导致大量的工薪阶层买不起房。

  与布莱尔不同,布朗此举偏向于回归工党重视“社会福利与社会和谐”的政策,也是为2009年大选造势。布朗在个人魅力和政绩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工党2009年选举败势明显,急需利用这段在位时间树立政绩。住房改革跨度十几年,布朗希望利用选民们期望继续改革的心理获得选票。

  -背景

  布莱尔时期“便宜”房不够

  在英国,住房系统可以分为私人住房和公共住房:私人住房在房地产市场上自由流通;公共住房在当今英国又称社会住房(SocialHousing),后者由地方政府和“非盈利机构”———住房协会(Housing Association)拥有和管理。

  现在的社会住房主要用于保障低收入者。住房协会为有住房需求的人群提供低价的“社会住房”,在交易中获得的盈利用于维持现有的房屋和注资建设新的房屋。

  从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住房都是英国福利社会的支柱。到1979年,公共住房已达到近650万个单位,占全国住房总量的三分之一。

  由于公房建设速度太快,房屋质量较差,维修养护负担很重,1980年,撒切尔政府开始通过公房出售的方式改革原有的公房使用制度,并缩减社会住房开支。随后在1988年开始了把社会住房转让给住房协会的改革。

  为了进一步减轻负担,英国政府鼓励非盈利性质的住房协会购买这些公房,协会依靠租金收入负担起这些公房的维修和管理。这两个事件成为英国社会住房发展历史上的转折。

  在布莱尔任首相期间,英国房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但是“公众买得起”的社会住房体系却在衰退。

  自从1997年以来,社会住房数量下降了45%。英国国家住房协会战略通信部主任丽兹·阿特金斯说:“问题是缺少可负担的房屋。非盈利性的房屋协会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但是我们不能建造足够的房屋,满足需求。”2002年,英国全国共有社会住房约520万套,占到总房产的20%。

  其中约1/3由住房协会所有,地方政府所有的住房占2/3。

  2001年,英国地方政府建造了487套社会住房,而住房协会建造了2.2万套住房,并有1.5万套社会住房被私有化,新增的社会住房不到1万套。

  (综合)

  -链接

  高房价逼英国年轻人“啃老”

  二十出头的詹姆斯·阿尔本出生在伦敦东区万斯特德的瑞恩大道,在这里购买一套两居室的公寓现在要花费35万英镑。阿尔本很想留在这个自己生长的地方,但是他买不起这里的房子。

  在过去的五年里,英国的房价翻了一番,大大超出了收入的增长率。在万斯特德,一套1978年价值3万英镑的房子现在可以卖到50万英镑。

  一家房屋中介机构的苏珊·埃利斯说,在这一地区买房的人大部分不是首次购房者,许多人在这里买房并非自己住,而是为了出租。

  阿尔本说:“这里的房价太高了,即使那些收入丰厚的年轻人也很难承受。我的父母在我这个年纪就在这里买了房子,现在我却买不起,和我一起在这儿长大的朋友们大部分也承受不起。许多朋友不得不去南部买房或租房,还有一些仍然和他们的父母住在一起,我们不得不搬离这个生长的地方,这确实令人沮丧。”高房价使得许多有购房需求的年轻人转向父母求助。

  英国抵押贷款理事会的研究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46%找父母或亲戚借钱买房,比1995年增长了10%。

  (吴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