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全球主要央行有辱使命 职责绩效遭严格检视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30日下午路透称,全球最大央行[微博]是否已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随着这种担忧日益加剧,政治圈和投资圈都已开始对央行的职责和独立性严加审视。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9月决定暂不升息,不但远未能安抚惴惴不安的金融市场,而且使市场的疑虑不减反增。
随后股市、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反响一片混乱。市场对美联储发出的表面温和的政策信号做出如此负面的反应,这种情况在近年来如果不是绝无仅有,也是少之又少。
首要问题就是,美联储连同许多其他央行,是否已在经济周期筑顶和通胀低迷的情况下陷在近零利率政策不能自拔,就因为新兴经济快速降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挫跌。
投资圈惶惶不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担心,一旦经济再次放缓,央行手中没有利率武器来抵御经济滑坡。
“货币政策工具箱的相对匮乏加大了这种扩张的脆弱性,一旦出现不利冲击,就可能导致企业和消费者紧缩开支,从而使周期中段的放缓情形大大恶化,”花旗首席分析师Willem Buiter写道。
美联储之后又坚称今年仍有可能升息,在拿走低利率慰藉的同时让许多人对美联储的“反应机制”感到困惑。
两周前束缚美联储手脚的这些全球压力--新兴市场经济下滑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会在年底前再度消失么?
此外,如果美元升值及美国通胀率低于目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些压力的话,而且那么美联储日后每次试图升息都只会再次推高美元,并引发同样的连锁反应。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没法独立实施仅关注国内情势的货币政策,”资产管理公司Lombard Odier的首席策略师Salman Ahmed称,并表示同时还有一个大问题是,美联储内部非常不确定中国经济的实际表现。
“各国央行已经没有办法只是根据国内经济数据来调整货币政策了。”
美联储或许如坐针毡,但英国央行的也面临同样难题。
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的境况唯一有所不同的是,他们还没有面临国内收紧政策的压力。但他们避免陷入深度通缩及实现具体通胀目标的努力,似乎同样受到全球而非国内形势的打击。而这一点不会很快改变。
Ahmed还称,人们原本以为金融危机爆发后会引发一波减债潮,但七年过去了,整个世界的债务并没有怎么减少,而经济增速相对缓慢,及对因应危机的低成本信贷的过度依赖,消耗了全球经济未来几年的活力。
在这样一个低增长的世界里,加大央行政策框架集权程度的政治压力必会上升。
**英国的讨论**
发生在英国的争论已经直接转到了这个方向上。新左翼领导人--英国反对党工党党魁柯尔宾(Jeremy Corbyn)及其财政发言人John McDonnell一直都在批判英国央行独立性。
McDonnell倡议搞一场“人民的量化宽松(People's QE)”,成立新的国家开发银行为基础设施项目发债,而英国央行则按指示购买。
前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委员、经济学家布兰费罗(David Blanchflower)周二表示,讨论央行在通胀目标之外的使命,工党做得对。
“货币政策委员会应当增加新目标,例如增长、就业、甚至或许还有所得,”他还表示,美联储追求就业、物价稳定、以及适度的长期借款利率,这种模式更好。
但鉴于美联储自身也受到特别的限制,上述模式恐怕难以触动一些央行批评人士。
而且部分经济学家和投资者都担心,政府控制的增强可能导致央行在未来对执政党的极端短期要求达成妥协。
英国经济学家George Magnus指出,政府和央行之间或许能形成更好的协调,并且两者之间的一些分界线其实已经变得模糊。但他警告称,不能跨过侵犯央行独立性的红线。
他表示,虽然日本等拥有很大经常帐收支盈余的国家可以在这一点上玩弄手段,但那些拥有巨大逆差的国家却不得如此,比如英国,他们更易遭受资本外逃的打击。
前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主席特纳在本周表示,政府支出的公开货币融资(OMF)可能更应该属于央行的职责范畴。但伴随着政府可能过度使用甚至滥用该职责的担忧,应当实施更严格的法律来保护央行的独立性。
特纳写道,一旦政府使用了OMF,那么很可能受到诱惑一再以不受约束的过度方式来这样操作,从而带来很大的政治性经济风险。另一个危险在于,即便政治家在实际操作时严守纪律,金融市场也不会相信他们,那么汇率波动和通胀预期的变化将落入自我实现的模式。(完)
(来源:路透中文网;编译 王颖/许娜/孙国玉/高琦 审校 张明钧/李爽)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